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笔如椽

大笔如椽

亦作“如椽大笔”。象椽子一样大的笔。比喻文笔刚健有力,文章气势宏伟。王殉(350-401年),字元琳,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之孙。初为桓温掾,晋孝武帝司马曜时为尚书右仆射。时孝武帝颇好典籍,王殉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一次他夜里梦见一个人送他一枝如椽子般的大笔。醒来后,他对别人说:“这说明最近应有用大手笔的事。”果然,孝武帝不久病死,哀册谥议一类的文书,都由王殉起草。

【出典】:

晋书》卷65《王殉传》1756页:“殉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殉所草。”

【例句】:

唐·李商隐《韩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宋·杨万里《谢邵德称示淳熙圣孝诗》:“古人浪语笔如椽,何人解把笔题天;昆仑为笔点海水,青天借作一张纸。” 清·钱谦益《致龚芝麓三首》其一:“每有撰述,为之心悸手战,敢借重如椽大笔,略为扫除。”


主谓 比喻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梁实秋《雅舍小品》:“王珣梦~,果然成大手笔。”※椽,不读作yuán。△褒义。 多用于写作方面。↔雕虫篆刻。也作“笔大如椽”、“如椽健笔”、“如椽大笔”。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六○五引《世说》 曰:“王东亭尝梦有人与大笔,其管如椽。既觉,说人云:‘当有大手笔事。’不日,烈宗晏驾,哀策谥议,并王所作也。”《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新唐书·苏颋传》:“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今译】 晋代王珣曾梦见有人给他一只大笔,笔管有屋椽那样粗,醒来以后,对别人说:“将会有大著作事。”不久孝武帝去世,哀策谥议,都是由王珣起草的。又唐代苏颋与张说都以文章著名,两人声望相当。苏颋封许国公,张说封燕国公,人称“燕许大手笔”。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人文才宏富优美; 也用以指大著作、大作家。

【典形】 笔如椽、椽笔、大笔、大手笔、如椽笔、如椽大笔、燕许、笔若明堂椽、笔如修椽、如椽健笔。

【示例】

〔笔如椽〕 宋·黄庭坚《再用前韵咏子舟》:“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椽笔〕 宋·张元干《次韵元功才友道中见贶》:“客里题诗相慰藉,羡君椽笔盖螭头。”

〔大笔〕 宋·苏轼《次韵钱穆父》:“大笔推君西汉手,一言置我二刘问。”

〔大手笔〕 唐·李商隐《韩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如椽笔〕 宋·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如椽大笔〕 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之四:“如椽大笔盈怀袖,莫忘东山父老忧。”

〔燕许〕 金·元好问《杨之美尚书挽章》:“千古孙刘有余责,一时燕许更谁同。”


【词语大笔如椽】  成语:大笔如椽汉语词典:大笔如椽

猜你喜欢

  • 歇船艎

    唐时自扬州至河阴漕运的大船。《唐书.食货志》:“(刘)晏为歇艎( ㄏㄨㄤˊ huáng 皇)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上三门,号‘上门填阙船’

  • 纵理入口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附“周亚夫”:“条侯亚夫自未侯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曰:‘君侯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亚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子当代

  • 朱陈婚嫁

    同“朱陈嫁娶”。元 陈草庵《山坡羊》曲:“尧民堪讶,朱 陈婚嫁,柴门斜搭葫芦架。”

  • 卯金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建武元年“六月己末,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禋于六宗,望于群神。其祝文曰:‘……。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敢不敬承。’于是建元为建武。”唐.李贤注:“卯金

  •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俗:习俗。聊:姑且。尔:如此,这样。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亦作“尔”。 不能摆脱一般习俗,姑且这样做罢了。语出《世说新语.任诞》:“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

  •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方:方术。 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后用以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在一起。语出《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汉.王符《潜夫论.本政》:“

  • 爱之能勿劳乎

    爱他,能不叫他劳苦吗? 指真正爱护一个人,就要使他习于劳苦。语出《论语.宪问》:“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部.位置第二》:“古玩中香炉一物,是当一日数迁其位。

  • 深知灼见

    深切的了解,透彻的见地。《野叟曝言》第一○五回:“幼闻义方,长读经传,崇正辟邪之志,愈坚愈定,时以灭除老佛为念,深知灼见,确然无疑。”参见“真知灼见”。见“真知灼见”。《野叟曝言》105回:“幼闻义方

  • 巫云蜀雨

    同“巫山云雨”。唐李贺《湘妃》诗:“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词语巫云蜀雨】   汉语大词典:巫云蜀雨

  • 铜琶大江

    源见“铁板铜琶”。借指豪放激越的吟唱。清姚燮《醉太平.题蒋莲帆赤壁秋泛图》词:“风高夜凉,月昏斗黄,有人舞袖低昂,唱铜琶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