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外强中干

外强中干

形容事物表面强大,实则虚弱。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以上年晋惠公背信弃义,拒籴粮食而出兵伐晋。晋军三战三败,秦兵深入韩原。这时,晋惠公只好亲自出马,指挥战斗。本来,通过占卜,以庆郑为侍卫长(车右)最合适,晋惠公偏偏不用,而用别人代替他。同时,在选择驾车马匹时,也不用本国战马而用郑国进贡的小马。庆郑劝阻道:“从古以来,凡逢大的战争,国君一定用本地产的马匹驾车。因为这样的马服水土,熟悉道路,听从使唤。乘别国的马打仗,一遇事变就改变常态,违背人意,惊惶不安。外表虽然强壮,内里却虚弱无力,不能应付可能出现的情况,您一定会后悔的。”晋惠公不听。后来那匹马果然把晋惠公陷入泥沼,晋惠公也成了秦国的俘虏。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三败及韩。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卜右,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

【例句】:

宋·杨万里《谢唐德明惠笋》:“贩夫束缚向市卖,外强中干美安在?” 鲁迅《致章廷谦》:“其问我何以不骂他者,亦非真希望我骂,不过示人以不怕耳,外强中干者也。”


并列 外表强大,内里虚弱。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曲波《林海雪原》:“他看了看~胆虚皮肉壮的马希山。”※干,不读作gàn。△贬义。多用于描写貌似强大,内里虚弱方面。→色厉内荏


解释干:枯竭。形容貌似强大,实质虚弱。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春秋时期,晋侯夷吾多次背信弃义,秦穆公因此发兵攻打他。秦晋交战后,晋国接连三次战败,撤退到了韩原。晋侯问庆郑:“敌人已经深入我们国土,怎么办?”庆郑回答说:“这是您让他们进来的,又能怎么办?”晋侯对他的回答非常生气。晋侯让卜师占卜车右的人选,本该是庆郑,但是晋侯不用他。为晋侯驾车的马是以前郑国进献的,庆郑说:“过去战争时一定要用本国出产的马。这种马出生在本乡本土,知道主人的心意,听从主人的调教,熟悉主人驾驭的方法,随便怎样鞭策驱赶,没有不称心如意的。现在君王您用别国出产的马来打仗,一旦在战争中马由于恐惧而失去了正常的状态,就会和驾车人的意愿相反。就会脾气烦躁暴戾,血液全身乱奔,血管张大突起,外表强壮而内部虚弱,进不能,退不得,周旋奔驰也不行,那时您一定会后悔。”晋侯仍然不听。

果然,大战开始后,晋侯的马不听指挥,陷入淤泥中,左盘右旋也不能出来。晋侯向庆郑呼救,庆郑说:“不听劝谏,违抗占卜,您本来就是自求失败,现在又逃什么呢?”没有救他就离开了。晋侯最终做了秦军的俘虏。

近义色厉内荏

例句

别看那个公司的广告铺天盖地,其实它外强中干,濒临破产。


【词语外强中干】  成语:外强中干汉语词典:外强中干

猜你喜欢

  • 许由瓢

    汉蔡邕《琴操.箕山操》:“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 藜辉

    同“藜阁火”。清 素泯主人《十醋记.醉荐》:“谁说藜辉高万丈,这乌纱未经胪昌。”

  • 元龙意气

    同“元龙豪气”。清唐孙华《宫恕堂以诗见寄次韵奉答》:“知君二顷荒芜甚,尚有元龙意气无?”【词语元龙意气】   汉语大词典:元龙意气

  • 季心恭

    《史记》卷一〇〇《季布列传》:“季布弟季心,气盖关中,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士皆争为之死。”据《史记》记载,汉代季布之弟季心待人恭谨,性格侠义豪爽。后以“季心恭”喻指待人态度恭谨有礼。唐.李商隐

  • 大直若屈

    最正直的人,(由于顾全大局)表面上看,好像很枉屈。语出《老子》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卓),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见“大直若屈

  • 羊角扶摇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飞黄腾达,大展鸿图。“羊角”,旋风,龙卷风。清曹贞吉《沁园春.再赠李君聊》词:“羊角扶摇,枋榆栖止,总在茫茫噫气中。”

  • 不托

    即“餺饦”,犹今之拉面。晋时称汤饼,唐时称“不托”。《新五代史.李茂贞传》:“朕与六宫皆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矣。”宋代程大昌《演繁露.不托

  • 韩凭恨魄

    源见“相思树”。指恩爱夫妻被拆散的长恨之心。宋钱惟演《再赋七言》诗:“韩凭恨魄如长在,青骨香销亦见寻。”

  • 寿樗

    源见“樗栎”。老臭椿木。喻老而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张孟词贡士》:“华暂芬优钵,材偏耻寿樗。”【词语寿樗】   汉语大词典:寿樗

  • 白兔捣药

    《乐府诗集》卷三四《相和歌辞.董陶行五解》之四:“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古代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天天在娑罗树下捣仙药,人若吃了这种药就可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