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声气相求

声气相求

源见“同声相应”。谓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主谓 原为同类事物相互感应,后指情趣、气质相同,互相投合。语本《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警世通言》卷1:“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用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声同气 同声相应志气相投。也作“声气相通”、“声气相投”、“声求气应”、“声应气求”、“声气求应”。


【词语声气相求】  成语:声气相求汉语词典:声气相求

猜你喜欢

  • 匣里龙吟

    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匣里龙吟”,本指宝剑之灵异,后用以比喻人虽在野,而名声扬于外;或比喻胸有抱

  • 在疚

    指处于居丧正在忧苦的时候。《诗.周颂.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ㄐㄧㄡˋ jiù 旧)。”《左传.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慭一遗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

  • 槐安

    同“槐安国”或“槐安梦”。宋范成大《次韵宗伟阅香乐》:“尽遣馀钱付桑落,莫随短梦到槐安。”元范康《竹叶舟》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词语槐安】   汉语大词典:槐安

  • 橘怀三个

    同“怀橘”。唐岑参《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诗:“送尔姑苏客,沧波秋正凉。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 许子衣褐

    《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相用许行的话,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观点,孟子认为社会生产必有分工,于是提出质问:“许子必

  • 送目鸣琴

    源见“手挥目送”。咏雁。寄寓离别情思。宋康与之《喜迁莺.秋夜闻雁》词:“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词语送目鸣琴】   汉语大词典:送目鸣琴

  •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成红色的字。铁契:用铁板制成的契券。古时帝王颁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厚待遇或免罪特权的证件。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功臣,上者封王,次者封侯。把丹书铁契发给王侯及功臣,世代保持

  • 月老红绳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卷四《定婚店》:“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岐,求婚不成。元和二年,将游清河,旅次宋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日先明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斜月尚

  • 郢上篇

    同“郢中曲”。清吴雯《雨亭王公雪中旋斾喜成二十韵》:“徒领风人旨,难酬郢上篇。”【词语郢上篇】   汉语大词典:郢上篇

  • 不蔓不支

    见“不蔓不枝”。欧阳予倩《谈昆剧〈十五贯〉和〈长生殿〉的演出》:“现在台上演的把熊友蕙和侯三姑的一般情节删去,只留熊友兰与苏戌娟的一条线,干干净净八场戏,~,我以为异常好。”【词语不蔓不支】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