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所养的斗鸡开始骄悍,后来养得形似木鸡,这种斗鸡养到像木头一样不动不惊、神识安逸,才算训练有素,养到家。这则故事是从正面举例叙述的。后常以“呆若木鸡”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黑兽》:“猕戴石而伏,悚若木鸡,惟恐堕落。”


述补 呆笨得像木头鸡一样。语本《庄子·达生》记载,纪渻(shěng)子替齐王驯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却没有任何反应,“望之似木鸡矣”。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大堂上死一般寂静,文武们~。”△贬义。多用于神态方面。→木立若偶 呆头呆脑目瞪口呆 ↔欢蹦乱跳 生龙活虎。也作“蠢若木鸡”、“呆如木鸡”、“呆似木鸡”。


解释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纪(shěnɡ)子为王养斗鸡。……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西周时,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呢。”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再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迅速地回头看,意气还是显得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也不会有什么反应,看上去就像木头雕刻的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因为它精神凝滞,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见到它只会掉头逃跑。”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达生》,《达生》就是通达生命的真义,这一篇的主旨重在说养神,强调人的精神作用。

反义聪明伶俐

例句

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


【词语呆若木鸡】  成语:呆若木鸡汉语词典:呆若木鸡

猜你喜欢

  • 想望风概

    犹想望风采。元 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天下之士,莫不想望风概,咨嗟叹息曰:‘萧公真贤矣哉。’”见“想望风采”。元·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天下之士,莫不~,咨嗟叹息曰:‘萧公真贤矣哉。’”【词语想望

  • 郤诜荣

    同“郤诜丹桂”。唐张道符《和主司王起》:“更许下才听《白雪》,一枝今过郤诜荣。”【词语郤诜荣】   汉语大词典:郤诜荣

  • 栽桃魂

    源见“王母蟠桃”。借指仙魂。唐李商隐《烧香曲》:“西来欲上茂陵树,柏梁已失栽桃魂。”

  • 亥豕讹传

    同“亥豕讹”。元 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万古群经,亥豕讹传,鲁鱼误辨,帝虎移形。”

  • 九原

    源见“九原可作”。本为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黄泉。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词语九原】 

  • 四面为楚

    同“四面楚歌”。宋刘辰翁《酹江月.五日和尹存吾时北人竞鹭洲渡》词:“吴头楚尾,非关四面为楚。”

  • 隐攘羊

    源见“攘羊”。借指父子相互隐瞒过错。清黄遵宪《五用前韵》:“君臣相顾如骑虎,父子难为隐攘羊。”

  • 卖酒长卿

    源见“文君沽酒”。借指文人潦倒未遇,被迫从事贱役。清 袁龙《端正好.寿业师爱庐兄五十》套曲:“也曾做度曲屯田,歌扇僧弥,卖酒长卿。”

  • 放桃之地

    源见“归马放牛”。即放牛于桃林之野。称放牛之处。唐黄滔《误笔牛赋》:“坐惊践苇之处,立验放桃之地。”

  • 九原可作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赵文子,晋赵武,为晋卿,相悼公,卒谥文。叔向,即晋大夫羊舌肸),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九原,也称九京,指墓地。作,起意,兴起。后来称人死复生,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