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吐哺握发

吐哺握发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旦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指吃饭时吐出口中的食物,沐浴时握发而出,用以形容礼贤下士,热心接待来客),犹恐失天下之士。’”又见《史记.鲁周公世家》、《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

“吐哺握发”又省称为“吐握”。旧时以亲躬吐握之事,指礼贤下士,谦诚以待人,为国事操劳,求才殷切。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植《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并列 把咀嚼着的食物吐出来,把正在洗的头发握在手里。原指周公接待贤士的殷勤态度,后用以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语本《韩诗外传》卷3:“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郭沫若《蔡文姬》5幕:“巍巍宰辅呵~,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哺,不读作pǔ;发,不读作fā。△褒义。多用于形容重视人才。 →思贤如渴 ↔目无下尘。也作“吐哺捉发”、“吐食握发”。


【典源】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 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载,作“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今译】 周成王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鲁,周公教导他说:“去努力吧! 你不要因为封了鲁国就以此骄傲,怠慢士人。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为天子的宰相,我的地位在天下可算高贵了。然而我洗一次头要三次握干头发,吃一次饭要三次吐出口中食物,为的是及时接待天下的士人,恐怕失去他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延揽人才。

【典形】 发握三、发一握、三哺、三吐、三握发、吐哺、吐握、吐捉、一沐三握发、周公发、周公吐哺、周三饭、周公弃餐、周公下士、吐握之事。

【示例】

〔发握三〕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之七:“有客肠回九,无人发握

〔发一握〕 宋·苏轼《次韵景仁留别》:“会当闻公来,倒屣发一握。”

〔三哺〕 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重士过三哺,轻才抵一铢。”

〔三吐〕 南朝梁·刘孝绰《司空安成王碑》:“德大心小,居高志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

〔三握发〕 唐·邵谒《论政》:“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吐哺〕 清·丘逢甲 《次韵答友人》:“横槊当歌万虑空,复闻吐哺有周公。”

〔吐握〕 三国·曹丕《善哉行》:“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吐捉〕 唐·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

〔一沐三握发〕 三国·曹植《君子行》:“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周公发〕 宋·辛弃疾《念奴娇·三友同饮》:“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周公吐哺〕 三国·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三饭〕 明·王宗正《清江引》:“休夸齐二桃,请看周三饭,博南山人同我懒。”


【词语吐哺握发】  成语:吐哺握发汉语词典:吐哺握发

猜你喜欢

  • 巫山梦

    同“巫山云雨”。唐李群玉《赠人》诗:“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词语巫山梦】   汉语大词典:巫山梦

  • 零雨

    《文选》卷二十晋.孙子荆(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晋文士孙楚在《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中用“零雨被秋草”句咏赠别

  • 兰陔

    晋.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见《文选》卷十九)陔,音gāi。《南陔》,本是《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有名无辞。束皙本《诗序》所言“孝子相戒以养也”之旨,补写成此篇。“循彼南陔”,

  • 钿合金钗

    源见“钗盒盟”。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唐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后用以泛指情人间的信物。宋柳永《二郎神》词:“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宋王寀《蝶恋花

  • 倒屣延宾

    同“倒屣迎宾”。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七引《后汉书》曰:“肃宗始修占礼,巡狩方岳。崔駰上《四巡颂》,帝叹之。谓侍中窦宪曰:‘知崔骃乎?’

  • 胡昭投簪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附《胡昭传》:“胡昭始避地冀州,亦辞袁绍之命,遁还乡里。太祖为司空丞相,频加礼辟。昭往应命,既至,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归诚求去。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

  • 独孤侧帽

    《周书.独孤信传》载:独孤信仪表风雅俊逸,“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后遂以“独孤侧帽”形容人姿仪俊秀,为人羡仿。清吴兆骞

  • 怒室者色市

    在室内发怒的人,即使走到集市上,其怒色仍然可见。《战国策.韩策》:“语曰:‘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色:怒形于色。

  • 甘井先竭

    亦作“甘泉必竭”。佳泉之井,饮者众,其流先竭。比喻有才华的人早衰。《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主谓 甘美的井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庄子·山木》:“直木先伐,~。”△贬义。用于

  • 入幕雀

    《晋书.王祥传》:“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至焉。”晋人王祥事后母至孝,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