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覆金瓯

名覆金瓯

同“名动金瓯”。宋石孝友《望海潮.元日上都运鲁大卿》词:“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隐,归拜富民侯。”


【典源】 唐·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唐)玄宗善八分书,凡命相,皆先以御笔书其姓名,置案上,会太子入侍,上举金瓯覆其名,以告之,曰:此宰相名也,汝庸知其谁也? 即射中,赐尔卮酒。’肃宗拜而称曰:‘非崔琳、卢从愿乎?’上曰:‘然。’因举瓯以示之,乃赐卮酒。”《新唐书·崔琳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唐玄宗善写八分书,每当任命宰相,都先亲笔书写其名,置于几案之上。一次刚写好,正巧太子进来,玄宗举起金瓯盖上姓名,对太子说:“这里是宰相姓名,你知道是谁吗?猜中则赐你一杯酒。”太子道:“莫不是崔琳、卢从愿?”玄宗说:“对。”于是移开金瓯给太子看,并赐酒。

【释义】后以此典指人名高望重,堪任将相,为栋梁之材。

【典形】 覆瓯、金瓯覆、金瓯将相、金瓯亲卜、金瓯姓字香、名覆金瓯、相国金瓯、注金瓯、金瓯重、动金瓯。

【示例】

〔覆瓯〕 明·杨慎《七犯玲珑·叙庵弟惇》:“文已传青史,名何羡覆瓯。”

〔金瓯覆〕 明·杨慎《七犯玲珑·珥江刘大昌》:“尽教他踪迹玉关留,又何须名姓金瓯覆。”

〔金瓯将相〕 清·钱谦益《湖上送孟君归甘州》:“玉笋班行空点鬼,金瓯将相捻舆尸。”

〔金瓯亲卜〕 清·黄遵宪《感事》:“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金瓯姓字香〕元·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伫看金瓯姓字香。”

〔名覆金瓯〕 宋·石孝友 《望海潮》:“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隐,归拜富民侯。”

〔相国金瓯〕清·程先贞《放言戏仿元白》:“相国金瓯机府重,将军铁甲战场宽。”

〔注金瓯〕 元·钟嗣成《凌波仙·吊廖宏道》:“人间未得注金瓯,天上先教记玉楼。”


猜你喜欢

  • 万户衣襦

    源见“歌五袴”。指惠政使广大百姓受益。清翁同龢《题赵粹甫同年醇邸赠诗卷子》诗:“君从两地作太守,不负玉堂著书手。九年袍笏强低颜,万户衣襦笑开口。”

  • 屠龙技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屠龙技”指高超的技艺、学问或虽然高超而无实用价值的技艺。宋陆游《登千峰榭》诗:“一生未售屠龙技,万里犹思汗马功。

  • 沧海变

    同“沧海桑田”。清钱谦益《丙申重九海上作诗》之二:“故国屡经沧海变,吾家犹说射潮强。”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成:成全。美:好事。恶:坏事。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表示君子处世有原则,坚持与人为善。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元.无名氏《看钱奴》

  • 清都仙伯

    源见“清都紫微”。指天仙。宋杨炎正《瑞鹤仙.元夕为王史君赋》词:“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

  • 鹿门携

    源见“鹿门采药”。谓举家遁隐。唐杜甫《遣兴》诗:“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 金石之交

    汉.班固《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金石有坚固与长久的特点,因以“金石之交”比喻坚贞不渝的友谊。《续故苑.梁遣使聘蜀书》:“今专驰卿列,备违衷怀,重论金石之交,别卜埙篪之分。

  • 一枝春

    《太平御览》卷九七〇引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做梅花的别名。这个典故又可用指

  • 青李书

    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来禽帖》中,有一则首二字为“青李”。后以“青李书”泛指法帖。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梦楼《偕全公魁使琉球》二首云:‘将离更唱红兰曲,相忆应看《青李书》。’”【词语青李书】   

  •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游魂:在外游荡的灵魂。 被血染污的游魂,回不了自己的家乡。 原是悼念杨贵妃在马嵬惨遭横死。 后也泛指在战乱中惨死于异乡的人。语出唐.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明.王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