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下无虚士

名下无虚士

指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这是指南朝陈姚察的故事。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官至吏部尚书。陈灭入隋,袭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606年),74岁终于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察自幼性情纯厚,事亲以孝闻名,6岁诵书万余言,勤苦学习,夜以继日。12岁便能写文章。姚察励精学业,闻见渊博。一代文宗徐陵,每逢看到姚察的著述,特别推崇。曾对儿子徐俭说:“姚学士品德和学问没有超过他的,你应该向他学习。”陈太建初年,察为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回访北周,沛国刘臻私下在公馆提出关于《汉书》有疑问的十几个问题询问姚察,姚察皆引经据典一一作了剖析。刘臻对其亲信说:“真是名不虚传!”表示了对姚察的钦佩。后世常用以说明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名实相符。

【出典】:

陈书》卷27《姚察传》348-349页:“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报聘于周。江左(也称“江东”,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耆(qí其,老)旧(耆旧:年高而久负声望的人。)先在关右(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88回:“果然文不起草,走笔立就,那才算得名下无虚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回:“早觉得他们一定要发达的,果然不出所料:足见文章有价,名下无虚。”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14回:“名下无虚士,(李)秀成智勇足备,吾不如之。”


【词语名下无虚士】  成语:名下无虚士汉语词典:名下无虚士

猜你喜欢

  • 交甫解佩

    源见“汉皋解佩”。指郑交甫汉水之滨遇仙女赠珠佩传说。唐李瀚《蒙求》:“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 猿公术

    源见“白猿公”。指高明的剑术。张素《金缕曲.题钝剑花前说剑图》词:“少年时曾受猿公术,须发在,未全白。”

  • 蜀帝

    同“蜀帝魂”。唐鲍溶《湘妃列女操》:“秋夜露寒蜀帝飞,枫林月斜楚臣宿。”【词语蜀帝】   汉语大词典:蜀帝

  • 将军著色

    参见:李将军

  • 白衣尚书

    《东观汉记》卷十八《郑均》:“郑均字仲虞,任城人也。……淡泊无欲,清静自守,不慕游宦。……均屡辟不诣,公车特征,拜侍御史,月余,迁尚书。肃宗(汉章帝刘炟dā)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均遣子英奉章诣阙。诏见

  • 陵谷

    《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言易位也。”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魏书.拓跋渊传》:“臣以疏滞,远离京辇,被其构阻,无

  • 柳惠三黜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后因以“柳惠三黜”表示因坚持直道而官场失意,屡受挫折。三国 魏嵇康《答难养

  • 苍头特起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项羽本纪》:“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原为东阳令史,即书记官)。婴谢不能,遂彊(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轻易草率)为王,异军苍

  • 不赘

    不说多余的话。宋代胡安国《春秋传》隐公四年:“《春秋》立义至精,辞极简严而不赘也。”旧时书信常用作结尾语。【词语不赘】   汉语大词典:不赘

  • 袍泽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袍:长袍;泽:借为“襗”,内衣。旧时军人相称为“同袍”,也称相互间的友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