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形容志趣相同的人彼此互相呼应。《易经》上说:声调相同,就产生共鸣;气息相同,就互相吸引;水往低处流,火往干燥处烧;云跟随龙,风跟随虎。圣人的作为,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感应,真情得以显露;因而,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根。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出典】:

《易·乾·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晋杨方《合欢诗》:“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


其他 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或志趣相同气质相类者互相呼应聚合。语出《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宋·秦观《十二经相合义说》:“~,所谓同类而相感者也。”△多用于描写志趣相同的人聚合在一起。→类同相召↔集苑集枯 也单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声相求”。


【词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成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汉语词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猜你喜欢

  • 磐石之安

    见“盘石之安”。《三国演义》77回:“其有一计,令西蜀之兵不犯东吴,荆州如~。”【词语磐石之安】  成语:磐石之安汉语大词典:磐石之安

  • 武臣不惜死

    武将不怕死,岳飞认为这是创造天下太平的条件之一。《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辽天华表

    同“辽东华表”。宋陆游《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诗之二:“辽天华表苍茫里,千载何人识令威?”【词语辽天华表】  成语:辽天华表汉语大词典:辽天华表

  • 洛滨笙

    源见“王乔控鹤”。指仙人吹笙声。唐许敬宗《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或命余杭酒,时听洛滨笙。”【词语洛滨笙】   汉语大词典:洛滨笙

  • 滕室

    源见“滕公佳城”。美称墓穴。唐张九龄《王府君墓志铭》:“合如防墓,开彼滕室。”【词语滕室】   汉语大词典:滕室

  • 信陵恩

    源见“信陵虚左”。美称别人的赏识或重用。唐王昌龄《答武陵田太守》诗:“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 言告言归

    言:文言助词,无义。告:告诉公婆和丈夫。归:回父母家。 意谓告辞公婆回娘家探亲。 旧指妇女归宁。语出《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唐.张九龄《敕皇太子纳妃》:“皇太子鸿,储副是属,仁

  • 桥通乌鹊

    源见“乌鹊填桥”。喻指有情人得以相会。宋秦观《水龙吟》词:“闲把菱花自照,笑春山,为谁涂抹。几时待得,信传青鸟,桥通乌鹊。”

  • 退藏于密

    退而隐藏于深密之处。 原指《周易》的道理含藏不露,而能潜化万物。 后也指人退隐深藏,不为世用。语出《易.系辞上》:“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

  • 九疑泪竹

    源见“湘妃竹”。即斑竹。清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九疑泪竹娥皇庙,字字离骚屈 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