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博闻强志

博闻强志

比喻屈原有广博之学识和见闻、记忆力很强。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人。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参预故事,起草诏令,职位重要),学识和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国家盛衰兴亡之道理,擅长应酬交际的言辞。在朝廷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宾客,办理对诸侯国的事务。后遭谗言,被放逐。此典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洽闻强记”、“强记博闻”。

【出典】:

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2481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xián闲,熟练)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葛洪传》:“景纯笃志绨湘,洽闻强记,在异书而毕综。瞻往滞而咸释。” 北齐·魏收《魏书·常爽传》:“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五经百家多所研综。”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长孙绍远传》:“兕字若汗,性机辩,强记博闻,雅重宾游,尤善谈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40回:“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清末民初·赵尔巽《清史稿·邵远平传》:“同邑吴任臣,字志伊。志行端悫,强记博闻,为顾炎武所推。”


并列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语出《荀子·解蔽》:“博闻彊(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形容人学问高,记忆力好。→博观强记 强记洽闻。也作“博闻强识”、“博闻强记”、“强识博闻”、“强记洽闻”、“洽闻博见”、“洽闻强记”、“多闻强记”。


【词语博闻强志】  成语:博闻强志汉语词典:博闻强志

猜你喜欢

  • 伍员鞭尸

    指伍员为报被无辜冤枉杀死的父兄之仇,帮助吴兵攻进楚国都城郢(yǐng影,今湖北江陵县北),掘墓鞭打已死的楚平王尸体。后以此典比喻报仇雪恨。伍员(?——前484年),字子胥,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

  • 生子当如李亚子

    后梁朱温赞颂后唐李存勖才干的话。宋代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晋王李存勖,攻梁夹寨破之。朱温闻之,惊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亚子:李存勖幼时之名。克用:亚子父。

  • 萧相宅

    同“萧宅”。唐李吉甫《夏夜北园即事寄门下武相公》诗:“僻殊萧相宅,芜胜邵平园。”

  • 哀骀它

    《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仲尼曰:‘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

  • 陋巷箪瓢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扬他的学生颜回以穷苦人用的竹篮子盛饭,用瓢饮水,住在简陋的街巷里,这是别人难以

  • 著作等身

    同“等身著作”。清钱泳《履园丛话.兰泉司寇》:“谦恭下士,著作等身。”丁玲《悼念茅盾同志》:“茅盾同志著作等身,我将再好好地去读,永远向他学习。”见“著述等身”。韩寒《三重门》:“第一天教书的人都会紧

  • 季伦锦帐

    源见“石崇斗奢”。借以形容春秋佳日郊野景色富丽多彩。宋高观国《霜天晓角.九日苏堤》词:“霜清水碧,冷浸红云湿。休说季伦锦帐,山南岸,更花密。”

  • 范张鸡黍

    《文选》范云《赠张徐稷》李善注引谢承《后汉书》:“山阳范氏,字巨卿,与汝南张元伯(张劭)为友,春别京师,以秋为期。至九月十五日,杀鸡作黍,二亲笑曰:‘山阳去此几千里,何必至?’元伯曰:‘巨卿信士,不失

  • 易地则皆然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 原意是说禹、稷、颜回都是贤人,如果调换地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会是一样的。 后泛指只要人的思想信仰一样,即使处在不同环境,表现也必然相同。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

  • 海棠春睡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太真即杨贵妃,初为寿王妃,后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