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博闻强志

博闻强志

比喻屈原有广博之学识和见闻、记忆力很强。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人。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参预故事,起草诏令,职位重要),学识和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国家盛衰兴亡之道理,擅长应酬交际的言辞。在朝廷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宾客,办理对诸侯国的事务。后遭谗言,被放逐。此典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洽闻强记”、“强记博闻”。

【出典】:

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2481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xián闲,熟练)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葛洪传》:“景纯笃志绨湘,洽闻强记,在异书而毕综。瞻往滞而咸释。” 北齐·魏收《魏书·常爽传》:“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五经百家多所研综。”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长孙绍远传》:“兕字若汗,性机辩,强记博闻,雅重宾游,尤善谈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40回:“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清末民初·赵尔巽《清史稿·邵远平传》:“同邑吴任臣,字志伊。志行端悫,强记博闻,为顾炎武所推。”


并列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语出《荀子·解蔽》:“博闻彊(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形容人学问高,记忆力好。→博观强记 强记洽闻。也作“博闻强识”、“博闻强记”、“强识博闻”、“强记洽闻”、“洽闻博见”、“洽闻强记”、“多闻强记”。


【词语博闻强志】  成语:博闻强志汉语词典:博闻强志

猜你喜欢

  • 拥彗

    同“拥篲”。彗,同“篲”。《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词语拥彗】   汉语大词典:拥彗

  • 甘棠咏

    源见“召公棠”。指对地方官德政的歌颂。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一:“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 香居之谏

    汉.刘向《新序.刺奢》:“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战国齐大夫,又作香车,居车同音,又通假)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

  • 后庭花

    《隋书.五行志》:“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祯明,陈后主年号,为公元587——589年。谶,预言,音chèn

  • 南鹞北鹰

    鹞、鹰:都是凶猛的鸟。比喻为人刚直严峻。典出晋崔洪事迹。崔洪事迹见“挽弩自射”条。洪为人严正,晋武帝司马炎时为御史治书。有个叫冯恢的,其父为弘农太守,欲将己爵位传其少子冯淑。其父死,冯恢回籍居丧,佯装

  • 马齿徒增

    原谓马的年岁加长,后泛作自谦年齿增长之意。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想攻伐虢国,大臣荀息劝他以宝马、美玉贿赂虞君借道伐虢。晋献公怕虞君收了贿赂而不肯借道。荀息认为,虞是小国,必不敢如此。如果接受礼物而允许

  • 怀宝迷邦

    《论语.阳货》:“(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孔子)曰:‘不可。’”阳货对孔子说:“你来,我要和你说几句话。”孔子走过来,阳货问道:“如果有人把自己的才德隐藏起

  • 一床锦被盖过

    意思是以美掩丑。请人包涵、遮饰之辞。清代赵翼《陔余丛考.成语.一床锦被盖过》:“《宋史》,郦琼素与王德不睦,会张浚以琼副德为都统制,琼惧谓德曰:‘向来事太尉不周,今日乞一床锦被盖过。’德不答,琼遂叛降

  • 高自标置

    亦作“高自标树”、“高自位置”。标:标榜。置:安放。自我标榜,把自己放在很高的地位上。形容自我估价很高。刘恢,字真长,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少时家贫,而志向高远,深得王导器重。成人后,名声更著

  • 江左管

    同“江左夷吾”。宋陈造《雪夜与师是棋次前韵》:“吾非江左 管,舐犊愈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