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凝碧王维

凝碧王维

新唐书.文艺中》:“王维字摩诘。……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声,赋诗悼痛。”

唐.王维《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曾被安禄山任为给事中之职。王维虽是被迫,但唐平叛之后,原拟追究其“从叛”的罪行。叛军大宴凝碧池时,王维曾赋诗一首,因诗中有怀念故国之情,方被赦免。后因以“凝碧王维”喻被迫从贼之典。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二《秋夕访琵琶亭记》:“以妾观之,不特凝碧之王维,欠死之范质,为可罪哉!”


猜你喜欢

  • 红叶传情

    同“红叶题诗”。明沈鲸《双珠记.纩衣寄诗》:“我且写诗一首,缝在里边,以寓红叶传情之意。”【词语红叶传情】  成语:红叶传情

  • 天壤王郎

    《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迁谢家,意大不说(悦)。太傅(谢安)慰释之曰:‘王郎,逸少(王羲之)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憾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

  • 荆山玉

    源见“和氏之璧”。指和氏璧,喻良才。三国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唐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诗:“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词语荆山玉】   汉语大词典

  • 遗生刍

    源见“生刍致祭”。馈赠祭品。指祭奠。清顾炎武《冬至寓汾州之阳城里中尉敏泘家祭毕而饮有作》诗:“荒庭依老桧,空谷遗生刍。”

  • 蜀桐

    《水经注.渐江水》引南朝 宋刘敬叔《异苑》:“晋武时吴郡 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言,声闻数十里。刘道民诗曰:‘事有远而合,蜀桐鸣吴

  • 息壤在彼

    《战国策.秦策二》(卷四):“武王曰:‘请与子(指甘茂)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chū)里疾、公孙衍二人谗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

  • 自强不息

    见〔君子以自强不息〕。述补 努力地自求上进,永不懈怠。语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叶志坚《杂色雨》:“人,似乎不能对物质生活盯得太累;人需要的是振奋精神,~,否则,钱再多,生活也是无

  • 归墟

    传说中海水归宿汇聚的地方,是个深且无底的海下的巨壑。《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减焉。”亦作“尾间”,

  • 穷当益坚

    处境越困穷,意志越应坚定。《后汉书.马援传》: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动 处境越是困厄,意志应当越坚

  • 摘瓜抱蔓

    同“抱蔓摘瓜”。《“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陕西学生一九一九年五月三十日通启》:“狡日思逞,岂仅得一青岛而可以餍其欲哉?将见摘瓜抱蔓,舐糠及米,着着进逼,而无已时。”并列 比喻一步一步地收取,直到取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