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封建社会史家记载历史的一种笔法,即在涉及统治者的一些丑恶行径时有意加以隐瞒。今则泛指不敢揭发掌权者所干的坏事。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其子公子般即位。鲁庄公庶兄公子庆父随即杀掉了公子般,而拥立庄
源见“目无馀子”。称扬有才学的人。明袁宏道《戏赠死心和尚》诗:“但知北海是大儿,谁知南宗印真子。”
同“申包恸哭”。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吴师鞭尸于楚国,申胥泣血于秦庭。”
源见“驱石驾沧津”。指秦始皇。元郝经《秋兴》诗之三:“翩翩精卫休填海,驱石秦人已断鞭。”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陵水即栗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篪,音chí,古代一种竹管制成的横吹乐器。),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
比喻名实不符或误此为彼,而弄错了对象。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主谓 姓张的帽子戴到
同“肤受之诉”。明沈德符《野获编.江陵震主》:“上倚醉拔剑断其总角,群竖肤诉于冯保,保奏之慈圣。”清 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丁未春,〔吴嘉宾〕以惑于肤诉陷狱,龃龉者深其文,蓄怒者又复下石,竟至谴
见“冷血动物”。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降而至今,积弱无能,任人欺侮……我同胞若非~,能不痛心?”
形容气势迅猛,如风如电。出自隋人裴文安之语。裴文安,生卒年月不详,曾在隋汉王谅手下作事,为并州总管府兵曹。隋文帝死后,汉王谅图谋起兵夺取政权。他正在犹豫的时候,裴文安进言说:井陉以西是大王掌握的地区,
源见“爨下劳薪”。指奔波劳累之人。清张问陶《二月二十九日出都述怀》诗之二:“年年旅食叹劳薪,又对春明折柳人。”清赵翼《哭璞丞之讣》诗:“迢递何年寻宿草,驰驱到死作劳薪。”【典源】《世说新语·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