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公车:官署名。汉卫尉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宫殿中司马门之警卫,并负责以公车接送被征召者、应举者、上书者。故称上书言事或入京请愿为“公车上书”。此典指东方朔初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即上书言事。后以此典形容大臣向皇帝上书言事;或特指入京会试之举人上书言事。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东北)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汉武帝初即位,征举方正贤良材力之士,东方朔爱好古代流传之书籍和儒家经学,广泛地阅览许多诸子百家之书。东方朔初到长安时,就到公车官署上奏章给汉武帝。

【出典】:

史记》卷126《滑稽列传·东方朔》3205页:“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东方先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即“外家传语”)。朔初入长官,至公车上书。”

【例句】:

汉·班固《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请愿,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


偏正 公车,本汉代官署名,其职掌之一是以公家车马接送被征召者、应举者和上书者,并加以接待;后因而也代指举人入京应试。旧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语出《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孽海花》32回:“割台原是不得已之举,台民不甘臣日,~反抗,列名的千数百人。”△用于诚劝。


【词语公车上书】  成语:公车上书汉语词典:公车上书

猜你喜欢

  • 白眉马良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指马氏兄弟五人俱以常为字),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旧时以“白眉”为兄弟之

  • 羊祜碑

    同“羊公碑”。前蜀贯休《送卢舍人》诗之一:“劝君不用登岘首山,读羊祜碑,男儿事业须自奇。”

  • 沈郎钱

    《晋书.食货志》载,东晋王朝初行用三国吴时的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后来“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其钱文曰五铢,面有外郭,通体轻小,因以喻榆荚(榆钱)。唐.姚合《姚少监集》

  • 笑中有刀

    表面温柔恭顺而内心阴险毒辣。出自唐人对李义府的评价。李义府(614-666年),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唐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等职。高宗即位后任中书舍人。因积极赞助武则天为皇后

  • 二难

    《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东汉陈寔的两个儿子陈元方和陈季方,是不相上下的两位贤人。后因以“二难

  • 流杯

    同“浮杯”。宋楼钥《雪窦山》诗:“流杯水涨人何处,洗钵池清意已消。”【词语流杯】   汉语大词典:流杯

  • 当途

    同“当涂”。《韩非子.三守》:“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词语当途】   汉语大词典:当途

  • 辍舂哀

    《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gǔ黑色公羊)大夫之德也。”五羖大夫是楚人百里奚,由于他在秦国执政时,大得民心,故他死之后,秦人痛哭,儿童不唱歌,舂谷时

  • 戮防风

    同“后至之诛”。清 黄鷟来《正阳署中冬日杂感》诗之六:“楚国有人求卞玉,涂山无事戮防风。”

  • 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见〔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