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 ㄒㄧˋ xì ):争吵。阋墙:在墙里争吵。比喻内部不和。 兄弟在家里闹纠纷,一旦受到外人欺侮,仍共同抵御。 比喻尽管内部不和,但大敌当前,还是一致对外。语出《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此诗“务”作“侮”。)《民国通俗演义》一三〇回:“正是: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牛纷争,惟利是务。”中国工农红军《要求南京政府停止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1936年5月5日):“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理应翻然改悔,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磋商抗日救亡的具体办法。”也单引〔兄弟阋于墙〕。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有些貌似革命的作品,也并非要将本阶级或资产阶级推翻,倒在憎恨或失望于他们的不能改良,不能较长久的保持地位,所以人们从无产阶级的见地看来,不过是‘兄弟阋于墙’。”


【词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成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汉语词典: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猜你喜欢

  • 他乡遇故

    见“他乡遇故知”。《醒世姻缘传》94回:“起先原是萍水相逢,这次成了~,恋恋难舍。”

  • 胡卢弃旧样

    源见“依样画葫芦”。比喻立意创新。清黄遵宪《番客篇》:“长袖善新舞,胡卢弃旧样。”

  • 岘首沉碑

    源见“杜预沉碑”。指以功勋垂名后世。清查慎行《羊流店》诗:“岘首沉碑事渺茫,空传有泪堕襄阳。”

  • 化干戈为玉帛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后以“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

  • 夏台

    《史记.夏本纪》:“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勿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司马贞索隐:“狱名,夏曰均台。”后以“夏台”代指牢狱。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禅,空叹息于周南;绝望夏台,竟栖迟

  • 玉友金昆

    同“金友玉昆”。宋刘子翚《观二刘题壁》诗:“我来经览浑如昨,玉友金昆念离索。”见“金友玉昆”。宋·刘子翚《观二刘题壁》:“我来经览浑如昨,~念离索。”【词语玉友金昆】  成语:玉友金昆汉语大词典:玉友

  • 宋邻偷顾

    同“窥宋东墙”。宋贺铸《花心动》词:“醉眼渐迷,花拂墙低,误认宋邻偷顾。”

  • 一误再误

    《宋史.魏王廷美传》:“他日,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后谓屡犯错误为“一误再误”,亦谓不容许再犯错误为“一误岂容再误”。并列 屡犯错误,或屡次耽误。语本《宋史·

  • 寒胶折

    源见“折胶”。指秋季。《北齐书.文襄帝纪》:“今寒胶向折,白露将团,方凭国灵,龚行天罚。”《升庵诗话》卷十引隋江总《折杨柳》诗:“塞北寒胶折,江南杨柳结。”

  • 蚕室

    古时关押受宫刑犯人的监狱。遭受宫刑的人怕受风,室内要温暖,所以要在暗室内蓄炉火保温,故称为蚕室。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李陵战败被俘后,正好皇上询问我对此事的看法,我就讲了李陵为人的长处、功劳及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