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倭寇

倭寇

明代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海商与海盗集团。日本古称倭奴国,故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与活跃于九州、四国间的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总兵刘江大破之于望海(今辽宁大连金州东北),倭寇之势渐衰。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一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又趋活跃。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与细川氏的贡使在宁波发生冲突,乘机大事焚掠。明政府下令停止贸易。此后倭寇见沿海防务空虚,便勾结土豪、奸商、流氓、海盗进行走私劫掠。16世纪中叶时最为猖獗。江、浙、闽受害最烈,山东、广东也遭波及。后经明将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率部征战多年,到16世纪60年代中,才逐渐平服。

【出典】:

明史》卷322《外国列传》8345页:“是年,倭寇盘石。十五年,倭寇松门、金乡、平阳。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

【例句】: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三十一年夏四月,倭寇犯台州,破黄岩,大掠象山、定海诸邑。”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4《海外诸番多内地人为通事》:“及嘉靖中倭寇之乱,先有闽人林汝美、李七、许二诱日本倭劫海上。” 清·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二《议守》下:“而明人平倭寇皆处州、义乌之兵。” 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


【词语倭寇】   汉语词典:倭寇

猜你喜欢

  • 堂中鸣琴

    同“堂上鸣琴”。明高启《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诗:“共问野人竟谁是,堂中鸣琴贤大夫。”

  • 遇事生端

    见“遇事生风”。《中国民间故事选·秧状元》:“他常常~,专找岔子。”

  • 斐锦

    同“贝萋”。明李东阳《河阳战》诗:“元功独冠中兴中,营蝇斐锦难为忠,空中愤死田神功。”【词语斐锦】   汉语大词典:斐锦

  • 冰言

    源见“冰人”。媒妁之言。清李渔《奈何天.忧嫁》:“山鸡与凤凰,雏时难预晓。一旦惑冰言,终身误窈窕。”【词语冰言】   汉语大词典:冰言

  • 赁庑

    源见“梁鸿赁庑”。形容生活贫困。唐欧阳詹《太原旅怀呈薛十八侍御齐十二奉礼》诗:“糊口百家周,赁庑三月馀。”【词语赁庑】   汉语大词典:赁庑

  • 冰壶

    源见“玉壶冰”。借指清白廉洁的品德。唐姚崇《冰壶诫序》:“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明 孙柚《琴心记.王孙作醵》:“官况托冰壶,友谊敦芳醑。数载梦中孤,今日樽前聚。”【词语冰壶】   汉

  • 青城鹧鸪啼

    元.脱脱等《金史.崔立传》:“四月壬辰,立以两宫、梁王、荆王及诸宗室皆赴青城,甲午北行,立妻王氏备杖卫送两宫至开阳门。是日,宫东三十七辆,太后先,中宫次之,妃嫔又次之,宗族男女凡五百余口,次取三教,医

  • 黄童

    源见“江夏黄童”。指黄香,用以誉称才高德美的年轻人。宋苏轼《送杨孟容》诗:“后生多高才,名与黄童双。”【词语黄童】   汉语大词典:黄童

  • 悬眸

    同“悬目东门”。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披发纵无天可诉,悬眸仍有鬼能知。”【词语悬眸】   汉语大词典:悬眸

  • 工迟

    《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谓用兵未有弄巧立异陷于持久而得益者。后以“工迟”指用兵因持重造成缓慢。《三国志.王基传》:“兵闻拙速,未睹工迟之久。”《新唐书.韦挺传》:“兵宁拙速,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