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借寇恂

借寇恂

后汉书.寇恂传》载:寇恂曾为颍川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恂”为地方百姓挽留良吏的典故。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


【典源】 《北堂书钞》 卷七十六引晋·司马彪《续汉书》:“ (寇恂) 入为执金吾。颍川盗贱群起,上谓恂曰:‘独卿能平之耳。’恂至颍川,盗贱悉降,百姓遮曰:‘吾愿借寇君一年。’” 《后汉书·寇恂列传》:“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也。’……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余降。”

【今译】 后汉寇恂曾为颍川太守,政绩卓著,后调入京师为执金吾。后颍川盗贼又起,光武帝对寇恂说:“颍川离京师很近,应及时平定。看来只有你能去平定,虽然你现在已任九卿,为了国家再去一次吧。”寇恂赶到颍川,盗贼全部投降,但未任寇恂为太守。当地百姓拦住道路请求:“我们向陛下再借寇君一年。”光武帝才将寇恂留下。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有政绩,受人爱戴挽留。

【典形】 河内之借、怀仁道并遮、借寇、借寇恂、遮道更借、州人借留、河内之请、借淮阳寇。

【示例】

〔河内之借〕北周·庾信《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河内之借,寇恂更惭谒帝; 交州之请,士燮还著上表。”

〔怀仁道并遮〕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

〔借寇〕 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宠渥征黄渐,权宜借寇频。”

〔借寇恂〕 唐·元稹《授马总检校天平军节度使制》:“由是罢征黄霸,复借寇恂,诚阻急贤之心,姑务从人之欲。”

〔遮道更借〕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官吏百姓等或守阙乞留,或遮道更借。”

〔州人借留〕 唐·白居易《乔弁可巴州刺史制》:“州人借留,廉使置奏。既因会课,宜及陟明。”


【词语借寇恂】   汉语词典:借寇恂

猜你喜欢

  • 彩衣郎

    源见“老莱娱亲”。指孝子。宋陈克《南歌子》词:“胜日萱庭小,西风橘柚长。天怜扇枕彩衣郎。”

  • 逢杨意

    源见“狗监揄扬”。谓得到他人举荐。唐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

  • 鹏游蝶梦

    源见“鲲鹏展翅”、“庄周梦蝶”。谓变幻夸诞之谈。宋刘辰翁《忆秦娥.忆仙》词:“昨夜又迟黄石,今朝重叩鸿蒙。碧桃花下醉相逢,说尽鹏游蝶梦。”并列 鹏游,语本《庄子·逍遥游》载大鹏鸟展翅九万里而翔游于南溟

  • 枳棘鸾

    比喻屈居下位的贤才。唐孙逖《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 “枳棘鸾无叹,椅梧凤必巢。” 参见:○枳棘栖凤

  • 二疏挂冠

    同“二疏还乡”。唐护国《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 近代佳手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唐阎立本至荆州,观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往,曰:‘名下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原是唐代画家阎立本

  • 楚炬秦灰

    源见“楚人一炬”。谓焚毁,毁灭。清 张三礼《〈空谷香〉序》:“而妖艳靡曼之音诲淫倡乱,甘以词章得罪名教,遂使毛颖、陈元失身溷厕,楚炬秦灰,不能廓清摧陷,岂非词场冤山苦海欤!”【词语楚炬秦灰】  成语:

  • 正冠纳履

    同“整冠纳履”。晋 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正冠纳履之嫌,始终不蹈。”见“整冠纳履”。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之嫌,终始不蹈。”【词语正冠纳履

  • 吴妇负薪

    《晋书.吴隐之传》:“(吴隐之)遂为温(注:桓温)所知赏,拜奉朝请、尚书郎,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晋人吴隐之有清高的操

  • 下豉莼羹

    同“莼羹下豉”。宋陆游《东园小饮》诗之三:“下豉莼羹夸旧俗,供盐梅子喜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