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伯鸾之灶

伯鸾之灶

源见“不因人热”。比喻沾他人的光或依附他人。伯鸾,梁鸿的字。清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碑》:“徐尚书 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或叩之,答曰:‘昔岁孤生,飘摇风雨;今兹亲串,崛起云霄。思归尼父之辕,恐近伯鸾之灶。且天仍梦梦,世尚滔滔,犹吾大夫,未见君子,徘徊渭川以毕馀年足矣。’”


【词语伯鸾之灶】   汉语词典:伯鸾之灶

猜你喜欢

  • 浊骨凡胎

    意谓本质平常凡俗。清代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七回:“大家与玉皇大帝相傲,却再不寻思你这点子浊骨凡胎,怎傲得天过。”见“凡胎浊骨”。元·马致远《岳阳楼》2折:“怎奈~,无人点化,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

  • 山阳息马

    源见“归马放牛”。谓停止用兵。北周庾信《又移齐河阳执事文》:“实谓上方销剑,山阳息马,过兹御客,或慢重扃。”

  • 椿年

    《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成玄英疏:“冥灵、大椿,并木名也。”后世因以“椿年”喻长寿,高龄。为祝人长寿之典。唐钱起《柏崖老

  • 越相归

    源见“范蠡扁舟”。指范蠡归隐。亦借以泛指致仕隐居。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门临二室留侯隐,棹倚三川越相归。”

  • 礼岂为我设

    《世说新语.任诞》:“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晋书.阮籍传》:“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按照古代《仪礼》规定,叔嫂之间,不通问候

  • 秦封

    同“秦封大夫”。清吴伟业《松化石》诗:“谷城相遇处,肯复受秦封?”【词语秦封】   汉语大词典:秦封

  • 知遇

    旧谓赏识、优待和重用。《北史.宋弁传》:“孝文曾因朝会次,历访政道,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对,声姿清亮,进止可观,帝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弁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词语知遇】   汉

  • 文起八代之衰

    宋代苏轼对韩愈古文成就的评价,认为东汉以后,文章与道分离,日益衰落,韩愈促进了文道结合,使古文重新兴起。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指韩愈。八代:指东汉、魏、晋、宋

  • 枯茎朽骨

    古代占卜用的蓍和龟。枯茎指蓍草,朽骨指龟甲。《佩文韵府.拾遗》卷二十三引《关尹子注》:“蓍之与龟,本枯茎朽骨耳,灵从何来!圣从何起?今则能彰往察来也,上下无常也。枯茎朽骨,何其神哉!”【词语枯茎朽骨】

  •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住家必须选好乡邻,游学必须接近贤士。 古人处理人际关系所奉行的准则。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婴闻之,君子居必择居,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后多引作〔居必择乡,游必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