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众人国士

众人国士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为知伯报仇,伏在桥下刺杀赵襄子,被捉住后,襄子问他为什么一定要为知伯报仇,“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战国时,晋人豫让关于报答知遇之恩曾发表过这样的议论:国君以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自己,则以一般人的身份报答他;国君若以国士之礼对待自己,则以国士之责去报答他。后以此用为视当权者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施不同报答的典故。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辽曰:‘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


并列 平常人与国中出色的人才,因知遇不同而对当权者的报答也不同。语本《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三国演义》25回:“辽曰:‘岂不闻豫让“~”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多用于为人处事方面。


【词语众人国士】  成语:众人国士汉语词典:众人国士

猜你喜欢

  • 张绪风流

    《南史.张绪传》:“绪吐纳风流,听者皆忘饥疲,见者肃然如在宗庙。虽终日与居,莫能测焉。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 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

  • 袁安

    源见“袁安高卧”。指持节守贫的高士。宋刘辰翁《花犯.再和中甫》词:“白发翁翁向儿道,那曲巷袁安爱晴早。”

  • 范蠡登舟

    同“范蠡扁舟”。唐元稹《许刘总出家制》:“张良却粒,尚想高踪;范蠡登舟,空瞻遗像。”

  • 懒残煨半芋

    《宋高僧传.唐南岳山明瓒》载:唐 衡岳寺僧明瓒,性疏懒而好食残余饭菜,人以懒残称之。李泌读书寺中,以为非凡人,中夜往谒。懒残发火取芋啖之,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泌尽食而谢。懒残谓李泌曰:“慎勿多言,领

  • 鸿信

    源见“雁足书”。指书信。清黄景仁《寄维衍》诗:“苦忆梅花寻庙市,且随鸿信到江城。”【词语鸿信】   汉语大词典:鸿信

  • 投金濑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春秋时伍员由楚逃难至吴途中,于濑水(今名溧水,在江苏省 溧阳市西北)旁向洗衣女乞食。食毕,嘱女掩其壶浆,以免暴露行踪。女以见疑于员,即投水自杀,以誓贞信。后伍员在吴受重

  • 折枝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朱熹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后用为为长者效劳之典。明归有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折枝之命

  • 梦里覆蕉

    同“梦中蕉鹿”。宋孙觌《兴化朱公大卿没于庚申岁其子过余赋小诗以饯之》:“梦里覆蕉疑有鹿,食前弹铗叹无鱼。”

  • 萁豆相煎

    源见“七步成诗”。比喻骨肉兄弟或内部自相残杀。聂荣臻《山城堡战斗》三:“东北军王以哲部,曾表示决不愿意与红军为敌,不愿意见到萁豆相煎的局面。”【词语萁豆相煎】  成语:萁豆相煎汉语大词典:萁豆相煎

  • 举鼎绝膑

    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秦武王自恃有力,同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结果折断了膝盖骨。后因以“举鼎绝膑”用为力小不胜重任的典故。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