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后以“正心诚意”谓心正意诚的道德修养。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说者以为武帝好大喜功而不知强勉学问,
源见“杨朱泣歧路”。谓为误入歧途而痛苦哀伤。岐,通“歧”。清陈恭尹《早发新塘浦向广州东山舟中作》诗:“伤哉逝川叹,恸矣岐途泣。”
同“髀肉复生”。清董元恺《南浦.冬兴》词:“愧我髀中生肉矣,应闲却、宝剑长鸣。”
《列子.周穆王篇》:“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独与居七日,而积年之病,一期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曰:‘曩我忘也,荡荡
《战国策.魏策》:“秦王怫然怒,谓唐雎( ㄐㄩ jū 居)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史记.袁盎列传》:“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梁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先生曰:“梁王闻其义(阻拦立梁王为太子之议)出于袁盎诸大
《后汉书.逸民传.陈留父老传》:“父老趋而过之,植其杖,太息言曰:‘吁!二大夫何泣之悲也?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东汉时,陈留父老曾以“龙不隐鳞,凤不藏羽”感叹张升等人隐逸事。后
同“吐车茵”。唐王维《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之三:“犹思御朱辂,不惜污车茵。”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
同“大夫松”。唐张说《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诗:“风高大夫树,露下将军药。”
光有好心,不足以治理好政事。 表示为政离不开规矩和法度。语出《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明.余继登《典故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