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

逸,原作佚。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弱之后,乘机出击以取胜。孙子认为,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搅乱他的决心。早晨朝气饱满,中午逐渐懈怠,傍晚就疲乏思归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松懈疲惫时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领心理的方法。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等待敌人的奔走疲劳,用自己部队的饱食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不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堂皇的敌军,这是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出典】:

孙子·军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例句】:

后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见“以佚待劳”。秦牧《愤怒的海》:“我们在这里~,杀他个措手不及。”


解释逸:安闲。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孙子》一书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为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所著。孙武本是齐国人,因擅长兵法受到吴王阖庐(即阖闾,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的接见。阖庐让孙武训练自己的宫女,以试验他的兵法。结果孙武获得了成功,阖庐从此知道他善于用兵,任用他做了自己的将军。在孙武的率领或协助下,吴国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占领了它的都城,向北威震齐、晋,扬名诸侯。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总结了我国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军争》篇中,孙子说道:“善于用兵的人,会躲避敌人的锐气,而趁其懒惰松懈时发动攻击,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办法。用自己严整的队伍等待敌人的混乱之师,用自己的冷静等待敌人的烦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办法。用自己少走路等待敌人远道而来,用自己的安逸等待敌人的疲劳,用自己的温饱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部队战斗力的办法。”

例句

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词语以逸待劳】  成语:以逸待劳汉语词典:以逸待劳

猜你喜欢

  • 卞玉

    同“和氏之璧”。唐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诗之二:“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旧是龙门。”清 黄鷟来《正阳署中冬日杂感》诗之六:“楚国有人求卞玉,涂山无事戮防风。”

  • 颜巷乐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于清贫,自得其乐。金元好问《感事》诗:“瓢饮不甘颜巷乐,市钳真有楚人忧。”

  • 稜等登

    清.翟灏《通俗编.声音》引《玉泉子》:“丁稜口吃,及第谒宰相,俯致启词:意言‘稜等登科’,而稜赪然发汗(赪,音chēng,面红耳赤),移时乃曰:‘稜等登,稜等登’,竟不能发其后语而罢。翌日,有人戏之曰

  • 德輶如毛,鲜克举之

    輶( ㄧㄡˊ yóu ):轻。鲜( ㄒㄧㄢˇ xiǎn ):少。克:能。 德行轻如毛发,很少有人能举起它。 意谓德行的积累是从极轻微的事情上做起,但人们常忽视而不为。语出《诗.大雅.烝民》:“

  • 鹤怨周颙

    源见“北山移文”。讥弃隐出仕之人。唐罗隐《寄右省王谏议》诗:“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 稽古致身

    《后汉书.桓荣传》:“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稽古,谓考察古事。后

  • 马牛襟裾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韩愈诗中骂人不懂礼义,说人不通古今,正如马和牛穿上人的衣服一样。意思说虽有人之外衣但无人的本实。后以“马牛襟裾”为骂人不通人情不懂礼义

  • 悬棒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郎,古时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除洛阳北部尉(官名,洛阳北部尉当是相当县尉一级的下级官吏),迁顿丘令”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太祖(指曹操)初入廨(音xiè,

  • 乐之忘归

    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游乐时因高兴而忘记返回。因以“乐之忘归”形容由于被某种事物吸引而留连忘返。清.俞樾《四川马丁山》:“熊操作之暇,游于市井,皆殷

  • 椎轮

    源见“椎轮大辂”。比喻事物草创。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缋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清钱谦益《〈草堂诗笺〉元本序》:“今年长孺以定本见视,亟请锓梓,仍以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