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人家不会心悦诚服。 古代儒家强调以德服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鲁迅《准风月谈.野兽训练法》:“用武力拳头去对付,就是所谓‘霸道’。然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人家不会心悦诚服。 古代儒家强调以德服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鲁迅《准风月谈.野兽训练法》:“用武力拳头去对付,就是所谓‘霸道’。然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源见“弥天对”。形容僧人修行高深。唐孟浩然《与张折冲游耆阇寺》诗:“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
以荻枝画地学写字。《宋史.欧阳修传》:“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见“入木三分”。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陈廷敬深深一躬,皇上此话,~,微臣感激不尽。”
源见“文不加点”。指高超的文笔。明徐渭《渔阳三弄》:“汉阳江草摇春日,天帝亲闻鹦鹉笔。”【词语鹦鹉笔】 汉语大词典:鹦鹉笔
源见“皮里阳秋”。谓褒贬不形之于外。唐李瀚《蒙求》:“泰初日月,季野阳秋。”主谓 指藏在内心没有明说出来的评论。《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
《南史.江泌传》:“泌(南齐考城人,为南康王子林侍读。随月光读书之事,又见《南齐书》本传)少贫,昼日斫屧(音xiè,履中荐,即鞋中的衬垫)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又《宋史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后因以“爱毛反裘”比喻愚昧不辨本末。《魏书.高祖纪上》:
《礼记.檀弓上》:“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古礼,箦(竹席)只用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梁世有一侯,尝对元帝饮谑,自陈‘痴钝’,乃成‘飔段’。元帝答之云:‘飔异凉风,段非干木。’”飔,凉风。干木,即段干木,为战国魏之贤士。梁朝时,有一个官僚曾与梁元帝饮酒
主谓 季札心许徐君以剑,徐君虽死,仍挂剑于其墓以守诺。后比喻不因情况有变而失信。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