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

指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公元前583年,晋国以栾书为统帅,出师侵蔡并与楚国军队发生了冲突。为了避实击虚,栾书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的建议,转攻沈国,俘虏其国君。左丘明在评论这次军事决策变动时称赞栾书采纳好的意见就象顺从流水一样。

【出典】:

左传·成公八年》:“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例句】:

左传·昭公十三年》:“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


主谓 像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语出《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八毛!’他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有正人君子的风度。”△褒义。描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从谏如流 广开言路 ↔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 独断专行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拒谏饰非。也作“从善若流”。


解释听从正确的意见,如同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和顺当。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栾书是春秋中期晋国的著名将领。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栾书率军救郑,两国军队在绕角相遇。尚未战斗,楚军撤回,晋军于是顺便侵袭蔡国。楚国的公子申、公子成率领申、息两县的军队救援蔡国。栾书的两名副将向他请求想要迎战,栾书正打算答应,另外三名手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劝谏说:“不行。我们前来救援郑国,尚未战斗楚军即离开了我们,我们于是来到这里。这样做,等于是把杀戮搬到了别人头上。杀戮尚未完结,又激怒楚军,初战一定不能取胜。即使战胜,也不是好事。我们大军出征,结果只打败了楚国两个县的力量,又有什么光荣的呢?假如不能打败对方,受到的耻辱就太重了,不如回去的好。”于是晋军就撤退回国。

当时晋军将领中想作战的人很多,有人对栾书说:“您掌握军权,应该斟酌民心办事。现在您的副将十一人,不想交战的只不过三个罢了,想战的是大多数,您应该听从多数人的主张。”栾书说:“好的主张才是大众的主张。现在三位将领的意见一致,是大众的好主张,听从他们的,不也行吗?”晋军退军后,楚军也撤退回国。晋军又趁机侵袭了沈国,俘获了沈国的国君揖初,这也是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建议的结果。当时的有识之士评论说:“栾书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水流一样和顺迅速,真是合宜啊!”

例句

曹操和袁绍相比,一个从善如流,一个刚愎自用,结果袁绍失去了民心和人才,最终兵败人亡。


【词语从善如流】  成语:从善如流汉语词典:从善如流

猜你喜欢

  • 商岩霖雨

    源见“傅说霖”。称美贤臣济世泽民。宋李曾伯《沁园春.代寿直院陈文昌》词:“花底退朝,槐边听制,一武 商岩霖雨新。”

  • 避钟鼓

    源见“鲁禽情”。比喻任情适性,不愿受束缚。清韩菼《抵里门述怀》诗:“葵藿倾太阳,杂县避钟鼓。”

  • 洗耳翁

    源见“许由洗耳”。指许由。唐李白《古风》之二四:“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词语洗耳翁】   汉语大词典:洗耳翁

  • 正正之旗,堂堂之阵

    正正之旗,谓军队行列整齐;堂堂之阵,谓阵容壮大。后以行事光明正大为正正堂堂。《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阵),”曹操注:“正正,齐也。堂堂,大也。”

  • 举国成狂

    源见“狂泉”。形容全国思想混乱、不清醒。清黄遵宪《京乱补述》诗之三:“举国成狂病,群官作贼曹。”

  • 郑国渠

    《史记.河渠书》:“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

  • 攀槛折

    源见“朱云折槛”。指朝臣犯死直谏。宋韩淲《满庭芳》词:“愿赐尚方之剑,攀槛折、千古辉光。”【词语攀槛折】   汉语大词典:攀槛折

  • 中郎作赋

    《文选》卷十三晋.潘安仁(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又,《文选》卷九有潘安仁(岳)《射雉赋》。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一《春赋》:“射雉中郎

  • 静婉腰

    《南史.羊侃传》:“侃性豪俊,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列侍,穷极奢靡。舞人张净(或作静)婉腰围一尺六寸(古人尺小,相当于今天的七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南朝梁.羊侃善音律,制曲颇有

  • 进履桥边

    同“圯桥进履”。清钱谦益《李太公寿》诗:“赤松 黄石皆仙侣,进履桥边问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