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亡命之徒

亡命之徒

亡:逃亡。命:即“名”。亡命:脱离户籍或改名。徒:人。原指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后也指不顾性命,违法作恶的人。郭彦(?-569年),太原阳曲(山西太原北)人。宇文泰任为虞部郎中。北周代魏,任澧州(今湖南澧县)刺史。澧州为少数民族居住之地,不听朝廷的命令,很多人不交纳赋税。他们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四散分开,不从事农业。郭彦到任后,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禁止他们一起打猎,于是百姓们都以农业为本,家家都有余粮。过去那些逃亡在外之人,也都回来交纳租税,参加劳役。先前澧州粮少,常依靠荆州救济,自郭彦任职以来,粮食装满了仓库,再也不用运粮了。

【出典】:

周书·郭彦传》卷37,667页:“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例句】:

旧唐书·乐彦祯传》:“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委以腹心,军人籍籍,各有异议。”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74回:“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遂乃啸聚山林,恣为不道。”


偏正 原指逃亡在外的人。后多指不顾性命、犯法作恶的坏人。语出《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成以赋役。”清·褚人获《隋唐演义》18回:“他有一所私院的房屋,畜养许多~,都是不怕冷热的人。”△贬义。多用于描写冒险作恶、不顾性命的坏人。 →不法之徒 不逞之徒 ↔高人雅士


【词语亡命之徒】  成语:亡命之徒汉语词典:亡命之徒

猜你喜欢

  • 丁忧

    旧时遭父母之丧,叫丁忧,其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守丧期间,不能做官、应考,停止喜庆娱乐。《晋书.袁悦之传》:“(袁)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词语丁忧】   汉语大词典:丁忧

  • 五丁开道

    《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五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又卷九四引同书:“秦惠王欲

  • 元凯贵

    《晋书.杜预传》:“杜预字元凯……时帝密有灭吴之意,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仕晋,历任要职,后遂以“元凯贵”指才华、功勋卓著的大臣。

  • 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晦:夜。朔:旦。蟪蛄:夏蝉,夏生秋死,故不知春秋。比喻生命短促。【典源】《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 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见〔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 子西掩袂

    《左传.哀公十六年》:“秋七月,(白公)杀子西、子期于朝,而劫惠王。子西以袂掩面而死。”春秋时,楚太子建子白公胜(幼在吴国,子西召他回国,使为白公)作乱,杀死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叶公子高曾劝说子西不要

  • 苏耽鹤

    源见“苏耽”。传说苏耽成仙后所化之鹤。宋黄庭坚《次韵高子勉》之三:“但恐苏耽鹤,归时或姓丁。”

  • 管窥

    同“管窥之见”。《后汉书.章帝纪》:“朕在弱冠,未知稼穑之艰难,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词语管窥】   汉语大词典:管窥

  • 池塘春草梦

    同“池塘草梦”。元 马需庵《满江红》词:“何处池塘春草梦,谁家院落梨花月?”

  • 慵来妆

    汉.伶玄《飞燕外传》:“合德(注:汉成帝妃,赵飞燕妹)新沐,膏九曲沈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慵,懒散。慵来妆,将头发很随便地盘在头上的一种发式。汉成帝妃赵合德(赵飞燕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