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习焉不察

习焉不察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用“习焉不察”表示习惯于某种事物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宋张淏《云谷杂记.取进止》:“当栖楚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是也。而不晓文义者,习焉不察,概谓有旨为进止,如堂底所载,凡宣旨皆云有进止者,相承之误也。”


其他 习惯于某种事物,遂不复觉察到其中问题。语本《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李大钊《新闻的侵略》:“国人~,每忽视外人在华之新闻宣传事业。”△多用于麻木方面。 →习以为常 ↔见微知著 穴处知雨 少见多怪。也作“习而不察”、“习焉不觉”、“习焉弗察”。


【词语习焉不察】  成语:习焉不察汉语词典:习焉不察

猜你喜欢

  • 霓裳

    同“霓裳羽衣曲”。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词语霓裳】   汉语大词典:霓裳

  • 吕翁床

    同“吕公枕”。凌应霖《点绛唇.乡试》套曲:“说佳谶鹿鸣召宴吕翁床,那知道鸿名尽落孙山后。”

  • 病肓膏

    同“病入膏肓”。清无名氏《偷甲记.义释》:“我形衰力怯病肓膏,无穷怨望对谁告?”

  • 山高水长

    比喻人品高洁。宋代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并列 ①犹言山川阻隔。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②比喻品德高尚,流芳后世。也

  • 竹马迎

    同“竹马交迎”。唐白居易《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诗:“发时止许沙鸥送,到日方乘竹马迎。”

  • 醉卧官道

    陆游《南唐书》卷七《毛炳传》:“得钱即沽酒,尝醉卧道旁,有里正掖起之,炳瞋目呵之曰:‘醉者自醉,醒者自醒,亟去,毋挠予睡。’”毛炳醉卧道旁,里正来关照他,他说是搅乱了他的美睡。后以此为酒醉失礼之典。宋

  • 蛮貊可行

    《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貊音mò。孔子教诲弟子子张说:“说话讲忠信,行为讲笃敬,即使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也可以行得

  •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见〔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其他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里的伤害难以防备。明·周清源《西湖二集·觉阇黎一念错投胎》:“定要废了他,方才安稳,教他这太子做不成……这是:~。”△用于政治生活与人际关系

  • 折蒲

    《晋书.王育传》:“王育字伯春,京兆人也。少孤贫,为人傭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音xūxī,亦作欷歔,叹气;抽噎声)流涕。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鬻(音yù,卖)己以偿之。同郡许

  • 东山捉鼻

    源见“拥鼻吟”。指吟咏或诵读。清查慎行《沁园春.寄祝朱上溪先生及吴太君八十双寿》词:“八十年过,八千年近,犹记东山捉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