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临池学书

临池学书

晋书卫瓘传》附卫恒“四体书势”:“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汉张芝临池练书法,时日既久,洗笔把一池水都染黑了,可见功力之深。后因称学习书法为“临池。”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素绢充衾裯。”


连动 到池塘边学写字。语出《晋书·卫恒传》:“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池水尽墨。”后因以“临池学书”形容刻苦练习书法。《晋书·王羲之传》:“曾与人书云:‘张芝~,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褒义。用于书法方面。


【典源】 《后汉书· 张奂列传》注引王愔《文志》 曰:“ (张) 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晋书·卫恒传》 中《四体书势》亦载此事。宋·曾巩《墨池记》:“ (王)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今译】 后汉张芝 (字伯英) 为著名书法家,他年轻时勤学苦练,尤擅草书,家中买来的绢帛,必先用于练字而后再染,他在池边研墨习字,池水都被弄黑。晋代王羲之 (人称王右军) 亦为著名书法家,也曾临池学书,抚州临川城东有一水池,相传即为羲之临池学书之处。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书法精绝;或用以指练习书法。

【典形】 池尽墨、池水含墨、临池,墨成池、墨池、试墨临池、写遍未裁衣、一池墨、洗墨无池、临池尽墨。

【示例】

〔池尽墨〕 唐·张祜《酌房子客郊居》:“近日稍闻池尽墨,他时谁见壁藏书。”

〔池水含墨〕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

〔临池〕 唐·韩愈《李员外寄纸笔》:“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余。”

〔墨成池〕 宋·陆游《书悲》:“赖有墨成池,淋漓豁胸臆。”

〔墨池〕唐·骆宾王《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雪明书帐冷,水净墨池寒。”

〔试墨临池〕 元·张可久《人月圆·会稽怀古》:“试墨临池,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写遍未裁衣〕 宋·苏辙《次韵刘贡父题文潞公草书》:“应笑学书心力尽,临池写遍未裁衣。”

〔一池墨〕 宋·陆游《东斋杂书》之五:“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墨。”


【词语临池学书】  成语:临池学书汉语词典:临池学书

猜你喜欢

  • 毛女

    汉刘向《列仙传.毛女》:“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谷春,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飞,百七十余年,所止岩中有鼓琴声云。”后用以为

  • 僭滥

    《诗.商颂.殷武》:“不僭不滥,不敢怠遑。”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后因以“僭滥”谓赏罚失当,过而无度。晋葛洪《抱朴子.君道》:“明检齐以杜僭滥,详直枉以违晦吝。”【词语僭滥】   汉语大词典:僭

  • 博浪飞椎

    《史记.留侯世家》载:秦始皇灭韩,张良为韩报仇,在沧海君处得力士,做铁椎重一百二十斤,趁秦始皇东游,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后因以“博浪飞椎”为抗暴复仇的典故。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博浪飞椎

  • 两刖足

    同“抱璧双刖”。唐韩愈《答崔立之书》:“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玉人之剖,然后见之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且无使勍者再刖,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

  • 魄兆

    《国语.晋语三》:“公子重耳其入乎,其魄兆于民矣。”韦昭注:“魄,形也。兆,见也。”后因以“魄兆”指征兆,先兆。《三国志.马良传》:“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词语魄兆】   汉语大词典:

  • 茂陵刘郎秋风客

    指汉武帝。武帝葬茂陵,又曾作《秋风辞》,故以称之。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清代王琦汇解以为并非因作《秋风辞》而称之为“秋风客”,“谓其在世无几,虽享年久远,不过

  • 鸣钟食鼎

    同“鸣钟列鼎”。唐张鷟《游仙窟》:“在汉则七叶貂蝉,居韩则五重卿相。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见“鸣钟列鼎”。唐·张鷟《游仙窟》:“~,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词语鸣钟食鼎】

  • 空对空

    南朝梁武帝《灵空》:“皆从妄所妄,无非空对空。”以空头对空头,形容虚妄不实。主谓 以空头对付空头。形容彼此都用虚妄不实的一套相对待。南朝·梁武帝《灵空》诗:“皆从妄所妄,无非~。”△贬义。多用于表达人

  • 画箧蛇

    《大涅槃经.德五品》:“观身如箧,地水火风,四大毒蛇。”谓人身由“四大”假合而成,如四大毒蛇共居一箧。后因以“画箧蛇”喻虚幻易坏的人身。南朝 梁庾肩吾《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韵东城门病》:“长萦画箧

  • 析圭儋爵

    《文选.扬雄〈解嘲〉》:“析人之珪,儋人之爵。”张铣注:“言当分人君之珪,以为上列之诸侯,荷人君之重爵。”后因以“析圭儋爵”谓任官受爵。明宋濂《叶秀发传赞》:“当金人陷蕲,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纳款卖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