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谋而同

不谋而同

亦作“不谋而合”。谋:商议。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或行动却相同。汉献帝建安中,阎行奉韩约之命出使曹操,甚得厚遇,被曹操推举为犍为太守,并让他劝说韩约归降。阎行为表示忠心,把父亲送入京都充宿卫,并游说韩约也送子入京。后马超起兵反曹,推举韩约为都督。阎行劝谏韩约不要和马超联合。韩约不听,并对他说:“如今诸将不经商量便众口一辞,都说要攻打曹操,这好象是上天注定的。”于是与马超合兵东向攻曹,被曹操打败,在京城为质的子孙也被杀。

【出典】: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卷15第476页:“马超等结反谋,举约为都督。……行谏约,不欲令与超合。约谓行曰:‘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乃东诣华阴。”

【例句】:

唐·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非臣之愚所敢隐蔽,辄冒死以闻,伏乞天恩。” 清·黄宗羲《先师蕺山先生文集序》:“师未尝见泰州之书,至理所在,不谋而合也。” 陈天华《绝命书》:“幸而各校同心,八千余人不谋而合,此诚出于鄙人预料之外,且惊且惧。”


见“不谋而合”。《三国志·魏书·张既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似有天数。”


【词语不谋而同】  成语:不谋而同汉语词典:不谋而同

猜你喜欢

  • 碎首縻躯

    见“碎首糜躯”。宋·王禹偁《又谢恩表》:“免冠伏阁,再三虑黩于天聪;~,万一冀伸于臣节。”【词语碎首縻躯】  成语:碎首縻躯汉语大词典:碎首縻躯

  • 柱下史

    312 ① 周代藏书室的长官。老子曾为周柱下史,因以称老子。《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周守藏室之史也。”《后汉书.张衡传》:“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唐代李贤注引应劭曰:“老子为周柱下史,朝隐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要拿取。 表示为人要廉正。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张志明《说“钓”》(《长江日报》1992年1月5日)

  • 双凫一雁

    《艺文类聚》卷二九引汉苏武《别李陵》诗:“双凫俱北飞,一凫(一本作“雁”)独南翔。子当留斯馆,我当归故乡。一别如秦 胡,会见何讵央?”后因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故兴离别

  • 图绘凌烟

    源见“凌烟阁”。谓功勋卓著,永垂青史。明无名氏《鸣凤记.忠良会边》:“喜入朝相庆弹冠,应须颂当年蓄怨。把遗忠弃节,图绘凌烟。”

  • 亡戟得矛

    《吕氏春秋.离俗》:“齐晋相与战,平阿(战国齐邑)之余子(周代兵役制度规定每户以一人为正卒,余者为羡卒,即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之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兵器

  • 凤穴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凤穴歌声,鸾林舞曲。”《北史.文苑传序》:“潘、陆、张、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后因以“凤穴”喻指文才荟萃的地方。唐李商隐《拟意》诗:“夫向羊车觅,男从凤穴求。”亦

  • 藜辉

    同“藜阁火”。清 素泯主人《十醋记.醉荐》:“谁说藜辉高万丈,这乌纱未经胪昌。”

  • 折腰为米

    同“折腰五斗”。宋 赵必?《念奴娇.饯朱沧洲》词:“菊松尽可归欤,叹折腰为米,渊明已错。”宋葛长庚《沁园春.寄鹤林》词:“叹折腰为米,弃家因酒,往之不谏,来者堪追。”

  • 东窗事发

    元.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咏何立事序》注:“宋押衙官何立,秦太师差往东南第一峰,恍惚间引至阴司,见太师对岳飞事,令归告夫人:‘东窗事犯矣。’复命:‘后即弃官,学道蜕骨。’今在苏州玄妙观为蓑衣仙。”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