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识之无

不识之无

连最简单的之和无字都不认识。比喻不识字,或文化水平很低。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参见“诗入鸡林”条。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始生七月便能认识“之”、“无”二字。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不识之无”,意即连七个月的婴儿都不如。

【出典】:

新唐书》卷119《白居易传》4304页:“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例句】:

阿英《胡沙随笔·土山湾黑市》:“因此辈系窃偷而来,兼以不识之无,遂至无全轶者。”


述宾 不识“之”和“无”这常用的字。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用于描写人文化水平不高,连简单的字也不认得。→不识一丁


【词语不识之无】  成语:不识之无汉语词典:不识之无

猜你喜欢

  • 渔阳三叠

    同“渔阳掺挝”。宋梅尧臣《和永叔柘枝歌》:“《渔阳三叠》音隆隆,红叶乱坼当秋风。”【词语渔阳三叠】  成语:渔阳三叠汉语大词典:渔阳三叠

  • 铅椠

    源见“怀铅提椠”。铅,铅粉笔;椠,木板片,皆为古人书写工具。借指写作、校勘。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老懒无斗心,久不事铅椠。”明徐复祚《红梨记.路叙》:“汉将日征兵,有谁人问及铅椠经生。”亦引申

  • 愁单阏

    《史记》卷八十四《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已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自广。其辞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

  • 初平起石

    同“初平叱石”。唐李瀚《蒙求》:“初平起石,左慈掷杯。”

  • 子胥弃江

    源见“伍胥潮”。谓忠直之臣遭谗遇害。唐李白《行路难》之三:“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 生花不律

    同“生花笔”。不律,“笔”的谐音。清赵翼《慰蕺园下第》诗:“生花不律行将秃,弃甲于思忍复来。”

  • 徙薪智

    同“曲突谋”。唐权德舆《读穀梁传》诗:“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 渥洼神马

    《史记.乐书》:“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注:渥洼,水名,为党河支流,在今甘肃安西县。太一,北极大星)。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应劭曰:大宛马汗血霑濡,流沫如赭。)

  • 赤绳系踪

    同“赤绳绾足”。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蓝田璧先种,赤绳系踪。”【词语赤绳系踪】   汉语大词典:赤绳系踪

  • 改张

    同“改弦更张”。晋葛洪《抱朴子.百里》:“夫百寻之室,焚于分寸之飚;千丈之陂,隤于一蚁之穴,何可不深防乎?何可不改张乎?”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今操琴不调,必知改张,摘文乖张,而不识所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