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

比喻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识时务。公元前712年,息、郑两国发生争执,息侯悍然出兵伐郑,郑庄公在边境上与其开战,将息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逃。当时有识见的人士,由此看出息国是一个快要灭亡的国家。他们认为息国犯了不自量力等五大错误。

【出典】:

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唐·韩愈《悼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宋·范仲淹《上吕相公书》:“是则系国家之安危,生民之性命,某岂可不自量力。”


偏正 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丰子恺《记音乐研究会中所见之一》:“我当时听了这位医科老学生的自白,在心中窃笑他的~。”△含贬义。用于描写过高地估计自己。→蚍蜉撼树↔量力而行。也作“自不量力”。


解释量:估计,估量。指自己不能客观地估量自己的能力。后常用来表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郑国和息国都是春秋时期两个地盘不大的诸侯国,但是郑国国君郑庄公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同时,郑国又是周王室东迁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郑国内政外交都很成功,几乎可以认为是春秋早年的霸主。而息国国小力弱,不可与郑国同日而语。有一次,郑、息两国因言语不合而失和,息侯竟然主动攻打郑国。郑庄公于是同息侯在郑国边境交战,息侯大败而归。有识之士由此判断,息国将要灭亡。他们认为:“息国不考虑郑庄公的威德,不估量自己的实力,不亲近自己的同姓宗族,不明辨是非,不考察曲直,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去攻打别人。息国将要丧失掉自己的军队,不是很正常吗?”

近义螳臂当车

反义量力而行

例句

某些国家和分裂势力想就西藏、新疆问题向中国挑衅,简直是不自量力。


【词语不自量力】  成语:不自量力汉语词典:不自量力

猜你喜欢

  • 九江渡虎

    ①渡虎

  • 子胥涛

    “伍胥潮”。元袁桷《寄贯酸斋侍读》诗:“解佩潇 湘已广骚,因而更望子胥潮。”

  • 就木

    指人死而殓于棺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遂奔狄……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

  • 渡泸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 麈谈

    源见“麈尾清谈”。泛指闲谈高论。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词:“更如今,不听麈谈清,愁如发。”【词语麈谈】   汉语大词典:麈谈

  • 鹪鹏

    《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百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

  • 秦凤

    源见“乘鸾”。指秦弄玉夫妇成仙飞升所乘之凤凰。亦美称凤凰。唐吴融《岐下闻杜鹃》诗:“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亦借指情人,佳偶。宋杨亿《宣曲二十二韵》:“秦凤来何晚,燕兰梦未成。”【词语秦凤】   汉

  • 眼腰黄赤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国初士大夫戏作语云:‘眼前何日赤,腰下几时黄。’谓朱衣吏及金带也。”后以“眼腰黄赤”喻富贵荣华。宋刘克庄《好事近.壬戌生日和居厚弟》词:“雪鬓霜髭不管,管眼腰黄赤。”主谓

  • 温清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醒。”清,音qìng。《礼记》要求为人子者冬日为父母温被,夏日要为父母扇凉。后遂用为侍奉双亲之典。唐.皇甫冉《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侍》:“幸遂温清愿

  • 柿叶书残

    同“柿叶学书”。宋葛胜仲《虞美人.酬卫卿弟见赠》词:“柿叶书残,犹自日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