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

谓乐于向学问较差的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公元前480年,卫国大夫孔圉死后,予谥“文”。子贡对这件事想不通,问孔子,孔圉死后为什么谥为“文”,孔子回答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做他的谥号。

【出典】: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例句】:

《毛泽东选集》4卷《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


述宾 不以向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黎静《彭大将军》:“……从他认定要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之后,以最大的毅力坚持自学,~,持之以恒,读了不少的书。”△用于描写人谦虚。→虚怀若谷 ↔骄傲自满。 也作“不恶下问”。


解释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圉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聪明好学,而且非常谦虚。当时,对于国君或社会地位高的人,死后都应根据其一生的贡献、品行等评定出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即谥号。孔圉死后得到的谥号为“文”,含有对他一生品行的褒奖之意,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不太了解孔圉的情况,就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这一谥号?”孔子回答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非常谦虚,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为耻,所以大家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其实孔子本人也非常谦虚好学,他十五岁时立志于学问,并为之奋斗一生。同时,孔子善于向任何超过自己的人学习,他认为自己没有固定的老师,即使三个同行的人中,也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人。同时,他讲究有甄别、有选择地学习,应当学习别人超过自己的好的方面,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应当对照着检查自己,如果自身也存在这些缺点就应该赶快改正。

近义移樽就教

反义好为人师

例句

不耻下问是增长知识最为有效的方法。


【词语不耻下问】  成语:不耻下问汉语词典:不耻下问

猜你喜欢

  • 妙技屠龙

    源见“屠龙技”。形容本领高超。清石韫玉《折桂令.自题归来图》套曲:“一个个妙技屠龙,雄谈扪虱,壮志闻鸡。”

  • 圯桥纳履

    同“圯桥进履”。明李东阳《张子房》诗:“博浪椎车亦壮哉,圯桥纳履大低回。”

  • 钟繇字

    源见“钟繇笔”。称誉人书法精美。宋向子諲《清平乐.赠韩叔夏》词:“银钩虿尾,一似钟繇字。”

  • 穿杨百中

    同“百步穿杨”。清 陈康琪《郎潜纪闻》卷六:“他人竭蹶喘汗不能者汝则沛然有余,譬之于射,汝穿杨百中矣。”

  • 弘恭陷萧望

    《汉书.萧望之传》:“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自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国旧制……繇是大与高、恭、显忤。”“恭、显奏‘望之、湛、更生朋党相称举,数谮诉大臣,毁离亲

  • 运筹制胜

    同“运筹决胜”。晋陆云《祖考颂》:“遂风腾海隅,电断荆 楚。运筹制胜,底定经略。”见“运筹决胜”。晋·陆云《祖考颂》:“遂风腾海隅,电断荆楚,~,底定经略。”【词语运筹制胜】  成语:运筹制胜汉语大词

  • 禁体

    约人作诗,规定为突出主题所常常用到的字或事不许用,谓之“禁体”。起自宋代欧阳修。他在汝阴作太守时,曾“因雪会客赋诗,诗中玉、月、梨、梅、练、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用”;苏轼作诗称之为“白战不许

  • 高宴柏梁

    同“柏梁赋诗”。宋刁衎《汉武》诗:“高宴柏梁词句仰,横汾箫鼓乐难穷。”

  • 阳九之厄

    《汉书.食货志上》:“莽耻为政所致,乃下诏曰:‘予遭阳九之阸(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奸轨,百姓流离……’”古代术数家说,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为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

  • 鱼缄

    同“鱼书”。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或叨凤念,不黜鱼缄。”【词语鱼缄】   汉语大词典:鱼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