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念旧恶

不念旧恶

为了事业的成功,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因听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并派寺人披前去蒲城杀公子重耳。公子重耳被迫逃亡狄国,寺人披追赶不及,斩其一袪(袖口)而还。后来,晋惠公即位,同样把重耳视为政敌并再命寺人披前去刺杀他,逼得重耳到处流亡。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归国为君,原为晋惠公臣下的吕甥,郤芮计划乘夜焚毁王宫,杀死晋文公重耳,寺人披得知这一消息,即赴宫门要求见晋文公。晋文公不但不见,还使人责备他说:“僖公五年时(前655年),献公命你一夜间赶到蒲城刺杀我,你应时而至。后来我同狄君打猎渭滨,惠公命你三天内来刺杀我,你两天就赶到了。即使这是国君的命令,你怎么这样快呀。现在我还保存着被你砍去袖口的衣服,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快快离开吧。”寺人披回答道:“我以为你经过多年磨难,回国为君,一定聪明了不少,如今看来,并非如此,看来免不了又要遭受灾难。国君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不能含糊。为国君清除敌人,是要竭力而为的,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敌人。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没有敌人吗?从前齐桓公不念管仲射其带钩之旧恶而使其为相,从而巩固了统治。你若不这样做,将会有更多的敌人,哪里只是我一个刑余之臣呢?”晋文公听出他话里有因,接见了他。寺人披便将吕甥、郤芮企图发动政变的消息告诉了晋文公。晋文公抓紧时间采取应付措施,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谓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

【例句】:

论语·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10第3章:“里凫须仰首曰:‘……臣之为贼亦大矣,罪至十族,未足塞责。然君(指晋文公)诚赦之罪,与骖乘游于国中,百姓见之,必知君不念旧恶,人自安矣。’”


述宾 恶,读è,不计较过去的仇怨。《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怨是用希。”△褒义。多用于宽容和谅解方面。→隐恶扬善 ↔不仁不义


【词语不念旧恶】  成语:不念旧恶汉语词典:不念旧恶

猜你喜欢

  • 投石下井

    同“投阱下石”。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见“落井下石”。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无所不

  • 杯羹之让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 汉相争,汉军“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zǔ,古代祭祀时盛牲的礼器),置太公其上,告汉王(刘邦)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

  • 天作孽,犹可违

    孽:灾祸。 天造成的灾祸,还可以回避。 与“自作孽不可活”相对而言,表示天灾还不及人祸可怕。语出《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儿女英雄传》三回:“这人力定可回天,便叫作‘天

  • 诗如苏蕙

    源见“织锦回文”。作像苏蕙那样的织锦诗,称赞女子诗才出众。明汤显祖《牡丹亭.玩真》:“小娘子画似崔徽,诗如苏蕙,行书逼真卫夫人。”

  • 雪泥指爪

    同“鸿爪雪泥”。明王世贞《题包参军东游稿后》:“幽忧抱疾,块守蜗庐。雪泥指爪,托之梦寐。”

  • 上林鸿雁

    源见“雁足书”。喻指信使。宋苏轼《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今得来书知已在南华相待先寄此诗》:“春草池塘惠连梦,上林鸿雁子卿归。”

  • 死且不避

    且:尚。 连死尚且不逃避。 形容无所畏惧。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五:“事若合理,自是遵行,若不合理,死且不避,况断手乎?’”【

  • 游夏

    《后汉书.郎?传》:“?又上书荐黄琼、李固,并陈消灾之术曰:‘……又处士汉中李固,年四十,通游夏之艺,履颜闵之仁。’”游夏是孔子学生子游和子夏的合称,此二人均以才艺闻名。后用以比拟才艺之士。唐.杜甫《

  • 燕毛

    燕:通“宴”,宴饮。古礼祭祀完毕,宴饮开始时,按毛发之色排列长幼的坐次。《中庸》:“燕毛所以序次也。”【词语燕毛】   汉语大词典:燕毛

  • 玉楼有记

    同“玉楼受召”。黄忏华《亡友恩仲穆哀辞》:“玉楼应有记,走笔动仙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