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

原作“弗与共戴天”,意谓不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生活,表示仇恨极深,誓不两立。古人认为,与有杀父之仇的人,应当誓不两立,不在一个天底下生活;与有杀兄屠弟之仇的人,应当携带武器,随时准备械斗;与自己朋友有仇的人,不在一个国家相处。

【出典】:

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例句】: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六:“报不共戴天之仇,雪振古所无之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


偏正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和仇敌生活在同一天底下。比喻仇恨深重,毫无调和之处。语本《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西门丁《血洞房》:“司马城道:‘父母之灵本来是~之仇,不过,小侄现在却想先把凶手寻出来,洗脱嫌疑,然后才好到赵家问罪!’”△用于描写与人仇恨深。→深仇大恨 你死我活 势不两立 势如冰炭 誓不两立 ↔相敬如宾 相依为命 情深伉俪


【词语不共戴天】  成语:不共戴天汉语词典:不共戴天

猜你喜欢

  • 登闻鼓

    古代统治者特在朝堂外悬鼓,如臣民有所谏议或冤屈之情,可击鼓上闻。《晋书.武帝纪》:“西平人麹路,伐登闻鼓,言多袄谤,有司奏弃市。帝曰:‘朕之过也。’舍而不问。”【词语登闻鼓】   汉语大词典:登闻鼓

  • 弃瓢叟

    同“弃瓢翁”。明石珤《登封龙山赋》:“地存画卦之台,岩有弃瓢之叟。”【词语弃瓢叟】   汉语大词典:弃瓢叟

  • 日月

    《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后以“日月”喻指皇帝皇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之举以吴 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东观汉记.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

  • 误点成物

    同“屏风误点”。唐韦应物《咏徐正字画青蝇》:“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

  • 杜后生齿

    《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京兆人,镇南将军预之曾孙也。……成帝以后奕世名德,咸康二年备礼拜为皇后,即日入宫。帝御太极前殿,群臣毕贺,昼漏尽,悬龠,百官乃罢。后少有姿色,然长

  • 钓鳌人

    同“钓鳌客”。唐翁洮《赠方干先生》诗:“独向若耶溪上住,谁知不是钓鳌人。”元关汉卿《单刀会》二折:“本是个钓鳌人,倒做了扶犁叟。”【词语钓鳌人】   汉语大词典:钓鳌人

  • 河伯娶妇

    战国魏文侯时,邺地三老、廷掾,强敛百姓,与巫祝勾结,假托“河伯娶妇”榨取钱财。每岁强选少女,投入河中,以愚弄人民。后西门豹为邺令,在河伯娶妇时,托言所选女子不美,要大巫、三老去与河伯商量,另行选送,把

  • 九如天保

    同“天保九如”。《升平署岔曲.九如天保》:“十雨五风时序令,九如天保颂升恒。”

  • 笔舌

    378 ① 笔和舌都是表达思想意见的工具,故用来指宣道立言。汉代扬雄《法言.问道》:“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唐代柳宗元《送徐从事北游序》:“得位而以诗礼春秋之道,施于事,

  • 帝都飞舄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奔波仕途。明徐孚远《交行摘稿.五日同黄张饮歌》:“帝都飞舄尚茫茫,叹我年来已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