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夫之对

三夫之对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战国时,费地有与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就有人连续三次告诉曾子之母说你儿子杀人了。虽是讹传,但三次袭来竟使曾子之母动摇了原来的信心,投杼越墙而逃走。后用为咏流言足以惑人之典。

晋书.王濬传》:“浑(王浑)又腾周浚书,云濬军得吴宝物。濬复表曰:‘……夫曾参之不杀人,亦以明矣,然三人传之,其母投杼。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见“三夫之言”。《晋书·王浚传》:“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词语三夫之对】  成语:三夫之对汉语词典:三夫之对

猜你喜欢

  • 弊帚

    同“敝帚”。常用于对自己作品等的谦称。唐柳宗元《谢李吉甫相公手札启》:“激以死灰之气,陈其弊帚之词。”【词语弊帚】   汉语大词典:弊帚

  • 要缠头

    宋.乐史《太真外传》:“八姨为秦国夫人,上《羯鼓曲》,曲罢。上戏曰:‘阿瞒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秦国曰:‘豈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耶!’遂出三百万为一局焉。”缠头:赏歌舞人,以锦綵置之头上

  • 振铎

    铎:有舌的大铃。古时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文事用木铎,武时用金铎。《国语.吴语》:“乃王秉袍,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后引申为从事教职的代称。明代章懋《与沈副使仲律》:“近见《湖南录》,

  • 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宋 苏轼《黄州安国寺记》:“〔继连〕为僧首七年

  • 出奇不穷

    同“出奇无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有僧游交河 苏吏部 次公家,善幻术,出奇不穷,云与吕道士同师。”见“出奇无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有僧游交河苏吏部次公家

  • 同泰寺

    佛教寺名。寺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朝梁武帝萧衍所建。为宣扬佛法萧衍曾多次行幸同泰寺,自加苦行,并让公卿以下官员,献钱求赎,即用钱来抵消自己的罪过。【出典】:《梁书》卷3《武帝本纪下》71、73、75页:

  • 太庙牺

    《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于大(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太庙牺,是作为天子祖庙太牢供品的牺牛。牢杀前受到很好待遇,但不久即为

  • 芫荽其如予何

    芫荽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王安石不愿修整面容的故事。宋代魏泰《东轩笔录》:“吕惠卿尝语荆公曰:‘公面有䵟,用芫荽洗之,当去。’荆公曰:‘吾面黑耳,非䵟也。’吕曰:‘芫荽亦能去黑。’荆公笑曰:‘天生黑于予,

  • 犊车麈尾

    《晋书.王导传》:“初,曹氏性妒,导甚惮之,乃密营别馆,以处众妾。曹氏知,将往焉。导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牛而进。司徒蔡谟闻之,戏导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导弗之觉,但谦退而已。

  • 拜在下风

    同“甘拜下风”。清陈梦雷《绝交书》:“不孝虽已割席,敢不拜在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