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指人到三十岁正是立业之年,应当有所建树。孔子在谈到自己一生成长过程时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下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业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穷道达变;六十岁时见闻广博,遇事可立辨曲直善恶;七十岁时能按自己心愿而又不超越法度。后人把人的三十岁叫做“而立”之年。

【出典】: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鲁迅《阿Q正传》:“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


偏正 而,才。三十岁才开始成熟,能自立于社会。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多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陆继宗《三十而立》:“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金,真可谓~。”△用于描述青年的成熟阶段。


解释本指人在三十岁左右知晓礼仪,做事有分寸。后用来表示人在三十岁前后应当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主要学生的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从《学而》到《尧曰》共二十篇。

在第二篇《为政》中,孔子有一段话,大致叙述了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教导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要有每个阶段的收获。他说:“我十五岁时立下了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懂了礼仪,从此说话做事都有了把握;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所以心里不犯糊涂;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言语,就可以分辨出真假,判定出是非;到了七十岁,便能做到既随心所欲,又不逾越规矩。”

例句

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真可谓三十而立。


【词语三十而立】  成语:三十而立汉语词典:三十而立

猜你喜欢

  • 楚囊之情

    《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临危审正,

  • 白发郎潜

    源见“郎潜白发”。指年老居官低微的人。宋苏轼《董储郎中尝知眉州访其故居留诗屋壁》:“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典源】《文选·张衡 (思玄赋)》:“尉尨 (mang) 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

  • 老铁铸错

    源见“铸成大错”。指酿成大错。清周亮工《庚子重九杂感》诗之一:“老铁铸错成,大悔亦已晚。”

  • 心画

    源见“言为心声”。指书面文字。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六:“心声不足以发其奥,心画不足以形其妙。”【词语心画】   汉语大词典:心画

  • 张华史汉道

    《世说新语.言语》:“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南朝梁.刘孝标

  • 华屋丘墟

    壮丽的建筑化为一片废墟。比喻遭遇巨大灾祸。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大至胡元杀掠,满清焚屠之际,也还会有人单单捧出什么烈女绝命、难妇题壁的诗词来,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

  • 亡国之音

    源见“桑间濮上”。指侈靡淫乱的音乐。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 濮上,亡国之音表。”偏正 灭亡国家的音乐。也指象征国家灭亡的音乐。后多比喻萎靡轻浮的音乐。语出《礼

  • 朽木难雕

    同“朽木不可雕”。《南史.颜延之传》:“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朽木难雕。’”见“朽木不可雕”。《南史·颜延之传》:“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词语朽木难雕】  成语:朽木

  • 麻姑搔背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京家。”“蔡京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又麻姑鸟爪,蔡京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京心中所念,

  • 了事痴

    《晋书.傅玄传》附《傅咸传》:“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