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比喻事权不统一,令人无所适从。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命令大夫士蒍在蒲、屈两地为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筑城。士蒍草草完事,夷吾向晋献公告状。为此,晋献公对士蒍进行批评。士蒍分辩道:“我还未听说家中未死人先哭一通,没有敌情就去筑城的事情。我修筑城池不好是不敬;而修好城池却为将来的敌人提供了保障,则是不忠。《诗经》上说:只有修德才能安定;只有团结群公子,才是可靠的长城。您如修德而又团结群公子,又何必要为他们筑城呢?如果修城,不出三两年,即会因内乱而对之用兵,又何必把城铸得那么牢固呢?”从朝中退出后,士蒍又编了一个顺口溜唱道:“狐皮大衣毛茸茸,一个晋国三个公,唉呀!我到底听谁的令。”

【出典】: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唯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例句】:

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十羊九牧,直意难行;一国三公,适从焉在?” 唐·杜甫《草堂》:“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猜你喜欢

  • 桑荫不徙

    同“桑荫未移”。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唐尉迟敬德赞曰:‘敬德之来,太宗以赤心付之。桑荫不徙,而大功立。’”主谓 人之意气相投,时间短暂即可相知。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

  •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已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

  • 昭王台

    源见“黄金台”。谓帝王招纳贤士英杰之处。清王摅《和吴汉槎就讯刑部》:“太息无人延国士,昭王台废已荒丘。”

  • 山河隔酒垆

    源见“黄公酒垆”。谓怀旧伤逝。清程先贞《暮春雨后遣怀》诗:“漫忆骚人去,山河隔酒垆。”

  • 卫谤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 鹏起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实现远大的抱负。唐李咸用《冬日喜逢吴价》诗:“莺迁犹待销冰日,鹏起还思动海风。”

  • 千金马骨

    同“千金骏骨”。明汤显祖《紫箫记.换马》:“久闻鲍四娘闭月华容,停云绝唱,此乃百万蛾眉,何用千金马骨?”

  • 席地幕天

    源见“刘伶好酒”。形容纵饮酣畅,疏狂放达。唐韩偓《惆怅》诗:“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见“幕天席地”。唐·韩偓《惆怅》:“何如饮酒连千醉,~无所知。”【词语席地幕天】  成语:席地幕天汉语大

  • 池中物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书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

  • 马融羌管

    同“马融笛”。宋无名氏《定风波》词:“凭仗高楼频祝付,说与马融羌管且停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