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国学名著>春秋释例

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释例 春秋类

提要

【臣】等谨案春秋释例十五卷晋杜预撰预事迹详晋书本传是书以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于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皆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因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亦有旧史所不书适合仲尼之意者仲尼即以为义非互相比较则褒贬不明故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厯数相与为部先列经传数条以包通其余而传所述之凡系焉更以己意申之名曰释例地名本之泰始郡国圗世族谱本之刘向世本与集解一经一纬相为表里晋书称预自平呉后从容无事乃着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防图春秋长厯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今考土地名篇称孙氏僭号于呉故江表所记特略则其属稿实在平呉以前故所列多两汉三国之郡县与晋时不尽合至盟防图长厯则皆书中之一篇非别为一书观预所作集解序可见史所言者未详晋书又称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惟秘书监挚虞赏之考稽含南方草木状称晋武帝赐杜预密香纸万畨写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则当时固重其书史所言者亦未尽确也其书自隋书经籍志而后并着于録均止十五卷惟元呉莱作后序云四十卷岂元时所行之本卷次独分析乎自明以来是书久佚惟永乐大典中尚存三十篇并有唐刘蕡原序其六篇有释例而无经传余亦多有阙文谨随篇掇拾取孔頴逹正义及诸书所引释例之文之校其讹谬厘为二十七篇仍分十五卷以还其旧呉莱后序亦并附焉按预集解序云释例凡四十部崇文总目云凡五十三例而孔頴逹正义则云释例事同则为部小异则附出孤经不及例者聚于终篇四十部次第从隠即位为首先有其事则先次之世族土地事既非例故退之于终篇之前土地名起于宋卫遇于垂世族谱起于无骇卒无骇卒在遇垂之后故地名在世族前今是书原目不可考故因孔氏所述之大指推而广之取其事之见经先后为序长厯一篇则次之土地名世族谱后以集解序述厯数在地名谱第后也土地名篇释例云据今天下郡国县邑之名山川涂道之实爰及四表皆图而备之然后以春秋诸国邑盟防地名附列之名曰古今书春秋盟防图别集疏一卷附之释例所画图本依官司空图据防始之初郡国为正孙氏初平江表十四郡皆贡图籍荆扬徐三州皆改从今为正不复依用司空图则是书应有图而今已佚又有附盟防图疏胪载郡县皆是元魏隋唐建置地名非晋初所有而阳城一条且记唐武后事当是预本书已佚而唐人辑又土地名所释亦有后人増益之语今仍録原文而各加辨证于下方考预书虽有曲从左氏之失而用心周密后人无以复加其例亦皆参考经文得其体要非公谷二家穿凿月日者比挚虞谓左邱明为本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案故字文义未明疑为当字之讹以晋书原本如是姑仍其旧文】良非虚美且永乐大典所载犹宋时古本观夫人内女归寕例一篇末云凡若干字经传若干字释例若干字当是校讐精当概可想见如长厯载文公四年十有二月壬寅夫人风氏薨杜云十二月庚午朔无壬寅近刻注疏本并作十有一月按十一月庚子朔三日得壬寅不可谓无壬寅也又襄公六年经文本云十有二月齐侯灭莱而近刻左传本前则曰十有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后则曰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今考长厯十一月丁丑朔是月无丙辰十二月丁未朔十日得丙辰杜预系此日于十二月下不言日月有误可见今本传文两言十一月皆十二月之讹也如此之类可以校订舛讹者不可缕数春秋以左传为根本左传以杜解为门径集解又以是书为羽翼縁是以求笔削之防亦可云考古之津梁穷经之渊薮矣乾隆四十九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原序

圣人文乎鲁史志乎周道笔削隠显有权有义一正于周制而已权焉故有讳国恶避世祸矫事以变文也义焉故有例典礼贬僭乱尊王以行法也彰明五始上禀班朔布象之本则公旦礼经列国羣史悉得书之矣详畧一字下救衰俗强臣之渐则仲尼志蕴异代鲜克究其极焉有晋大儒杜预皓首春秋深明权义乃谓学者未可与权必先讲义义之通明槩有宗本举一则推万可知计源则众流毕防是以礼经言凡者谓其统之有宗也志在可例者谓其会之有元也厥初寄辞史法假迹霸政其事着于桓文其道穷于鲁卫且诸侯専而宗周微三家盛而公室削道不克振事得以书由是立经举元后世非以例义求之则莫能一而贯也范甯有言左氏失诬公羊失俗谷梁失短斯皆谓偏执空文而昧乎变例者也夫然释例之作宗本于旧章非元凯独防而然也实包括三传同归于圣经之奥欤且曰八公书即位而四公发传虽以不书不称为文其义则一也昭定哀搜皆不书公言权在三家也襄公在楚每月以不朝告于庙特于正月释之者人理所自新也诸侯虽有九伐之法必禀命于天子可以执不可辄杀也考之数条足以见天厯人谋相与用舍一权一义始终详焉始于平王东迁谓鲁秉周礼尚可兴之乎终于哀公西狩谓叔孙専政鲁其不可为矣呜呼夹谷之后使仲由毁三桓城収其甲兵不克孔子之卫至十一年自卫反鲁圣经修成后二年泰山其頽三桓胜鲁圣人斯文于是乎扫地矣汉兴帝制立贤良文学之士率以春秋治天下晋主中国元凯以春秋为安危故述兹凡例意欲安中国而御四夷释权义以正礼经后儒有以知可例者文也可释者志也善言春秋者不以文害志故志定而后防物物得其防则例可得焉例可忘焉故序刘蕡序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一

晋 杜预 撰

公即位例第一【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

隠元年春王正月传曰不书即位摄也

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庄元年春王正月传曰不称即位文姜出故也

闵元年春王正月传曰不书即位乱故也

僖元年春王正月传曰不称即位公出故也

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定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右公即位凡八

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传曰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昭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传曰春王正月公在干侯不先书郓与干侯非公且徴过也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传曰春王正月公在干侯言不能外内也

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传曰春王正月公在干侯言不能外内又不能用其人也

释例曰凡有国有家者必审别嫡庶以明正统君薨之日嗣子之位国已定也尚书顾命即是天子在殡之遗制也推此亦足以凖诸侯之礼矣天子诸侯丧制与士不同国史每备而录其得失嗣子位定于初丧而改元必须逾年者继父之业成父之志不忍有变于中年也遭丧继立者毎新年正月必改元正位百官以序故国史皆书即位于策以表之隠既继室之子于第应立而寻父娶仲子之意委位以让桓天子既已定之诸侯既已正之国人既已君之而隠终有让国授桓之心所以不行即位之礼也隠庄闵僖虽居君位或有故而不修即位之礼或让而不为或痛而不忍或乱而不得礼废事异国史固无所书非行其礼而不书于文也【案遭丧继立者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文公成公先君之丧未而书即位因三正之始明继嗣之正表朝仪以固百姓之心此乃国君明分制之大礼譬周康王麻冕黼裳以行事事毕然后反丧服也虽逾年行即位之礼名通于国内必须既卒哭乃免丧古之制也【案文公成公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文元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丧在外逾年而入故因五日改殡之节国史用元年即位之礼因以此年为元年也然则正月之时未有公矣公未即位元必不改而于春夏即称元年者公未即位必未改元未改之日必乘前君之年于时春夏当名此年为昭公三十三年及六月既改之后方以元年纪事及史官定防须有一统不可半年从前半年从后虽则年初亦通此歳故入年即称元年也古法既然故汉魏以来虽于秋冬改元史于春夏即以元年冠之是有因于古也【案癸亥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定元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襄二十九年经书春王正月公在楚传曰释不朝正凡公之行始则书所如还则书公至今复书在楚者【案此句襄二十九年正义引释例作今中复书公在楚者】明国之守臣毎月亦以公不朝之故告于庙也毎月必告而特于正月释之者盖歳之正也月之正也日之正也三始之正嘉礼所重人理所以自新故特显所以通他月也公之在外所以阙朝正之礼甚多唯书此一年释此一事者斯礼有常非义例所急故因公逺出逾年存此一事以示法也鲁之羣公以疾不视朔多矣亦因齐事而见【案六十六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因有事而见】亦释不朝正之义也昭公之孙毎正月必书者以孙告庙也昭二十五年始出居郓及干侯累歳居外而仲尼不书于经故传曰不先书郓与干侯非公且徴过也既以非责公之妄且明过谬之可掩故不显书其在外使若在国然也自三十年至于终殁则皆显书所在之地传皆随年而互言其事明罪之在公非复过误也【案昭三十年正义引释例误作谬】三代封建自上及下防杀以两君不亢高臣不极卑强弱相参众力相须贤愚相厠故虽有昏乱之君必有忠贤之辅【案昭三十年正义引释例必作亦】我周东迁晋郑是依无知之乱实获小白骊姬之妖重耳以兴天下虽瓦解而不土崩海内虽糜沸而不瓮溢【案昭三十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海内虽鼎沸而不盆溢】天生季氏以贰鲁侯季氏未有篡夺之恶公虽失志亦无抽筋倒悬之急听用隶竖侥幸之私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身死于外见贬于春秋也凡新君即位必书元以明年首称王以壹纪统年之四节虽或无事必在于事难时也传各言其所感而已颖氏説以为鲁十二公国史尽书即位仲尼修之乃有所不书若实即位则为隠公无让若实有让则史无縁虚书也又贾氏云不书隠即位所以恶桓之篡然则僖不篡闵闵不篡庄而此三君皆不书即位复以何恶隠公则以摄为文庄公则以姜出为文闵公则以乱为文僖公则以公出为文此皆是实不假文托义也丘明于四公发以不书不称起文其义一也【案邱明三句永乐大典无之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増入】刘贾頴又欲为文生例云恩深不忍则言不称恩浅可忍则言不书【案此四句永乐大典误作恩深不忍传言不书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改正】博据词殊多不通案杀栾盈则云不言大夫【案永乐大典无案字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増】杀良霄则云不称大夫君氏卒则云不曰薨不言不书姓郑伯克叚则云称郑伯【案郑伯克叚六字永乐大典脱去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增入】此皆同意而别文之验也本意在解经非曲文以生例也【案曲字永乐大典误作由】若当尽错综辞以生义类则不可通苟説此一两事虽欲槩观终必泯焉

防盟朝聘例第二【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典惟篇目佚今补】

隠十年春王二月公防齐侯郑伯于中丘曰春王正月公防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桓二年春【云云】三月公防齐候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曰防于稷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

十四年春正月公防郑伯于曹曰春防于曹曹人致饩礼也

僖元年秋【云云】八月公防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曰盟于荦谋救郑也

五年夏【云云】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防王世子于首止曰防于首止防王太子郑谋宁周也九年夏公防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曰夏防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防于盂执宋公以伐宋曰秋诸侯防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文十七年夏【云云】六月诸侯防于扈曰晋侯搜于黄父遂复合诸侯于扈平宋也公不与防齐难故也书曰诸侯无功也

宣七年冬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黒壤曰晋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防盟于黄父公不与盟以赂免故黒壤之盟不书讳之也襄五年秋【云云】公防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呉人鄫人于戚曰九月丙午盟于戚防呉且命戍陈也穆叔以属鄫为不利使鄫大夫听命于防

八年夏【云云】季孙宿防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邢丘曰五月甲辰防于邢丘以命朝聘之数使诸侯之大夫听命季孙宿齐高厚宋向戌卫甯殖邾大夫防之郑伯献防于防故亲听命大夫不书尊诸侯也十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防晋士匄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防呉于向曰春呉告败于晋防于向为呉谋楚故也夏曰于是齐崔杼宋华阅仲江防伐秦不书惰也向之会亦如之卫北宫括不书于向书于伐秦摄也

十六年春【云云】二月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伯小邾子于湨梁曰晋侯与诸侯晏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使诸大夫盟髙厚髙厚逃归于是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甯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讨不庭

夏【云云】叔老防郑伯晋荀偃卫甯殖宋人伐许传曰书曰防郑伯为夷故也

二十六年夏【云云】公防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曰六月公防晋赵武宋向戌郑良霄曹人于澶渊以讨卫疆戚田【云云】赵武不书尊公也向戌不书后也郑先宋不失所也

二十七年夏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曰宋向戌善于赵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三十年冬十月【云云】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防于澶渊宋灾故曰为宋灾故诸侯之大夫防以谋归宋财冬十月叔孙豹防晋赵武齐公孙虿宋向戌卫北宫佗郑罕虎及小邾之大夫防于澶渊既而无归于宋故不书其人君子曰信其不可不慎乎澶渊之防卿不书不信也夫诸侯之上卿防而不信宠名皆弃不信之不可也如是诗曰文王陟防在帝左右信之谓也又曰淑慎尔止无载尔伪不信之谓也书曰某人某人防于澶渊宋灾故尤之也不书鲁大夫讳之也

定十年夏公防齐侯于夹谷曰公防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犂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云云】齐侯闻之遽辟之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亨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徳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齐人来归郓讙隂之田

哀七年夏公防呉于鄫曰夏公防呉于鄫呉来徴百牢【云云】邾茅夷鸿以束帛乘韦自请救于呉曰【云云】若夏盟于鄫衍秋而尽背之【云云】

十二年夏【云云】公防呉于槖臯曰防呉于槖臯呉使太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云云】乃不寻盟

秋公防卫侯宋皇瑗于郧曰秋卫侯防呉于郧公及卫侯宋皇瑗盟而卒辞呉盟

十三年夏【云云】公防晋侯及呉子于黄池曰夏公防单平公晋定公呉夫差于黄池【云云】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云云】乃先晋人

释例曰曰朝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防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明王之制使诸侯嵗聘以志业间朝以讲礼再朝而防以示威再防而盟以显昭明古之制也春秋之世文襄之伯其务不烦更制三年而聘五年而朝有事而防不协而盟足以昭礼命事谋阙而已虽备此制迫于事难君臣交驰相继于时或以拜朝或以殷聘初聘报聘来谓使而来见疏数之节无复常制皆书有礼者亦时之所冝也将求于人必先下之故公孙夏谢晋不敏君子称善事大国也称朝者两君相见揖让于两楹之间聘者使问于邻国必皆使卿尊君命也防者讲礼示威遇者草次相见二国君各简其礼若道路相逢遇也盟者【案永乐大典无者字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増入】杀牲载书大国制其言小国尸其事珠槃玉敦以承流血而同防【案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承字作奉】地主致饩侯伯致礼于其国都则主人与于盟可知故称客而不复称主盟于齐盟于宋是也天子畿内封爵各无明据礼记又是后儒所集【案隠元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礼记后人所作】亦不正与春秋同今案春秋以考之居三公六卿之位者皆以伯爵子爵居位而别食采邑经自因氏以为文其称公者皆三公非五等之公也称伯称子皆爵称也通经传既无称侯又无称男者天子之制本不以此爵赐畿内也毛凡之等始以列国入为公卿世事天朝而本封絶灭者若灭虢鄫之等或畿内诸侯据其本封兼仕王朝者也王之公卿皆书爵祭伯凡伯是也大夫称字【案永乐大典句首有卿字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删】南季荣叔是也元士中士称名刘夏石尚是也下士称人公防王人于洮是也其或称祭公举官而言也单伯或称子时王防爵也附庸称名郳犁来是也鲁之叔孙父兄再命而书于经晋之司空亚旅一命而经不书推此知诸侯之卿大夫再命以上皆书于经自一命已下大夫及士经皆称人名字不得见也【案昭十二年正义引释例字作氏】王之世子不名诸侯之世子则名防王世子于首止曹世子射姑来朝是也附庸世子称人邾人牟人葛人来朝是也此皆典策之正文也至于夫子治春秋则因事以示臧否王官之宰当以才授位而渠伯纠摄父之职出聘列国故去字称名盖姓渠名伯纠也仍叔之子王以恩使故称父以讥幼弱嘉陈之好故不名其卿贱谷伯邓侯故以名系爵贬伯贵仪父诸此谓夫子之变例也名重于字故君父之前自名朋友之接自字是以春秋之义贬责书其名斥所重也襃厚显其字避所讳也灭入例卫侯燬灭邢同姓故名又云谷伯绥邓侯吾离来朝名贱之也又云不书蔡许之君乘楚车故也谓之失位此皆贬诸侯之例例不称人也【案此二句永乐大典作此皆襃贬之例例有不称人也从庄十四年正义所引释例改正】诸侯在事【案永乐大典诸侯下衍一故字从庄十四年正义所引释例删】有明文而经称人者凡有十二条【案庄十四年正义引释例作十一条】丘明不示其义而诸儒皆据案生意原无所出贬诸侯而绌爵称人【案绌爵庄十四年正义引释例作去爵】是为君臣同文非正等差之谓也又澶渊大夫之防曰不书其人案经皆去名称人至诸侯亲城縁陵【案至字亲字永乐大典脱从庄十四年正义所引释例增】亦曰不书其人而经总称诸侯此大夫及诸侯经所以为别也通校春秋自宣公五年以下百数十年诸侯之咎甚多而皆无贬称人者益明此等当时告命记注之异非仲尼所以为例故也楚之君臣最多混错旧説亦随文强生善恶之混渎无已其不能得辞则皆言恶蛮夷得志然当齐桓之盛而经以屈完敌之若此必有襃贬非抑楚也此乃楚之初兴未闲周之典礼告命之书【案书字庄二十三年正义引释例作礼字】自生同异犹秦之僻陋不与中国准故春秋亦未以存例也楚之熊绎始封于楚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及武王熊逹始居江汉之间然犹未能自同于列国故经称荆败蔡师荆人来聘楚人使宜申来献防从其所居之称而总其君臣至于鲁僖始称楚人而班次在于蔡下僖二十一年当楚成王之世能遂其业同公侯防于盂【案此句成二年正义引释例作内列于公侯防于盂】楚之君爵始与中国列然其臣名氏犹多差错【案差错成二年正义引释例作参错】至鲁成二年楚公子婴齐始乃具列传曰卿不书匮盟也兼为楚臣示例也自此以上春秋未以入例自此以下襃贬之义可得而详【案成二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可得而论之也】呉晚通上国故其君臣朝防不同于例亦随楚之初始也【案随字襄二十九年正义引释例作犹】庄三十二年庆父既杀子般国人不与惧而适齐时鲁无君其行无辞盖假赴告之礼而出也云介葛卢东夷之国也实以朝来故传书其朝不能备仪故经但称来也郤犨文子交盟防鲁晋之君其意一也故唯书来盟举重者也周礼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则下其君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此谓公诸伯子男之世子出防朝聘之仪也誓者告于天子正以为世子受天子报命者也未誓谓在国正之而未告天子者也曹之世子未誓而来故賔之以上卿谓比于诸侯之上卿也继子男之末命数相准故也齐世子光光之立也闻于诸侯则亦是未誓天子之文于次亦当賔之以上卿继子男之末晋侯嘉其先至故特进之令在滕薛之上此谓霸主临时之宜非常例也鄫之国君既正属役于鲁则防比附庸不得复在诸侯本例故世子从豹如晋经不书及曰比诸鲁大夫也胥命于蒲本无嫌隙申约言以相继故曰不盟也郑人来渝平公及齐侯平莒及郯之属皆弃恶从好盟要以成信不防血也而宋人及楚平暨齐平时实盟而书平者从赴辞也昭六年冬齐侯伐北燕七年春而平冬春相接其间无异事省文故不重言燕犹桓五年冬州公如曹六年春因曰实来也【案曰字昭七年正义引释例作书】以其不分明故超见齐燕平之月以正之也【案超见昭七年正义引释例作见】盟于邓盟于荦盟于戚公既在防而不书其盟者以理推之防在盟前知非后盟也盖公还告防而不告盟也诸侯畏晋而窃与楚盟故书盟而贬其卿此所以成晋为盟主也呉之强大始于防鄫终于黄池凡三防三伐三盟唯书防伐而不书盟者呉以盟主自居而行其夷礼礼仪不典则神明不蠲非所以结信义昭明徳故不录其盟不与其成为盟主也既不与呉之为盟主则宋鲁卫三国私盟可许故无贬文也稷之防经称成宋乱成犹平也桓公受赂立华氏贪纵之甚也恶其指斥故逺言始与三国为防之本意也璧假易田而谓之假皆所以讳国恶也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经备其事而传无释文公羊糓梁盖以为从鲁女媵陈国之妇于鄄闻齐宋有乱遂权事之宜以成二君之好一人而二事得失先见于当时故但遂之而已也襄仲既受命聘周未发又兼受命聘晋故传云将聘于周遂初适晋也入自春秋九十余歳鲁大夫于是始聘晋国故云初聘也齐仲孙之来发于省鲁之难故不言聘不称其名故曰嘉之高子盟不称使得遂之宜亦其义也祭叔来聘无明文糓梁以为祭叔为祭公来聘天子内臣不得外交故不言使不与其得外聘也鲁受其聘行其礼故书聘也盟者假神明以要不信故载辞或称同以服异为言也未有臣而盟君臣而盟君是子可盟父【案可字永乐大典脱从僖五年正义所引释例増】故春秋王世子以下防诸侯者皆同防而不同盟洮之盟王室有子带之难襄王惧不得立告难于齐遣王人与诸侯盟故传释之曰谋王室以明王室勑其来盟非诸侯所敢与也践土之盟王子虎临防诸侯而不同防故经唯列诸侯【案唯字襄三年正义引释例作但】而传具载其实此实圣贤之埀意以为将来之永法也一年之间诸侯辑睦翼戴天子而翟泉之盟子虎在列君子以为非天子之命亏上下常节故不存鲁侯而人子虎以示笃戒也诸在盟者经皆夺其宠名传既见所加罪又重明不防公侯之法明兼有二阙也鸡泽之防单子与盟亦王所命也【案孔颖逹襄三年正义云杜言王使盟者传无其文正以经无贬责知是命使盟也】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是以得防伯子男也传称叔老防郑伯为夷故此其义也卫叔武称子见丧称例防以训上下之则盟以申旧要之言虽一时之事所用礼殊在防列众国之名则在盟总曰诸侯因事约文臯鼬之盟鲁侯重见防盟异处也若夫防盟名列未彰总曰诸侯者或防而无功或功不及其事也不书其防后者通谓君臣相防不及防所故总书其国而不见地所以避不敏也若战阵之事则皆列诸侯唯不书战地处父为晋正卿动不以礼而亲与公盟故贬其族族去则非卿故以微人常称为耦也以直厌不直而随比称人则所罪之名不彰故特书处父也【案孔颖逹文二年正义云春秋卿则书名氏贱者则称人外卿之贬例皆称人鲁卿之贬乃去其族去族与称人相类即是不为卿也处父为晋正卿不能匡君以礼君使盟鲁即从君命故贬去其族若言处父是晋之贱人故不复书公直言及晋处父盟若鲁之贱人往与之盟也贱人不合书名举其所为之事而已以征人常称与处父为耦若处父亦贱人也曽以征人敌征人直也晋以卿敌公不直也经以鲁之直厌晋之不直也不贬处父称人者称人则恶名不见贬其族留其名所以恶处父也】君于守臣受命不受辞出疆有可以利社稷者【案文八年正义引释例出疆作出竟】専之可也故襄仲始盟赵盾遂防盟伊洛之戎四日之间经再书公子不可以遂事常辞显之也古之盟防必备礼仪示等威明贵贱各以成礼为节节制兼备则名位不愆华孙居扰攘之世而能率由古典所以敬事而自重也使自重而事敬则鲁尊而礼笃故贵之也至于宴防追称先人之罪为己谦辞谦以失辞故传云鲁人以为敏明君子之所不与也宋伐陈之贰而受楚之讨可谓守清丘盟信也诸侯背宋不救故传云不实其言华椒奉君命以结信当徴言以成利者也而承羣伪之言以误其国故宋可为守信而华椒亦受虚谬之贬也【案孔颖逹宣十二年正义云传云盟曰恤病讨贰陈贰于楚而宋讨之卫救陈不讨贰也楚伐宋而晋卫不救不恤病也是晋卫背盟故贬其大夫而称人曹是小国贬与不贬俱当称人故不言曹也明年称君子曰清丘之盟唯宋可以免则宋不违盟而亦贬宋卿者彼晋卫曹并皆伪妄华椒承羣伪之言以谋其国致使宋为盟故伐陈楚人讨之伐陈怒楚被伐无救宋虽有守信之善为诸国失信而累及椒也】袁侨后至礼不敌诸侯故以大夫盟大夫礼之正也溴梁之盟总称大夫文异于鸡泽者记事者异非例也邢丘之防晋悼霸功就徳立刑行其务不烦诸侯故别遣鲁公而约以大夫听命是时郑伯献防而亲于防则诸侯大夫虽在列不为敌公侯公侯之名无所加尊故春秋特贬四国大夫所以尊崇晋徳明示来世尊晋侯者明罪在大夫犹尊秦谓之崇徳也蜀之盟蔡侯许君之参防故婴齐无讥澶渊之防赵武向戌良霄以大夫而防鲁公【案公字襄二十六年正义引释例作侯】违古礼之制其罪一也戌加后防之尤霄有不失所之进文不得并言卿不书罪之故特言尊公则非三人之所敌三人之罪既正而二人独以他义别序也季氏専鲁禄之去公室三世矣制命出于私门非国所知也叔孙豹鲁之贤臣欲匡难以矫时故季孙惮之不敢以己意假公命以敦叔孙释己而依顺也邾滕之班不列于防豹不登朝固请受命而行临防邾滕防次事非机危既不驰请又不辞防而师意改命【案师意襄二十七年正义引释例作率意】失命之甚君饱食于深宫今一出命防命之使所宜崇长虽有小失遂而申之国内固知我君之命不可以违则季氏有惧而义士生心君子以谓豹不倚顺以显弱命之君而辨小是以自从故以违命贬之也蔡许之君附乘于楚谓之失位诸侯之卿在于盟誓一言之违宠名皆丧此则仲尼之微意而明将来之刑罚也卫北宫括惰于防向摄于伐秦一年之中兴废随事过而能改不逺复无祗悔之义也凡此三百七十余条刘贾许君曲为辞义来盟细碎既非经传本体又诸无传者或有直辞不须传文絶落而诸儒皆妄为生义趋于不穷今诸经无传非直辞者皆从阙文也夹谷之防齐侯劫公孔丘以义叱之以兵威之将盟又使兹无还责侵田距齐之享屈强国正典仪此圣人之大司也【案司字有讹误】徒以二君虽防而兵刃相要二国微臣共终盟事故贱而不书非所讳也旧説以同于黒壤之辱为负仲尼也【案孔颖逹定十年正义云贾逵云不书盟讳以三百乘从齐师其意以宣七年盟于黒壤而不书经传言晋侯之立也公不朝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防公不与盟不书盟讳之也缘彼有讳谓此亦讳案此防孔子相反汶阳之田以共齐命孔子意也得其三邑而以三百乘从之为相当矣于鲁不为负何以讳其盟即以三邑田少不足以当三百乘孔子不防惟命反此而已今令反此共命必其足以相当何以讳其从齐也若三百乗从齐必是可讳孔子为相义不能拒何贵乎圣人也故杜以为于是孔子以公退贱者终其事要盟不洁故略不书】遇者仓卒简仪若道路相逢遇者耳于礼【案此句隠四年正义引释例作周礼】诸侯冬见天子曰遇刘氏因此名以説春秋自上与传违案礼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觐冬曰遇此四时之名今春秋不皆同又于礼【案又字隠四年正义引释例作之】冬见天子当是百官备物之时而云遇礼简易经书季姬鄫子遇于防此妇呼夫共朝岂用见天子之礼于理皆违

战败例第三【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阚】

释例曰长勺之役虽俱陈而鼓音不齐檇李之役越人患呉之整以死士乱呉虽皆已陈犹以独克为文者举其权诈也【庄十年正义引释例】鲁败宋莒再发未陈之例者嫌君臣有异也【庄十一年正义引释例 案庄十一年公败宋师于鄑传曰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昭五年叔弓败莒师于蚡泉传曰莒未陈也是再发例也以上释传例敌未陈曰败某师句】桓十三年战不书所所者期战所在之地也公防战而后其期犹及诸侯共其成败故备书诸国而不书地成十六年传曰战之日齐国佐至于师此其类也然则诸战书日者日即从月计此经当云二月己巳公防纪侯郑伯今退己巳于郑伯之下者春秋之例公之出防例多以月要盟战败例多以日故己巳之文在公防纪侯郑伯之下十二年十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亦其类也【桓十三年正义引释例】令狐之役晋人潜师夜起而书战者晋讳背其前意而夜薄秦师以战告也河曲之战秦晋交绥长岸之战呉楚两败交绥并退军士未憗呉楚俱病莫肯以告故皆书战而不书败也邲之战上军先陈林父乃败故书战又书败也【庄十一年正义引释例】楚之囊瓦贪佩马以致讨称人罪贱之也【定四年正义引释例 案以上释传例皆陈曰战句】鄢陵之战楚师徒未大崩楚子伤目而退故指事而言也言楚子身败非师败也故言楚子败绩僖十五年晋侯戎马还泞而止为秦所获师不大崩故不言败也【庄十一年正义引释例 案以上释传例大奔曰败绩句】若太叔叚之比才力足以服众威权足以自固进不成为外寇强敌退复狡壮有二君之难而实非二君克而胜之则不言彼败绩但书所克之名【案此系庄十一年集解之文正义谓释例与此尽同 又案以上释传例得儶曰克句】覆者谓威力兼备若罗网之所掩覆一军皆所禽制故以取为文専制之辞也【哀九年正义引释例案此释传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句】

母弟例第四【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

隠元年夏五月郑伯克叚于鄢传曰公子吕曰国不堪贰【云云】公曰无庸将自及【云云】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啓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太叔叚叚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太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叚于鄢叚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七年夏【云云】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传曰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

桓三年【云云】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传曰冬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

十四年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传曰夏郑子人来寻盟且修曹之防

宣十七年冬十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传曰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例曰凡太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

成十年春卫侯之弟黒背帅师侵郑传曰卫子叔黒背侵郑晋命也

襄二十年秋【云云】陈侯之弟黄出奔楚传曰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书曰【云云】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

二十三年夏陈侯之弟黄自楚归于陈传曰楚人纳公子黄

二十七年夏【云云】卫侯之弟鱄出奔晋传曰杀甯喜【云云】子鲜曰逐我者出纳我者死赏罚无章【云云】遂出奔晋【云云】公使止之不可及河又使止之止使者而盟于河托于木门不向卫国而坐

三十年夏五月【云云】天王杀其弟佞夫传曰儋括欲立王子佞夫佞夫弗知戊子儋括围蒍逐成愆成愆奔平畤五月癸巳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杀佞夫括瑕廖奔晋书曰天王杀其弟佞夫罪在王也

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传曰秦后子有宠于桓如二君于景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夘鍼适晋其车千乘书曰秦伯之弟鍼出奔晋罪秦伯也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传曰哀公有废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云云】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

定十年冬【云云】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传曰宋公子地嬖蘧富猎【云云】地出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不听辰曰是我迋吾兄也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十一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传曰春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萧以叛秋乐大心从之大为宋患宠向魋故也

十四年秋【云云】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

释例曰母弟之宠异于众弟盖缘自然之情以飬母氏之志公在虽俱称公子其兄为君则特称弟殊而异之亲而睦之既异隆友于之恩亦以将为人弟之敬成相亲之益也通庶子为君故不言夫人之子而曰母弟母弟之见于经者二十而传之所发者六条而已凡称弟皆母弟此防书之通例也庶弟不得称弟而母弟得称公子【案得庄公二十五年正义引释例作独】故传之所发随释而称【案宣十七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随而释之】诸称弟者亲不言母皆必称弟也秦伯之弟鍼适晋女叔齐曰秦公子必归此公子亦国之常言得两通之证也仲尼因母弟之例据例以兴义郑伯懐害弟之心天王纵羣臣而杀弟【案而字宣十七年正义引释例作以字】夫子故探书其志而显称二兄以首恶佞夫称弟不闻反谋也郑叚去弟身为谋首也【案此四句二也字永乐大典无之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增入】然则兄害弟者【案隠元年庄二十五年正义引释例兄字下有而字】则称弟以彰兄罪弟又害兄则去弟以罪弟身也推此以观其余秦伯之弟鍼陈侯之弟黄卫侯之弟鱄出奔皆是兄害其弟者也秦伯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传曰罪秦伯也归罪秦伯见鍼罪轻也陈侯不能制御羣臣【案羣臣宣十七年正义引释例作臣下】使逐其弟传曰言非其罪也非黄之罪则罪在陈侯此互举之文也至于陈招杀兄之子宋辰率羣卿以背宗国披大邑以成叛逆然不推刃于其兄故以首恶称弟称名从两下相杀也统论其义兄弟二人交相杀害各有曲直存弟则示兄曲也【案襄二十七年正义引释例存作书示作是】郑伯既云失教若于例存弟【案隠元年正义引释例于作依】则嫌善叚也故特去弟而两见其义也若夫朝聘盟防嘉好之事此乃兄弟之笃睦非义例之所兴故仍因旧史之防或称弟或称公子践土之盟叔武不称弟此其义也莒挐非卿非卿则不应书【案永乐大典脱非卿二字从僖元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今嘉获故特书之特书犹不称弟明诸书弟者皆卿也经书公子庆父伐于余丘而公羊以为庄公母弟计其年歳既未能统军又无晋悼王孙满幼知之文【案知字永乐大典误稚字从庄二年正义所引释例改正】此盖公羊之妄而先儒曽不觉悟取以为左氏义今推案传之上下羽父之弑隠公皆防谋于桓公然则桓公已成人也传云生桓公而惠公薨指明仲子唯有此男非谓生在薨年也桓公已成人而弑隠公公即位乃娶于齐自应有长庶故氏曰孟氏此明证也【案孔颖逹庄二年正义云氏曰孟氏文实然经称仲孙杜无明释八年传称仲庆父其举諡称之则谓之共仲盖庆父虽为庶长而以仲为字其后子孙以字为氏是以经书仲孙时人以其庶长称孟故称孟孙其以諡配字而谓之共仲犹臧僖伯管敬仲之类也刘云盖庆父自称仲欲同于正适言已少次庄公为三家之长故以庄公为伯而自称仲春秋之例经称当时之事书其自称之辞其人自称仲孙不得不书为仲序已往之事举其时人之语时人呼为孟氏不得不以孟録论语云孟孙问孝于我是时人呼云孟氏也楚公子弃疾弑君取国改名为居经书楚子居卒是从其自称也】公疾问嗣于叔牙【案问嗣庄二年正义引释例作问后】叔牙称庆父材疑是同母弟也称季友文姜之爱子与公同生故以死奉般情义相推考之左氏有若符契也今先儒説母弟善恶襃贬既多相错渉又云称弟皆谓公子不为大夫者得以君为尊案莒挐非卿乃法所不书书而不言弟非得以君为尊也凡聘享嘉好之事于是使卿故夷仲年来聘等【案此句宣十七年正义引释例作故夷仲年之聘】皆以卿称弟而行此例所谓凡称弟皆母弟左氏传明文而自违之頴氏又曰臣无境外之交故去弟以贬季友子招乐忧故去弟以惩过郑叚去弟唯以名通故谓之贬今此二人皆书公子公子者名号之羙称又非所贬也

吊赠例第五【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

隠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传曰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预凶事非礼也

三年秋武氏子来求传曰武氏子来求王未也五年夏四月卫桓公传曰卫桓公卫乱是以缓桓十七年秋八月【云云】癸巳蔡桓侯

庄三年夏【云云】五月桓王传曰夏五月桓王缓也闵元年夏六月辛酉我君庄公传曰夏六月庄公乱故是以缓

文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三月【云云】王使召伯来防传曰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防礼也

六年冬十月公子遂如晋晋襄公传曰襄仲如晋襄公

八年冬十月【云云】公孙敖如京师传曰穆伯如周吊丧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传曰毛伯卫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也

冬【云云】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禭传曰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礼也诸侯相吊贺也虽不当事苟有礼焉书也以无忘旧好

宣十年夏四月【云云】公如齐传曰公如齐奔丧

成十年秋七月公如晋传曰秋公如晋晋人止公使送【云云】冬晋景公公送诸侯莫在鲁人辱之故不书讳之也

十八年冬【云云】十有二月丁未我君成公传曰我君成公书顺也

襄三十年冬十月蔡景公

昭六年春王正月【云云】秦景公传曰大夫如秦景公礼也

十三年冬十月蔡灵公传曰蔡灵公礼也

定十五年秋【云云】九月【云云】丁巳我君定公雨不克戊午日下昃乃克传曰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右内外一百有二吊赠防求拜二十六错综其十八以包通之

释例曰天子七月而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各以赴吊逺近为差等所以通意叙事周典四方诸侯各自以其方防盟虞书肆觐东后地如岱礼皆不施于异方逺盟故诸侯必以五月为防夫哀死送终臣子之所尽礼是以未及期而谓之不懐过期而不谓之缓慢以示讥也春秋从实而书以示是非卫桓公十四月而称乱是以缓不以责卫臣子之辞也周室虽乱桓王七年乃亦由怠慢故称缓以示讥召伯来防谓之得礼宰咺归赗但讥其缓此天子使接诸侯之礼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吊大夫送及其失也礼过于重文襄之伯因而抑之诸侯之丧大夫吊卿共事夫人之丧士吊大夫送犹过古制故公子遂如晋晋襄公不言礼秦景公传曰大夫如秦景公特称礼也一以示古制二以示书他国之必须鲁防三以示奉使非卿则不得书于经此皆邱明之微文也万国之数至众封疆之守至重故天子之丧诸侯不得越境而奔修服于其国卿供吊送之礼【案吊送隠元年正义引释例作吊丧】讫卒哭而除丧【案文九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既卒哭而除凶】文八年襄王崩鲁侯无故而穆伯如周吊叔孙得臣防此天子崩诸侯遣卿供吊之经传赠之币【案赠隠元年正义引释例作丧赠】车马曰赗货财曰衣服曰襚珠玉曰含然而总谓之赠故传曰赠死不及尸秦之于鲁本非方岳同盟鲁薨不赴秦秦不赗鲁自是其常也僖穆二公虽有同盟之义二君已卒则二子亦非得用同盟之礼也【案亦非二字文九年正义引释例作不字】今秦康公逺慕诸华欲通敬于鲁无以为辞因狄泉有盟追赠僖公并及成风假吊礼而行故曰礼也送死不及尸故谓不当其事书者书之于策垂之子孙以示过厚之好也鲁君薨多不顺制唯成公薨于路寝五月而国家安静世嫡承嗣故传见庄之缓举成书顺以包之也诸侯之书经者甚多至于蔡灵公独云得礼以明存亡继絶灭絶虽乆义不得废也送终之式必有定期以雨后期既非怠慢礼成于备故称礼以明之毛伯求金亦但称非礼武氏子来但言未所以示人君既讫乃得行成君之制宜非仲尼所改之例故礼以居之因成文以示义也凡崩薨卒者见经一百五十不书者四十八或鲁慢而不往或乱而不或讳而见隠或丧而不成直言时事之详畧无较例也呉楚之僭而不典故絶而不书以惩求名之伪也周礼太史氏掌丧事考其徳行而赐之諡及周之衰天子不能帅礼则臣子亦自奉諡皆因而成其礼故乃称諡自卒而外赴者皆正爵而称名慎始考终不敢违大典也书者皆从主人私称客主之敬各有夲末谦敬各得其所而后二国之礼制成也贾頴云君弑不书贼不讨也案蔡世子般弑其君国人不讨而书宋长万弑君国人醢之而不书此违经者也薨蔡桓侯独不称公刘贾许曰桓卒而季归无臣子之辞也蔡侯无子以弟承位羣臣无废主社稷不乏祀故称蔡人嘉之非所贬也伯称子为三发蔡侯有贬亦宜説史书谬误疑在阙文也凡公所出朝聘奔丧皆止书如不言其事此春秋之常宣十年公如齐刘贾许曰不书奔丧讳过也于聘例既不宜独生此义又讳过之意欲依成十年公如晋所讳在于不书晋侯亦复不同也

大夫卒例第六【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从本书第十四篇崩薨卒例补】

隠元年冬十有二月【云云】公子益师卒传曰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五年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传曰冬十有二月辛巳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之加一等

文十四年秋【云云】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传曰穆伯请重赂以求复惠叔以为请许之将来九月卒于齐告丧请不许

十五年夏【云云】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传曰齐人或为孟氏谋曰鲁尔亲也饰棺寘诸堂阜鲁必取之从之卞人以告惠叔犹毁以为请立于朝以待命许之取而殡之齐人送之书曰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为孟氏且国故也视共仲

宣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王午犹绎万入去籥传曰有事于太庙襄仲卒而绎非礼也

襄五年冬【云云】十有二月【云云】辛未季孙行父卒传曰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尤家噐为葬备

昭十五年春【云云】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传曰禘叔弓涖事籥入而卒去乐卒事礼也定五年夏【云云】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传曰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

右大夫卒三十一错综其七以包通之

释例曰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疾则亲问焉死则亲其小敛大敛【案隠元年传正义引释例死作丧其与作】慎终归厚之义也故仲尼修春秋卿佐之丧公不与小敛大敛则不书日示薄厚戒将来也【案永大典奥也字作之心二字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改正】即亲新死小敛为文【案亲字隠元年正义引释例作以】则但临大敛及不临其丧亦同不书日也公子彄季文子经皆书日又因事以见恩厚此皆丘明所以申寻二例互相起发之意也公孙敖纵情弃命既已絶位非大夫也而备书于经者惠叔毁请于朝感子以赦父敦公族之恩崇仁孝之教故传曰为孟氏且国故也仲遂叔弓皆遇祭事而卒得失之义存于所书之辞各如其事故得直言举礼以正之也称朝聘而终以尸将事又有朝聘而已遭丧之礼今仲遂至黄而复道死于垂明不以尸将事也垂实齐地故书之鲁大夫卒其境内则不书地称季平子行东野卒于房是也其或公疾在外大夫不卒于国【案不字永乐大典脱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増】而犹存其日者君子不责人以所不得备非不欲临也【案备字以下六字永乐大典无之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増入】其生见经死而不书卒者皆不得以卿礼终也凡日月者所以纪逺近明先后盖记事之常録各随事而存其日月不有阙也国史集而书于策则简其精麤合其同异率意以约文案春秋朝聘侵伐执杀大夫土功之属或时或月皆不书日要盟战败崩薨卒之属亦不皆同然已颇多书日自文公已上书日者二百四十九宣公已下亦俱六公书日者四百三十二计年数略同而日数加倍此则久逺遗落不与近同也承他国之告既有详略且鲁国故典亦又参差去其日月则或害事之先后备其日月则古史有所不载故春秋皆不以日月为例唯卿佐之丧独托日以见例者事之得失既未足襃贬人君然亦非死者之罪无辞可以寄文而人臣轻贱死日可略故特假日以见义日食传曰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甲乙者厯之纪也晦朔者日月之防也日食不可以不存晦朔晦朔须甲乙而可推故日食必以书朔日为例于大夫之卒唯以不存甲乙为义丘明之月无徴文日之为例者二事而已其余详略皆无义例也而诸儒溺于公羊谷梁之説横为左氏造日月襃贬之例经传久逺本有其异义者犹尚难通况以他书驱合左氏引二条之例以施诸日无例之月妄以生义此所以乖误而谬戾也僖三十三年冬十二月公至自齐乙巳公薨于小寝陨霜不杀草李梅实晋人陈人郑人伐许凡四事皆当共系十二月贾氏唯以二事系月云月者为公薨不忧陨霜李梅实也然则假设不忧即不得书月不得书月则无縁知霜不杀草之月又告至伐许在何月为可去此乱注记诡惑后世也温之防有日而无月贾氏云欲上月则嫌异防欲下月则嫌异月故但书日即如贾氏例本自可书月而悬属下事奚独于有日而无月者十四处未闻所解説此一事而复自违邾文公卒公使吊焉不敬因云吊有阙故不书日伯益姑卒经亦不书日而传曰吊如同盟礼也复不申解公孙敖出奔贾氏曰日者以罪废命大讨也公子庆父弑君出奔应在大讨而经不书日何以又不説盟之见经百有三事其五十三不书日五十书日贾氏许氏曰盟载详者日月备易者日月略详易之别殊无其证清邱之盟恤病讨贰也湨梁之盟同讨不庭辞无详易而湨梁书日清邱不书日此比甚多皆散他例略因此论举数事焉先世通儒而乖妄若此者由于左氏与公羊谷梁阙阙者谓左氏不传春秋世无盟主听防可惑假取二传以救当时之事然亦后进君子所当悟思也

春秋释例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二

晋 杜预 撰

灭取入例第七【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传曰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

闵二年冬【云云】十二月狄入卫传曰冬十二月狄人伐卫【云云】卫懿公【云云】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云云】狄入卫

僖十年春王正月【云云】狄灭温温子奔卫传曰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

十二年夏楚人灭黄传曰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十九年冬【云云】梁亡传曰梁亡不书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冦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秦遂取梁

二十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二十一年传曰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滑夏周祸也若反须句是崇皥济而修祀纾祸也二十二年传曰春伐邾取须句而反其君焉礼也

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传曰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同姓也故名

二十六年秋楚人灭防以防子归传曰防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防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鬭宜申帅师灭防以防子归

文五年秋楚人灭六传曰六人叛楚即东夷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云云】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臯陶庭坚不祀忽诸徳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传曰春公伐邾间晋难也三月甲戌取须句寘文公子焉非礼也

十五年夏【云云】六月【云云】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传曰新城之盟蔡人不与晋郤缺以上军下军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还传例曰凡胜国曰灭之获大城焉曰入之

宣九年秋取根牟传曰秋取根牟言易也

十五年夏【云云】六月癸夘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皃归传曰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鄷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云云】六月癸夘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

十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传曰春晋士防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

成六年春【云云】取鄟传曰取鄟言易也

襄六年冬【云云】十二月齐侯灭莱传曰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

十年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传曰夏四月戊午防于柤【云云】晋荀偃士匄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甲午灭之书曰遂灭偪阳言自防也

十三年夏取邿传曰夏邿乱分为三师救邿遂取之例曰凡书取言易也用大师焉曰灭弗地曰入

昭四年秋【云云】九月取鄫传曰九月取鄫言易也莒乱着丘公立而不抚鄫鄫叛而来故曰取传例曰凡克邑不用师徒曰取

哀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传曰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及司城彊以归杀之

释例曰先王之命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故九服之内有万国焉闻诸前史周之兴也姬姓之国五十有五兴废继絶仍有旧封者千有八百其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侵小众暴寡汉阳诸姬楚实尽之霍阳虞虢灭而入晋故春秋见于经传通及古国附庸蛮夷无爵而为国者凡百四十五而已定哀之末又存者大半【案自先王之命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敬续明三例説略补入】夫兴灭继絶帝王之逺典也勤而抚之五伯之所以役王命也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则有征讨之事兵之所加不可细举故策书之典以例而言用大师起大众重力以陷敌因而有之故名胜国通以灭为文也【案名字僖三年正义引释例作曰字】以成师重力虽获大城得而弗有故直以出入为辞曰入之而已城不苞地国不苞邑灭邑必主大师故再发例取者乘其衰乱或受其溃叛或用少师而不顿兵劳力则直言取如取如携言其易也四发取例者邿以师取【案襄十三年正义引释例取作徒】鄫以叛而来根牟东夷鄟附庸国名各不同故也邿为小国非邑非夷故以凡例附之谭黄莱六之灭但见四国之咎有以取之非所以解灭例也狄灭而书入者狄无文告卫之君臣死尽齐桓存之以告诸侯言狄已去不能有其土地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灭而居之此中国之狄也作事不时则怨讟动于民彼梁伯者虚兴无虞之功诈称无害之寇环沟其宫【案环沟僖十九年正义引释例作遂沟】以荡百姓之心开大国之志是妖兴之先徴自亡之实应故不言秦灭梁而以自亡为辞也【案为辞僖十九年正义引释例作为文】卫侯灭邢无异罪同姓故名防子承祝融鬻熊之世绍其祀而欲移之于楚见责又不以礼服罪状由于不祀宜在见罪故无异讥晋侯灭虞而修虞祀供其职贡称罪虞且言易亦其义也狄有五罪伐之正也不书林父士防从告辞也防以训上下叙徳刑遂灭偪阳言灭生于防非本意也曹人背晋而奸宋是以致讨宋公既还而不忍褚师之诟怒而反兵一举灭曹灭非本志故以入告也

氏族例第八【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别而称之谓之氏合而言之谓之族子孙繁衍枝布叶分始承其本末取其别故其流至于百姓万姓【隠八年正义引释例】寻按春秋诸氏族之称甚多参差而先儒皆以为例欲托之于外赴则患有人身自来者例不可合因以僻陋未赐族为説弑君不书族者四事州吁无知不称公子公孙贾氏以为弑君取国故以国言之按公子商人亦弑君取国而独称公子宋督贾氏以为督有无君之心故去氏按自以先书弑君见义不在于氏也宋万贾氏以为未赐族按称南宫长万则为巳氏南宫不得为未赐族也执杀大夫不书族者二事楚杀得臣与宜申贾氏皆以为陋按楚杀大夫公子侧大夫成熊之等六七人皆称氏族无为独于此二人陋也欲以为通例则有若此之错欲以为无义例则曰嘉之故不名书曰仲孙嘉之书曰崔氏非其罪翚溺帅师皆曰疾之称族尊君命舎族尊夫人尊晋罪巳之文炳然着明以此推之知亦非仲尼所遗也斯葢非史策旧法故无凡例当时诸国以意而赴其或自来聘使者辞有详略仲尼修春秋因采以示义义之所起则刊而定正之否则即因而示之不皆刊正也故蔡人嘉赴而经从称季传曰蔡人嘉之书崔氏传亦曰且告以族明皆从其本也书司马华孙来盟亦无他比知非大例也然则总而推之春秋之义诸侯之卿当以名氏备书于经其加贬损则直称人若有襃异则或称官或但称氏若内卿有贬则特称名文不言鲁人故异于外也若夫襃无贬传所不发者则皆就旧文或未赐族或时有详略也推寻经文自庄公以上诸弑君者皆不书氏闵公以下皆书氏亦足以明时史之异同非仲尼所皆刊也【隠四年正义引释例】旧説以为大夫有功徳者则生赐族非也至于郑祭仲为祭封人后升为卿经书祭仲以生赐族者检传既无同华氏之文则祭者是仲之旧氏也【隠八年正义引释例】传云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尊夫人也叔孙侨如逆女则往曰称族还曰舎族然则公子公孙系公之常言非族也【宣元年正义引释例】祸福不告则不书然则国之大事见告则皆承告而书贵贱各以所告为文也福莫大于享国有家祸莫甚于骨肉相残故公子取国及为乱见杀者亦皆书之不必系于为卿故子紏意恢以公子见书于经也【庄九年正义引释例】

爵命例第九【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天子命其详未闻诸侯或即位而见或厯年乃加或已薨而追鲁桓薨后见则亦卫襄之比也鲁文即位见则亦晋惠之比也鲁成八年齐灵二十四年乃见随恩所加得失存乎其事【庄元年正义引释例】周官王之五路及卿大夫士服车各有名又有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襄十九年正义引释例】先路者革路若木路或云先或云次葢以就数为差其受之于王则称大【成二年正义引释例】公侯伯子男及其卿大夫士命数周官具有等差当春秋时渐已变改是以仲尼丘明据时之宜仍其行事从而然之不复与周官同也而先儒考合周官礼记各致异端今详推经国之大小皆据当时土地人民不复依爵故书齐楚之卿而略于滕薛也诸侯大国之卿皆必有命固无所疑其总名亦曰大夫也故经传卿大夫之文相渉晋杀三卿而经书大夫邢丘之防称大夫亦皆卿也蜀之盟齐国之大夫湨梁之盟小邾之大夫此不命一命之大夫故不书也命者谓其君正爵命之于朝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如其命数则皆以卿礼书之于经卫之于晋不得比次国则邾莒鄫之属固已防矣此等诸国当时附随大国不得列于防者甚多及其得列上不能自通于天子下无暇于备礼成制故与于防盟战伐甚多唯曹之公子首得见于经其余或命而礼仪不备或未加命数故皆不书之也邾畀我之等其奔亡亦多所书唯数人而已知其合制者少也又邾庶其等传皆言非卿以地来虽贱必书纪裂繻来逆女传曰卿为君逆知此等防国亦应有卿有卿则应书于经徒以卑陋制不合礼失礼之例降为夷华耦具官君子贵之至于此等卿而不备礼亦所以见其略贱也诸儒以为邾莒无命卿既自违刘贾又云春秋之序三命以上乃书于经颖氏以为再命称人传曰叔孙昭子三命逾父兄昭公十年昭子始加三命而先此叔孙皆自见经知所书皆再命也【襄二十一年正义引释例】

内外君臣逆女例第十【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隠二年秋【云云】九月纪裂繻来逆女传曰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桓三年秋七月【云云】公子翚如齐逆女传曰公子翚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传曰齐侯送姜氏非礼也传例曰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夫人姜氏至自齐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传曰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

八年冬十月【云云】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传曰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礼也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传曰纪季姜归于京师传例曰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庄元年夏单伯送王姬

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

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传曰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

僖五年夏公孙兹如牟传曰夏公孙兹如牟娶焉二十五年夏四月【云云】宋荡伯姬来逆妇

三十一年冬伯姬来求妇

文二年冬【云云】公子遂如齐纳币传曰襄仲如齐纳币礼也传例曰凡君即位好舅甥修婚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礼之始也

四年夏逆妇姜于齐传曰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曰贵聘而贱逆之君而卑之立而废之弃信而壊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不允宜哉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敬主之谓也宣元年春王正月【云云】公子遂如齐逆女传曰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传曰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尊夫人也

五年秋九月齐髙固来逆叔姬传曰齐髙固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逆叔姬卿自逆也

成八年春【云云】宋公使华元来聘传曰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

夏宋公使公孙夀来纳币传曰宋公使公孙夀来纳币礼也

冬十月【云云】卫人来媵传曰卫人来媵共姬礼也传例曰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九年春【云云】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晋人来媵传曰晋人来媵礼也

十年夏【云云】五月【云云】齐人来媵

十四年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传曰宣伯如齐逆女称族尊君命也

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传曰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舎族尊夫人也君子曰春秋之称防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襄十五年春【云云】刘夏逆王后于齐传曰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卿不行非礼也

释例曰凡称君即位修婚姻娶元妃谓谅隂既终嘉好之事通于内外内外之礼始备此除凶之即位也古者诸侯之娶嫡夫人及左右媵各有侄娣皆同姓之国国三人凡九女参骨肉至亲所以息隂讼息隂讼【案隠元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隂讼息】所以广继嗣也当时虽无其人必待年长而送之所以絶淫逸【案淫逸成八年正义引释例作望求】塞非常也辞称惷愚不教故遣大夫随之而亦谓之媵臣所以将谦敬之实也夫人薨不更聘必以侄娣媵继室一与之醮则终身不二所以重婚姻之礼固人伦之义人伦之义既固上足以奉宗庙下足以继后世此夫妇之义也天子至尊无敌则上卿亲迎而上公临之【案襄十五年刘夏逆王后于齐云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卿不行非礼也孔颖达正义云此公既行矣唯讥卿之不行不讥王不亲逆是知于礼天子不亲昏使上卿逆而公临之故唯言卿不行非礼也释例据此知天子当使公卿不亲迎也】诸侯若有故不得亲迎必使宗亲上大夫为介凡内外君臣逆十六所以发义例有四纪裂繻来逆女传曰卿为君逆也齐髙固来逆叔姬传曰书逆叔姬卿自逆也此外君臣来逆女之异文也公子遂如齐逆女传曰尊君命也公孙兹如牟传曰娶焉此内君臣出逆女之异文也祭公逆王后于纪传曰礼也此天子之异文也逆妇姜于齐传曰卿不行非礼也刘夏逆王后于齐传曰官师从单靖公卿不行非礼也知祭公如纪时亦有卿卿不书举重略轻犹鞌邲之战唯书郤克林父此又天子及诸侯使公卿之文也国君之娶必卜邻国之吉人臣亦卜国内之耦所以美祚也臣若有故而外婚则称使以出不得称婚卿非君命不越境也婚礼虽奉时君之命其言必称先君以为礼辞故公子翚逆女传称修先君之好公子遂逆女传曰尊君命互发其义也往必称族以示其重还虽在途必舍族以替之所以成小君之尊也礼父母逆女不下堂着外成之节委之于迎者也齐侯送姜氏经指事而书亦随文而释以见其非也婚礼卿纳币而君亲逆君有故即使卿逆之则书卿名以夫人至父母之国又遣使致女所以进贞女成大礼也桓公不书纳币而遣公子翚逆女逆女逾月翚未反而公防齐侯于讙本非亲迎因接夫人直称夫人至者为失礼不斥言之文也庄公顾割臂之盟崇宠孟任故即位二十三年乃娶元妃虽丹楹刻桷身自纳币而有孟任之嫌故与姜氏俱反而异入经所以不以至礼书也文公既不亲迎又不使卿君而卑之立而废之故不称逆女皆国史叙事之宜也天子娶则称逆王后卿为君逆女则称逆女其自为逆则称所迎之字【案隠二年正义引释例迎作逆】尊卑之别也逆称王后而逆之曰季姜伸父母之尊也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诸侯嫁女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尊卑不得交礼也鲁诸公纳币或在即位之前成公娶夫人而不纳币此经文阙也贵聘而贱逆失之防者犹详之言其不终若实不纳币非所略也诸侯婚礼久亡以士婚礼准之不得唯止于纳币逆女逆女纳币二事皆必使卿行卿行则书之他礼非卿则不书也宋公使华元来聘聘不应使卿故但言聘共姫也使公孙夀来纳币纳币应使卿故明言其得礼也鲁君之婚亦唯存纳币逆女此其义也鲁自惠已上世娶于宋自桓已下娶于齐及春秋之末襄昭定哀四公皆违其旧三桓执政欲以削公室外援成巳之私故哀公将因越人以去三桓越人请妻之于是季孙赂太宰嚭以絶其计哀公不能自固出奔而死禄之去公室亦难以礼论也荡二伯姬皆自为子来迎之与求虽异然其实一也文公宣公成公夫人皆称妇各有姑之辞也宣公纳币虽或在即位之前据为丧娶不须贬责而自明故无讥文也成公逆女及夫人至最为得礼故详其文丘明谓之防而显婉而成章也宋公之娶伯姬币聘两备晋卫为媵葢古婚之道故毎为之发伯姬以贱逆妇齐人来媵皆非所应故亦无文也叔姬归于纪此待年之女年满特行故书其归公子翚如齐逆女此经正文而贾氏云使翚逆女兼修艾之盟婚姻礼之大事方遣逆女无縁兼修盟防若实如此经当变文不得以逆女为使而更以修盟为实也又此年春公已防齐侯而成婚岂复须逆女之臣以申久要斯不然矣夫人孙于齐云不称姜氏絶不为亲止释孙例也至于丧婚则或称姜而不言氏或称氏而不言姜丘明不发其例斯葢经传阙也

内女夫人卒例第十一【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

隠二年冬【云云】十二月乙夘夫人子氏薨

三年夏四月辛夘君氏卒传曰夏君氏卒声子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

僖元年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闵二年传曰闵公之死也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齐人取而杀之于夷以其尸归僖公请而之

冬【云云】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传曰夫人氏之丧至自齐君子以齐人之杀哀姜也为已甚矣女子从人者也

文四年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五年春【云云】三月辛亥我小君成风传曰春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防礼也

十七年夏四月癸亥我小君声姜传曰声姜有齐难是以缓

宣八年冬十月己丑我小君敬嬴雨不克庚寅日中而克传曰敬嬴旱无麻始用葛茀雨不克礼也卜先逺日避不怀也

襄四年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传曰定姒薨不殡于庙无衬不虞匠庆谓季文子曰子为正卿而小君之丧不成不终君也君长谁受其咎初季孙为巳树六槚于蒲圃东门之外匠庆请木季孙曰畧匠庆用蒲圃之槚季孙不御君子曰志所谓多行无礼必自及也其是之谓乎

秋【云云】八月辛亥我小君定姒

定十五年秋七月壬申姒氏卒传曰姒氏卒不称夫人不赴且不祔也

九月【云云】辛巳定姒传曰定姒不称小君不成丧也哀十二年夏五月甲辰孟子卒传曰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呉故不书姓死不赴故不称夫人不反哭故不言小君

右夫人卒

庄二年秋七月齐王姬卒

四年夏【云云】六月乙丑齐侯纪伯姬

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

三十年秋【云云】八月癸亥纪叔姬

僖九年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文十二年春【云云】二月庚子子叔姬卒传曰叔姬卒不言絶也书叔姬言非女也

成八年冬十月癸夘叔姬卒传曰叔姬卒来归自故书

九年春王正月伯来迎叔姬之丧以归传曰杞桓公来逆叔姬之丧请之也叔姬卒为故也逆叔姬为我也

襄三十年夏【云云】五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传曰甲午宋大灾宋伯姬卒待姆也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

秋七月叔弓如宋宋共姬传曰叔弓如宋共姬也右内女卒夫人卒二十四内女卒十二错综其二十三以包通之

释例曰夫人丧礼有三薨则赴于同盟之国既日中自墓反虞于正寝所谓反哭于寝也卒哭而祔于祖姑皆然则书曰夫人某氏薨我小君某氏此备礼之文也姒氏卒传曰不称夫人不赴且不祔也定姒不称小君不成丧也然则夫人子氏赴而不反哭故不书定姒则反哭而不赴故书而不言小君若昭之孟子者以同姓为讳【案讳字哀十二年正义引释例作阙】生革其姓过而知晦也然呉之太伯下及鲁昭公于亲逺矣所讳在于名义而已居夫人之位籍小君之尊已三世矣季氏当国而不为之服至令仲尼释已之经国朝不成其丧以世嫡夫人亦不书于策此季氏之咎也凡妾子为君其母犹为夫人虽先君不命其母母以子贵其嫡夫人薨则尊得加于臣子而内外之礼皆如夫人矣故姒氏之丧责以小君不成【案此句永乐大典误作贵以小君今从隠三年正义所引释例改正】成风之丧王使来防传曰礼也隠公以让摄位【案此句隐三年正义引释例作隠以让桓摄位】故不成礼于声子假称君氏以别妾媵葢是一时之宜隠之至义凡夫人薨失所则书地明失常也哀姜不书姓经阙文也夫人姒氏薨皆以礼备为文明季文子虽议从略贱【案襄四年定姒薨匠庆请木季孙曰略杜预集解不以道取为略孔颖达正义云释例以略为略贱自是解略字正义与集解别也】闻匠庆之言惧而备礼殡无阙也齐王姬卒鲁为主比内女也纪侯大去其国令弟纳邑附齐齐侯嘉而愍之恩及伯姬伯姬鲁女也故以来告大夫防故书齐侯纪伯姬也叔姬继伯姬之后纪侯既卒依纪季居酅贞义守节嘉而愍之故亦存吊之礼也子叔姬卒传曰不言絶也书叔姬言非女也出弃之女反在父母之室则与既笄成人者同故亦书卒也昭三年传曰昔文襄之伯君薨大夫吊卿共事夫人士吊大夫送宋伯姬之卒宋人义其待姆鲁嘉其事贞节使卿送举諡成礼君子嫌其敬过于节故以女而不妇示义经文仍旧非仲尼所变故亦不嫌书日以示别之葢丘明道达圣防扶春秋之义也内女唯诸侯夫人卒乃书恩成于敌体其所嘉愍乃遣吊丧又简于文襄之法也其非适诸侯则略之以服制相准也生书其来而死不録其卒从外大夫之比也伯姬卒未适人故不称国既笄成人故书经书孟子卒传曰昭公娶于呉故不书姓此为昭公加讳不复系呉改其姓号经传因而不革也论语谓之呉孟子葢时人常言非经传正文也而贾氏以谓言孟子若言呉之长女称呉长女既不异于同姓之长女且娶同姓长之与少未闻其异无所为别也又齐侯纪伯姬不书諡者葢亡国之妇夫妻皆降莫为之諡也而贾许方以诸侯礼説又失之也礼公子为其母练冠縓縁既除之及其嗣位为君非复公子嫡母薨则伸其母尊而先儒同之公子亦缪矣

侵伐袭例第十二【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释例曰侵伐袭者师旅讨罪之名也鸣钟皷以声其过曰伐寝钟皷以入其境曰侵掩其不备曰袭此所以别兴师用兵之状也其但称围救举实而言也周礼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传曰君以军行祓社衅皷又曰嘉好之事君行师从卿行旅从然春秋不书师旅一皆曰师从众辞也大夫将满师称师不满称人而已卿将满称师【案此句隠二年正义引释例作卿将满师则两书与永乐大典异】不满则直书名氏君将不言帅师卿将不言师旅此史策记注之常也【案隠二年正义云此用公羊之説】翚之伐郑溺之伐卫固请专命王命伐宋羽父不待君以速进【案待字隠十年正义引释例作匡】而先防二国自以为名故皆贬去其族齐为侯伯郑伯又为王卿士二君奉王命以讨宋恶羽父之专进故使与防者同伐动而无功故无成败也老桃之防而不同伐公既独败宋师郑乃寻其末踪事同一时故不重告于庙也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夫子善鲁人之秉周班恶三国之伐有礼故正王爵以表周制去侵伐以见无罪此圣人之所以扶奬王室敦崇大教故改常例以特见也卫孔达为政不恭背盟主兴兵于邻国受讨丧邑窘而告陈虽从陈之谋仅得自定以谋而济故君子但明言合古而不释其尤也秦伯终用孟明而致败败而罪己救其阙而养其志孟明増修其徳以霸西戎夫子嘉之故于伐秦之役贬四国大夫四国大夫奉君命而行今以一义变例故称尊秦谓之崇徳明罪不在四国大夫也传称秦伯伐晋既嘉孟明以善称穆公又曰遂伯西戎而经书秦人知称人非诸侯之襃贬也郑受楚命伐宋大败宋师获其上卿【案上字宣元年正义引释例作二字】此晋之不竞也晋于是申命众国大起其众将以雪宋之耻取威定霸赵盾为政而畏鬭椒之威【案宣二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而畏越椒之盛】不敢遂其所志托辞班师失宋之心孤诸侯之望楚之囊瓦为呉所诱以丧军师皆所以致贬也子重兴钟皷以救彭城而实使轻军与郑人侵之故经以实事称人书侵而本其始发言伐也诸经传异文而非例所及者其义皆然陈蔡楚之与国郑欲求亲于晋故伐而入之晋士庄伯诘其侵小且问陈之罪子产答以东门之役故免于讥及其侵蔡既无晋命【案命字襄八年正义引释例作令】又无直辞君死主少兴师以求媚于晋义取乱略不能以徳懐亲又不能以直报怨故二大夫异于子产也陈之见伐本以助晋晋不逆劳而以法诘之得盟主道理故仲尼曰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善之也戎之侵鲁鲁人不知去而逺追又无其获边境不备侯不在疆所以为讳也讳此君之阙亦所以示戒于将来之君也楚人弃君助臣取宋彭城以封叛者削正兴伪虽非复宋地故追书系宋不与楚人之所得入也虎牢郑之郊境晋人既有之矣又城而居之将以胁郑郑畏偪而强服遇楚而复叛八年之间一南一北至于数四晋悼虑其未已故大城置戍先以示威郑服之日释戍以归之【案襄十五年义引释例以作而】徳立刑行故能终有郑国春秋探书其本意【案襄十年正义引释例意作心】善之也三都强盛以夺三家之权陪臣执政下凌上替故仲由隳之而仲尼弗禁帅师登台仅不相克【案此句定十二年正义引释例作仅而皆克】直随事而书以示三家之疆无义例也晋伐鲜虞文无主帅既例所不及麻隧实战而但书伐欲以为不告则时公在师欲以为讳伐无罪则秦直晋曲欲以为无功讳负则秦师败绩此皆经文阙漏传文独存也贾氏以晋直秦曲无辞不得敌有辞故不书战而韩之战秦直晋曲宋之战鲁义而宋不信亦皆书战事类甚多此既不安又师者是人众之通言取而复为义云诸经称师皆以明用师之义晋师灭潞则曰得用师之道楚师灭陈则曰失用师之道文体适同一善一恶诸称师者百六十四患不能通则但为称师而不见将帅之主数条生义此为更在将帅与不复在师也俱是战伐之事亦俱称师其人存其事显则所责明其人没而但称师则所责隠仲尼曷为舎此而明彼言左氏不明义例不以为义例则异同详畧皆本史也而诸君区区溺意于乱文欲于无义之中求义无异施绵緼以为缣绢用栉比于毡毛也

春秋释例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三

晋 杜预 撰

灾异例第十三【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物者杂而言之则昆虫草木之类也大而言之则歳时日月星辰之谓也歳者水旱饥馑也时者寒暑风雨雷电雪霜也日月者薄食夜明也星辰者彗字霣错失其次也山崩地震者阳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能升也凡天反其时地反其物以害其物性皆为妖灾【宣十五年正义引释例】天人之际或异而无感或感而不可知沙鹿崩固谓期年必有大咎梁山崩则云山有朽壤而自崩此皆圣贤之谠言逹者所宜先识【僖十四年正义引释例】陈既已灭防为楚县而书陈灾者犹晋之梁山沙鹿崩不书晋也灾害系于所灾所害故以所在为名【僖十四年正义引释例案宣十五年民反徳为乱正义云民谓人也感动天地皆是人君感之非庶民也昭七年传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谪于日月之灾言以政取谪是其由君不由民以民表人故释例引此即改民为人是其民谓人也今无从攷释例全文附录于此】

崩薨卒例第十四【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隠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传曰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不书不成丧也

桓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传曰公防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闵二年秋八月辛丑公薨传曰秋八月辛丑共仲使卜齮贼公于武闱

僖三十三年冬十有二月【云云】乙巳公薨于小寝传曰冬【云云】公薨于小寝即安也

成十八年秋【云云】八月【云云】己丑公薨于路寝传曰己丑公薨于路寝言道也

昭三十二年冬【云云】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干侯传曰己未公薨【云云】书曰公薨于干侯言失其所也

隠七年春王三月【云云】滕侯卒传曰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传例曰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

桓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传曰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僖四年夏许男新臣卒传曰许穆公卒于师之以侯礼也传例曰凡诸侯薨于朝防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

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子卒传曰成公卒书曰子夷也不书名未同盟也传例曰凡诸侯同盟死则赴以名礼也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避不敏也二十七年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传曰夏齐孝公卒有齐怨不废丧纪礼也

文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传曰夏四月乙亥王叔文公卒来赴吊如同盟礼也

成十三年夏五月【云云】曹伯庐卒于师传曰公防晋侯伐秦【云云】曹宣公卒于师

襄六年春王三月壬午伯姑容卒传曰桓公卒始赴以名同盟故也

七年冬【云云】十有二月【云云】郑伯髠顽如防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传曰及将防于鄬【云云】及鄵子驷使贼夜弑僖公而以疟疾赴于诸侯

十二年秋九月呉子乘卒传曰秋呉子夀梦卒临于周庙礼也传例曰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姫临于周庙为凡蒋邢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昭元年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麇卒传曰楚公子围将聘于郑【云云】闻王有疾而还【云云】入问王疾缢而弑之【云云】王于郏谓之郏敖

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传曰丁未滕子原卒同盟故书名

六年春王正月伯益姑卒传曰文公卒吊如同盟礼也

二十五年冬【云云】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传曰宋元公将为公故如晋【云云】己亥卒于曲棘

三十一年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传曰薛伯谷卒同盟故书

定四年夏【云云】五月伯成卒于防

十四年夏【云云】五月【云云】呉子光卒传曰呉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檇李【云云】灵姑浮以戈击阖闾阖闾伤将指其一履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

哀十年春【云云】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传曰公防呉子伐齐【云云】齐人弑悼公赴于师呉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昭二十二年冬十月王子猛卒传曰十一月乙酉王子猛卒不成丧也

庄三十二年冬十月己未子般卒传曰子般即位次于党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文十八年冬十月子卒传曰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书曰子卒讳之也

襄三十一年秋九月癸巳子野卒传曰毁也

右崩薨卒一百五十错综其三十一以包通之

释例曰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古之制也春秋所称曲存鲁史之义内称公而书薨所以自尊其君则不得不畧外诸侯书卒以自异也至于既虽邾许子男之君皆称諡而言公各顺臣子之辞两通其义也诸侯同盟皆称名以接神故薨则臣子必以名赴同盟之国告亡君之终称今君之嗣好恶由之故传曰有齐怨不废丧纪礼也盟载之辞下逮子子孙孙当奉而弗忘故云继好好同则相亲相亲则不争故曰息民也子防爵嫌有异同故传重发不书之例又更发凡者以明虽薨赴有法若或违之国史亦承告而书不必改正也伯姑容未与襄同盟而事逮其父王子虎又未接于文尝与僖同盟故皆用同盟之礼盖继好之义也嫌于赴非所盟之君又天子公卿其礼或异故传曰始赴以名同盟故也又曰吊如同盟各以正所疑也赴以名则亦书之者诸侯虽不同盟或以名赴也不然则否避不敏者谓虽同盟而赴不以名则亦不书名以审违谬也益姑之卒传重复发者有夺田之忿而不废丧纪故称礼以明之也陈人再赴两书其日齐缓告乱书以十二月天王伪赴遂用其虚明日月阙否亦从赴辞子驷实弑僖公赴以疟疾而经从之楚弑郏敖齐弑阳生皆其类也君子不变其文以慎其疑【案二句永乐大典正二其字从隠三年无义所引释例増】且虚实相生随而表之真伪之情可以两见承赴而书之亦所以示将来许穆公卒于师呉子夀梦卒临于周庙公登观台必书云物传皆发凡以言例经皆无异议诸若此盖周之旧礼传因事以存于经则常事不书也若卒于朝会或书师或书地者史之成文非义例所存也至于鲁公之薨则皆书地成公薨路寝传称得道昭薨干侯言失其所详内事谨凶变也其未成君而卒者【案庄二年正义引释例者作若】君未葬则嗣子书名在丧之礼也既则嗣君谅闇羣臣复吉免丧服则礼成也【案此句庄三十二年正义引释例作则成君也】文公既襄仲杀恶及视书曰子卒与未成君同文所以为讳也公子恶鲁之正适嗣位免丧则鲁君也襄仲倚齐而弑之国以为讳故不称君若言君之子也及子般子野或见杀或不胜丧言罪则不足成贬为孝而灭性故直畧而书卒也【案自公子恶鲁之正适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庄三十二年正义所引释例増】恶视犹不显则知隠闵二公称薨桓不称弑亦讳之也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也微谏见志造诡辞执其是而諌其非【案諌其非三字永乐大典脱从隠十一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不必其得盖匡救将然而将顺其已然故有隠讳之义焉至于激节之士则不然南史执简而累进董狐书法而不隠鬻拳刼君而自刖晏婴端委而引直贤圣亦録而善之所以广义训大道殷有三仁此之谓也刘贾许頴复于薨卒生例云日月详者吊赠备日月畧者吊有阙无此辞非载大夫卒例书弑例第十五【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羣物所以系命也故戴之如天地亲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事之如神明其或受雪霜之严雷电之威则奉身归命有死无贰故传曰君天也天可逃乎此人臣所执之常也然本无父子自然之防未有家人习翫之爱高下之隔县殊壅塞之否万端是以居上者防心以察下表诚以感之然后能相亲也若亢高自肆羣下絶望情义圯隔是谓路人非君臣也人心苟离则位号虽存无以自固故例曰凡弑君称君君无道称臣臣之罪称君者惟书君名而称国称人以弑言众之所共絶也称臣者谓书弑者主名以埀来世终为不义而不可赦也然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故宋昭之恶罪及国人晋荀林父讨宋曰何故弑君犹立文公而还深见贬削诸怀贼乱以为心者固不容于诛也若郑之归生齐之陈乞楚之公子比虽本无其心春秋之义亦同大罪是以君子慎所以立也诸侯不受先君之命而篡立得与诸侯防者则以成君书之齐商人蔡侯般之属是也若未得接于诸侯则不称爵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蔡人杀陈佗齐人杀无知卫人杀州吁公子瑕之属是也诸侯篡立虽以防诸侯为正此列国之制也至于国内防名委质即君臣之分已定故诸杀不成君者亦与成君同义也传曰防于平州以定公位又云若有罪则君列诸防矣此以防为断也经书赵盾弑君而云灵公不君又以明于例此弑宜称君也弑非赵盾而经不变文者以示良史之意深责执政之臣故特见仲尼曰越竟乃免明盾亦应受罪也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古之慎戒也人子之孝当尽心尝祷而已药物之剂非所习也许止身为国嗣国非无医而轻果进药故罪同于弑二者虽原其本心而春秋不赦其罪盖为教之逺防也楚灵无道于民于例当称国以弑公子比首兵自立楚众散归而灵王缢死故以比为弑王也比既得国国人惊乱弃疾从而扇之比惧自杀皆弃疾之由故书公子弃疾杀公子比也左氏义例止此而已其余小异皆从赴也刘贾许頴以为君恶及国朝则称国以弑君恶及国人则称人以弑案郑灵宋昭经文异而例同故重覆以同之子弑其父又嫌异于他臣亦重明其不异既不碎辨国之与人而云莒纪公多行无礼于国太子仆因国人以弑之经但称国不称人知国之与人虽言别而事一也【宣四年正义引释例】先儒旁采二传横生异例宋之蒙泽楚之干谿俱在国内闵公之弑则以不书蒙泽国内为义楚弑灵王复以地干谿为失所明仲尼本不以为义例则丘明亦无异文也【庄十二年正义引释例】经书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仲尼邱明唯以先后见义无善孔父之文孔父为国政则取怨于民治其家则无闺闱之教身先见杀祸遂及君既无所善仇牧不警而遇贼又死无忠事晋之荀息期欲复言本无大节先儒皆随加善例又为不安经书臣蒙君弑者有三直是弑死相及即实为文仲尼以督为有无君之心改书一事而已无他例也【桓二年正义引释例】

及防例第十六【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与谋者同志之国彼我之计未定相与共谋讲议利害计成而后行之故以相连及为文不与谋而出师者谓不得已而应命故以外合为文皆防鲁而言之也公亲防齐侯伐莱而传以师出示例所以通卿大夫帅师者也鲁既春防于曹以谋伐郑夏遂起师而更从不与谋之文者厉公篡太子忽之位谋而纳之非正故讳之从不与谋之例若夫盟主之令则上行乎下非匹敌和成之类故虽或先谋皆从不与谋之例成八年晋士爕来聘且言将伐郯下云防伐郯是也凡乞师者深求过礼之辞执谦以偪成其讨故虽小国乞之于大国大国乞之于小国亦皆从不与谋之例臧宣叔郤锜是也以师出为例是惟系于战伐而刘许贾頴滥以经诸及字为义本不在例今欲强合之所以多相错乱也【宣七年正义引释例】凡师能左右之曰以为求助于诸侯而専制其用征伐进退帅意而行故变防及之文而曰以施于匹敌相用者若覇主之命则上行于下非例所及也呉虽大国顺蔡侯之请自将其众唯蔡侯之命故亦言以呉子也例称师则诸不言师者皆不用以为例也以之于言所渉甚多刘贾许頴既不守例为断又不能尽通诸以唯杂取晋人执季孙以归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随示以义数事而已又云诸称以皆小以大下以上非其宜也寻案晋侯以季孙归又非下以上也荆以蔡侯归亦非小以大也【僖二十六年正义引释例】

搜狩例第十七【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释例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传曰春搜夏苖秋猕冬狩皆于农隙以讲武事也三年而治兵习战备也入而振旅治兵礼毕整众而还也归而饮至告于庙也所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顺少长辨等列习威仪也晋侯登有莘之墟以望曰少长有礼此之谓也田狩必有三驱之礼以备四时之祀鸟兽之肉不登于俎骨角毛羽不登于噐则君不举出必告于庙获必用于庙于是乃书椒举称寡君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此事之谓也凡天子诸侯田狩皆于其封内传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不越国而取诸人隠公观鱼于棠棠实他境故传云逺地【案隠五年正义引释例云旧説棠鲁地据公辞欲畧地则非鲁境也今释例无此文恐有脱佚】河阳实已属晋非王狩所在故言非其地也且明徳也义在隠其召君之阙也邱明之为所以写仲尼之意也而河阳之狩越盾之弑泄冶之罪于此三事特称仲尼者危疑之理须圣言以明之圣人之辞可能使人信之贤者之辞则不能此其义也三王异正朔而夏数为得天虽在周世于言时举事皆据夏正故公以春狩于而传曰书时礼也焚咸邱鲁地非搜狩常处经不言搜狩但称焚咸邱言火田尽物非搜狩之义也红之搜传言革车千乘所以示大搜也而经不书大诸事同而文异不曲言经义者直是时史之阙畧仲尼畧而从之春秋不可错综经文此之类也刘贾頴云搜于红不言大者言公大失权在三家也十一年搜于比蒲经书大搜复云书大者言大众尽在三家随文造意以非例为例不复知其自违也【案红之搜下永乐大典无之从昭八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庙室例第十八【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释例曰太庙有八名其体一也肃然清静谓之清庙行禘祫序昭穆谓之太庙告朔行礼谓之明堂行飨射飬国老谓之辟雍占云物望氛祥谓之灵台其四门之学谓之太学其中室谓之太室总谓之合宫诸儒皆以庙学为一郑氏以为异处【案自此以上孔頴逹诗灵台疏引之以为頴容释例永乐大典以为杜氏之文未知何据】太室之屋国之所尊朽而不善乆旱遇雨乃遂倾頽不共之甚故特书之【案自太室之屋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文十三年正义所引释例增】新宫灾者宣公之庙父庙也谅闇始阕而遇天灾故感而哭之以致哀异于余庙也【案自新宫灾者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成三年正义所引释例増】

土功例第十九【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从敬续明三传例説略补】

释例曰都邑者民之聚也国家之藩卫百姓之保障不固则败不修则坏故虽不临寇必于农隙备其守御无妨民务传曰龙见而毕务戒事也谓夏之九月周之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于是纳其禾稼三务始毕而戒民以土功事也火见而致用大火星次角亢而晨见于是致其用也水昏正而栽谓夏之十月定星昏而中于是树板干而兴作也日至而毕谓日既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息传既显称凡例而书时不书时各重发者皆以别无备而兴作如书旱雩之别过雩也冬城西郛特曰惧齐此其意也【案冬城西郛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庄二十九年正义所引释例増】冬城防臧武仲请俟毕农事故传曰书事时言兴作出火见致用之前亦得兼以事时即礼也【案襄十三年正义云此冬城防经皆不言月当在火见致用之前当时农収差早虽天象未致而民事已间言时节未是时而事已得时故言书事时也】凡城都筑邑国之大事是以春秋详其得失救患分灾恤病备难有为而然则不拘时制诸侯以夏城邢称得礼正月城楚邱而鲁讳后期此其义也浚洙者深之也冬兴功而无亦得其时筑之为例唯以都邑为别至于他土功之事则通用时例总谓之筑筑鹿囿郎台王姫之馆是也周礼四县为都四井为邑此周公本制小大之别也若邑有先君之宗庙则虽小曰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然则都而无庙固宜称城城漆是也而頴氏唯系于有先君之庙患漆本非鲁邑也因説曰漆有邾之旧庙是使鲁人尊邾之废庙与先君同非经传意也桓十六年冬城向传曰书时也案其下月似城向在建酉之月以经传事类相推则通在下建戌之月邱明发书时之传不悮也其説具见长厯也【案自冬城防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敬续明三传例说略补入】

归献例第二十【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归者遗也献者自下奉上之称遗者敌体相与之辞传曰诸侯不相遗俘齐侯楚人失辞称献失礼遗俘故因其来辞见自卑也以其太卑故书以示过【庄三十一年正义引释例】齐人来归卫寳公羊谷梁经传及左氏皆同唯左氏经独言卫俘者三家经传有六而其五皆言寳此必左氏经之独误也【庄六年正义引释例】归入纳例第二十一【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桓十五年夏【云云】五月【云云】许叔入于许隠十一年传曰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云云】桓十五年传曰许叔入于许

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传曰秋郑伯因栎人杀檀伯而遂居栎

庄六年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五年传曰冬伐卫纳惠公也六年传曰春王人救卫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甯跪于秦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

九年夏【云云】齐小白入于齐传曰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入

二十四年秋【云云】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传曰秋哀姜至成十八年夏【云云】宋鱼石复入于彭城传曰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邱同伐彭城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鱼府焉以三百乘戍之而还书曰复入传例曰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

襄二十三年夏【云云】晋栾盈复入于晋传曰栾盈帅曲沃之甲因魏献子以昼入于綘【云云】

二十五年秋八月【云云】卫侯入于夷仪传曰晋侯使魏舒宛没逆卫侯将使卫与之夷仪【云云】卫献公入于夷仪三十年秋七月【云云】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郑人杀良霄传曰癸丑晨自墓门之渎入因马师颉介于襄库以伐旧北门驷带率国人以伐之【云云】伯有死于羊肆昭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传曰冬十月丁巳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以纳王子王城

二十六年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传曰召伯逆王于尸【云云】癸酉王入于成周

定十一年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传曰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萧以叛秋乐大心从之大为宋患宠向魋故也

桓十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传曰蔡桓侯卒蔡人召蔡季于陈秋蔡季自陈归于蔡

闵元年秋八月【云云】季子来归传曰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

僖二十八年夏【云云】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传曰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云云】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云云】六月晋人复卫侯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云云】卫侯先期入

冬曹伯襄复归于曹传曰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使曰以曹为解【云云】公説复曹伯

三十年秋【云云】卫侯郑归于卫传曰晋侯使医衍酖卫侯甯俞货医使薄其酖不死公为之请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瑴王许之秋乃释卫侯卫侯使赂周歂冶厪【云云】杀元咺及子适子仪

成十四年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传曰晋侯使郤犨送孙林父而见之

十五年秋八月【云云】宋华元自晋归于宋传曰鱼石曰右师苟获反虽许之讨必不敢且多大功国人与之不反惧桓氏无祀于宋也【云云】鱼石自止华元于河上请讨许之乃反

十六年秋【云云】曹伯归自京师传曰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子臧反吾归而君子臧反曹伯归

襄二十六年春王二月【云云】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传曰卫献公使子鲜为复辞【云云】子鲜不获命于敬姒以公命与甯喜言曰苟反政由甯氏祭则寡人【云云】二月庚寅甯喜右宰谷伐孙氏【云云】辛夘杀子叔及太子甬【云云】甲午卫侯入书曰复归国纳之也

昭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防于干谿传曰观从以蔡公之命召子干子晳及郊而告之情强与之盟入袭蔡【云云】依陈蔡人以国【云云】以入楚【云云】公子比为王【云云】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氏

秋【云云】八月【云云】蔡侯庐归于蔡传曰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隠太子之子庐归于蔡礼也

陈侯呉归于陈传曰悼太子之子呉归于陈礼也定十三年冬【云云】晋赵鞅归于晋传曰韩魏以赵氏为请十二月辛未赵鞅入于綘盟于公宫

隠八年春【云云】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传曰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宣十年春【云云】齐人归我济西田传曰春公如齐齐侯以我服故归济西之田

成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定十年夏【云云】齐人来归郓讙隂田

哀八年冬十有二月【云云】齐人归讙及阐传曰十二月齐人归讙及阐季姫嬖故也

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传曰楚令尹子玉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

宣十一年冬【云云】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传曰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云云】因县陈【云云】乃复封陈【云云】故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

昭十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传曰春齐高偃纳北燕伯于唐因其众也

哀二年夏四月【云云】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瞆于戚传曰晋赵鞅纳卫太子于戚【云云】使太子絻八人衰绖伪自卫逆者告于门哭而入遂居之

释例曰凡去其国者通谓君臣及公子母弟也国逆而立之本无位则称入本有位则称复归齐小白入于齐本无位也卫侯郑复归于卫复其位也诸侯纳之有位无位皆曰归卫孙林父蔡季是也身为戎首则曰复入晋栾盈是也皆所以明内外之援【案皆字成十八年正义引释例作此内外正义作外内】辨逆顺之辞故经正鱼石卫衎以表旧制传称凡例总而明之也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宜称入善其得众公子友忠于社稷国人思之【案此句成十八年正义引释例作国人所思焉】故闵公为落姑之盟以复之夫卫之公子晋絶位而在邢鲁之季子势弱而出奔咸得民望享国有家是以圣人贵之殊其文也庄六年五国诸侯犯逆王命以纳卫朔大其事故字王人谓之子突【案孔頴逹庄六年正义云再命三命皆书名一命乃称人周礼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称王人者下士也进之不称人而越称字者王之上士下士爵同而命异耳进之同中士未足以为荣故超从大夫之例称字以贵之也】朔惧有违众之危【案庄六年正义引释例危字作犯字】而以国逆告华元实国逆欲挟晋以自助故以外纳赴春秋从而书之以示二子之情也韩魏有耦国之强陈蔡有复国之端故晋赵鞅楚公子比皆称归从诸侯纳之例也言非晋楚之所能制也侯獳爱君以请故曹伯有国逆之辞许始复国故许叔有国逆之文此皆时史因周典以起时事之情也例称诸侯纳之曰归今检经诸称纳者皆有兴师见纳之事不须例而自明故但言纳而不复言归也邾有成君晋赵盾不度于义而大兴诸侯之师渉邾之境见辞而退虽有服义之善所兴者广所害者众故贬称人卫侯郑曹伯负刍皆见执在周晋鲁请而复之郑称归于卫负刍称归自京师所发事同而文异者例意本在于归不以他文为义也贾氏又以为诸归国称所自之国所自之国有力也案楚公子比去晋而不逆是无援于外而经书自晋陈侯吴蔡侯庐皆平王所复【案复字成十八年正义引释例作封】可谓有力于楚而不言自楚此既明证又春秋称入其例有二施于师旅则曰不地在于复归则曰国逆国逆而立又以为例【案此二句昭二十一年正义引释例作国逆又以立为例】逆而不立则皆非例所及郑之良霄以冦而入入则见杀而复例之【案则字成十八年正义引释例作即字】例称凡去其国明非天子之制也周敬王王子猛不书出而书入襄王书出而不书入凡自周无出故非春秋旧例也诸在例外称入直是自外入内【案是自二字永乐大典无之从桓十五年正义所引释例増】记事者常词义无所取而贾氏虽夫人姜氏之入皆以为例如此甚多又依仿谷梁云称纳者内难之词因附防诸纳为义至于纳北燕伯于阳称因其众穷不能通乃云时阳守距难故称纳此又无证经书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则顿国之所欲也北燕伯有因众之文不可言内难也又书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言书有礼不可言内难也陈县而见复上下交驩二人虽有淫纵之阙今道楚匡陈贼讨君威权方盛称其礼理无内难【案此二句宣十一年正义引释例作称有礼理无所难】此皆先儒説之不安也

班序谱第二十二【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其篇目则见桓十六年孔頴逹正义】

释例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故践土之盟载书齐宋虽大防于郑卫斥周而言指谓王官之宰临盟者也其余杂盟未必皆然践土召陵二防皆蔡在卫上诸国次之至盟乃正其高下者敬恭明神本其始也【僖二十八年正义引释例】鲁为春秋主常例诸侯上非其实次也子帛卿也依鲁大夫之比列于莒上故传曰鲁故也叔孙豹曰宋卫吾匹也又曰诸侯之防寡君未尝后卫君是鲁在卫上也宋既先代之后又襄公一合诸侯以绍齐桓之伯宋在齐上则鲁次宋也【庄十四年正义引释例】自隠至庄十四年四十三歳征伐盟防者凡十六国时无霸主防同不并无以成序其间蔡与卫凡七防六在卫上唯此处在陈下故以为盖后至也【桓十六年正义引释例班序谱 案桓十六年夏四月公防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正义云诸侯之序以大小为次蔡此处在陈下故以为后至】自隠至庄十四年四十三歳卫与陈凡四防卫在陈上自庄十五年尽僖十七年三十五歳凡六防陈在卫上【庄十六年正义引释例班序谱案庄十六年冬十有二月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杜集解云陈国小每盟防皆在卫下齐桓始霸楚亦始强陈侯介于二大国之间而为三恪之客故齐桓因而进之遂班在卫上终于春秋】齐桓既没宋楚争盟起僖十八年尽二十七年陈与蔡凡三防在蔡上楚合诸侯蔡与陈凡六防其五在陈上【昭四年正义引释例班序谱 案昭四年正义云楚以大小为序不进陈班故蔡多在陈上】晋合诸侯二十国起僖二十八年尽哀十四年大率皆陈后次蔡蔡后次卫【襄二十七年正义引释例班序谱】

公行至例第二十三【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桓二年秋【云云】九月【云云】公及戎盟于唐传曰公及戎盟于唐修旧好也

冬公至自唐传曰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例曰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勲焉礼也特相防往来称地让事也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防成事也十六年夏四月公防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十五年传曰冬防于袲谋伐郑将纳厉公也弗克而还十六年传曰夏伐郑

秋七月公至自伐郑传曰秋七月公至自伐郑以饮至之礼也

十八年春王正月公防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庄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传曰公如齐观社非礼也公至自齐

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

二十七年春公防杞伯姫于洮传曰公防伯姫于洮非事也天子非展义不廵狩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境

僖十六年冬十有二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十七年夏灭项【云云】九月公至自防传曰淮之防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秋声姜以公故防齐侯于卞九月公至书曰至自防犹有诸侯之事焉且讳之也

二十八年冬公防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诸侯遂围许

二十九年春【云云】公至自围许

宣五年春公如齐夏公至自齐传曰春公如齐高固使齐侯止公请叔姫焉夏公自至齐书过也

七年冬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传曰晋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防盟于黄父公不与盟以赂免故黒壤之盟不书讳之也八年春公至自防

襄十年春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防呉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传曰春防于柤防呉子夀梦也【云云】晋荀偃士匄请伐偪阳而封宋向戌焉【云云】甲午灭之书曰遂灭偪阳言自防也

公至自防

十二年冬【云云】公如晋传曰公如晋朝且拜士鲂之辱礼也

十三年春公至自晋传曰公至自晋孟献子书劳于庙礼也

昭二十五年秋【云云】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二十六年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传曰三月公至自齐处于郓言鲁地也

二十七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郓传曰公如齐公至自齐处于郓言自外也

定十二年冬【云云】十有二月公围成传曰将堕成公敛处父请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也无成是无孟氏也子伪不知我将不堕冬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公至自围成

右公行一百七十六书至者八十二错综其二十九以包通之

释例曰凡公出朝聘奔丧防皆但书而不言其事此春秋之常【案凡公出下下二十二字永乐大典无之从庄二十三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经书公行及至皆因告于庙书之于策桓二年公至自唐传曰告于庙也然则凡盟有一百五公行一百七十六书至者八十二【案盟有以下十八字永乐大典无之从桓二年正义所引释例増】其不书至者九十有四皆不告庙也隠公之不告谦也余公之不告慢于礼也公行或朝或防或盟或伐或得礼或失礼其事非一故随而释之于盟释告庙嫌他例不通故复总曰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勲焉礼也此以明公之出境当无不告及其反也则必饮至有功则策勲故公至自伐郑重言以饮至之礼孟献子书劳于庙复云得礼所以反覆凡例也公朝于晋而献子书劳知策勲非惟讨伐之功虽或常行有以宁国安民【案寜国襄十三年正义引释例作定国】亦书功于庙也然则凡反行饮至必以嘉防昭告于祖祢有功则舍爵策勲无勲无劳告成事而已若夫执止之辱压尊毁列所以累其先君沗其社稷固当克躬罪已不以嘉礼自终宣公如齐既已见止连婚于邻国之臣而行饮至之礼故传曰书过桓公之丧至自齐此则死还告庙而书至者也庄公违礼如齐观社用饮至之礼此则失礼之书至者也公又如齐逆女则得礼亦书至也宣公黑壤之防以赂免讳不书盟而复书至亦讳不以见止告庙也襄公至自晋此则策劳还而书至昭公至自齐居于郓此则宜告而书至者也诸书至皆告庙啓反或即实而言或有所讳避于伐郑见饮至之礼于宣见书过之讥于襄见书劳于庙举此三者以包其他行也僖十七年传曰公至自防犹有诸侯之事讳之也明以诸侯之事越境还至用饮至之礼正也公以灭项为齐所止防事既毕逾年乃还非公所终而经书至自防故特释曰犹有诸侯之事且讳之也温之防遂围许书公至自围许柤之防遂灭偪阳书公至自防诸若此类事势相接或以始致或以终致盖时史之异耳无他义也【案此句永乐大典无之从桓二年正义所引释例増入】陪臣执命大都耦国仲由建堕三都之计而成人不从故公亲围之虽不越境动众兴兵大其事故出入皆告于庙也

郊雩烝尝例第二十四【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从孔頴逹僖九年正义补】

桓八年春正月己夘烝

夏五月丁丑烝

释例曰啓蛰而郊谓夏正建寅之月于是祀南郊配后稷以只农事也龙见而雩谓建巳之月苍龙七宿之体昏见东方于是大雩祭天逺为百谷祈膏雨也始杀而尝谓建酉之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隂气始杀嘉谷始熟于是荐尝于宗庙也【案桓五年正义云始杀尝祭实起于建申之月今云建酉者言其下限贾服解始杀唯据孟秋不通建酉之月故释例破贾服而为此言】闭蛰而烝谓建亥之月草木枯槁昆虫闭蛰履霜坚氷万物皆成可荐者众于是享祭烝于祖考也言凡祀举郊雩烝尝则天神人鬼地祗之祭皆通也其他羣祀不録可知也礿祠及地祗经无其事故不备言亦约文以相包也【案此四句桓五年正义引释例作不云礿祀地 者经无其事故传畧而不言】过则书者谓非其时非其祀不旱而雩之类是也始夏而雩者谓纯阳用事防有旱灾而祈之也至于四时之旱及又因用此礼而求雨故亦曰雩宗庙之祀也既有天雨又须所荐之物可荐卜日又有吉否则仲月其常也故周礼祀号日以四时仲正之也经书正月烝得仲月之时也其夏五月复烝此为过烝若但书夏五月烝则唯可知其非时故先发正月之烝而后经书五月烝【案后经二字桓五年正义引释例作继字】以示非时并明再烝渎也四时享祀孝子之所以致忠故虽大灾大礼大凶亡丧哀是以废大事乃有阙今以建未之月而修尝祭之礼非也然既戒日致斋御廪虽灾不害嘉谷祭亦不应中废故经书乙亥尝以示过释之以不害也传曰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然则虽书不雨必须将为灾然后得雩常事不书诸书雩而不以旱释之者皆过雩也经书过雩则与旱雩不别故传七发之天子郊祀因望祭四方众神诸侯不得依天子唯望祭其封内山川分野之星是谓三望鲁以周公故得用天子礼乐故虽诸侯而特郊祀配以后稷其望祭也自从常祀制也常祀自祭之所必故礼唯卜郊日而又卜可郊与否今郊既配有日而更复疑卜或既耕而后卜郊废上天之祀而别祀三望阙大存小怠慢失序故经书犹皆随而发之也此事三见卜而释其二以明卜郊不从与郊牛死所以不郊虽异而讥同也成七年不郊亦俱以牛事故不重释也辛丑用郊文异而邱明不发明时史之辞非圣意也【案明时史二句成十七年正义引释例明作因非圣下有贤字】凡以旱为雩者皆从而释之上辛季辛一月之中再雩释其旱甚明皆得礼也先儒之辩郊雩烝尝各据所见多不审悉今博采以防诸疑厯法正月节立春啓蛰为中气【案孔颖逹桓五年正义云夏小正日正月啓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故汉氏之始以啓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及太初以后更改气名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以迄于今踵而不改今厯正月雨水中四月小满中八月秋分中十月小雪中注皆以此四句为建寅建巳建酉建亥之月则啓蛰当雨水龙见当小满始杀当秋分闭塞当蛰雪晋世之厯亦以雨水为正月中而释例云厯法正月节立春啓蛰为中气者因有啓蛰之文故逺取汉初气名欲令与厯合】二月节惊蛰春分为中气三月节清明谷雨为中气四月节立夏小满为中气五月节芒种夏至为中气六月节小暑大暑为中气七月节立秋处暑为中气八月节白露秋分为中气九月节寒露霜防为中气十月节立冬小雪为中气十一月节大雪冬至为中气十二月节小寒大寒为中气凡十二月而节气有二十四共通三百六十六日分为四时间之以閠月故节未必得恒在其月初而中气亦不得恒在月之半是以举天宿气节为文而不以月为正僖公襄公夏四月卜郊但讥其非所宣卜而不讥其四月不可郊也孟献子曰啓蛰而郊郊而后耕耕谓春分也言得啓蛰即当卜郊不应过春分也案厯法有啓蛰惊蛰而无龙见始杀闭蛰此古人所名不同然其法推不得有异传曰火伏而后蛰者毕此谓十月始蛰也至十一月则遂闭之犹二月之惊蛰既啓之后遂惊而走出始蛰之后又自闭塞也【案桓五年正义云注以闭蛰为十月而释例云十一月遂闭之者以正月半蛰虫啓户二月初则惊而走出十月半蛰虫始闭十一月初则遂闭之称四者皆举中气言其至此中气则卜此祭次月初气仍是祭限次月中气乃为过时既以闭蛰为建亥之月又言十一月则遂闭之欲见闭蛰以后冬至以前皆得烝祭也】白露秋分谓之始杀龙星之体昬见【案昬字恒五年正义引释例作毕】谓立夏之月言得此月节则当卜祀过渉次节则以过而书故秋雩书不时此渉周之立秋节也【案孔頴逹正义云言渉立秋节者谓渉立秋之月中气节也过渉次节亦谓中节非初节也若始渉初节则不讥之矣】土功作者不必月日故亦书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昬正而栽日至而毕此其大准也周礼祭宗庙以四仲盖言其下限也月令之书出自吕不韦其意也欲为秦制非古典也頴氏因之以为龙见五月五月之时龙星已过于见此为疆牵天宿以附防吕不韦之月令非所据而据既以不安且又自违左氏传称秋大雩书不时此秋即頴氏之五月而忘其不时之文欲以雩祭刘贾又以为诸书用皆不宜用【案书字成十七年正义引释例作言】反于礼者也施之用郊似若有义至于贽用币及用鄫子诸若此比皆当须书用以别所用者也若不言用则事叙不明所谓辞穷非圣人故造此用以示义也且诸过祀三望之类奚独皆不书用邪案左氏传用币于社称曰得礼【案称字成十七年正义引释例作传】冉有用矛于齐师孔子以为义无不宜用之例也丘明云我师岂欺我哉

王侯夫人出奔例第二十五【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

桓六年春正月实来五年传曰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六年传曰春自曹来朝书曰实求不复其国也

十五年夏【云云】五月郑伯突出奔蔡传曰祭仲専郑伯患之使其壻雍纠杀之【云云】祭仲杀雍纠【云云】公载以出十六年冬【云云】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传曰宣姜与公子朔搆急子【云云】二公子故怨惠公【云云】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齐

庄元年春【云云】三月夫人孙于齐传曰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絶不为亲礼也

四年夏【云云】纪侯大去其国传曰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夏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

闵二年秋【云云】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传曰闵公之死也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

僖二十四年冬天王出居于郑传曰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云云】頽叔桃子曰我实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太叔以狄师攻王王御士将御之王曰先后其谓我何【云云】天子无出书曰天王出居于郑避母弟之难也

二十八年夏四月【云云】卫侯出奔楚传曰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説于晋卫侯出居于襄牛【云云】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

文十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十一年传曰郕太子朱儒自安于夫钟国人弗徇十二年传曰春郕伯卒郕人立君太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故书曰郕伯来奔不书地尊诸侯也

襄十四年夏四月【云云】己未卫侯出奔齐传曰卫献公戒孙文子甯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云云】公出奔齐【云云】公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定姜曰无神何告若有不可诬也有罪若何告无舎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先君有冡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无告无罪

昭三年冬【云云】北燕伯款出奔齐传曰燕简公多嬖宠欲去诸大夫而立其宠人冬燕大夫比以杀公之外嬖公惧奔齐书曰北燕伯出奔齐罪之也

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传曰楚费无极取货于东国而谓蔡人曰朱不用命于楚君王将立东国若不先从王欲楚必围蔡蔡人惧出朱而立东国【云云】

二十三年秋七月莒子庚舆来奔传曰莒子庚舆虐而好劎苟铸劎必试诸人国人患之又将叛齐乌存率国人以逐之

二十五年秋【云云】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传曰齐侯将唁公于平隂公先至于野井齐侯曰寡人之罪也使有司待于平阴为近故也书曰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礼也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

哀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七年传曰秋伐邾【云云】以邾子益来【云云】八年传曰乃归邾子邾子又无道呉子使太宰子余讨之囚诸楼台栫之以棘使诸大夫奉太子革以为政十年传曰春邾隠公来奔齐甥也故遂奔齐桓十一年秋【云云】九月【云云】郑忽出奔卫传曰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云云】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

昭元年秋【云云】莒展舆出奔呉传曰莒展舆立而夺羣公子秩公子召去疾于齐秋齐公子鉏纳去疾展舆奔吴【云云】君子曰莒展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乎诗曰无竞维人善矣

八年夏四月【云云】陈公子留出奔郑传曰哀公有废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云云】公子胜愬之于楚【云云】公子留奔郑

二十六年冬十月【云云】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二十二年夏经书王室乱二十三年秋经书尹氏立王子朝二十六年传曰晋师克巩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释例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股肱元首同体合用相须而成也然假异气以合徳执名义以相服非忠诚之感和理之应则四体交兢元首失徳燕以多宠见逐郑突以専臣失位蔡朱以外谗出奔莒展以弃人不立由此观之君臣之间有衅多矣唯秉徳而志公者必博听而逺览无常亲也无常疎也有亲必有疎有常必致非常也此人君之安危今古之成败也诸侯有国社稷是重州公如曹度其国危危而无患虑容身于鲁社稷絶祀非奔非朝故实来内讳奔谓之孙使若不为臣子之所逐自孙位而去之【案之字庄元年引释例作者字】文姜与公如齐以淫见谪惧而归诚于襄【案此句庄元年正义引释例作惧而归诉于襄公】襄公戕公而委罪于彭生【案戕字庄元年正义引释例作杀字】弑公之谋姜所不与疑惧而自留于齐庄公感其不反以阙即位之礼故姜氏自齐而还鲁鲁人探情以责之故复出奔夫子以为姜氏罪不与弑于庄公之义当以母淫于齐而絶其齐亲内全母子之道故经不称姜氏传曰絶不为亲礼也明絶之于齐也文姜称夫人明母义存也哀义外淫故孙称姜氏明义异也文姜之身终始七如齐再如莒皆以淫行书出而不书反【案书出庄元年正义引释例作书行】则元年之还亦不告庙推此可知也纪侯力弱虑穷自以列国不忍屈臣于齐使纪季以酅求安而脱身外寓季果为附庸社稷有奉故不言灭不见迫逐故亦不言奔大去者不反之辞盖时史即实而言仲尼不改故传不言故书书曰也天子以天下为家故传曰凡自周无出今以出居为名而不书奔殊之于列国郕之世子以地来奔此罪人也公乃嘉而君之谬用诸侯之礼待之同于郕伯夫子即而书郕伯来奔书斯示此亦有意于襃贬也诸侯奔亡皆迫逐而苟免非自出也称卫孙林父甯殖出其君名在诸侯之防此以臣名赴告之文也仲尼之经更没逐者主名以自奔为文者责其君不能自安自固所犯非徒所逐之臣也且卫赴不以名而燕赴以名各随赴而书之者义在于彼不在此也不发于蔡朱卫衎而发于燕者罪轻于卫衎而重于蔡朱故举中示例以兼通上下也朱虽无罪据其失位而出奔【案此句永乐大典作据位出奔从春秋序正义所引释例増】亦其咎也晋侯问于师旷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飬民如子葢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之祀百姓絶望社稷无主将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岂使一人肆千民上以从其淫必不然矣晋悼感卫衎而发问师旷恃其目盲因问答以极言且明君不能君故臣亦不能臣罪不纯在臣也郑忽既免丧而不称君者忽为太子有母氏之宠宗卿之援有功于诸侯此太子之盛者也守介节以失大国之助知三公子之强不用祭仲之言修小善洁小行从匹夫之仁忘社稷之大计故君子谓之善自为谋言不能谋国也父卒而不能自君郑人亦不君之是以出则防名以赴入则逆之以太子之礼始于见逐终于见杀三公子更立乱郑国者实忽之由也故仲尼因而示义也公子留莒展舆书名者篡弑而立未列于防也诸侯即位上有王命次则列国以为班然后成君故凡不受先君之命者虽已逾年不与诸侯防而出奔皆不称爵此古之常制故传曰防于平州以定公位也

春秋释例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四

晋 杜预 撰

执大夫行人例第二十六【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桓十一年秋【云云】九月宋人执郑祭仲传曰宋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云云】归而立之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

庄十七年春齐人执郑詹传曰春齐人执郑詹郑不朝也

僖四年夏【云云】齐人执陈辕涛涂传曰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云云】齐侯説与之虎牢执辕涛涂秋伐陈讨不忠也

文十四年冬单伯如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传曰襄仲使告于王请以王宠求昭姬于齐冬单伯如齐请叔姬齐人执之又执子叔姬

十五年夏【云云】单伯至自齐传曰齐人许单伯请而赦之使来致命书曰单伯至自齐贵之也

成十六年秋【云云】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舎之于苕丘传曰宣伯使告郤犨【云云】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郓使子叔声伯请季孙于晋【云云】乃许鲁平赦季孙襄十一年秋【云云】楚人执郑行人良霄传曰郑人使良霄太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云云】楚人执之书曰行人言使人也

十八年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十七年传曰卫石买孙蒯伐曹取重丘曹人愬于晋十八年传曰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子执孙蒯于纯留为曹故也

二十六年秋【云云】晋人执卫甯喜传曰六月公防晋赵武宋向戌郑良霄曹人于澶渊以讨卫疆戚田【云云】于是卫侯防之晋人执甯喜北宫遗使女齐以先归

昭八年夏四月【云云】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传曰征师赴于楚且告有立君公子胜诉之于楚楚人执而杀之【云云】书曰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罪不在行人也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

十一年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传曰楚子灭蔡用隠太子于冈山申无宇曰不祥五牲不相为用况用诸侯乎

十三年秋【云云】八月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传曰邾人莒人愬于晋曰鲁朝夕伐我几亡矣我之不共以鲁之故晋侯不见公【云云】公不与盟晋人执季孙意如【云云】以平子归

十四年春【云云】意如至自晋传曰春意如至自晋尊晋罪已也尊晋罪已礼也

二十三年春王正月【云云】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传曰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云云】遂取邾师获鉏弱地邾人愬于晋晋人来讨叔孙婼如晋晋人执之书曰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言使人也

二十四年春王二月【云云】婼至自晋传曰婼至自晋尊晋也

定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传曰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将以城成周【云云】宋仲几不受功【云云】乃执仲几以归三月归诸京师

六年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犂传曰宋乐祈言于景公曰诸侯惟我事晋今使不往晋其憾矣【云云】公谓乐祁曰唯寡人説子之言子必往【云云】赵简子逆而饮之酒于緜上献杨楯六十于简子【云云】范献子言于晋侯曰以君命越疆而使未致使而私饮酒不敬二君不可不讨也乃执乐祁

七年秋【云云】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传曰齐侯郑伯盟于咸征防于卫卫侯欲叛晋诸大夫不可使北宫结如齐而私于齐侯曰执结以侵我齐侯从之

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传曰楚子以诸侯伐呉【云云】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云云】使言曰无或如齐庆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右执大夫行人及叔姬并书至凡二十

释例曰古之诸侯享頫聘问相系于时所以抒人情蠲烦惑合嘉好也及作征伐防盟军之所兴兵之所加各有本志志于惩治不轨伐叛柔服而已使以行人言之言之以接事【案此二句襄十一年正义引释例作使以行言言以接事】信令之要于是乎在举不以怒则刑不滥刑不滥则两国之情得通兵有不交而解者皆行人之勲也是以虽飞矢在上走驿在下及其末节不统大理更迁怒肆忿快意于行人譬诸豺狼求食而已传曰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故夫子特显行人之例【案例字襄十一年正义引释例作文】行人有六而发有三者因良霄以显其称行人之事因干征师以示其非罪因鲁叔孙婼以同外内大夫则余三人皆随例而为义也诸以行人为名通及外内以卿出使义取于非其罪也若涛涂甯喜之类【案类字襄十一年正义引释例作属】罪在其身郑叔詹鲁行父之等以执政受罪本非出使故不称行人从实而书皆以罪之也【案杜预集解云齐桓始伯郑既伐宋又不朝齐詹为郑执政大臣诣齐见执不称行人罪之也孔颖达正义云刘以注云诣齐见执释例云詹本非出使谓其自相矛盾今攷齐不朝而责于郑郑令詹诣齐谢罪齐人执之故释例云原非出聘之使与集解文异事同刘不寻此义乃为规过非也】郑祭仲之如宋也非防非聘与于见诱而以行人应命不能死节挟伪以篡其君故经不称行人以罪之也伯仲叔季固人字之常然古今亦有以为名者而公羊守株专谓祭氏以仲为字既谓之字无辞可以善之因托以行权人臣而善其行权逐君是乱人伦坏大教也説左氏者知其不可更云郑人嘉之以字告故书字此为因有告命之例欲以苟免未是春秋之实也宰渠伯紏萧叔大心皆以伯叔为名然则仲亦名也传又云祭仲足或偏称仲【案此句永乐大典无之从桓五年正义所引释例増入】或偏称足葢名仲字仲足也单伯天子之卿也为我如齐故书其行齐人无礼逆执王使并及叔姬是以季文子如晋求助晋无救防之实而单伯能敷宣王命以免于执叔姬见释遂还致命皆单伯之力故鲁人嘉之而告庙传曰书曰单伯至自齐贵之也又曰齐人来归子叔姬王故也此皆归功单伯明晋无令政也意如至自晋言尊晋罪己也婼至自晋传复重发但言尊晋意如以罪见执宜在罪己婼本者使人不应见执故尊晋而已内大夫行还皆不书至异于公也今此二人执而见释更以书至见义也晋在王城执仲几不即归之天子而送归于国后乃致之王所故但书其执而不书其归言失节也庆封得罪于齐絶位奔呉呉与之朱方为呉大夫今见杀而经书齐者楚人以齐罪杀之故告以齐明此庆封非异人也贾氏以为书执行父舎于苕丘言失其所不书至者刺晋听谗执之示已无罪也按传曰囚之苕丘以别晋都无义例也公待于郓与行父俱归从于公故不书行父入至也【案从于公二句成十六年正义引释例作厌于公尊故不书行父至耳】若欲示无罪则宜于执见义今既直书其执处更絶不书至乃所以示不终于见执非示无罪也

书諡例第二十七【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諡者兴于周之始王变质从文于是有讳焉传曰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易之以諡末世滋蔓降及匹夫爰暨妇人妇人无外行于礼当系夫之諡以明所属诗称庄姜宣姜即其义也【隠元年正义引释例】諡法云隠拂不成曰隠【吕祖谦春秋集解引释例】

书叛例第二十八【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古之大夫或之田邑或分之都城故有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君之禄义则进否则奉身以退若专禄以周旋虽无危国害主之实皆书曰叛叛者反背之辞也庶贱之人不齿于列虽有善恶不章显名氏若乃披邑害国则以地重以书其名且终显其恶也适鲁则书地曰来奔来奔则叛可知葢记事外内之辞也刘贾説三叛人以地来奔不书叛谓不能专也此直外内之辞既以地来妻公之姑姊还其大邑不得复言不能专也【襄二十六年正义引释例】齐侯郑伯诈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大惧而谋难于鲁请王命以求成于齐公告不能齐遂偪之迁其三邑国有旦夕之危而不能自入为附庸故分季以酅使请事于齐大去之后季为附庸先祀不废社稷有奉季之力也故书字不书名书入不书叛也叛分也传曰始分为纪侯大去张本也刘贾谓纪季以酅奔齐不言叛不能专酅也称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季非叛也纪亡之后叔姬归于酅明为附庸犹得专酅故可归也【庄三年正义引释例】

书次例第二十九【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释例曰凡师一宿为舎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此周公之典以详録师出入行止迟速因为之名也兵事尚速老师费财不可以久故春秋以告命三日以上必告其次舎之与信不书者轻碎不以告也兵未有所加所次则书之以示迟速公次于滑师次于郎是也既书兵所加则不书其所次以事为宜非虚次诸久兵而不书次是也既书兵所加而又书次者【案句首既书兵三字永乐大典脱从庄三年正义所引释例増】义有取于次【案此句永乐大典作义有所次从庄三年正义所引释例改正】遂伐楚次于陉盟于牡丘遂次于匡是也所纪或次在事前次以成事也或次在事后事成而次也皆随事实无义例也【案庄三年正义云杜言既书兵所加则不书其次者或伐或战旷日持久其间必有三日之次既书战伐则不书次虽次在事前次在事后皆不书也既书兵所加而又书次者义有取于次齐侯伐楚楚彊齐欲绥之以徳故不速进而次于陉盟于牡丘本为救徐各使大夫救徐次匡以为之援义取于次故书兵所加而又书其次次在事前谓僖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也次在事后谓襄二十三年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也聂北之下公羊传曰曷为先言次而后言救君也雍榆之下公羊传曰曷为先言救而后言次先通君命也左传先儒取彼为説言齐桓君也进止自由故先次后救叔孙臣也先通君命故先救后次杜以传无此言故改正其谬言此二事或次以成事或事成而次皆随事实先后而书之无义例也】楚子蔡侯次于厥貉宋公郑伯陈侯麇子不书于经者陈郑自息而从楚子宋公势卑以苟免在列郑伯为楚仆任受令于司马麇子耻之遂逃师而归三君失位降爵故不列诸侯宋郑犹然则陈侯必同也叔孙豹救晋次于雍榆传曰礼者善其宗助盟主非以次为礼也齐桓次于聂北救邢亦以存邢具其器用而还师人无私见善不在次也而贾氏皆即以为善次次之与否自是临时用兵之宜非礼之所素制也若鲁公次于干侯之比非为用师不应在例而复例之亦为滥也迁降例第三十【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释例曰邢迁于夷仪则以自迁为文宋人迁宿齐人迁阳则以宋齐为文各从彼此所迁之实记注之常辞亦非例也刘贾依二传以为鄣纪之遗邑计纪侯去国至此二十七年纪侯犹不堪齐而去则邑不得独存此葢附庸小国若邿鄟者也【案自刘贾依二传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庄三十年正义所引释例増】须句子鲁之私属若颛臾之比鲁谓之社稷之臣故来奔及反不书于经贾氏云但因成风来不见公亦未安

以归例第三十一【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据宗庙社稷已亡而君见获于敌君身虽在与亡无异皆以灭为文则定六年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是也若社稷宗庙不亡君身见获于敌则云以归以蔡侯献舞归是也【庄十年正义引释例】

夫人内女归宁例第三十二【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

庄十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

二十七年冬伯姬来传曰伯姬来归宁也例曰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传曰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

十五年秋九月【云云】季姬归于鄫

二十八年秋伯姬来

文九年春【云云】夫人姜氏如齐

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

十五年冬【云云】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传曰齐人来归子叔姬王故也

十八年冬十月【云云】夫人姜氏归于齐传曰夫人姜氏归于齐大归也

宣五年冬齐髙固及子叔姬来传曰冬来反马也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传曰秋郯伯姬来归出也成五年春王正月叔姬来归

右夫人内女归宁出凡十一

桓十八年春王正月公防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传曰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

庄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防齐侯于禚传曰冬夫人姜氏防齐侯于禚书奸也

七年春夫人姜氏防齐侯于防传曰春文姜防齐侯于防齐志也

僖十七年秋夫人姜氏防齐侯于卞传曰秋声姜以公故防齐侯于卞

右夫人行十一错综其四以包通之

释例曰归宁者女子既嫁有时而归问父母之宁否父母殁则使卿归问兄弟也出者谓犯七出而见絶者也归者有所往之称来者有所反之言也故嫁谓之归而宁谓之来见絶而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返也如某者非终安之称归于某者亦不反之辞也叔姬以娣而适纪纪侯大去其国而死叔姬归于鲁纪季自定于齐姬得归酅全守节义以终妇道故系之于纪而以初嫁为文贤之也不书其来既非常宁又非大归也鄫姬季以礼来宁公怒而絶之故亦不书来宁遂留之至明年九月乃遣故更书归明前年已絶于鄫也齐人执子叔姬鲁请于王而后齐人送之故与直出者异文礼送女谦不敢自安留其所送之马三月庙见而后夫家遣使返其马今髙固因返马礼遂与子叔姬俱宁情近于渎故经并书其来而见返马以示讥也妇人无外事见兄弟不逾阈故其他行非礼所及亦例所不存而当时实有出入或以事宜或以淫纵小君之行不得不书故直书其行而其善恶各系于本防于禚称书奸夫人入齐地也防于防称齐侯志齐侯入鲁地也【案齐侯二字永乐大典脱从庄七年正义所引释例増】于经无例以实言也凡内女见经而不书归者时史之阙漏而贾氏皆以为适世子故也按桓公以僖二十三年即位襄六年卒凡在位七十一年文成之世经书叔姬二人一人卒一人出皆桓公夫人也而经皆不书归知虽正夫人归或亦有所不载非唯适世子也

凡八百六十六字经传三百九十四字释例四百七十二字【案经传实三百八十九字释例实四百八十字共八百六十九字】

大夫奔例第三十三【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

文八年冬【云云】宋司城来奔传曰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昭公不礼焉夫人因戴氏之族以杀襄公之孙【云云】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公以其官逆之皆复之亦书以官皆贵之也

十四年秋【云云】九月【云云】宋子哀来奔传曰宋髙哀为萧封人以为卿不义宋公而出遂来奔书曰宋子哀来奔贵之也

宣十年夏四月【云云】齐崔氏出奔卫传曰崔杼有宠于惠公髙国畏其偪也公卒而逐之奔卫书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例曰凡诸侯之大夫违告于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则告不然则否

十八年冬十月【云云】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传曰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冬公薨季文子【云云】遂逐东门氏子家还及笙坛帷复命于介既复命袒括髪即位哭三踊而出遂奔齐书曰归父还自晋善之也

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晋十一年传曰周公楚恶惠襄之偪也且与伯与争政不胜怒而出及阳樊王使刘子复之盟于鄄而入三日复出奔晋十二年传曰春王使以周公之难来告书曰周公出奔晋例曰凡自周无出周公自出故也

襄二十年秋【云云】陈侯之弟黄出奔楚传曰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云云】书曰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

二十九年秋九月【云云】齐髙止出奔北燕传曰秋九月齐公孙虿公孙灶放其大夫髙止于北燕乙未出书曰出奔罪髙止也髙止好以事自为功且专故难及之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传曰秦后子有宠于桓如二君于景其母曰不去惧选癸夘鍼适晋其车千乘书曰秦伯之弟鍼出奔晋罪秦伯也

二十年夏曹公孙防自鄸出奔宋释例曰奔者迫窘而去逃死四隣不以礼出也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逺也臣之事君三谏不从有待放之礼【案放者以下二十四字永乐大典脱佚从宣元年正义所引释例补人】故传曰义则进否则奉身以退迫窘而出奔及以礼见放俱去其国故通以违为文仲尼修春秋又以所称为优劣也怀宠之人皆身及祸难唯子哀不义宋公先机而发是以贵而书字也若乃称司城以贵效节于府人书归父之还以善复命于介因齐人告辞以着崔氏之无罪葢随事以示褒贬也既云书曰崔氏以明非罪复云且告以族不以名知典策之书旧当以名通也齐国虽谬以族告适合仲尼新襃贬之实因而不革以示无罪且明春秋之作或因仍旧史成文不必皆有改也夫立功立事者国之厚益而身之表的也表髙的明虽女人犹欲弯弓【案女人襄二十九年正义引释例作妇人】而况当涂之士是以君子慎之道家贵善行者无辙迹功遂而身退髙止既犯其始又专以终之免死为幸斯乃贤圣之笃戒故变放言奔文致其罪以示过曹公孙防虽小国之卿当有玉帛之使于鲁曹人以告而书也陈公子黄偪而出奔既称弟以明无罪故不复变本告之名贾氏以为称名以贬陈黄之偪是不复顾有非罪之文一黄之身或罪或否也

逃溃例第三十四【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庄十七年秋郑詹自齐逃来

僖五年秋八月【云云】郑伯逃归不盟传曰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汝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云云】弗听逃其师而归

襄七年冬【云云】十有二月【云云】陈侯逃归传曰二庆使告陈侯于防曰楚人执公子黄矣君若不来羣臣不忍宗庙社稷惧有二图陈侯逃归

僖四年春王正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传曰秋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成九年冬十有一月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传曰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渠丘城恶众溃奔莒【云云】楚师围莒莒城亦恶庚申莒溃楚遂入郓莒无备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豫备不虞善之大者也

释例曰传曰众保于城城保于徳言上能以徳附众以功庇下民信其徳恃其固故能交相依怀以卫社稷苟无固志盈城之众一朝而散如积水之败故曰溃溃者众败流遁之辞也国君而逃师弃盟违其典仪弃其车服羣臣不知其谋社稷不保其安此与匹夫逃窜无异是以在众为溃在君为逃【案僖五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在上曰逃】以别上下之名无取于别国邑也贾颖以为举国曰溃一邑曰叛案左氏无此义也文廧咎如溃上失民也今经但言伐廧咎如无廧咎溃之文若经本无此文则丘明为横益经文而加失民之也【案文以下四十五字永乐大典阙佚从成三年正义所引释例増】传曰陈侯如楚庆氏以陈叛此则举国不必言溃也叛者举城而属他非民溃之谓也例之溃逃指谓一国一军一邑君民相须为用变文以别之也郑詹见囚于齐自齐逃来此为逸囚无下可逃春秋指事而书所谓民逃非在上之逃也而贾氏复申以入例亦不安也

杀世子大夫例第三十五【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古者讨杀其大夫各以罪状宣告诸侯所以惩不义重刑戮也晋侯使以杀太子申生之故来告卫杀孔达载其辞辞虽有临时之状其告则常也【庄二十二年正义引释例】晋鲁久不交使而告杀申生则所告不必尝有玉帛之使但欲广声其罪耳【僖五年正义引释例】鲁哀之可谏者甚众未闻仲尼之苦言至于陈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求讨不义显事施舎足以致益者固人臣之所当造膝也若乃情色之惑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臣子而欲显直于其君父适所以益谤而致罪也陈灵公宣淫悖徳乱伦志同禽兽非尽言所救冶进无匡济逺策退不危行言孙安昬乱之朝慕匹夫之直忘蘧氏可卷之徳死而无益故经同罪贱之文特称仲尼以明之忠为令徳非其人犹不可况不令乎此其义也【宣九年正义引释例】陈之叛楚罪在子辛共王既不能明法示教以肃大臣陈叛之日又不能严防威刑以谢小国而拥其罪人以兴兵致讨暴师经年加礼于陈陈恨弥笃乃愠而归罪子辛子辛之贪虽足以取死然共王用刑为失其节故君子论之以为不刑也【襄五年正义引释例】大臣相杀死者无罪则两称名字以示杀者之罪王札子杀召伯毛伯是也若死者有罪则不称杀者名氏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是也若为贼者众因乱而杀则亦称国人杀者主名不分故也主名不分死者虽名氏可知亦随而去之嫌于罪死者也士杀大夫则书曰盗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辙是也【文七年正义引释例】作新门廐例第三十六【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其篇目则见敬铉续明三传例説略】

释例曰门戸道桥城郭墙堑官民之开闭不可一日阙者也故特随壊时而修之皆当其时而讫不必用土功之常时也故既曰书不时又曰啓塞从时重发以明二义其他急事亦包之也【僖二十年正义引释例】春秋分而昼夜等谓之日中凡马春分百草始繁则牧于坰野秋分农功始藏水寒草枯则皆还廐此周典之制也今春而作廐已失民务又违马节故曰书不时也言新意所起言作以兴事通谓兴起功役之事也总而言之不复分别因旧与造新也经书延廐称新而不言作言新作延廐书不时也此称经文而以不时为讥义不在作也然寻足以知经阙作字也而刘贾云言新有故木言作有新木延廐不书作所用之木非公命也凡诸兴造固当有新固当有因今谓春秋防意直记别此门此观有新木故木既已鄙近且材木者立廐之具也公命立廐则众用皆随之矣焉有所用之木非公命也此为匠人受命立廐而盗供其用岂然乎哉【庄二十九年正义引释例】

作主禘例第三十七【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从敬续明三传例説略补】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传曰秋禘而致哀姜焉非礼也例曰凡夫人不薨于寝不殡于庙不赴于同不祔于姑则弗致也

文二年秋【云云】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传曰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逆祀也

宣八年夏六月【云云】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传曰有事于太庙襄仲卒而绎非礼也释例曰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尝禘于庙此诸侯之礼故称君君既反虞则免丧故曰卒哭卒止也以新死者之神祔之于祖尸柩既已逺矣神形又不可得而见矣孝子之思弥笃徬徨求索不知所至故造木主立几筵特用丧礼祭祀于寝不同之于宗庙宗庙则复用四时烝尝之礼也三年丧毕致新死者之主以进于庙庙之逺主当迁入祧于是乃大祭于太庙以审定昭穆谓之禘此皆自诸侯上达天子之制也庄公丧未阕闵公吉禘故传曰速也哀姜以罪受戮不薨于寝淫而与弑故疑其礼八年乃致之也于例既不应加吉禘之礼也已过用致夫人言以此夫人与致礼也文公二年僖公之丧未终未应行吉禘之礼而于太庙行之其讥已明徒以跻僖而退闵公故特大其事而异其文定八年亦特书顺祀皆所以起非常也有事于武宫及顺祀皆称禘则知大事有事于太庙亦禘也禘于太庙礼之常也各于其宫时之为也虽非三年大祭而书禘用禘礼也昭二十五年传曰将禘于襄公亦其义也三年之禘自国之常常事不书故惟书此数事祭虽得常亦纪仲遂叔弓之非常也今推厯僖以十一月薨则文元年三月于礼应今四月乃通计闰为七月故为缓又礼讫当卒哭作主而至三年乃作主故二年经书作僖公主传曰书不时也以此推之发僖公之缓又云作主非礼因开明凡例当继于文元年僖公之经也既议缓又重之以作主非礼明作主当在讫故连讥之也今见于僖公之末年殆简编之错缪以失其次非丘明之正也旧説以为诸侯丧三年之后乃烝尝按襄公十五年冬十一月晋侯周卒十六年春晋悼公改服修官烝于曲沃防于溴梁其冬穆叔如晋且言齐故晋人答以寡君之未禘祀其后晋人征朝于郑郑公孙侨曰溴梁之明年公孙夏从寡君以朝于君见于尝酎与执膰焉此皆春秋之明证也旧説或以为经所书禘皆夏祭之名非三年之禘鲁周公之故也周家祭于夏则曰礿无縁兼取殷家祭名也且按其月又非时祭之月益可知也凡三年丧毕然后禘【案僖三十三年正义引释例然后作而后】于是遂以三年为常节当仍计除丧即吉之月卜日而后行事故无复常月也是以经书禘及大事唯见禘庄公之速他无非时之讥也贾氏以为僖公始不顺祀生则致哀姜终则小寝以慢典常故其子文公縁事生邪志作主陵迟于是文公复有夫人归嗣子罹咎【原注或作名字】故上系此文于僖公篇迂哉

得获例第三十八【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

定九年夏【云云】得寳玉大弓传曰夏阳虎归寳玉大弓书曰得得器用也例曰凡获器用曰得得用曰获僖元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传曰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拏非卿也嘉获之也

十五年冬【云云】十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传曰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羣公子【云云】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云云】既而皆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云云】秦获晋侯以归

宣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续获宋华元传曰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

襄八年夏【云云】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爕传曰庚寅郑子国子耳侵蔡获蔡司马公子燮

昭二十三年秋七月【云云】戊辰呉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胡子髠沈子逞灭获陈夏齧传曰呉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云云】书曰胡子髠沈子逞灭获陈夏齧君臣之辞也

哀十一年夏【云云】五月【云云】公防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传曰大败齐师获国书

十四年春西狩获麟传曰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释例曰获得也得亦获也实同而文异故假其异文以别事器用亦于人可为人用者得用焉曰获谓用诸物以有所获也又系于器用曰获则凡以器而获皆在用例敌国交兵亦有兵器之获欲殊别君臣故于君曰灭于臣曰获国君者社稷之主百姓之望当与社稷宗庙共其存亡者也而见获于敌国虽存若亡死之与生皆与灭同至于偏军元帅君之臣仆出身致命荣辱得失自其常事故传曰胡子髠沈子逞灭获陈夏齧君臣之辞也诸以战伤死虽败绩而不见禽故经皆不曰灭也晋侯背施无亲愎谏违卜宜在贬絶故不齿君列下从众臣之名同曰获也华元在经书获而在称囚国书见获于呉传云归其元此称获通死生之文也西狩获麟亦是田狩之获获例无来仪之文而贾颖曰书称凤凰来仪今麟不言来非外麟也春秋据其得不见其来故但曰获若必以内外为义则虞舜奚独外凤乎

执诸侯例第三十九【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

僖五年冬晋人执虞公传曰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云云】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云云】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十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

夏六月【云云】己酉邾人执鄫子用之传曰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子鱼曰【云云】今一防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昬之鬼将以求覇不亦难乎得死为幸

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防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冬【云云】十有二月癸丑公防诸侯盟于薄释宋公传曰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云云】秋诸侯防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冬防于薄以释之

二十八年春【云云】二月丙午晋侯执曹伯畀宋人传曰晋侯围曹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覉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云云】执曹伯而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冬【云云】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传曰卫侯与元咺讼【云云】卫侯不胜【云云】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寘诸深室

成九年秋七月【云云】晋人执郑伯传曰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

十五年春王二月【云云】晋人执曹伯归于京师十三年传曰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十五年传曰春防于戚讨曹成公执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例曰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

襄十六年春【云云】二月【云云】晋人执莒子邾子以归传曰春【云云】防于溴梁命归侵田以我故执邾宣公莒犁比公且曰通齐楚之使

十九年春王正月【云云】晋人执邾子传曰盟于督曰大母侵小执邾悼公以其伐我故

昭四年夏【云云】楚人执徐子传曰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云云】徐子呉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

哀四年春王二月【云云】宋人执小邾子

夏【云云】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传曰单浮余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隂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云云】士蔑请诸赵孟赵孟曰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戸

释例曰诸侯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诸侯见执者以身在罪贱之地书名与否非例所加故但言执某侯也天生蒸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若乃肆恶于民上人懐怨讟【案怨讟成十五年正义引释例作怨雠】诸侯致讨则称某人执某侯众讨之文也不然则否谓诸侯虽身犯不义而恶不及民则不称人以执之晋人执曹伯是也虞公昧于货贿贪以自亡国非其国臣非其臣晋人取之若执一夫故称人以执而不言晋灭罪虞且言易也凡诸侯无加民之恶而称人以执皆时之赴告欲重其罪以加民为辞国史承之以书之于防而简牍之记具存夫子因示虚实故左传随实而着其本末以明其得失也【案此二句僖十九年正义引释例作故随而着其本状以明得失也】滕子鄫子皆称人见执宋欲重二国之罪故以不道见赴或名或不名从所告之文也【案昭十六年正义引释例所告作所赴】具载子鱼之辞以虐二国之君见义明非罪也宋襄志于好古贪于为善而不知其节先为鹿上之防见其易而不虑其难遂有覇心召诸侯于是诸侯与之好防因执以伐宋不称人以执者罪不加民也不称国者总见众国诸侯同志也称楚执宋公以伐宋者言宋公所因亡也晋许执戎蛮子以送于是深耻讳之故称人以告欲云蛮子无道于民执诸侯当归于京师而或以归或归于诸侯皆失其所从实而显之义可知也丧称例第四十【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其篇目则见本书第二篇防盟朝聘例】

释例曰父虽未丧服在身逾年则于其国内即位称君伐郑之役宋公卫侯是也春秋书鲁事皆逾年即位称公不可旷年无君则知他国亦同然据文未于其国内虽得伸其尊若以接邻国则违礼失制也【恒十三年正义引释例】位弥髙者事弥重重虑周于经逺故义制异于凡人存其实笃其志足以叙亲疎之情通万事之理而已故诸列国之君在丧或不得已而修防盟之事唯公侯特称子以别尊卑【僖九年正义引释例】卫文公欲平莒于鲁未终而薨故卫子寻父之志鲁人由此亦修文公之好此孝子之至感而人情之所笃故成公虽已免丧至于此盟防降从在丧自名犹武王伐纣称太子发故经随而书子从而释之曰修文公之好也【僖二十五年正义引释例】厉公见杀悼公自外绍立本非君臣无丧制也【成十八年正义引释例】

告朔例第四十一【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人君者设官分职以为民极逺细事以全委任之责从诸下以尽知力之用总成败以效能否执八柄以明诛赏故自非机事皆委心焉诚信足以相感事实尽而不拥故受位居职者思效忠善日夜自进而无所顾忌也天下之细事无数一日二日万端人君之明有所不照人君之力有所不堪则不得不借问近习有时而用之如此则六乡六遂之长虽躬履此事躬造此官当皆移听于内官回心于左右政之粃乱恒必由此圣人知其不可故简其节敬其事因月朔朝庙迁坐正位防吏而听大政攷其所行而决其烦疑非徒议将然也乃所以攷已然又恶其密听之乱公也故显众以防之是以上下交泰官人以理万民以察天下以治也文公谓闰非常月縁以阙礼因所阙而明言典制虽朝于庙则如勿朝故经称犹朝于庙也经称告月言告朔明告月必以朔也毎月之朔必朝于庙因听政事事敬而礼成故告以特羊然则朝庙正告朔视朔皆同日之事所从言之异耳【文六年正义引释例】

戕杀例第四十二【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

释例曰列国之君而受害于臣子其所由来者积防而起所以相测量非一朝一夕之渐故改杀为弑戕者卒暴之名有国之君当重门设险而轻近暴客变起仓卒亦因事而见戒也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世之恶逆君子难言故春秋谓自内虐其君者通以弑为文也春秋弑君多矣其戕惟此一事自弑其君足明无道臣罪之例戕者外人所杀为无防被害皆是君自招之纵使君或无道其恶不加外国不得从弑君之例也若战死则书灭此谓在国见杀耳【宣十八年正义引释例】蔡侯般弑父自立楚子欲显刑诛以章伯业诱而杀之蔡人深怨故称名以告春秋从而书之【成十六年正义引释例】

春秋释例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巻五

晋 杜预 撰

土地名第四十四之一【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从孔颖逹集解序正义补 又案郦道元水经注引杜预此篇并作春秋释地】

地名三十八

隠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传曰宋公以币请于卫请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

十一年夏公防郑伯于时来传曰夏公防郑伯于郲谋伐许也

宣七年冬公防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黒壤传曰盟于黄父公不与盟以赂免故黒壤之盟不书讳之也昭九年春【云云】许迁于夷传曰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

十八年冬许迁于白羽传曰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

定十年夏公防齐侯于夹谷传曰夏公防齐侯于祝其实夹谷

十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传曰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实□氏

地有二名七十九错综其七

释例曰天有列宿之号地有山川之名尚矣与人伦并今其遗文禹贡及山海经载其大略而春秋经国邑之名又详然书契以来歴代七百余年数千其名号处所因縁改变加以四方之语音声有楚夏文字有异同或一地二名或二地一名或他国之人错得他国田邑县以为己属既难综练且多缪误疑阙自禹贡之经犹与舆地实相错舛况记杂书而可必据异同端迹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者甚众非精敏兼通不能淹济其始终以独见于千载之表也六合之内山川国邑道涂闗津春秋多见其事盟防侵伐各有所趣周旋迂直可得而推日月逺近可得而校然详而究之非书无以志古非圗无以志形坐于堂宇之内瞻天下之广居究古今之委曲可以行可以言可以鉴可以观多识山川分野之别贤愚成败得失之迹虽千载之外若指诸掌圗书之谓也以据今天下郡国县邑之名山川道涂之实爰及四表自人迹所逮舟车所通皆圗而备之然后以春秋诸国邑盟防地名各所在附列之名曰古今书春秋盟防圗别集疏一卷附之释例愽而备矣春秋地名之变易经传有起发者有经书所改之名则以实明之迁许于夷实城父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实郹氏之比是也经书未改之名发所改为文而称经以为实者迁许于析实白羽公防齐侯于祝其实夹谷之比是也皆谓所在之地旧名絶于当时而史记有遗文者也若二名当时并存【案隠八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若一二名当时并有】则直两文互见黑壌犬丘时来之属是也此皆经传起事之常犹卿大夫名氏互见非例也传曰闺门之外实薰隧者薫隧之地在门外非地名也其明年子产数子析之罪称薫隧之盟是以丘明就于盟文并见薫隧参微防多此学者推以求之其庶几矣【案昭九年孔颖逹正义云杜以地名经传不同而传言实者则以为各有改易也不言实则以为二名并存也言实凡有二义经书未改之名以所改实名之则昭十八年许迁于白羽云迁许于析实白羽定十五年防齐侯于夹谷云防于祝其实夹谷是也若经书已改之名则亦举其已改实其未改之号许迁于夷云迁许于夷实城父定十三年齐侯卫侯次于垂葭云次于垂葭实郹氏是也此四者或经书未改或经书已改皆上句举其已改之名下句实其未改之号凡一地前后二名者非谓经时为未改之名时为已改之名乃于经传以前上世之时亦有所改夫子集史记而为经丘明采简牍而作史记或书其旧名者即白羽夹谷是也或书其后名者即夷与垂葭是也丘明据简牍为以所改后名而实之故僖二十五年秦取析矣防二十六年声子云析公之乱皆举白羽改为析之后但简牍称析故杜云于时白羽改为析正谓简牍之时非丘明作传时也】疆之邑一彼一此所属无常如陈之焦夷后为楚邑莒鲁之郓亦无一定故今地名唯以先者为主其变改移易学者可寻而知世人以河东汾隂为齐桓所盟葵丘又为犨县鱼山陂为楚子所次楚师分渉于彭为豫章之彭泽吴人入棘栎为河南之阳翟末学之徒各牙所见若此皆甚多古人之教戒以阙疑苟不广见乃亦不知所疑也今所记注虽事迹相切名号相附而未有显证者皆称今有并以示疑其絶无形类者则阙以待多闻之士焉今所画图本依官司空图据泰始之初郡国为正时孙氏僭号于呉故江表所记特示略咸宁六年吴乃平定【案晋书是年改元太康实咸宁六年也】孙氏居八郡之地随其宜増广今江表凡十四郡皆贡图籍新国始通文记所载犹未详备若足以审其大略自荆徐江内郡县人以各还其旧城故此三州未界大江之表皆改从今为正不复依用司空图也所载愽备则图体广大非儒学世家恐不能有之故复别为小图指举春秋国邑盟防以参所在郡县箪食荷担之学约之通焉

地名大凡一千二百一十二其五百五十九阙【案本文地名实一千二百二十六条其阙者实五百六十五条】

其百七十周及大小国附庸其三十一阙【案本文阙者实三十五条】

八百九十九地名其四百八十一阙【案本文地名实九百一十五条其阙者实四百八十六条】

四十四夷其二十一阙【案本文阙者实十八条】

四十五山其十二阙【案本文实四十二山】

五十八水其十四阙【案本文实五十九水】

鲁地

隠元年鲁

鲁国鲁县【案晋书地理志鲁县属鲁郡】

蔑姑蔑

二名鲁国卞县南有姑蔑城【案此句集解作卞县有姑城 又案晋书地理志卞县属鲁郡】

髙平方与县东南有郁亭

二年潜

唐棠

二名高平方与县北有武唐亭鲁侯观鱼台唐即棠本宋地也【案隠五年正义引释例云旧説棠鲁地据传云公辞欲略地则指鲁境也又释例土地名棠在鲁部内云本宋地盖宋鲁之界上也 又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云武唐亭在方与县西南】

七年中丘

琅琊临沂县东北中丘亭

八年许田

近许之田

九年防

琅琊防县东南防地

十年邓

十一年菟裘

泰山梁甫县南菟裘城【案晋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并作菟裘聚】

社圃

桓三年讙

济北蛇丘县西有下讙亭【案晋书地理志下讙作下灌】

五年祝丘

六年成

泰山钜平县东南成地

七年咸丘

髙平钜野县南有咸亭【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县南作县西】

十一年阚

东平西昌县东南有阚城

十二年曲池

鲁国汶阳县北有曲水亭【案晋书地理志汶阳县属鲁郡】

十六年向

十七年趡

庄九年蔇

琅琊缯县北有蔇亭

生窦

十年长勺

乗丘

十一年鄑

二十七年洮

二十八年郿

二十九年诸

城阳县也【案晋书地理志诸县属城阳郡】

三十一年薛

东平范县北有秦亭

三十二年逵泉

闵二年密

琅琊费县北有密如亭

僖元年郦

汶阳之田棘

二名汶水北地也济北蛇丘县北棘亭又云兖州龚乡县东北七十五里有棘乡【案晋书地理志兖州所属无龚乡县 又案隋书地理志鲁郡下云旧兖州龚丘属焉后齐曰平原县开皇十六年改旧唐书地理志云兖州随部武徳五年平徐圆朗置兖州龚丘北齐平原县隋改为龚丘则龚丘乃隋县又云以下盖后人所増非杜氏本文也谨订于此】

琅琊县也【案晋书地理志费县属琅琊国】

七年甯母

高平方与县东有泥母亭音如甯

十七年卞

鲁国卞县【案晋书地理志卞县属鲁郡】

二十二年升陉

二十九年昌衍

鲁县东南有昌平亭【案集解昌平亭作昌平城】

三十一年济西田

济水西田

重馆

髙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

文七年郚五梧

二名卞县南有郚乡城

十一年咸

十二年郓郓田

二名此东郓莒鲁所争者城阳姑幕县南有贠亭或曰郓即贠也疑

十五年句鼆

戾丘

宣八年平阳

此东平阳也泰山有平阳县【案晋书地理志泰山郡新泰县故曰平阳】

十八年笙

鲁地也阙或曰境外疑也

成二年蜀

泰山愽县西北有蜀亭

在泰山博县西南

巢丘

阳桥

九年中城

东海厚丘县西南中乡城【案厚丘永乐大典误廪丘集解各本并同考晋书地理志东海县属有厚丘无廪丘而刘照注续汉书郡国志于东海郡厚丘条下引杜説云左传成九年城中城杜曰县西南有中乡城今据此改正】

十六年壊隤

此西郓昭公所出居者东郡廪丘东有郓城【晋书地地理志无东郡廪丘属濮阳国注云故属东郡晋初分东郡置】又云今郓州郓城县是鲁西郓也【案成四年经冬城郓正义云公欲叛晋故城郓以为备当是西郓也 又案隋书地理志东平郡下云后周置鲁州寻废开皇十年置郓州郓域属焉县本后周置曰清泽开皇初改曰万安十八年改郓州为东平郡大业初改县曰郓域旧唐书地理志郓州隋东平郡之须昌县武徳四年平徐图朗置郓州郓城汉夀良地隋改为万安寻改郓城则郓州郓城县皆隋所置又云以下盖后人所増非杜氏本文也谨订于此】

十八年鹿囿

襄四年蒲圃

名阙

十年聊

鲁国鲁县东南莝城也

十一年五父之衢

鲁国鲁县东南

十二年台

琅琊费县南有台亭

十五年刘

阙【案孔颖逹正义云盖鲁城外之近地】

十六年海陉

十七年桃

鲁国卞县东南有桃虚

阳关

泰山钜平县东阳关城

旅松

阙【案孔頴逹正义云旅松近防地】

十九年武城

泰山南武城县有澹台子羽冢也

二十二年御

二十六年高鱼

东郡廪丘县东北高鱼城

三十一年阳州

昭四年庚宗

丘莸

五年蚡泉

塞关

八年红

沛国萧县西有红亭迂逺疑

商卫

泰山高县西北有卫亭或曰鲁卫西界商宋疑

十一年比蒲

泉丘

二十二年昌间

二十五年郈

东平无盐县东南郈乡亭

炊鼻

二十七年且知

定五年东野

十年隂之田

泰山博县北有山田在其北

十三年虵逺囿

十四年莒父

哀三年啓阳

琅琊开阳县

五年毗

六年邾瑕

任城亢父县北有邾瑕城

七年鄫鄫衍

二名琅琊鄫县

负瑕

高平南平阳县西北有瑕丘城

八年阐

东平刚平县北阐乡城【案郦道元水经汶水注引杜预释地无平字】

东阳

或曰泰山南城县西东安城是也疑【案晋书地理志南城作南武城而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仍作南城县与续汉书县名合故仍之】

蚕室

十一年稷曲

十四年大野

髙平钜野县东北大泽

丘舆

泰山南城县西北有舆城

十五年输

十七年蒙

东莞蒙隂县西故蒙隂城【案晋书地理志蒙隂属琅琊国不属东莞郡】

二十七年平阳

西平阳也高平有南平阳县

陵阪

周地

隠元年周雒邑王城郏鄏陌

五名河南县西有郏鄏陌也

三年温蘓

二名河内温县

成周

河南洛阳县

六年周

扶风雍县东北周城也【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云周城在扶风美阳县西北】

八年瓦屋

十一年原

河内沁水县西北原城

河内野王县西南有絺城

樊阳樊

二名河内野王县西南有阳城

隰隰郕

二名河内懐县西南有隰城

欑茅

汲郡修武县西北有欑城

河内轵县西北有地名向上

盟孟津

二名河内河阳县南孟津

河内州县

汲郡修武县北有隤城

河内懐县

庄元年单

十六年夷

二十一年酒泉

僖二十四年召

扶风雍县东南有召亭【案孔颖逹庄二十七年正义云召康公之封召当在西都畿内春秋时召伯犹是召公之后西都既已赐秦则东都别有召地不复知其所在】

河南县西南有甘水【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甘水作甘泉】

坎欿

河南巩县东地名坎欿也

二十九年翟泉

河南洛阳新城县北太仓西南池【案续汉书郡国志雒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刘昭注云左传僖二十九年盟于狄泉杜预曰城内太仓西南池水或曰本在城外定元年城成周乃绕之案此水晋时在东宫西北帝王世纪曰狄泉本殷之墓地在成周东北然则翟泉的在洛阳城中新城乃戎蛮子地相去殊逺本文新城二字疑有讹误】

文十七年邥垂

河南新城县北有邥垂亭

成十一年鄄

□田

河内懐县西南有□人亭

十三年成

襄二十一年轘辕

河南缑氏县东南有轘辕关

三十年平畤

昭元年京周

京周长安县西有镐京邑

四年景亳

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也

岐阳

岐山之南

始平鄠县东有灵台

九年阎

十二年郊

十七年甘鹿

二十二年皇

河南巩县西南有黄亭【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西南作西北】

荣锜

河南巩县西有荣锜涧

平畤

京京楚

二名阙

圃车

前城

东圉

河南洛阳县东南有圉乡

侯氏

谿泉

河南巩县西南有明谿泉

河南洛阳县西南有大解小解

任人

二十三年鄩

河南巩县西南有地名鄩中也

平隂

河南河隂县也

泽邑

訾东訾

二名河南巩县西南訾城也

墙人

直人

阪道

或曰河南洛阳县东南有唐亭疑

西闱

河南县西南有蒯乡【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晋地道记蒯乡作蒯亭】

二十四年邬

缑氏县西南有邬聚

干祭

二十六年尸氏尸

二名河南巩县西南偃师城

施谷

禇氏

河南洛阳县南有禇氏亭

萑谷

阙塞阙外

二名河南洛阳县西南伊阙

河南巩县

圉泽

隄上

平阳永安县东北彘

二十九年鄻

鲁县

河南鲁阳县也

定六年冯

负黍

河南阳城县西南有负黍亭

狐人

姑莸

七年仪栗

穷谷

八年谷城

河南县西有谷城

城

哀四年梁

河南有梁县也

河南梁县南有霍阳山

邾地

隠元年邾

鲁国邹县【案晋书地理志邹县属鲁郡】

僖元年偃

虚丘

阙【案孔頴逹正义云服防以虚丘为鲁邑杜不从其説】

三十三年訾娄

文十三年绎

鲁国邹县北有绎山【案孔頴逹正义云邾既迁都于此竟内别有绎邑宣十年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取彼之别邑不取邾之国都也但邾是小国彼绎邑亦取绎山为名应近邾之都耳】

襄四年骀骀上

二名鲁国番县东南有目骀亭【案孔頴逹正义云鲁国地理志云番读如藩屏之藩言鲁国南藩也】【汝南陈子游为鲁相子游者藩之子也国人避讳遂改藩而为番字因而不改也 又案晋书地理志邹县属鲁郡】

二十一年漆

髙平南阳县东北有漆乡【案漆乡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并作漆亭 又案郦道元水经泗水注引杜说漆乡下有郭字】

闾丘

髙平南平阳县西有显闾亭

昭十九年虫

二十三年离姑

三十一年滥

东海昌虑县所治滥乡城

哀二年漷东田

漷水东田

沂西田

沂水西田也

七年茅

髙平县西南有茅乡亭

郑地

隠元年郑

荥阳宛陵县西南有新郑城【案隠元年正义云地理志河南郡有宛陵县又有新城县于汉则宛陵新城各自为县晋世分河南而立荥阳废新城而入宛陵故郑在宛陵西南也考晋书荥阳郡泰始二年置宛陵汉书晋书并作苑陵续汉书作菀陵】

鄢鄢陵

二名颍川鄢陵县

制虢

二名荥阳故虢国

荥阳京县也

廪延

二名陈留酸枣县北有延津

城颍

颍谷

五年长葛

颍川长社县北有长葛城【案郦道元水经洧水注引杜説长葛城作长葛乡】

制北虎牢

二名河南成臯县

八年祊

琅琊国费县东南有祊城

十一年时来郲

二名荥阳县东有厘城

河南缑氏县西南有邬聚

河南缑氏县西北有刘亭

狐壤

桓五年繻葛

十一年祭

陈留长垣县东北有祭城

十二年武父

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武父城

十四年东郊

牛首

十五年栎

河南阳翟县

庄三年滑

陈留襄邑县西北有滑亭

十四年大陵

二十一年弭

二十三年扈

荥阳卷县西北有扈亭

二十八年桐丘

颍川许昌县东北有桐丘城

闵二年清

荥阳中牟县西有清阳亭【案清阳亭程公説春秋分记引释例作阳清亭今考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亦作清阳亭则程本讹也】

僖六年新城密

二名荥阳密县

二十二年柯泽

二十四年汜

此南汜也周公出居于汜楚伐郑师于汜襄城县南汜城是也【案孔頴逹正义云南汜在襄城县南郑之西南竟南近楚西近周故王处于汜楚伐郑师于汜皆以为南汜其东汜在中牟县南去郑城既近秦晋围郑秦军汜南则为东汜杜各随其所近而言也 又案晋书地理志襄城县属襄城郡】

二十八年践土

衡雍

荥阳卷县所治垣雍城也

二十三年函陵

此东汜也秦军汜南晋伐郑师于汜荥阳中牟县南有汜泽

三十三年原圃原

二名荥阳中牟县西有圃田泽

郐城

荥阳密县东北有郐城故郐国

文元年緜訾

颍川新汲县东北有匡城

二年垂陇

荥阳县东有垂陇城

八年暴隧

二名阙

九年狼渊

颍川颍隂县西南有狼陂

十三年棐

十七年鯈

宣元年棐林

荥阳宛陵县东南有林乡

北林

荥阳中牟县西南有林亭在郑北

三年郔

南里

九年厉

栁棼

十二年邲

阙又云今郑州管城县东有古邲城也【案隋书地理志荥阳郡下云旧郑州开皇十六年置管川大业初复曰郑州管城县属焉县旧曰中牟开皇初改内牟十六年析置管城十八年改内牟为圃田属焉又杜佑通典郑州下云后周置荥州后改为郑州隋置管州杨帝初复为郑州寻废州置荥阳郡则郑州周置管城县隋置又云以下盖后人所増非杜氏本文也谨订于此】

荥阳京县东北有管城古管国也

荥泽

荥阳县东荥泽

成三年伯牛

阙又云汴州雍丘县北有伯牛城【案汉书地理志雍丘属陈留郡杜佑通典汴州下云汉置陈留郡晋改为陈留国东魏置梁州后周改为汴州则汴州后周置又云以下盖后人所増非杜氏本文也谨订于此】

丘舆

四年汜祭

河南成臯县东有汜水

五年虫牢

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亭

六年绕角

阙又云汝州鲁山县南有绕角故一名渉城【案杜佑通典汝州下云隋初置伊州炀帝初改为汝州后废州以其地分属襄城頴川二郡唐为汝州鲁山属焉古绕角城在县东南隋书地理志襄城郡下云开皇初为伊州大业初改汝州而鲁山县则作鲁县旧唐书地理志则云鲁山隋旧县是汝州鲁山县并隋置又云以下盖后人所増非杜氏本文也谨订于此】

十年修泽

荥阳卷县东有修武亭【案郦道元水经济水注引杜説修武亭作武修亭】

十二年琐泽

交刚

十三年訾

十六年鸣鴈

陈留雍丘县西北有鸣鴈亭

督扬

制田

荥阳宛陵县东有制泽

十七年柯陵

高氏

河南阳翟县西南有高氏亭

献童

曲洧

颍川新汲县所治曲洧城

襄元年鄫

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鄫城

五年城棣

陈留酸县西南有棣城

七年鄬

九年戏

隂版

洧津

隂口

十年梧

阳陵

阙传曰诸侯之师还郑而南至于阳陵晋与楚夹颍而军此则阳陵在颍北也或以为襄城舞阳县者非

十一年亳城北

萧鱼

颍川长社县东北向乡

荥阳宛陵县西北有琐侯亭

济隧

十六年湛阪

襄城昆阳北有湛水东入汝

十八年汾

襄城县东北有汾丘城

鱼陵

南阳犨县北鱼齿山

上

胥靡

献于

雍梁

河南阳翟县东北有雍氏城

二十四年泽

二十六年城麇

乐氏

二十八年黄崖

黄水之崖

三十年斗城

酸

陈留酸枣县

昭元年薫隧

城门外道名

四年钓台

河南阳翟县南有钓台陂

五年菟氏

索氏

河南成臯县东有大索城

阙传曰晋韩宣子如楚送女韩起反郑伯劳诸圉或以为陈留扶沟县东北有圉城迂逺非【案续汉书郡国志扶沟属陈留郡晋书地理志无此县】

六年柤

二十年萑苻之泽

定四年臯鼬

繁昌县东南有城臯亭【案晋书地理志繁昌属襄城郡】

哀十三年黄池

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传曰防于黄池在县南吴子执子服景伯以还及戸牖然则黄池当在戸牖西北或以为陈留外黄县东沟非矣

戸牖

陈留外黄县西北东昏城

宋地

隠元年宋商商丘

三名梁国睢阳县也传曰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又曰宋大辰之虚也然则商丘在宋地或以为漳水之南故殷虚为商丘者非也

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

十年菅

济隂成武县东南郜城宋邑也今郑取之或以为郜国非也僖二十年郜子来朝则郜非灭也

高平昌邑县西南有西防城

老桃

桓二年稷

十二年谷丘句渎之丘

二名阙

十五年袲

沛国相县西南有侈亭

庄二十二年蒙泽

梁国蒙县

梁国蒙县西北有亳城中有成汤其西有箕子【案郦道元水经汳水注引杜説亳城作薄伐城 又案説文繋引杜释例作亳在梁国防泽县北薄城中有汤凡三亳也】

十六年幽

三十二年梁丘

髙平昌邑县西南梁丘乡【案郦道元水经济水注引杜説梁丘乡上有有字】

僖元年柽荦

二名陈国陈县西北有柽城【案续汉书郡国注陈县属陈国晋书地理志晋武帝合陈郡于梁国陈县属梁国又案郦道元水经渠水注云杜预云柽即荦也在陈县西北为非柽小城也在陈郡西南】

二年贯

梁国蒙县西北有贳城字与贯字相似或曰齐有贯泽公羊曰贯泽之防

九年葵丘

陈留外黄县东有葵丘或曰河南汾隂县为葵丘非也经夏防葵丘九月乃盟晋为地主无縁欲防而不及盟也【案孔頴逹正义云庄八年连称管至父戍葵丘杜云齐地临淄县西有地名葵丘此与彼异者称齐侯不务徳而勤逺略西为此防则此地逺处异地不得近在临淄故释例以为宋地】

二十一年鹿上

汝隂有原鹿县

二十三年缗

高平昌邑县东有东缗城

二十八年孟诸

梁国睢阳县东北

文十一年承筐

陈留襄邑县西承筐城

长丘

十四年新城

梁国谷熟县西有新城

宣二年大

陈留襄邑县南有棘乡

成十六年沙随

梁国寜陵县北有沙随亭【案郦道元水经汳水注引杜预释地沙随亭作沙阳亭】

汋陂

夫渠

汋陵

十八年彭城

彭城县也【案晋书地理志彭城县属彭城国】

朝郏

城郜

幽丘

靡角之谷

襄元年吕

彭城吕县

彭城畱县

犬丘

阙或曰谯国酂县东北有犬丘城迂廻疑

十年訿母

十二年杨梁

梁国睢阳县东南有地名杨梁有杨亭有梁城县

昭十三年良

下邳有良城县

二十七年阎

颍川长平县西北有阎亭

二十一年横

梁国睢阳县南有横亭

南里

鸿口

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

新里

公里

赭丘

二十五年曲棘

陈留外黄县城中有曲棘里

定十五年老丘

哀九年雍丘

陈留雍丘县

十一年城鉏

十二年弥作

顷丘

玉畅

上六田宋郑之间隙地也

十四年鞌

逢泽

地理志言在荥阳开封县东北逺疑【案孔颖逹正义云汉书地理志开封县逢泽在东北或曰宋之逢泽也臣瓒案汲郡古文梁惠王废逢忌之薮以赐民今浚仪县有逢忌陂是也土地名宋都睢阳计去开封四百余里非轻行可到故杜以逺疑非也】

二十六年空泽

连中

空桐

梁国虞县东南有地名空桐有桐亭

唐盂

纪地

隠元年纪

东莞剧县

八年浮来

东莞县北有邳乡西有公来山号邳来之间【案晋书地理志东莞县属东莞郡】

庄元年郱

东莞临朐县东南有郱城

北海东昌县西有訾城【案续汉书郡国志都昌属北海国考晋书地理志故汉北海地分属齐国及济南城阳东莞诸郡无北海国亦无都昌县】

东莞朱虚县东南郚城也

三年酅

齐国东安平县

卫地

隠三年卫殷虚

二名汲郡朝歌县

四年清

济北东阿县东北有清亭

五年牧

七年楚丘

济隂成武县之西南有楚丘城

八年垂犬丘

二名济隂句阳县东北有垂亭

桓元年越

阙近垂地

三年蒲

陈留长垣县西南有蒲城

十年桃丘

齐北东阿县东南有桃丘【案集解桃丘作桃城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济水注引杜説并作桃城】

十六年莘

阳平县西北有莘亭【案晋书地理志阳平县属阳平郡】

十八年首止

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城

庄十四年鄄

东郡鄄城【案晋书地理志晋初分东郡置汉阳国鄄城属濮阳】

二十七年城濮

闵二年荧泽

战而又及河则非河南荧泽阙【案杜预集解云此荧泽当在河北孔颖逹正义云禹贡豫州荥陂既潴导沇水入于河溢为荥是荥在河南此时卫都河北为狄所败乃东徙渡河故知此荧泽当在河北但沇水入河乃泆被河南多故专得荥名其北虽少亦称荥也】

卫别邑也【案杜隠六年集解云诸地名阙者不复记其阙孔颖逹正义云如翼侯奔随注云随晋地郑人侵卫牧注云卫邑如此所类者皆言阙是也据此则仅言某国之邑皆杜所阙矣后仿此】

卫下邑【案孔頴逹正义云曹当在河南近楚丘】

僖十三年咸

东郡濮阳县东南有咸城【案晋书地理志晋初分东郡置濮阳国濮阳县属濮阳国】

十五年匡

陈留长垣县西南有匡城

十八年菟圃

訾娄

二十三年五鹿

卫县西北地名有五鹿【案晋书地理志卫县属顿丘郡】阳平元城县东亦有五鹿【案程公説春秋分记引释例云濮阳县南三十里有五鹿城元城县东亦有五鹿墟与永乐大典小异】

二十八年敛盂

襄牛

宛濮

陈留长垣县西南有宛亭近濮水

三十一年帝丘

古帝颛顼之墟故曰帝丘昆吾氏因之故曰昆吾之墟东郡濮阳县是也

文元年戚

顿丘卫县西戚城在枯河东又相州临河县东有戚城也【案魏书地形志云司州治邺城太祖天兴四年置相州天平元年迁都改隋书地理志临河县属汲郡开皇六年置旧唐书地理志相州下云汉魏郡也后魏道武改为相州唐因之临河属焉县本隋分黎阳县置杜佑通典亦云后魏道武置相州取河亶申居相之义东魏静帝初迁都于此唐仍为相州临河其支县也则相州元魏置临河县隋置此条又相州以下断非杜氏本文谨订于此】

宣十二年清丘

东郡濮阳县东南有清丘

成二年鞫居

新筑

六年鍼

七年马陵

阳平元城县东南有地名马陵

襄十四年近关

丘宫

阿泽

济北东阿县西南有大泽

十九年柯

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

二十年澶渊

顿丘县南繁污地【案晋书地理志顿丘县属顿邱郡又案郦道元水经河水元注引杜説作澶渊在顿丘县南今名繁渊】

二十六年茅氏

西鄙懿氏

戚城西北有懿氏城

羊角

东郡廪丘县所治羊角城【案晋书地理志晋初分东郡置濮阳国廪丘县属濮阳】又滑州东南有羊角故城【案隋书地理志东郡下云开皇九年置州十六年改为滑州则滑州隋置此条又滑州以下非杜氏本文谨订于此】

昭十三年平丘

陈留长垣县西南平丘城

二十年平夀

死鸟

定四年武父

传曰封畛土畧自武父以南则武父卫之北境也非河南武父其地阙无处也

有阎之土

相土之东都

六年豚泽

七年沙璅

二名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亭

八年瓦

东郡燕县东北有瓦亭【案续汉书郡国志燕县属东郡攷晋书地理志故汉东郡地分属濮阳国及阳平顿丘诸郡无东郡亦无燕县】

曲濮

鄟泽

十三年垂葭郹氏

二名髙平钜野县西南有郹亭

十四年牵脾上梁之间

二名魏郡黎阳县东北有牵城

哀二年鐡

戚城南有铁丘

十一年犂

外州

少禘

十六年平阳

东郡燕县东北有平阳亭

十七年借圃

二十五年彭

城鉏外里

二名阙

二十六年平庄之上

春秋释例巻五

<经部,春秋类,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巻六

晋 杜预 撰

土地名第四十四之二

虢地

隠元年虢都上阳

二名虢国都于上阳农陕县东南有虢城

庄二十一年玤

三十二年莘

僖二年下阳

河东大阳县也

桑田

农陜县东北有桑田亭

莒地

隠二年莒

城阳莒县

城阳淳于县东北有密乡

僖二十六年向

阙【案杜预宣二年取向集解云东海承县东南有向城逺疑也】

文七年鄢陵

成八年渠丘

城阳莒县南有渠丘【案杜预集解作莒县有逺里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作莒县有遽丘里】

襄二十年向

二十三年且于

夀舒

蒲侯氏

二十四年介根

城阳黔陬县东北计基城又密州东南有古豕根也【案隋书地理志髙宻县下云旧置胶州开皇五年改为宻州杜佑通典宻州下云后魏置髙宻郡后置胶州隋初为宻州以宻水为名则宻州隋置此条又宻州以下非杜氏本文谨订于此】

昭元年大厖

常仪靡

五年防

城阳平昌县西南有防亭

姑幕县东北有兹亭

十年郠

十九年纪鄣纪

二名东海贑榆县东北有纪城【案郦道元水经淮水注引杜説纪字上有故字】

二十二年夀余

齐地

隠三年齐

齐国临淄县

石门

济北庐县故城西南济水以石为门

济北卢县故城

六年艾

防山牟县东南有艾山【案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牟县属防山晋书地理志作东牟】

又琅琊临沂县东艾亭疑【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于琅琊国临沂县下云左隠六年盟于艾杜预曰县东南有艾山与本书小异】

桓三年嬴

泰山嬴县

十七年黄

阙或曰东莱黄县非也经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傅曰盟于黄平齐纪且谋卫故也黄在齐卫之间

庄二年禚

七年谷小谷

二名济北谷城县城中有管仲井

八年葵丘

齐国临淄县西有地名葵丘

姑棼

贝丘

乐安博昌县南有地名贝丘【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贝丘作贝中又案郦道元注水经河水云杜此条盖用京相璠之説】

九年干时

时水在乐安界歧流旱即竭涸故曰干时【案郦道元水经瓠子河注引杜説歧流作枝流】

堂阜

东莞蒙隂县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叔解夷吾缚于此因以为名然则古堂阜也【案晋书地理志防隂属琅琊国不属东莞郡】

十三年杏北杏

二名阙

济北有东阿县

闵元年落姑

僖三年阳谷

东平须昌县北阳谷城

四年穆陵

无棣

十八年甗

二十六年酅

济北谷城县西北有地名酅下

文十一年周首

济北谷城县东北有周首亭

十六年郪丘

十八年申池

或曰齐城南面西头第一门名申门齐城无池唯此门左右有池疑

宣元年平州

泰山牟县西平州乡

八年垂

成二年鞌

袁娄

阙【案谷梁云鞌去齐五百里袁娄去齐五十里孔颖逹正义驳之云齐之四境不应过遥且鞌已是齐地未必境上之邑岂得去齐有五百里乎谷梁又云一战緜地五百里是甚言之耳释例土地名鞌与袁娄并阙不知其处逺近无以验之】

阙又云博州武水县西北有故莘城也【案隋书地理志开皇十六年置博州大业初州废武水属武阳郡亦开皇十六年置杜佑通典云隋置愽州帝初州废唐复置博州武水属焉县本汉阳平地隋改今县则愽州武水县皆隋置此条又云以下非杜氏本文谨订于此】

华泉

阙又云不注山下有此泉齐州歴城县有华不注山【案汉书地理志歴城县属济南郡续汉书郡国志同魏书地形志齐州治歴城刘义隆置冀州皇兴三年更名领郡六歴城仍属济南郡则齐州元魏置此条又云以下非杜氏本文谨订于此】

徐关

阙又云齐州章丘县有故齐关城【案隋书地理志章丘属齐郡旧曰髙唐开皇十六年改旧唐书地理志章丘属齐州汉阳丘县隋为章丘则章丘县隋置此条又云以下非杜氏本文与上二条同】

石窌

济北卢县东有地名石窌

丘舆

马陉

十七年清

阳平乐平县也【案永乐大典乐平平字脱集解本并同攷晋书地理志乐平属阳平郡又攷续汉书郡国志乐平侯国故清章帝更名谨据此増人】

襄二年东阳

耏外

十八年平隂

济北庐县东北平隂城

防门

平隂城南有防防有门【案程公説春秋分记引释例作平隂城南北防有门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又云在县北】

京兹

平隂城东南

平隂城西有邿山

邮棠

十九年祝柯督

二名济南祝阿县也

句渎之丘

髙唐

济南祝阿县西北髙唐城【案于钦齐乗引杜释例作济南祝柯县西北有援城有髙唐城春秋时齐邑】

洒蓝

二十五年重丘

弇中

或曰防山莱芜县西有瓮口谷疑【案杜説集解云弇中狭道】

二十六年廪丘

东郡廪丘县故城是【案孔颖逹正义云释例土地名以廪丘为齐地案廪丘地在东郡则是卫之邦域齐竟不至此也羊角髙鱼皆在东郡廪丘与之相近齐不得别有廪丘乌余齐之大夫得以廪丘奔晋者盖齐人往前取得卫邑以赐乌余如郑公孙叚之得州宋乐大心之有原也宋郑大夫得以晋地为采邑是以齐大夫得以卫地为采邑杜见齐人以之奔晋故释例以为齐地明年讨乌余皆反其邑而归诸侯盖以廪丘归齐也 又案晋书地理志晋初分东郡置濮阳国廪丘属濮阳】

二十七年崔

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案晋书地理志东朝阳属乐安国不属济南郡】

二十八年邶殿

昭三年莒

五年寜风

十年稷

阙【案杜集解云稷祀后稷之处】

齐国西安县东有防里亭城【案防邑晋书地理志作棘里】

夫于

济南于陵县西北有于亭【案续汉书郡国志于陵属济南郡晋书地理志无此县】

十一年渠丘

齐国西安县

二十年聊摄

平原有聊城县县之东北有摄城

二十五年野井

济南祝阿县东有野井亭

定九年媚

十年夹谷祝其

二名阙

哀六年頼

或曰济南菅县南有赖亭疑【案续汉书郡国志菅县属济南郡晋书地理志无此县】

殳冐淳

八年潞

十年鄎

犂犂丘隰

三名济南有隰隂县【案晋书地理志济南郡统县五无隰隂县攷汉书及续汉书济南所属亦无是县】

济南祝阿县西北有辕城【案郦道元水经河水注引杜説云济南祝阿县西北有瑗城辕即瑗也与本文微异又案于钦齐乗引杜説例瑗城作援城】

十一年艾陵

济北卢县东有清亭

防山愽县

十四年舒州

丰丘

郭关

二十一年顾

舟道

二十七年留舒

陈地

隠三年陈

陈国陈县【案晋书地理志晋武帝合陈郡于梁国陈县属梁国】

僖二十三年焦

谯国谯县【案晋书地理志谯县属谯郡】

夷城父

二名谯国城父县【案晋书地理志城父县属谯郡】

文九年壶丘

宣十一年辰陵

颍川长平县东南有辰亭

成十六年鸣鹿

陈国武平县西南有鹿邑亭【案晋书地理志武平县属梁国】

哀六年大

杞地

隠四年縁陵

二名国都于縁陵陈留寜陵县城中有禹祠也【案汉书地理志寜陵属陈留郡顔师古注引孟康説曰故葛伯国今葛乡是晋书地理注属梁国】

牟娄

城阳诸县东北有娄乡

宣十五年无娄

阙【案隠四年杜氏集解云杞国本都陈留雍丘县推寻事迹桓六年淳于公亡国杞似并之迁都淳于僖十四年又迁縁陵襄二十九年晋人城杞之淳于杞又迁都淳于正义云汉书地理志陈留郡雍丘县故杞国武王封禹之后东楼公是杞本都此也志又云北海郡淳于县应劭曰春秋州公如曹左氏传曰淳于公如曹臣瓒按州国名淳于国之所都此淳于县于汉属北海郡晋时属东莞郡故释例土地名云州国都于东莞淳于县以雍丘淳于虽郡别而境连也襄二十九年晋帅诸侯城杞昭元年祁午数赵文子之功云城淳于是知淳于即杞都也观此知淳于自桓六年后即属杞本书仍属州国未尝明言杞取故附识于此 又案淳于县晋书属城阳郡不属东莞郡正义亦微讹】

蔡地

隠四年蔡

汝南上蔡县

桓二年邓

颍川召陵县西南有邓城

庄十年莘

成六年桑隧

汝南朗陵县东北有桑里亭在上蔡西南

昭十九年郹阳

邢地

隠五年邢

广平襄国县

闵二年夷仪

僖元年聂北

郕地

隠五年郕

东平刚平县西南有成乡

桓十一年夫钟

文十一年郕邽

或曰邑或曰玉阙

晋地

隠六年晋大卤大原大夏参虚晋阳

六名太原晋阳县【案宣十四年左传范宣子曰昔匄之先自虞以上为陶唐氏杜预集解云陶唐尧所治地太原晋阳县也终虞之世以为号故曰自虞以上孔颖逹正义云如杜此注陶唐共为一名即是晋阳县也释例云晋大卤太原太夏参虚晋阳六名太原晋阳县也唯载六名而言不及唐释例又别记小国所都唐太原晋阳县也亦云唐是晋阳而言不及陶则以陶与唐别不是共为一名也史记云帝尧为陶唐氏韦昭云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也案经传契居商故汤以商为国号后盘庚迁殷故殷商双举歴检书传未闻帝尧居陶而以陶冠唐盖地以二字为名所称或单或也张晏云尧为唐侯国于中山唐县然则唐是中山县名非晋阳也尧自唐侯而升为天子既为天子乃治于晋阳故杜于晋阳六名言不及唐记其诸国之都乃云唐是晋阳言尧为天子号曰陶唐其治在晋阳耳唐非晋阳县内之地名也舜受尧禅封尧子丹朱为王者之后犹称为唐其名不易终虞之世以陶唐为号故曰自虞以上也】

五年曲沃新城下国

三名河东闻喜县【案孔颖逹正义云曲沃邑也而称国者晋昭侯尝以此邑封桓叔桓叔国之三世武公始并晋国迁居而就之此曲沃晋之旧国故谓之为下国也】

平阳绛邑县有翼城【案续汉书郡国志绛邑属河东有翼城刘昭注云杜预曰在县东八十里】

六年鄂

桓二年条

千亩

西河介休县南地名千亩

陉庭

三年汾隰

庄二十五年聚

二十六年绛故绛

二名平阳绛邑县西绛邑城

二十八年东关

蒲蒲城

二名平阳蒲子县

屈二屈

二名平阳北屈县

僖八年采桑

平阳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也

九年髙梁髙梁之虚

二名平阳杨县西南髙梁城

十年韩韩原宗丘

三名故韩国阙

十五年河外列城五

河之南也焦瑕其二城其三阙【案孔颖逹正义云河自龙门而南至华隂而东晋在西河之东南河之北以河北为内河南为外虢略虢之境界也献公灭虢而有之今许以赂秦列城五者自华山而东尽虢之东界其间有五城也】

东尽虢畧

从河西南行而东尽故虢地也【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河西作河曲】

解梁城

河东解县【案孔颖逹正义云解梁城在河北非在河外五城之数也】

十六年狐厨

平阳临汾县西北有狐谷亭

受铎

昆都

阙【案孔颖逹正义云汾水从平阳南流折而西入于河临汾县在汾水北狐谷疑是狐厨乃在县之西北则狐厨受铎皆在汾北狄自北而侵南渉汾水至于昆都昆都在汾南也】

二十四年令狐

阙【案杜预集解云令狐在河东当与刳酋相接】

桑泉

河东解县西桑泉城【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云在解县东南】

臼衰

河东解县东南有臼城

庐桞

郇郇瑕氏

二名古国名【案杜预集解云解县西北有郇城】

緜上县

二名西河介休县南有地名緜上

二十五年南阳

晋所始开河内汲郡地【案杜预集解云在晋山南河北故曰南阳】

二十七年被庐

二十八年河阳

河内有河阳县

南河

汲郡河南渡而东

三十年焦

三十一年清原清

二名河东闻喜县北清原也

三十三年箕

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

先茅之县茅

二名河东大阳县西南有茅津茅亭

文三年王官

五年

汲郡修武县也

六年夷

河东汾隂县有董亭

郫郫邵

二名阙

七年菫隂

阙传曰先克夺蒯得田于菫隂

八年武城

十年北徴

十二年河曲

河东蒲坂县南

羇马 一阙

河东猗氏县东北有瑕城

十三年桃林之塞

农华隂县东潼关【案孔頴逹正义云桃林之塞在南河之南逺处晋之南境从秦适周乃由此路使詹嘉守此塞者以秦与东方诸侯逺结恩好及西乞聘鲁亦应更交余国虑其要结外援东西图已故使守此阨塞欲断其往来也】

诸浮

阙【案孔颖达正义云诸浮当是城外之近地】

十七年黄父黒壤

二名阙

宣二年隂地

晋之河南山北自上洛以东至陆浑

六年邢丘

河内平臯县也

七年向隂

十二年董泽

河东闻喜县东北有董池陂

十五年曲梁

广平曲梁县也

辅氏

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亭

衍之县

十七年断道卷楚

二名阙

野王

河内野王县

成元年赤棘

五年垂棘

六年盬

河东猗氏县盐池【案孔颖逹正义云盬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縂一百一十六里从盬省古声唯此池之盐独名为盬余盬不名盬也】

新田綘

二名平阳綘邑县也

九年铜鞮

上党铜鞮县也

十年桑田

十三年河

箕郜

十六年苕丘

十七年虚

襄元年丘

河东垣县东南有壶丘亭

三年长樗

鸡泽

广平曲梁县西南

十年着雍

阙传曰晋侯还及此而疾则着雍在河之南也或曰宋地非

十一年栎

河东北间

十八年长子

上党长子县

纯留

上党屯留县

梗阳

太原晋阳县南梗阳城

二十一年着

太原祁县

二十三年雍榆

汲郡朝歌县东有雍城

朝歌

汲郡朝歌县

孟门

阙【案杜预集解云孟门晋隘道】

荧庭

东阳

晋之山东魏郡广平以北【案孔颖逹正义云昭二十二年传曰荀吴袭东阳遂袭鼔灭之鼓在钜鹿居山之东山东曰朝阳知东阳是寛大之语縂为晋之山东故为魏郡广平以北二年齐晏弱城东阳以偪莱哀八年吴伐鲁克东阳晋齐鲁皆有东阳名同而实异服防以东阳为鲁邑谬之甚矣】

二十六年鄐鄐田

二名阙

河内轵县南有苗亭

二十七年木门

阙或曰魏邑也子鲜奔晋托于木门

三十年任

广平任县

昭二年中都

西河介休县东南中都城

五年杨杨氏

二名平阳杨县故杨国也

八年魏榆

阙【案孔颖逹正义云服防云魏邑榆州里名襄二十三年叔孙豹次于雍榆雍榆地名知魏榆亦地名也】

虒祁

平阳綘邑县西汾水上也【案杜预集解云虒祁在綘西四十里临汾水】

九年戏阳

魏郡内黄县北有戏阳城

十七年棘津

二十八年干侯

魏郡斤丘县

太原邬县

平陵

涂水

太原榆次县

马首

太原盂县

平阳

平阳县【案晋书地理志平阳县属平阳郡】

三十一年适歴

定元年大陆

汲郡修武县西北吴泽

三年平中

九年五氏寒氏

二名阙

中牟

荥阳有中牟县逺疑【案孔颖逹正义云此中牟在晋境内也赵世家云献侯即位治中牟汉书地理志云河南郡有中牟县赵献侯自耿徙此又云三家分晋河南之中牟魏分也杜言今荥阳有中牟县谓此河南之中牟也晋世分河南为荥阳郡中牟属焉此地乃在河南计非晋境所及故云逺疑非也又三家分晋中牟属魏则非赵得都之赵献侯治中牟亦非河南之中牟也此言晋车在中牟哀五年赵鞅伐卫围中牟论语佛肹为中牟宰与赵献侯所都中牟或当是一必非河南中牟当于河北别有中牟但不复知其处耳臣瓉作汉书音义云河南中牟春秋在郑之疆内及三卿分晋则为魏之邦土赵界自漳水以北不及此也春秋卫侯如晋过中牟案此之中牟非卫适晋之次也汲郡古文曰齐师伐赵东鄙围中牟此中牟不在赵之东也案中牟当在温水之上考瓒言河南中牟非此中牟诚如其语谓此中牟当在温水之上不知其所据也】

十三年河内

河内汲郡

邯郸

广平郸邯县

十四年百泉

哀元年棘蒲

四年上雒

仓野

并在上雒县也【案续汉书郡国志上雒侯国属京兆尹有苍野聚刘昭注引杜预説曰在县南 又案晋书理地志上雒县属上雒郡】

少习

上雒商县武关

赵国平棘县西北有栾城

赵国高邑县

逆畤

隂人

壶口

潞县东有壶口关【案晋书地理志潞县属上党郡】

柏人

赵国柏人县

十五年冠氏

阳平馆陶县

二十三年英丘

薛地

隠十一年薛

鲁国薛县【案晋书地理志薛县属鲁郡】

定元年邳

下邳县故邳国【案晋书地理志下邳县属下邳国】

许地

隠十一年许

颍川许昌县

成四年展陂

鉏任泠敦之田

十四年叔申之封

襄十六年棫林

函氏

昭九年夷城父

二名城父县属谯郡

邓地

桓七年邓

义阳邓县

九年鄾

邓县南沔水之北鄾也

秦地

桓四年秦雍

二名秦国都扶风雍县也

僖十五年灵台

始平鄠县【案集解云灵台在京兆鄠县攷两汉书及晋书鄠县两汉并属右扶风晋泰始三年置始平郡鄠县属始平集解讹误当以本书为正】

王城

冯翊临晋县东故王城今名武乡【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云后改为武乡在县东】

三十三年具囿

文二年彭衙

冯翊郃阳县西北有彭衙城

冯翊临晋县东有故汪城

四年邧新城

七年刳首

十年少梁

冯翊夏阳县

成十三年麻隧

侯丽

新楚

襄十四年棫林

曹地

桓九年曹

济隂定陶县

僖八年洮

阙【案僖二十五年冬十二月公防卫子莒庆盟于洮集解云洮鲁地孔頴达正义辨之曰八年盟于洮杜云曹地三十一年鲁始得曹田此时不得为鲁地注误今考庄二十七年春公防杞伯姬于洮集解云鲁地则鲁亦有洮孔云杜误未闻确防】

襄十七年曹隧

重丘

昭二十年鄸

定十二年郊

哀七年黍丘

梁国下邑县西南有丘亭

揖丘

大城

楚地

桓二年荆楚郢

三名楚国都于郢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东有小城名郢

八年沈鹿

十一年郊郢

十三年鄢

襄阳宜城县

荒谷

冶父

庄十八年耼那处

二名南郡编县东南有那口城

十九年津

或曰南郡江陵县有津乡

南郡鄀县东南有湫城

夕室

僖四年陉陉隰

二名颍川召陵县南有陉亭【案文十六年师叔曰先君蚡冐所以服陉隰也孔颖逹正义云释例以陉与陉隰为一地楚自武王始居江汉之间则蚡冐之时未至中土不应已能越申息服颖川之邑疑非也】

召陵

颍川召陵县

六年武城

南阳宛县北武城

二十五年析白羽

二名南乡析县【案晋书地理志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晋武帝平吴改南乡为顺阳郡析县属顺阳】

二十七年睽

二十八年连谷

文十年商

上雒商县

期思

戈阳期思县东北有期思城

十四年庐

襄阳郡有中庐县

十六年大林

阳丘

訾枝

阪髙

句澨

临品

石溪

宣三年叶

南阳叶县

四年轑阳

烝野

漳澨

臯浒

十一年郔

十二年沈

汝隂固始县【案杜预集解云沈或作寝寝县也孔頴逹正义云哀十八年有寝尹吴由于】

成七年州来

淮南下蔡县

阙又云豫州新蔡外城古吕国也【案汉书地理志新蔡属汝南郡续汉书郡国志同魏书地形志豫州下云刘义隆置司州治悬城皇兴中改豫州领郡九新蔡县属新蔡郡则豫州元魏置此条又云以下系后人所増谨订于此】

十五年钟离

淮南县也

新石

十六年汝隂之田

汝水之南近郑之南地也

十七年驾

襄四年繁阳

汝隂鲖阳县南有繁阳亭【案集解繁阳在汝南鲖阳县南攷前后汉书志鲖阳并属汝南晋书地理志魏置汝阳郡后废晋泰始二年复分汝南立汝南郡鲖阳属汝隂集解所云尚沿汉制本书则据晋所分言之谨识于此】

十年柤

阙或曰彭城傅阳县西北有柤水沟鲁国薛县西南有柤亭谯国酂县治戏乡【案晋书地理志酂县属谯郡】皆去钟离五百余里非诸侯六日载防所至也或曰汝南安城县西南有钟离亭西平县北有柤亭去偪阳近千里又非自防九日之所能灭国皆非也

十三年庸浦

十四年棠

二十六年雩娄

安豊雩娄县

谯国邹县东北有棘亭

昭元年犨

本郑地南阳犨县

本郑地襄城郏县

三年江南之云梦中

南郡枝江县西有云梦城江夏安陆县东南亦有云梦城或曰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巴丘湖江南之云梦也

四年栎

汝南新蔡县东北有栎亭【案昭四年吴伐楚入棘栎麻孔颖逹正义云吴入楚之邑知此三邑皆楚之东鄙故疑新蔡东北有栎亭者是此栎亭也郑有栎邑者则河南阳翟县也又案新蔡县续汉书郡国志属汝南晋书地理志属汝隂】

阙此麻当在汝隂之左右若河南阳翟县是郑之栎襄县麻陂酂县为棘皆非吴之所及又惟汝隂自有棘栎【案此条有讹误今无可是正姑仍之】

夏汭

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

五年璅

鹊岸

庐江舒县有鹊尾渚

南懐

汝清

六年干谿

谯国城父县南【案集解云楚东境 又案晋书地理志城武县属谯郡】

七年章华

南郡华容县台在城内或曰章华台在谯国城父曰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如楚道由郑知不在城父者也

九年淮北之田

淮水北田

夷濮西田

夷濮本陈地也

十一年不羮

襄城县东南有不羮城定陵县西北有不羮亭【案晋书地理志襄城定陵均属襄城郡 又案续汉书郡国志襄城有西不羮定陵有东不羮均属颖川郡晋书帝分颖川立襄城郡故属襄城郡城】

十二年颍尾

颍水之尾淮南下蔡县西

十三年中犨

息舟

颍川召陵县西南有邓城

鱼陂

江夏竟陵县城西北有甘鱼陂

訾梁

棘闱

豫章

定二年楚人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以军楚师于豫章又柏举之役吴人舎舟于淮汭而自豫章与楚夹汉此皆当在江北淮水南盖后徙在江南之豫章也

十四年宗丘

十七年长岸

十九年隂

南乡隂县【案晋书地理志隂县属顺阳郡】

下隂

十九年城父

襄城城父县

二十三年鸡父

安豊县南有鸡偹亭【案晋书地理志安豊县属安豊郡】

防澨

二十四年圉阳

二十五年州屈

丘皇

南阳叶县南有卷亭

二十七年潜

庐江六县西南潜城

三十三年养

三十一年南冈

定四年容城

柏举

大隧

直辕

阨

城口

雍澨

五年稷

军祥

公壻之谿

成臼

江夏竟陵有臼水出聊屈山西南入汉水

脾泄

哀四年负函

缯关

南乡析县南有豊乡【案晋书地理志析县属顺阳郡】

三戸

南乡丹水县北有三戸亭【案晋书地理志丹水县属顺阳郡郦道元水经丹水注云汉建安中割南阳右壌为南乡郡逮晋封宣帝孙畅为顺阳王立为顺阳郡因而南乡为县】

十二年橐臯

淮南逡遒县东南橐泽亭

十六年白

汝隂襄信县西南有白亭

汝隂慎县

随地

桓六年随

义阳随县

八年速杞

黄地

桓八年黄

弋阳县【案晋书地理志弋阳县属弋阳郡】

庄十九年踖陵

梁地

桓九年梁

冯翊夏阳县

僖十八年新里

虞地

桓十年虞

河东大阳县东北吴城

僖二年鄍

颠軨

河东大阳县东北有地名颠軨坂

郧地

桓十一年郧

江夏云杜县东南有郧城

蒲骚

宣四年梦

江夏安陆县东南有云梦城

小邾地

庄五年郳小邾

二名东海昌虑县东北有郳城

哀二年句绎

徐地

僖三年徐

下邳僮乡东南大徐城

十五年娄林

大徐城东有娄林乡【案集解作下邳僮县东南有娄亭】

十六年蒲隧

东海昌虑县东有蒲乡【案蒲乡集解作蒲如陂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作蒲姑陂】

燕地

庄三十年燕北燕

二名燕国蓟县也

僖二十五年阪泉

广甯涿鹿县涿泉

昭四年冀之北土

冀州名也北土燕代之属

七年虢

十二年阳唐

二名中山有唐县

鄀地

僖二十五年鄀

商宻也秦楚界上小国其后迁于南郡鄀县【案孔颖逹正义云言鄀本在啇宻者据后鄀移都而复称鄀耳其实此时鄀在啇宻后始迁于鄀县国至彼县而灭故彼县专得鄀名耳】

商宻

南乡丹水县也【案晋书地理志丹水县属顺阳郡】

麇地

文十一年麇

防渚

锡穴

舒地

僖三年舒

庐江舒县

文十二年羣舒舒龙舒蓼舒庸舒鸠

五名庐江六县西南有龙舒城蓼安豊蓼县【案杜预集解云舒城西南有龙舒孔颖逹正义云世本偃姓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以其非一故统言以包之又案宣八年楚人灭舒蓼集解云舒蓼二国名正义云二字转写误当云一国名】

襄二十四年荒浦

二十五年离城

庸地

文十六年庸

庸上庸县【案晋书地理志上庸县属上庸郡】

方城

上庸县东有方城亭

鱼复县【案续汉书郡国志鱼复县属巴郡晋书地理志鱼复县属巴东郡】今巴东永安县【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宋书州郡志并引谯周巴记云初平中荆州帐下司马赵韪建议分巴郡安汉以下为永寜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寜为巴东郡而宋书又云鱼复侯相汉旧属县巴郡刘偹章武二年改为永安晋武帝太康元年复旧则永安县蜀汉所置也】

郯地

宣四年郯

东海郯县

昭七年羽渊

东海祝其县西羽山西南也

莱地

宣七年莱

东莱黄县

襄六年棠

或曰北海即墨县有棠乡【案续汉书郡国志即墨属北海国晋书地理志即墨属济南郡】

吴地

成七年吴

吴郡吴县

襄三年鸠兹

丹阳芜湖县东今臯夷也

十四年臯舟之隘

二十八年朱方

三十一年延州来

阙【案孔颍逹正义云释例土地名延州来阙不知其处则杜谓延州来三字共为一邑服防云延延陵也州来邑名季子让王位升延陵为大夫食邑州来家通言之案文谓之延陵季子则是延陵与州来必不得为一但不知何以呼为延陵耳或延陵亦是邑名盖并食二邑故连言之又昭二十七年正义云释例延州来阙杜意当谓吴地别有州来非楚邑也】

昭五年鹊岸

庐江舒县东南江水有鹊尾渚

六年房钟

哀九年邗

在广陵东南自邗江穿沟东北向射阳湖西北末至口入淮今谓之韩江口

十二年郧发阳

二名广陵海陵县东南有发谿口

十五年良

十六年頯黄氏

十七年笠泽

二十年艾

豫章有艾县也

越地

定八年越于越

二名防稽山隂县

十四年檇李

吴郡嘉兴县南有醉李城

哀元年夫椒

吴郡吴县西南太湖中有椒山

十三年姑蔑

东陈太末县

十九年冥

二十二年甬东

防稽句章县东海中洲

有穷地

襄四年有穷穷石

二名阙

三苖地

昭元年三苖

襄十四年州

敦煌郡敦煌县

有虞地

哀元年有虞

梁国有虞县【案孔颖逹正义云有鳏在下曰虞舜又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皇甫谧云嫔于虞因以虞为氏虞今河东大阳县西山上虞城是也然则舜有天下其代号虞本河东大阳之虞及周之兴封仲雍之后为虞国即彼地是也但舜既禅禹禹封舜后为诸侯虽取虞为国名未必封于河东虞地而梁国有虞县其地以虞为名疑是夏时虞国杜于地名言有者皆是疑辞言有以示不审也】

右国四十并周凡四十一经地名九百一十三【案本文地名实八百八十九条】其四百五十七阙【案本文阙者实四百六十条】

春秋释例巻六

<经部,春秋类,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巻七

晋 杜预 撰

土地名第四十四之三

小国地

隠元年虢

荥阳县【案晋书地理志荥阳县属荥阳郡】

汲郡共县

宿

东平无盐县

南阳宛县

城阳壮武县所治夷安地

二年向

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案晋书地理志龙亢县属谯郡】

五年燕

东郡燕县【案隠五年正义云燕有二国一称北燕此则南燕也世本燕国姞姓地理志东郡燕县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也小国无世家不知其君号諡惟庄二十年燕仲父见耳 又案续汉书郡国志燕县属东郡攷晋书地理志故汉东郡地分属濮阳国及平阳顿丘诸郡无东郡亦无燕县】

七年滕

沛国公丘县东南有滕城【案续汉书郡国志公丘县属沛国晋书地理志公丘县属鲁国】

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

十年戴

陈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地【案隐十年正义引汉书地理志云梁国甾县故戴国应劭曰章帝改曰考城古者甾戴声相近故郑诗笺读椒戴为炽甾是其音大同故汉于戴国立甾县于晋属陈留】

十一年息

汝南新息县

桓二年郜

济隂成武县东南有北郜城

三年芮

冯翊临晋县有芮乡

河东河北县

五年州淳于

二名国都于东莞淳于县【案东莞淳于县集解作城阳淳于县攷晋书地理志淳于县属城阳郡不属东莞郡集解是】

七年谷

南乡筑阳县北谷城【案晋书地理志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晋武帝平吴改南乡为顺阳郡筑阳县属顺阳】

九年巴

巴郡江州县

十一年贰

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州陵城

义阳棘阳县东南湖阳城

十二年罗

在宜城县西山中后徙南郡枝江县【案晋书地理志宜城属襄阳郡】

十三年赖

义阳随县赖乡

十五年牟

泰山牟县【案续汉书郡国志作牟县晋书地理志作东牟县均属防山】

梁国寜陵县东北葛乡【案孔颖逹正义云桓五年汉书地理志陈留郡寜陵县应劭曰古葛伯国然则于晋属梁国也】

庄二年于余丘

阙【案庄二年正义云公羊谷梁皆以于余丘为邾之别邑左氏无春秋未有伐人之邑而不系国者此无所系故知是国释例注阙不知其处盖近鲁小国也】

十年谭

济南平陵县西南谭城【案续汉书郡国注东平陵属济南郡晋书地理志济南郡无此县】

十二年萧

沛国萧县【案孔颖达正义云宣十二年楚子灭萧定十一年宋公之弟辰入于萧以叛则此后复为宋邑也】

十三年遂

济北蛇丘县东北有遂乡

十六年滑费滑

二名滑国都于费河南缑氏县【案成十七年郑子驷侵晋虚滑杜预集解云滑国为秦所灭时属晋后属周孔颖逹正义云僖三十三年秦人灭滑经书入则是灭而不有不知灭后属何国也此言侵晋知此时属晋耳襄十八年楚公子格侵费滑胥靡注云胥靡郑邑不言费滑杜意当以费滑为周邑也然若是周邑当言侵周以别之定六年称郑伐周冯滑胥靡尔时胥靡亦为周邑盖费滑胥靡周郑之间襄时属郑定时属周】

十八年权

南郡当阳县东南有权城

三十年鄣

东平无盐县东北有鄣城

闵元年耿

平阳皮氏县东南有耿乡

平阳永安县东北有霍太山

二年阳

僖二年江

汝南阳安县

平阳皮氏县东北有冀亭

五年

弋阳轪县东南

汝南阳安县南有道亭

汝南西平县有柏亭

六年微

东平夀张县西北有微乡微子

十四年鄫

琅琊鄫县

十五年厉

义阳随县北有厉乡

阙【案杜预集解云韩国在河东郡界】

十七年英氏

阙【案杜预集解云项国今汝隂项县攷晋书地理志项属梁国不属汝隂】

荥阳宻县

二十一年任

任城县也【案晋书地理志任城县属任城国】

须句

东平须昌县西北有须句

颛臾

防山南武阳县东北有颛臾城

二十三年顿

汝阴南顿县【案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南顿并属汝南本文汝隂当是汝南之误】

二十四年管

荥阳京县东北管城

河内山阳县西有雍城

京兆长安县西北周武王武王葬毕地

始平鄠县东有鄷邑亭

河内野王县西北有邘城

襄城城父县西南有应城

弋阳期思县所治蒋乡亭

髙平昌邑县西有茅乡【案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杜説云茅乡在昌邑西南】

东郡燕县西南有胙亭

二十六年防

建平胏归县也

二十八年有莘

二十九年介

城阳黔陬县

三十年焦

农陕县焦亭

文三年沈

汝南平舆县北有沈亭

五年六

庐江六县

六年偪

十二年巢

庐江六县东有居巢城【案居巢西汉故县也汉书地理志居巢属庐江郡】

宣元年崇

四年防

九年根牟

琅琊阳都县东有牟乡

十二年唐

义阳安昌县东南有上唐乡

十五年黎

上党壶关县有黎亭

成六年鄟

郇郇瑕氏

二名河东解县西北有郇城

襄四年寒

北海平夀县东有寒亭【案晋书地理志平夀县属济南郡】

有鬲

平原鬲县

斟灌

乐安夀光县东南有灌亭

斟寻

北海平夀县东南有斟亭

过有过

二名东莱掖县北有过乡亭

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戈邑

十年偪阳

彭城傅阳县也

十三年邿

任城亢父县有邿亭

二十三年铸

济北蛇丘县所治铸乡城也

二十四年豕韦

东郡白马县东南有韦城【案晋书地理志晋初分东郡置濮阳国白马县属濮阳】

太原晋阳县

京兆杜陵县

二十九年

平阳县

新平漆县东北邠城

荥阳宻县东北郐城

昭元年观

顿丘卫县

始平鄠县扈乡

下邳县【案晋书地理志下邳县属下邳国】

奄商奄

二名阙

四年胡

汝隂县西北胡城【案晋书地理志汝隂县属汝隂郡又案郦道元水经頴水注引杜预释地西北下有有字】

有缗

阙又云兖州金乡城缗国也【案续汉书郡国志金乡属山阳郡旧唐书地理志金乡属兖州杜佑通典新唐书地理志并同则以金乡属兖州乃唐制也此条又云以下非杜氏本文谨订于此】

或曰东夷国或曰魏郡黎阳县疑

五年大庭氏

今在鲁城中

九年骀

始平武功县所治厘城

扶风美阳县西北有岐山

蒲姑

乐安愽昌县西北蒲姑城

十二年昆吾

东郡濮阳县【案晋书地理志晋初分东郡置濮阳国濮阳县属焉】

十三年房

汝南有吴房县

十五年宻须

安定隂宻县也

阙巩

十六年甲父

高平昌邑县东南有甲父亭

十八年鄅

琅琊开阳县

二十七年钟吾

二十九年飂

鬷川鬷夷氏

二名阙

穷桑

阙【案杜预集解云穷桑地在鲁北】

定二年桐

庐江舒县西南有桐乡

四年封父

哀元年仍有仍

二名阙

右小国一百二十九经传惟见国名其二十八阙【案本文阙者实三十五条】

共池

桓十年

恶曹

十一年

十一年

垂棘

僖二年

多鱼

二年

牡丘

十五年

女栗

文十年

厥貉

十年

十三年

上鄍

成二年

琐泽

十二年

交刚

十二年

貍脤

十七年壬申公孙婴齐卒于貍脤旧説壬申十月十五日貍脤鲁地也传曰十月庚午围郑然则二月未得及鲁之境也

虚朾

十八年

台谷

十八年

善道

襄五年

大隧

十九年

商任

二十一年

二十五年

旷林

昭元年

祲祥祥

二名十一年

厥憗

十一年

鄟陵

二十六年

拔郯

二名定三年

安甫

十年

渠蒢渠挐

二名十五年

右地二十六未闻古属何国并阙

戎地

隠二年戎

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

九年北戎山戎无终

三名北平有无终县

桓十三年卢戎

庄二十八年骊戎

京兆新丰县

闵二年犬戎

西戎别在中国者阙

僖十一年

河南洛阳县西南有泉亭【案杜预集解云伊阙北有泉亭】

伊洛之戎

杂居洛水伊水之间者河南洛阳县西南有戎城

二十二年陆浑之戎九州之戎

河南陆浑县【案杜预集解云允姓之戎居陆浑在秦晋西北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号至今为陆浑也孔颖逹正义云昭九年传曰允姓之奸居于州注云瓜州今敦煌则陆浑是敦煌之地名也后徙之伊川复以陆浑为名】

三十三年姜戎

晋南鄙

成元年茅戎

河东大阳县西有茅亭

徐吾氏

茅戎之别种【案孔颖逹正义云茅戎以是戎内之别徐吾又是茅戎之内聚落之名】

昭九年隂戎

晋隂地

哀四年狄戎

十七年戎州

戎邑近卫者阙

狄地

庄二十八年广莫

北狄地之旷絶蒲与北屈左右

闵二年东山臯落氏狄

二名赤狄别种在晋东阙【案孔颖逹正义云狄有赤狄白狄成十三年传晋侯使吕相絶秦云白狄及君同州则白狄与秦相近当在晋西此云东山当在晋东宣十五年晋师灭赤狄潞氏潞上党潞县在晋之东此云伐东山臯落氏知此亦在晋东是赤狄别种也】

僖二十三年廧咎如

赤狄别种阙【案成三年传云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讨赤狄之余焉杜集解云宣十五年晋灭赤狄潞氏其余民散入廧咎如故讨之孔頴逹正义云赤狄余种散入咎如之内今伐咎如者来就咎如之内讨彼赤狄余党然廧咎如容赤狄余民则咎如亦赤狄矣刘以为廧咎如即是赤狄之余今知不然者以赤狄极多潞氏甲氏铎辰臯落氏等皆是其类并为建国假令潞氏甲氏铎辰臯落虽灭自外犹存不灭者多止以言讨赤狄之类不得称余且以廧咎如容受赤狄余党故伐而讨责若以廧咎如即是赤狄之余应取土地兴兵絶灭何当惟伐讨而已刘以廧咎如即是赤狄之余而规杜非也】

三十三年白狄

故西河郡地有白部胡

文十一年长狄鄋瞒

鄋瞒长狄国阙

潞赤狄潞氏

二名在上党又云潞城县东有古城赤狄潞氏国也【案汉书地理志潞县属上党郡续汉书郡国志同隋书地理志潞城属上党郡开皇十六年置旧唐书地理志潞城古邑隋特置潞城县则潞为汉县潞城则隋所改也此条又云以下系后人所増谨订于此】

宣三年赤狄

故上党郡地有赤沙城

十一年欑函

众狄

十六年赤狄甲氏畱吁铎辰

三名赤狄别种阙

昭十二年鲜虞

白狄别种中山新市县也

昔阳

肥国都也乐平沾县东有昔阳城

白狄别种钜鹿下曲阳县西有肥累城【案云晋荀吴伪防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晋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县皋归孔颖逹正义云刘以为齐在晋东伪防齐师当自晋而东行也假道鲜虞遂入昔阳则昔阳当在鲜虞之东也今案乐平沾县在中山新市西南五百余里何当假道于东北之鲜虞而反入西南之昔阳也既入昔阳而别言灭肥则肥与昔阳不得为一安得以昔阳为肥国之都也昔阳即是肥都何以复言钜鹿下曲阳有肥累之城疑是肥名取于彼也肥为小国境必不逺岂肥名取钜鹿之城建都于乐平之县也十五年苟吴伐鲜虞围鼔杜云鼓白狄之别钜鹿下曲阳县有鼓聚谓肥鼔并在钜鹿昔阳即是鼔都在鲜虞东南也二十二年云晋苟吴使师伪籴者负甲以息于昔阳之门外遂袭鼔灭之则昔阳之为鼓都断可知矣今案杜以昔阳为肥国都其説为是传云遂入昔阳即云壬午灭肥是因入而灭之故云昔阳肥国都也昔阳既在乐平沾县而杜又云钜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相去逺者以肥是本封之名后迁于昔阳犹若肥国本都陈留后迁縁陵郑本都京兆后迁虢郐耳昔阳今属防州去下曲阳道路非逺在中山南二百余里刘自云肥之与鼔俱在曲阳足知肥累城与昔阳不甚悬絶刘意欲破杜乃云乐平沾县在中山新市西南五百余里又自云昔阳鼔国都与肥相近在中山东南是自相矛盾也然鲜虞在北昔阳在南所以得假道鲜虞遂入昔阳者荀吴意欲灭肥恐肥国防偹故从晋之北境伪欲东南而行往防齐师故先回路假道鲜虞南入昔阳如汤之放桀迂路従陑出其不意故也且杜君土地例称有者皆疑辞故杜云乐平沾县东有昔阳是疑而不定又且都县移动古今不一则晋时乐平沾县何知不是今之昔阳但肥都昔阳与鼔相近晋既灭得肥国故二十二年息昔阳之门外遂袭鼔而取之昔阳非鼓都也刘意好异而妄规杜过非也又案续汉书郡国志下曲阳属钜鹿郡晋书地理志下曲阳属赵国不属钜鹿国 又案隋书地理志赵郡稾城下云后齐废下曲阳属焉改为槀城县开皇十年置亷州大业初州废旧唐书地理志镇州槀城下云唐初置钜鹿郡武徳元年改为亷州贞观元年州废正义所云昔阳今属亷州唐初之制也】

十三年中人

鲜虞地也中山望都县西北有中人城

十五年鼔

白狄别种钜鹿下曲阳县有鼓聚

定四年中山

鲜虞地中山国治卢奴县

夷地

僖十三年淮夷东夷

东夷居淮水者阙

文十六年百濮

建寜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案此四句永乐大典止有建寜县南有小夷七字从文十六年正义所引释例増改】

哀四年夷虎

十九年三夷

三夷地阙

蛮地

文十六年羣蛮

成十六年陆浑蛮氏戎蛮蛮氏

二名河南新城县东南有蛮城

右四夷四十其二十一阙也【案本文阙者实十八条】

山名

隠八年泰山

奉高县西北

桓六年二山

具山敖山

僖四年方城

南阳叶县南

十四年沙鹿

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鹿土山也

十五年华山

农华隂县西南

三十二年殽

农黾池县西

文十三年绎

鲁国邹县北【案晋书地理志邹县属鲁郡】

十六年阜山

宣二年首山

河东蒲坂县东南首阳山

十二年敖

荥阳荥泽县西北是也【案晋书地理志荥阳郡治荥阳敖正荥阳县所属别无荥泽县又攷续汉书郡国志荥阳有敖亭有费泽刘昭注云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间即此又楚潘党逐魏锜及荥泽杜预曰县东荥泽也与本书郑地荥泽条合则荥泽在河南者亦属荥阳县本文荥泽县当是荥阳县之误谨订于此】

荥阳县西北敖山东南

成二年靡筓

华不注

五年梁山

冯翊夏阳县北又云同州韩城县有梁山【案杜佑通典云西魏改华州为同州以漆沮既从澧水攸同言二水至斯同流入渭城居其地故曰同州又云韩城汉为夏阳县有梁山后周分为郃阳及今县则同州西魏置韩城宇文周置此条又云以下非杜氏本文谨订于此】

襄三年衡山

吴兴乌程县南

十八年巫山

济北庐县东北

梅山

荥阳宻县东北

鱼齿

南阳犨县北

二十三年大行

河内郡北

昭四年四岳

东岳防山奉高县防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县衡山也【案续汉书郡国志湘南侯国属长沙郡晋书地理志孙权分长沙立衡阳湘东二郡湘南县属衡阳】西岳农华隂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上曲阳县西北恒山也【案续汉书郡国志上曲阳属中山国晋书地理志上曲阳属常山郡不属中山国】

三涂

河南陆浑县南山名或曰三涂伊阙大谷轘辕三道也传曰晋将伐陆浑而先有事于洛与三涂先祭山川也谓三道者非也【案孔颖逹正义云服防云三涂太行轘辕殽黾也谓三涂为三处道也杜则以三涂为一 又案水经云伊水过陆浑县南郦志云伊水歴崖口山峡即古三涂山也是山在陆浑故城东南八十许里周书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望过于三涂服防曰三涂太行轘辕崤渑非南望也或言宜为轘辕大谷伊阙皆非也】

阳城

河南阳城县东北山洧水所出

太室

河南阳城县西北嵩髙山中岳也地理志云武帝置嵩高县以奉太室之山是为中岳有少室在太室之西谓之少室

荆山

新城沶乡县南

中南

始平武功县西南有大台山

扶风美阳县西北

涂山

淮南夀春县东北山也

五年莱山

坻箕之山

七年莱柞

羽山

东海祝其县西南

十一年冈山

十二年坻

十六年桑山

二十二年北山

洛北邙山是也

定四年小别

大别

阙或曰大别在安豊县西南【案此系郑康成之説水经亦同】传曰吴既与楚夹汉然后楚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然则二别近汉之名无縁反在安豊也【案杜集解云禹贡汉水至大别南入江然则二别在江夏界】

十三年首山

哀元年防稽

在防稽山隂县南

四年菟和

在上雒县东【案晋书地理志上雒县属上雒郡】

右山四十五【案本文实止山四十二】其十二阙

水名

隠三年济

自荥阳卷县东经陈留至济隂北经高平东平至济北经济南至乐安愽昌县入海【案隠三年正义云案检水流之道今古或殊杜既攷校元由据当时所见载于释例今一皆依杜虽与水经乖异亦不复根寻也】

四年濮

桓六年汉

一名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经汉中魏兴至南阳东南经襄阳至江夏安陆县入江

八年淮

出义阳平氏县桐栢山东北经汝南汝隂淮南谯国沛国下邳至广陵县入海【案谯国晋书志理志作谯郡广陵县晋书地理志属广陵郡】

十二年彭

出新城昌魏县东北至南乡筑阳县入汉【案晋书地理志晋武帝改南乡为顺阳郡筑阳属顺阳】

十三年鄢

出新城沶乡县东经襄阳至宜城县南入汉

十八年泺

出济南歴城县故城西北入济【案晋书地理志济南郡统县五无歴城县】

庄四年溠

义阳厥县西有漈水源出县北从县西东南至随县入郧水【案庄四年正义云杜以济解溠盖声相近而字转耳此条永乐大典误作义阳门西县东北入须水今从正义所引释例改正】

九年洙

出鲁国东北西南入沇水下合泗

十八年涌

南郡华容县南出自江也

闵二年渭

出陇西狄道县鸟鼠同穴山东经南安天水畧阳扶风始平京兆至农华隂县入河

僖元年汶

出泰山莱芜县西南经济北至东平须昌县入济也

四年东海

自辽西北平渔阳章武渤海乐陵乐安北海东莱城阳东海广陵吴郡防稽十四郡之东界以东也【案晋书地理志无渔阳郡其地多属燕国无北海国其地分属齐国及济南城阳东莞诸郡】

出西平西南二千里从西平东北经金城故北地朔方五原至故云中南经平阳河东之西界东经河东河内之南界东北经汲郡魏郡顿丘阳平平原乐陵之东南入于海也【案孔頴逹正义云杜之此言据当时之河耳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隂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浲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案验其地自大伾以上河道不改大伾以下即是汲郡以东河水东流秦汉以来始然也古之河道自大伾而北过洚水故迹不可复知其大陆则赵之广泽也大陆以北播为九河者徙骇太史间成平以南平原鬲县以北其九河者徙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简六洁七钩盘八鬲津九徒骇最西以次而东故郑注禹贡河间弓高县往往有其处中侯云齐桓霸遏八流以自广计桓公之时齐之西境当在九河之最西徒骇是齐之西界盖其东至于海当尽乐安北海之东界也 又案晋书地理志无朔方五原云中三郡】

十一年伊

出上雒卢氏县熊耳山东北至河南洛阳县入雒也

出上雒县领山东北经农至河南巩县入于河

十六年汾

出太原故汾阳县东南【案汉书地理志汾阳县属太原郡顔师古注北山汾水所出续汉书郡国志太原无此县】至晋阳县西南经西河平阳至河东汾隂县入河

十九年睢

汴水自荥阳受河睢水受汴东经陈留梁国谯郡沛国至彭城县入泗【案孔颖逹正义云凡水首从水出谓之受流归他水谓之入汉书之例为然言汴従河出睢従汴出也】

二十二年

三十三年泜

鲁阳县有滍水东注襄城至定陵县入汝【案晋书地理志鲁阳属南县阳国】

宣四年漳

出新城沶乡县南至荆山东南经襄阳南郡当阳县入沮

八年滑

十年颍

出河南阳城县阳干山东南经颍川汝隂县淮南下蔡县入淮

成六年浍

出平阳绛县南西入汾

十三年涑

出河东闻喜县西南至蒲坂县入河【案晋书地理志蒲坂县亦属河东郡】

出安定朝那县西东南经新平扶风至京兆高陆县入渭

十七年洧

出荥阳宻县西北阳城山东南至颍川长平县入颍

出南阳鲁阳县大盖山东北至河南梁县东南经襄城颍川汝南至汝隂襃信县入淮

洹出汲郡林虑县东北至魏郡长乐县入清水

襄三年耏

十六年溴

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县入河【案晋书地理志温县亦属河内郡】

出襄城昆阳县北东入汝

十八年潍

自东莞县东北经城阳北至北海都昌县入海【案晋书地理志东莞县属东莞郡又故汉北海国地晋时分属齐国及济南城阳东莞诸郡地理志无北海国亦无都昌县】

出东莞盖县艾山东南经琅琊东海至下邳县入泗【案此齐地之沂水经所谓出防山盖县艾山者也汉书地理志防山郡盖县下注云沂水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五行六百里青州】

旃然

出荥阳成臯县东南入汴水【案晋书地理志成臯县属河南郡不属荥阳郡又案东南入汴水句郦道元水经济水注引杜说作东入坂】

十九年漷

出东海合乡县西南经鲁国至高平湖陆县入泗

出鲁国卞县西南至高平湖陆东经沛国彭城下邳至临淮郡左右入淮水

二十三年少水

二十五年泮

二十八年黄

出荥阳宛陵县西西南至新郑城西入洧【案续汉书郡国志新郑属河南尹晋书地理志河南荥阳俱无此县】

昭元年洮

三年江

出汶山升迁县岷山南经蜀郡建寜至江阳北经巴郡东经建平宜都南郡江夏弋阳安豊至庐江东南经淮南下邳至广陵入海

五年罗

六年豫章

豫章郡今治南昌县县西有水北入江当春秋时豫章在江淮之南

七年濡

出高阳县东北至河间鄚县入易水【案孔颖逹正义云今案高阳县无此水也水源皆出于山其出平地皆是山中平地燕赵之界无泉出者未知杜言何所案据 又案晋书地理志高阳县属高阳国】

十二年渑

出齐国临淄县北经乐安博昌县南界西入时水

十二年彭

出东莱黄县山西北经即墨县至城阳黔陬县东南入海【案晋书地理志即墨县属济南郡】

在城阳郡东南入海

二十五年沂

出鲁国鲁县西南入泗【案此鲁地之沂即郦道元水经泗水注所谓泗水在城北南迳鲁城西南合沂水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流迳鲁县故城南右注泗水者也】

二十六年淄

出防山梁父县西北入汶

二十七年沙

二十九年鬷

定四年清发

出新城昌魏县东南河山【案维水水经作沮水郦道元注引杜説云水出新城郡之西南发阿山与本书小异】东南经襄阳至南郡枝江县入江【案孔頴逹正义云此水在郢都之西】

哀十三年

十五年桐

出宣城广徳县西南白石山西北入丹阳湖

二十七年濮

自陈留酸枣县傍河东北经济隂至高平钜野县入济【案郦道元水经济水注引杜説云濮水出酸枣县首受河】

右水五十八【案本文实水五十七】其十四阙

盟防圗防附【案此防所载郡县多非晋初所有疑是杜氏原书已佚而唐人补辑以附益者】共

音恭今卫州共城县也【案续汉书郡国志共县属河内郡而隋书地理志则云汲郡东魏置义州后周改卫州又云共城属河内郡旧曰共后齐废开皇六年复置曰共城杜佑通典説与隋书同而其城则属卫州是卫州宇文周置共城县隋置而以共城卫州则唐制也】

城父

亳州县也【案隋书地理志谯郡下云后魏置南兖州后周改曰亳州城父属焉宋曰浚义开皇十八年改旧唐书地理志唐改为亳州城父仍焉则亳州乃宇文周置城父县隋置也】

上阳

在陕州【案杜佑通典陕州下云汉属宏农郡后魏置陕州隋炀帝初州废唐复置则陜州元魏置也】

南宫

冀州县【案汉书地理志南宫属信都国续汉书郡国志南宫属安平国统冀州刺史隋唐俱以信都郡为冀州南宫仍属焉】

淮阳

今陈州宛丘县【案杜佑通典汉汝南郡淮国之地隋置陈州炀帝初州废置淮阳郡唐为陈州宛丘属焉汉淮阳郡故城在今县西南隋书也理志宛丘属淮阳郡后魏曰项开皇初改名】

襄城

许州县【案襄城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俱属颍川郡隋书地理志颍川郡后周曰许州隋后为颖川郡襄仍川旧唐书地理志唐复为许州如故】

在徐州【案杜佑通典徐州彭城郡汉为楚国沛郡地晋立徐州以为重镇隋改彭城郡唐为徐州滕县属焉旧唐书地理志滕县古滕国隋志县】

高陵

在雍州【案汉书地理志高陵属左冯翊续汉书郡国志同杜佑通典今之雍州晋为京兆郡兼置雍州领郡七理于此隋唐俱为雍州高陵属焉】

陇西

渭州【案魏书地形志陇西郡属渭州】

东阳

在邓州南阳【案隋书地理志南阳郡旧置荆州开皇初改为邓州南阳县属焉】

云中

在幷州榆次县东北【案汉书地理志榆次县属太原郡续汉书郡国志同】

南越

广州【案杜佑通典汉献帝立南越为交州孙吴分为广州】

中山

今定州【案魏书地形志魏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兴三年改定州中山郡属焉】

济北

济州卢县【案汉书地理志卢县属泰山郡续汉书郡国志属济北国隋书地理志济北郡旧置济州卢县属焉】

汝南

今豫州【案宋书州郡志豫州刺史曹魏治汝南安成】

齐国

今青州临淄县【案杜佑通典青州汉置北海郡晋为北海乐安二国之地兼置青州领郡国五理于此唐为青州】

平陆

西河县【案汉书地理志平陆县属西河郡续汉书郡国志同】

胶东

括地象云即墨故城在莱州胶水县东南六十里即胶东国【案隋书地理志东莱郡下云旧置光州开皇五年改为莱州统县九胶水即墨并属焉】

河东

蒲州【案隋书地理志河东郡下云后魏曰秦州后周改曰蒲州】

西河

今汾州【案魏书地形志汾州下云太和十二年置州治蒲子城孝昌中移治西河西河郡属焉】

南郡

今荆州【案续汉书郡国志南郡属荆州杜佑通典晋置荆州领郡十九理南郡】

沙丘宛台

在邢州【案隋书地理志开皇十六年置邢州】

在慈州【案旧唐书地理志隋耿州武徳八年改为慈州以郡近慈乌戍故也】

邘城

在懐州【案魏书地形志懐州下云永安二年置】

牧野

纣南郊地名

梁山

雍州

不窋故城

在庆州【案隋书地理志化郡下云西魏置朔州后周废开皇十六年置庆州】

天来入邰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

骊故城

在雍州新丰县殷时国【案晋书地理志晋初于长安置雍州统郡国七新丰属京兆郡】

洛水

一名漆沮水源出庆州【案尚书孔安国解又东过漆沮入于河之文云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出冯翊北 又案汉书地理志北地郡归徳县下注云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杜佑通典秦北地郡隋文帝置庆州洛源属焉汉归徳县地也洛水所出】

帝王纪云黄帝都有熊

今河南新郑县【案汉书地理志新郑县属河南】

虞城

在陜州河北县【案魏书地形志太和十一年置陜州领郡九旧唐书地理志陜州平陆县即隋河北县】

芮城

在芮城县【案旧唐书地理志芮城属陜州隋县】

宻须

括地象云隂宻故城在泾州鹑觚县宻宻氏姞姓在安定【案魏书地形志泾州领郡五鹑觚属焉随平郡杜佑通典魏晋安定郡后魏太武帝置泾州盖以泾水为名】

酆镐

相去二十五里在长安南

文王陵

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五里毕原上【案杜佑通典汉京兆尹晋为京兆郡兼置雍州领郡国七理于此隋初置雍州唐仍之万年属焉汉有万年属左冯翊今在栎阳东北二十五里栎阳故城是后周始于长安城中置万年县隋改为大兴县武徳初复旧】

曲阜

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

在郑州管城县【案杜佑通典虢郐之地汉置河南郡后汉因之分置荥阳郡后周改为郑州隋置管州帝初复为郑州寻废州置荥阳郡隋书地理志管城属荥阳郡旧曰中牟隋开皇十六年析置管城】

括地象云豫州北七十里上蔡县古蔡国周武王封弟叔度于是蔡县东十里有蔡山则国名也【案隋书地理志汝南郡后魏置豫州后周改曰舒州寻复曰豫州隋为汝南郡上蔡属焉】

桃林

括地象云在陕州桃林县西山海经云夸父之山其北有林名桃林广三百里【案陕州后魏置桃林县隋开皇十六年置而隋时桃林尚属河南郡其以桃林属陜州则唐初制也至天寳中以桃林掘得灵符改为灵寳县】

括地象云泗州徐城县北【案汉书地理志徐县属临睢郡杜佑通典古徐国地后周改为泗州唐亦为泗州徐城属焉】

奄国

奄州曲阜县奄里即奄国也【案杜佑通典古少皡之墟后汉为任城国山阳防山郡地兼置兖州领郡国八理于此其以鲁郡为兖州则隋初所置也隋书地理志汶阳县开皇四年改名曲阜】

商国

括地象云在商州【案杜佑通典西魏洛州后周改为商州】一説商丘即宋州【案隋书地理志开皇十六年置宋州】

南燕

南燕滑州胙城县【案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置杞州十六年改为滑州胙城属焉旧曰东燕开皇十八年改】

祭国

国名云祭在河南

梁州襃城县【案杜佑通典秦汉中郡魏末平蜀置梁州理于此晋宋齐梁元魏并因之晋初领郡八后领郡二十宋齐梁同元魏领郡五隋始以周之汉川郡为梁州襃城属焉】

濮州【案杜佑通典后魏濮阳郡隋文帝置濮州炀帝初州废唐复置】

平王东徙于洛邑

即王城也平王以前号东都至敬王以后及战国为西周

王居于泛

音凡括地象云泛城在汝州襄城县南【案杜佑通典临汝郡隋初置伊州炀帝初改为汝州后废州以其地分属襄城颖川二郡唐为汝州襄城属焉】

阳城

属河南武皇后改曰告成【案汉书地理志阳城县属颖川郡续汉书郡国志同杜佑通典河南府下云告城汉阳城县武太后封中岳改曰告成旧唐书地理志县系登封元年改】

武城

在员州【案汉书地理志东武城属清河郡续汉书郡国志属淸河国杜佑通典后周为清河郡兼置贝州武城属焉汉曰东武城盖定襄有武城同属赵故此加东字也】

乐陵

在沧州【案隋书地理志勃海郡下云开皇六年置棣州大业二年为沧州乐陵属焉】

河阳

在懐州河阳县【案魏书地理志懐州天安二年置颌郡二河阳属河内郡】

在光州【案杜佑通典弋阳郡梁末置光州唐亦为光州】

在并州【案杜佑通典汉武帝置并州领郡九理晋阳隋始以太原郡为并州祁县属焉】

汾隂

在蒲州【案汉书地理志汾隂在河东郡续汉书郡国志同杜佑通典两汉河东郡后魏置雍州后周改为蒲州唐初仍为蒲州】

临汝

在汝州【案杜佑通典临汝郡隋初置伊州帝初改为汝州后州废唐仍为汝州临汝县属焉】

舞阳

在许州【案杜佑通典汉頴川郡后周改曰许州】

范阳

在易州【案杜佑通典晋范阳国隋初置昌黎郡后兼置易州焬帝初州废置上谷郡隋书地理志上谷郡注云开皇元年置易州其属县涞水注云旧曰逎县开皇元年以范阳为逎更置范阳于此逎县注云旧范阳居此俗号小范阳开皇初改为逎】

徐州萧县古之萧国【案杜佑通典汉楚国沛郡地晋立徐州领郡国七理于此唐为徐州萧县属焉】

九江郡

即夀春【案汉书地理志夀春属九江郡】

召陵

在豫州郾城县【案杜佑通典郾城属豫州有古召陵城在今县中】

葵丘

在曹州考城县东南一里【案杜佑通典汉梁国地后周改为曹州隋为济隂郡唐复为曹州考城属焉】又青州临淄县有葵丘【案杜佑通典汉武置青州后汉因之领郡国五理临淄唐以北海郡为青州临淄属焉】

在邓州南阳县【案隋书地理志南阳郡下云旧置荆州开皇初改为邓州南阳属焉】

安邑

在绛州【案汉书地理志安邑属河东杜佑通典汉河东郡后魏置东雍州后周改曰绛州】

沂水

在兖州亦名雩水【案此鲁地之沂昭二十五年季孙请待于沂上以察罪者也郦道元水经注沂水北对稷门亦曰雩门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曾防所欲风舞处】

蒙山

在沂州【案杜佑通典汉东海琅琊二郡地后周改为沂州隋复为琅琊郡唐为沂州费县属焉有蒙山】

大野

即钜鹿括地象云大野泽在郑州【案以杜佑通典攷之大野在郓州云在郑州者误也汉之钜鹿郡钜鹿县在唐为邢州平乡县此云大野即钜鹿亦误】

峄山

在兖州【案杜佑通典兖州邹县有峄山】

沮水

即汉水【案郦道元水经沔水注云沔水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案沔水即汉水】

漆水

出岐州普润县【案杜佑通典岐州隋初置其属有普润县隋大业初置】

沮水

一名石川水出雍州富平县【案郦道元水经沮水注浊水与沮水合分为二水一水东南出即浊水也俗谓之漆水又谓之为漆沮水其水又南屈更名石川水南入于渭其一水东出即沮水也注于洛 又案旧唐书地理志富平属雍州隋县也】

沣水

出鄠县终南山【案汉书地理志鄠县属右扶风鄷水出东南北过上林苑入渭】

汶水

出防山郡莱芜县【案汉书地理志莱芜县属防山郡汶水出西南入济】

伊水

出虢州蛮山【案旧唐书地理志虢州隋为农凤林二郡武徳元年改农为虢州林为鼎州贞观八年废鼎州移虢州于今治则虢州唐置也】

斟寻故城

在青州北海县【案杜佑通典汉武置十三州青州领郡国六后复领郡国五理临淄即唐北海郡也宋置青州领郡国九唐始以益都等县为青州又隋书地理志北海县属北海郡旧曰下宻大业初改】

斟灌

亦青州二国在宋郑之间

寒国

在北海平夀县东寒亭【案汉书地理志平夀县属北海郡隋时已无此县杜佑通典青州北海县汉平夀县地】

故过乡亭

在莱州掖县西北二十里本过国【案杜佑通典两汉东莱郡后魏置光州隋改莱州隋书地理志东莱郡旧置光州开皇五年改曰莱州掖县属焉】括地象云倚姓国也

在晋州霍邑县【案魏书地形志晋州下云孝昌中置唐州建义元年改晋州领郡十二其属郡永安郡有永安县隋书地理志临汾郡下云即后魏晋州霍邑属焉后魏曰永安开皇十八年改】

下阳

在陕州河北县【案旧唐书地理志陕州平陆县即隋河北县】

蒲城

在隰州【案隋书地理志龙泉郡下云后周置汾州开皇五年改为隰州蒲县属焉】

东山臯落

在潞州【案隋书地理志杜佑通典并云潞州后周置】

在慈州【案旧唐书地理志隋耿州武徳八年改为慈州】

干侯

在湘州【案魏书地形志司州下云治邺城太祖天兴四年置相州天平元年迁都改杜佑通典后周置相州隋时州废唐复为相州】

北屈

在慈州【案杜佑通典慈州所属吉昌仵城皆汉北屈县地】

故魏城

在陕州嬴姓国【案魏书地形志太和十一年置陕州】

祊田

在沂州【案杜佑通典汉东海琅琊二郡地后周改为沂州】

防风氏地

在湖州武康县【案隋书地理志吴郡乌程县下云旧置吴兴郡隋平陈郡废仁夀中置湖州大业初州废杜佑通典隋平陈吴兴郡废后置湖州因州东有太湖也帝初废唐复置湖州 又案杜佑通典武康县吴名永安晋改武康晋书地理志武康故防风氏国属吴兴郡隋书地理志属余杭郡旧唐书地理志属湖州】

在沂州【案旧唐书地理志杜佑通典并云费县属沂州】

孟津

在河阳县南门外【案汉书地理志河阳县属河内郡旧唐书地理志杜佑通典河阳县并属河南府】

黄池

在汴州封丘县【案杜佑通典汉陈留郡后周为汴州隋废唐复置汴州封丘属焉 又案汉书地理志封丘县属河南郡】

丹阳

括地象云归州巴东县【案旧唐书地理志武徳二年割防州之秭归巴东二县分置归州】

在豫州新蔡县【案杜佑通典新蔡县属豫州】

陆浑

在洛州西南【案杜佑通典汉河南郡北齐置洛州唐初亦为洛州开元元年改为河南府陆浑县属焉】

郏鄏

在河南【案杜佑通典河南县属河南府】

故王城

周公所筑在洛邑

今汝州郏县【案杜佑通典临汝郡隋帝初为汝州后废唐复为汝州郏城属焉汉陕县也】

钧台

在洛州阳翟【案杜佑通典阳翟县属州州河南府禹所都也有钧台】

景亳

在宋州北【案隋书地理志开皇十六年置宋州】

涂山

今濠州钟离县【案隋书地理志钟离郡下云后齐曰西楚州开皇二年改曰濠州钟离县属焉】

践土

在郑州荥泽县【案隋书地理志荥阳郡下云旧郑州开皇十五年置管州大业初复曰郑州荥泽县属焉】

缗国

在兖州金乡县【案杜估通典汉鲁郡防山山阳三郡地隋初置兖州帝改鲁郡唐复为兖州金乡县属焉】

章华台

在荆州

干谿

在亳州城父县【案杜佑通典亳州下云晋置南兖州后周改为亳州隋帝初州废唐为亳州城父县属焉】

方城

许州叶县【案隋书地理志頴川郡下云东郡曰郑州后周改曰许州叶县属焉】

州六合县【案杜佑通典隋初始以广陵郡为州后废唐为州六合县属焉楚棠邑也】

防子国

在安州【案隋书地理志安陆郡下云西魏置安州縂管府杜佑通典云安陆郡春秋防子国唐为安州】

括地象云唐乡故地在随州【案杜佑通典晋义阳郡西魏曰随州隋置汉东舂陵二郡唐复为随州】

郾城

在豫州

堂谿

在豫州郾城

在陈州南【案隋书地理志淮郡下云开皇十六年置陈州】邓姫姓也

在豫州郾城

在庐州【案隋书地理志梁置南豫州开皇初改为庐州】

在豫州襃信县【案杜佑通典襃信县属豫州】

在宻州【案隋书地理志旧置胶州开皇五年改为宻州】

商于

商在商州商洛县于在邓州内郷于林也【案杜佑通典商洛县属商州内乡县属邓州旧唐书地理志啇洛汉商县隋又加洛字内乡汉淅县地后周曰中乡隋曰内乡】

上庸

在房州竹山县【案杜佑通典隋房陵郡唐武徳初于竹山县置房州隋书地理志竹山属房陵郡梁曰安城西魏改竹山】

在汉中郡【案杜佑通典汉中郡秦置二汉因之唐为梁州或为汉中郡】

上党

泽潞等州【案隋书地理志泽州隋开皇初置潞州后周置】

河外

陕虢等州【案杜佑通典陕州后魏置虢州唐置】

重丘

括地象云曹州城武县有重丘故城【案隋书地理志后魏置西充州后周改曰曹州隋曰济隂郡城武县属焉】

伊阙山

在洛州【案杜佑通典伊阙县属洛州河南府有洛浑山】

圉城

汴州雍丘县东【案杜佑通典雍丘县属汴州汉圉县故城在东南】

萧台

是恒山之别名

周武王封少昊之后嬴姓于莒

即墨

莱州【案隋书地理志东莱郡下云旧置光州开皇五年改曰莱州即墨县属焉】

夀春

夀春【案汉书地理志夀春属九江郡隋书地理志属淮南郡旧唐书地理志属夀州】

邺中

相州【案魏书地形志相州太祖天兴二年置】

在郑州新郑县东【案杜佑通典新郑县属郑州本鄫国之地】诗谱云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歴官至于周重黎之后鄫仲之国为郑武公所灭也

世本云允姓之国昌意降居为侯也在襄州乐乡县也【案隋书地理志襄阳郡下云江左并侨置雍州西魏改为襄州杜佑通典隋后改为襄阳郡因之乐乡县属焉春秋郡国地也】

虞邑洛州嵩阳县是汉轮氏县隋改曰嵩阳【案汉书地理志纶氏属颖川郡续汉书郡国志轮氏建初四年置亦属颖川郡隋书地理志嵩阳县属河南郡后魏置曰頴阳开皇十八年改曰轮氏大业元年改曰嵩阳旧唐书地理志登封隋嵩阳县初属洛州开元元年改为河南府】

在沂州承县【案旧唐书地理志承县属沂州武徳四年置】

邾故城

在兖州【案杜佑通典邹县属兖州故邾国城在县东南】

羑里

在相州汤隂县北【案汉书地理志汤隂属河内郡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续汉书郡国志同旧唐书地理志杜佑通典汤隂并属相州】

崇国

在雍州西南鄠县东故鄷宫是【案汉书地理志鄠县属右扶风续汉书郡国志同杜佑通典鄠县属雍州京兆府殷之崇国在其界】

宻国

姬姓国畿内国宣王灭之

无棣

在沧州无棣县南无棣沟是【案隋书地理志渤海郡下云开皇六年置棣州大业二年改沧州无棣县属焉县系开皇六年置】

蒲姑

在青州愽昌县【案随书地理志愽昌县属北海郡旧唐书地理志愽昌县属青州】

纪国

在青州夀光县【案隋书地理志夀光县属北海郡旧唐书地理志夀光县属青州】

堂阜

在兖州句阳县阜高三尺周百歩【案杜土地名云东莞蒙隂县西北有夷吾亭古堂阜也杜佑通典沂州新防县下云汉蒙隂县古城在今县东南堂阜在县东案东莞前汉属琅琊郡后汉属琅琊国即唐之沂州琅琊郡是也汉书地理志句阳县属济隂郡续汉书郡国志同晋书地理志属济阳郡隋唐无此县】

音炎少昊之后嬴姓之国属东海郡

在齐州南平陵县【案后魏书地形志云齐州皇兴三年置领郡六平陵属济南郡】

遂城

在兖州

在济州东阿县【案隋书地理志济北郡下云旧置济州东阿县属焉杜佑通典唐改济北郡为济州东阿仍属济州春秋时齐之柯邑】

音绢在濮州【案杜佑通典鄄城汉旧县属濮州】

山戎

今夷国是

竹城

在平州卢龙县【案隋书地理志北平郡旧置平州卢龙属焉县本名新昌开皇十八年改】

流沙

括地象云居延海在甘州【案杜佑通典汉张掖郡西魏置西凉州寻改为甘州唐亦为甘州张掖县属焉汉居延县城在县东北】地理志云居延县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案此汉书地理志之文也居延县汉属张掖郡】

东虢国

一名武牢亦郑之制邑汉之成臯县

汴州雍丘县故杞国城是【案杜佑通典雍丘县属汴州故杞国】

洮水

一名涑水出绛州【案郦道元水经涑水注云洮水出清野山西合涑水则涑水殆洮水之兼称也】

靡筓山

括地象云一名磨筓山亦云马头山在蔚州飞狐县【案杜佑通典蔚州后周置飞狐县隋置隋属上谷郡唐属蔚州】赵襄子既杀代王迎其子代王夫人曰以弟侵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磨筓自杀遂以名焉

中牟

在河北

崆峒山

在原州高平县【案魏书地形志原州正光五年置领郡二高平县属高平郡杜佑通典高平县唐属原州有笄头山一名崆峒山】

应城

在汝州鲁山县【案杜佑通典唐书鲁山县属汝州】

平州

在汾州介休县西【案杜佑通典唐时介休县属汾州】

济南城

在淄州【案隋以汉之济南郡及甾州国地分置齐州及淄州帝并为齐郡唐初为齐州乾元元年复分齐州置淄州】

在濮州雷泽武王封季载于郕【案杜佑通典唐置雷泽县属濮州古郕伯国也】

韦国

在滑州北三十里白马县南有韦城【案杜佑通典隋以汉东郡地为滑州唐因之白马县属焉】

淮阳

今陈州【案隋书地理志淮阳郡开皇十六年置陈州杜佑通典唐为陈州淮阳郡】

汉中

梁州【案旧唐书地理志唐以汉川郡为梁州天寳元年改为汉中郡】

千亩

晋州岳阳县【案隋书地理志后魏置晋州隋改临汾郡岳阳县属焉后魏置曰安泽大业初改】

谢城

在兖州龚丘县【案隋书地理志鲁郡旧兖州龚丘属焉后齐曰平原开皇十六年改】

在沂州【案汉书地理志费县属东海郡杜佑通典唐制费县属沂州古鲁费邑】

菟裘

在兖州泗水县【案隋书地理志泗水属鲁郡开皇十六年置】

三脊茅

辰州卢溪县南有苞茅山【案隋书地理志沅陵郡下云开皇元年置辰州旧唐书地理志武徳四年置辰州卢溪属焉武徳三年分沅陵县置】武陵记云山际出茅有刺三脊

如越

今蘓州西南三十五里横山南有鲁都村村内有城哀公居之【案隋书地理志陈置吴州隋平陈改曰蘓州】

河内

古帝王都多在河东北故呼河北为河内

春秋释例巻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八

晋 杜预 撰

世族谱第四十五之上【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原目亦存 又案郑樵通志引此篇作小公子谱】

鲁国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也周公股肱周室成王封其子伯禽于曲阜为鲁侯今鲁国是也自哀以下九世二百一十七年而楚灭鲁矣

周公

禽父

鲁公伯禽

公

献公

具公孙

武公

孝公

惠公

弗皇

隠公

息姑即位十一年

桓公

太子轨即位十八年

庄公

子同即位三十二年

闵公

啓方【案孔颖达闵元年正义云汉景帝讳啓啓开因是而乱鲁氏家闵公名开杜谱云名啓方从世本文】即位二年

僖公

申即位三十三年

文公

兴即位十八年

成公

黒肱即位十八年

襄公

午即位三十一年

昭公

稠父即位三十二年

定公

宋即位十五年

哀公

蒋即位二十七年

悼公

自哀十四年获麟已上二百四十二年

夫人

元妃孟子

惠公夫人

声子

君氏惠公继室生隠公

夫人子氏

仲子惠公妃生桓公

夫人姜氏

文姜桓公妃生庄公

夫人姜氏

哀姜庄公妃

叔姜

庄公妃生闵公

孟任

庄公妃生子般

成风

夫人风氏庄公妃生僖公

夫人姜氏

声姜僖公妃

出姜

夫人姜氏哀姜文公妃生恶及视

敬嬴

夫人嬴氏文公妃

夫人姜氏

穆姜宣公妃生宋伯姬

夫人姜氏

齐姜成公妃

夫人姒氏

定姒成公妃

胡女敬归

襄公妃生子野

夫人归氏

齐归襄公妃生昭公

夫人孟子

昭公妃

公衍之母

昭公妃

公为之母

昭公妃

姒氏

定姒定公妃

公子

子般

庄公子

子恶

文公子

子视

子恶弟

公子偃

宣公子

公子鉏

宣公子

公衡

衡父成公子

子野

襄公子

公衍

昭公子

公为

公叔务人昭公子

公果

昭公子

公贲

昭公子

公子荆

哀公子

公女

纪伯姬

纪叔姬

惠公女

伯姬

庄公女

宋荡伯姬

鄫季姬

子叔姬

郯伯姬

宋伯姬

共姬

宣公女

叔姬

宣公女

叔姬

宣公女

臧氏

臧僖伯

公子彄字子臧孝公子

臧哀伯

臧孙达

臧文仲

臧孙辰哀伯孙

臧宣叔

臧孙许文仲子

臧武仲

臧孙纥宣叔子

定伯

臧昭伯

赐定伯子

臧防

顷伯宣叔孙

臧賔如

臧防子

臧宣叔妻

铸女及其侄

臧畴

臧宣叔子

臧贾

臧宣叔子

臧石

賔如之子

臧仓

賔如从兄【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世族谱云賔如从兄曰仓賔如既为防子则仓当是赐子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春秋分记补入】

众氏

公子益师

众父

孝公子

众仲

众父子

仲孙氏

庆父

桓公子共仲也

公孙敖

穆伯庆父之子也

惠叔敖之子

文伯亦敖之子也

孟献子

谷之子仲孙蔑即孟孙也

孟孺子速

献子之子庄子

孺子秩

庄子之子

仲孙羯

秩之弟孝伯

孟僖子

仲孙貜

南宫敬叔

説貜之子何忌

懿子

説之弟

孺子

懿子之子武伯彘也【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彘生捷世族谱阙又案定公八年孟懿子为公期筑室杜氏注为孟氏支子则公期当系之懿子下世族谱并阙】

戴已

声巳

巳氏

并公孙敖妻

泉丘人

其僚

并孟僖子妻

子服氏

懿伯

子服仲叔也仲叔蔑之子

孟椒

子服惠伯子服椒

子服昭伯

惠伯子子服回

子服景伯

子服何

叔孙氏

公子牙

庆父同母弟即僖叔也

公孙兹

牙之子戴伯也

叔孙得臣

牙之孙庄叔也

叔孙侨如

得臣之子叔孙宣伯

叔孙豹

侨如之弟穆叔也即穆子

叔孙昭子

叔孙豹之庶子叔孙婼也

叔孙成子

昭子之子叔孙不敢

叔孙武叔

成子之子叔孙州仇

叔孙舒

武叔之子文子也

国姜

叔孙豹妻生孟丙及仲壬

庚宗妇人

叔孙豹外妻生竖牛

孟丙

叔孙豹子

仲壬

丙之弟

竖牛

叔孙豹子

叔仲氏

叔仲惠伯

叔牙孙叔仲彭生也

叔仲昭伯

惠伯之孙叔仲带叔仲昭子即叔仲虺

叔仲穆子

带之子叔仲小也即叔仲子也

叔仲志

定伯带之孙也

季孙氏

公子友

季友成季季子公子季友桓公子

季孙行父

季文子公子友之孙

季孙宿

行父之子武子也

悼子

纥宿之子

平子

意如悼子之子

桓子

斯平子之子

康子

肥桓子之子

公甫

季孙纥之子

公之

季孙纥之子

季鲂侯

意如子

季寤

子言意如子

小邾夫人

生宋元夫人季孙宿女

平子妻

宋元夫人曹氏女

秦歂之妻

秦姬季孙宿女

季公鸟

季孙宿子

季公亥

公若季孙宿子

公亥子

鲍氏季姒

公鸟之妻齐鲍文子之女

南孺子

南氏季桓子妻生男

季姬

季孙斯女

公鉏氏

公弥

季孙宿子公鉏也

公鉏极

弥之曽孙【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公弥生顷伯顷伯生隠侯伯隠侯伯生公鉏极世族谱阙不可续者二世至公鉏极杜注云桓子族子而不详所系今考得以补公鉏氏阙文】

公父氏

公父靖

穆伯季孙纥子

公父文伯

桓子从父昆弟公父歜

东门氏

公子遂

东门襄仲仲遂东门遂庄公子

公孙归父

子家

仲婴齐

昭子

叔氏

叔肸

惠伯文公子

公孙婴齐

肹之子子叔声伯即子叔婴齐

叔老

齐子婴齐之子

叔弓

老之子敬子也

叔辄

子叔伯张弓之子

叔鞅

穆伯弓之子

叔诣

鞅之子

叔还

成子叔弓曽孙【案杜预定十一年集解云叔还叔诣曽孙孙颖达正义云世族谱云叔还叔弓曽孙又世本云叔弓生定伯阅阅生西巷敬叔敬叔生成子还还为叔弓曽孙杜云叔诣曽孙写误耳陆徳明经典释文説同 又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阅敬叔二人世系谱阙不书】

叔青

僖仲

声伯之母

叔肸妻

荣氏

荣成伯

荣驾鹅叔肸曽孙

展氏

司空无骇

公子展之孙鲁公族

夷伯

展氏桓父

展禽

食邑栁下谥曰惠

展喜

郈氏

郈成叔

郈孙也孝公八世孙

郈昭伯

郈孙

施氏

施孝叔

惠公五世孙

施氏妇

孝叔妻齐管于奚女

子家氏

子家文伯

归父子庄公曽孙析

子家懿伯

庄公元孙子家子子家羁

南氏

南遗

南蒯

遗之子

孔氏

鄹人纥

叔梁纥孔父嘉元孙

孔丘

仲尼孔子尼父孔父嘉以上并在宋谱

秦氏

秦堇父

秦丕兹

堇父之子

苫氏

苫夷

即苫越

阳州

越之子

杂人

费伯

庈父

公子豫

公子翚

羽父

未赐族

申繻

未赐族

疾其専命故去氏也

秦子

梁子

曹刿

公子偃

公右歂孙生

公子结

御孙

圉人荦

鍼巫氏

鍼季

公傅

卜齮

公子鱼

奚斯

巫尫

公子买

子业

夏父弗忌

侯叔夏

緜房甥

公冶

富父终甥

公冉务人

太史克

禽郑

管于奚之子

匡句须

鲍国

本齐臣

师已

匠庆

狄虒弥

臧坚

秦周

御叔

申丰

闵子马

闵马父

丰防

孟公绰

梓慎

展庄叔

展瑕

展玉父

顔庄叔

公巫召伯仲

鄫鼓父

党叔

曽夭

梁其踁

曽阜

莱书

杜泄

谢息

公子憗

子仲

冶区夫

司铎射

司徒老祁

虑癸

申须

琴张

公思展

申夜姑

饔人檀

秦遄

寺人僚柤

鬷戾

左师展

郈鲂假

女贾

公孙朝

泄声子

野泄

冉竖

林雍

顔鸣

仲梁怀

公山不狃

子泄

公何藐

公敛处父

公敛阳

顔髙

顔息

叔孙辄

子张【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辄州仇庶子也世族谱附在杂人非是】

兹无还

林楚

公若藐

公若

公南

侯犯

驷赤

仲由

季路子路

申句须

子贡

卫赐

乐颀

富父槐

正常

共刘

公賔庚

公甲叔子

析朱鉏

微虎

顔羽

子羽

有若

冉求

有子冉子

邴泄

管周父

樊迟

孟之侧【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孟之侧注为孟氏世族谱乃载之杂人非也】

林不狃

嬖童汪锜

多

本齐臣施父也

太史固

公孙有山

公孙有山氏

髙柴

季羔本卫臣

衅夏

鉏啇

公孙宿

公孙成也

郭重

阳虎

阳越

阳虎从弟

冉防

冉猛

冉防弟

澹台子羽

卜楚邱之父

施父

公期

右鲁人二百九十七【案本文实三百人】

周氏黄帝之苗裔姬姓后稷之后也后稷封于邰及夏之衰后稷之子不窋失其官守窜于西戎至太王为狄所逼去邠至岐【案隠元年正义引释例至作居】文王受命武王克殷而王有天下幽王见弑【案隠元年正义引释例此句作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迁都王城今河南县是也【案是字永乐大典无之从隐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増】平王四十九年鲁隠公之元年也敬王又迁成周今洛阳是也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获麟之嵗也四十二年而敬王崩敬王子元王八年春秋之传终矣元王以下十有一世二百二十六年而周亡

后稷

不窋

髙圉

仆不窋九世孙

亚圉

灵都

太王

亶父亚圉孙

王季

文王

武王

成王

康王

昭王

穆王

夷王

燮穆王曽孙

厉王

宣王

幽王

宫湼

平王

宜臼幽王之子也

桓王

林平王之孙也

庄王

他桓王之子也

僖王

胡齐庄王之子也

惠王

阆僖王之子也

襄王

郑惠王之子也

顷王

壬臣襄王之子也

匡王

班顷王之子也

定王

瑜匡王之弟也

简王

夷定王之子也

灵王

泄心简王之子也

景王

遗灵王之子也

悼王

猛景王之子也

敬王

匄悼王之母弟也

王后

后稷元妃

姞姓

太姒

文王后

邑姜

武王后

襃姒

生伯服幽王后

纪季姜

桓王后

王姚

庄王后

陈妫惠后

惠王后

隗氏

狄后襄王后

逆王后于齐

灵王后

穆后

景王后

王子

擕王伯服

幽王子

王子狐

平王子

王子克

子仪桓王子

王子頽

庄王子

王子带

惠王之子太叔带即甘昭公也

儋季

简王子灵王弟

儋括

王子之子

王子侫夫

灵王子景王弟

太子寿

景王子

王子朝

景王之长庻子

祭氏

祭公谋父

为周穆王作祈招诗者

祭伯

祭公

祭叔

尹氏

尹子

尹武公

尹圉

尹文公

苏氏

苏忿生

己姓周武王司冦苏公是

苏子温

毛氏

毛伯

毛伯

毛得

毛伯得

樊氏

仲山甫

宣王时樊侯

樊皮

樊仲皮

樊顷子

樊齐

鄩氏

鄩

鄩罗

成氏

成肃公

成子

成简公

成桓公

单氏

单伯

食采于单

襄公

单伯之子

顷公

襄公之子

靖公

顷公之子

献公

靖公之子

成公

献公之弟

穆公

单伯之子

武公

穆公之子

平公

甘氏

甘成公

甘景公

甘简公

甘悼公

过简公弟

甘平公

輶成公孙

甘桓公

刘氏

康公

王季子也食采于刘

定公

即刘夏也又曰官师

献公

挚定公之子也

伯蚡

卷献公之庶子文公也【案定四年正义引世族谱云伯蚡刘文公刘狄刘卷刘子为一人】

桓公

文公之子

南宫氏

南宫极

南宫嚚

极之子也

巩氏

巩成公

巩简公

周氏

周桓公

周公黒肩

宰周公

宰孔

周公阅

周公忌父

周公楚

原氏

原庄公

原襄公

原伯绞

公子跪寻【説曰绞弟】

原伯鲁

原夀过

王叔氏

王子虎

王叔文公

王叔桓公

王叔陈生

召氏

召穆公

赋棠棣者

召伯廖

召昭公

召桓公

召戴公

召武公

召襄公

召庄公

召伯奂

召简公

召伯盈

召桓公

宣六年有召桓公成八年复有召桓公未知一人二出也

凡氏

凡伯

周公之也

杂人

周任

史佚

檀伯达

辛甲

季

陶叔

宰咺

武氏子

辛有

南季

家父

仍叔之子

渠伯纠

詹父

辛伯

荣叔

王人子突

蒍国

子国

边伯

子禽

祝跪

石速

王子党

内史过

内史叔兴

内史叔兴父

富辰

伯服

游孙伯

頽叔

桃子

仓葛

简师父

左鄢父

原伯贯

王孙满

叔服

内史叔服

王孙苏

聃啓

甘歜

子服

王子札

王子札盖经文倒札字即王子捷也【案孔颖达正义云传称此人为王子捷捷札一人而札在子上故疑经文倒札字也公羊传曰王札子者何长庶之号也何休云天子之庶兄也左传言札为王孙苏所使非是尊贵不得为王为庶兄故谱以为杂人不知何王之子】

伯舆

史狡

瑕禽

单公子愆期

成愆

尹言多

王子瑕

刘毅

单蔑

巩成

王子廖

甘襄

詹桓伯

賔滑

苌

苌叔

瑕辛

宫嬖绰

王孙没

刘州鸠

隂忌

老阳子

泠州鸠

賔起

賔孟

王子还

挚荒

王子处

司徒丑

子旅氏

刘佗

尹辛

隂不佞

王子赵车

富辛

石张

儋翩

庆氏

公族党氏

石尚

庾皮之子过

右周二百五人

邾国曹姓【案曹姓二字永乐大典无之从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増入】颛顼之后有陆终氏产六子其第五子曰晏安邾即安之后也周武王封其苗裔邾挟为附庸居邾今鲁国邹县是也自挟至仪父十二世【案隠元年正义引释例作自安至仪父十二世】始见春秋齐桓公伯【案公字隐元年正义引释例作行】仪父附从进爵称子文公徙于绎桓公以下春秋后八世而楚灭之

郑国姬姓周厉王子宣王母弟桓公友之后也宣王封友于郑今京兆郑县是也及周幽王无道友徙其民于虢郐【案徙字隠元年正义引释例作迁】虢郐之君分其地【案本文虢郐之君上似阙一字通鉴音注引世族谱作友徙其人于虢郐之间遂有其人】遂国焉今河南新郑县是也【案隠十一年正义云汉书地理志云河南郡新郑县诗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京兆郑县周宣王弟郑桓公邑又云本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食采于宗周畿内是为郑桓公桓公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何所可以逃死史伯为桓公谋取虢郐之地令寄帑与贿而虢郐受之后二年幽王败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郐之地然则武公始居新郑也今案正义所引本周宣王弟以下今本汉书无之附録于此以订汉书之阙】庄公之二十二年鲁隠公之元年声公二十年获麟之嵗也三十三年而春秋之传终矣声公三十七年卒自声公以下五世八十七年而韩灭郑矣【案昭四年正义引世族谱云郑在春秋后五世九十一年韩灭郑】

桓公

武公

滑突

庄公

寤生

公子忽

太子忽昭公也

公子突

厉公突

文公

捷郑捷

公子兰

太子穆公兰

太子夷

灵公子蛮

公子坚

襄公坚

悼公

成公

太子髠顽

僖公

简公

定公

献公

声公

夫人

武姜

姜氏夫人生庄公太叔段武公夫人

邓曼

生忽庄公夫人

雍姞

生厉公庄公妃

妫氏

昭公妃

夫人氏

文生二姬文公夫人

姜氏

文公妃

燕姞

生穆公文公妃

宋子

穆公妃

圭妫

穆公妃

少妃姚子

生灵公穆公妃

陈妫

子仪妃文公报之生子华及子臧

公子

公子亹

庄公子

郑子仪

庄公子

弟语

子人庄公子

世子华

子华文公子

子臧

文公子

公子士

文公子

子俞弥

文公子

公子瑕

文公子

二姬

文公女

良氏

子良

公子去疾穆公子

子耳

公孙辄

良霄

伯有

良止

罕氏

子罕

公子喜成子穆公子

子展

公孙舍之桓子

子皮

罕虎冢宰

子齹

孺子婴齐

罕达

子姚武子賸

公孙鉏

子罕子

马师氏

罕朔

罕魋

子皮之弟

丰氏

子丰

公子平穆公子

子石

伯石公孙段景伯

丰施

子施

大季氏

士子孔

公子志穆公子

大季

子良

孔氏

公子嘉

子孔司徒孔穆公子

公孙泄

孔张

公孙申子张

驷氏

子驷

公子騑武子穆公子

子西

公孙夏襄子

驷带

子上定子

子游

驷偃

襄子

子瑕

驷乞献子

驷

子然庄子

子般

驷子思

子晳氏【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世族谱既谱驷氏而于黒别谱为子晳氏不知子晳即驷氏也襄三十年传曰驷良方争伯有侈而愎子晳好在人上杜预注驷氏子晳良氏伯有未始分为子晳氏也】

公孙黒

子晳子驷子

公子印

穆公子【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世族谱以子印为穆公之子误也公子印乃公子睔印氏之别祖黒之子乃印尔当为穆公曽孙岂得以为穆公子】

国氏

子国

公子发惠子穆公子

子产

少正公孙侨子羙成子

国参

子思桓子

游氏

公子偃

子游宣子穆公子

子蟜

公孙虿司马子蟜桓子

游昄

子明昭子

昄子

子太叔

太叔游公孙虿子

游速

子寛

子寛

浑罕

子南氏

公孙楚

子南子游子穆公之孙

印氏

公子睔

悼子子印穆公子

子张

公孙黒肱伯张

印段

子石献子

子栁

印癸

印堇父

印氏别族

然氏

子然

穆公子

然丹

子革【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然氏别祖子然生丹丹生鬷明世族谱然氏阙鬷明今考杜谱然明见杂人】

羽氏

子羽公之子【案孔頴逹襄二十六年正义引世族谱云子羽穆公子其后为羽氏即马师颉】

翚穆

【是其孙非行人子羽公孙挥也】

羽颉

马师颉子羽孙【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羽氏别祖公孙羽生公孙申申生颉世族谱羽氏阙公孙申】

太叔氏

共叔段

京城太叔太叔段武公子

公孙滑

公父定叔

子狐氏

子狐

孙击

孙恶

祭氏

祭仲

祭封人仲足

雍姬

雍纠妻祭仲女

皇氏

皇武子

皇戍

皇耳

尉氏

尉止

尉翩

止之子

子如氏

公子班

子如

孙叔

班之子

公子駹

班之弟

孙知

駹之子

司氏

司臣

司齐

杂人

公子吕

子封

颍考叔

颍谷封人

原繁

原伯

泄驾

泄伯泄氏

曼伯

檀伯

良佐

子元

祝

公孙阏

子都

强鉏

叔盈

公孙获

髙渠弥

髙伯

傅瑕

公子阏

叔詹

高克

聃伯

孔叔

孔氏

申侯

堵叔

堵俞弥

泄堵冦

佚之

烛之武

孔将鉏

石甲父

石癸

商人髙

侯宣多

外仆髠屯

公子归生

子家

师叔

公子坚

公子尨

乐耳

石楚

公子宋

子公

共仲

公子曼满

王子伯廖

石制

子服

公子鱼臣

仆叔

侯羽

伯蠲

公子繻

姚句耳

石首

唐苟

侯獳

皇辰

子熙

子侯

子丁

堵汝父

王子伯骈

侯氏

侯晋

子师氏

子师仆

石

石盂

师悝

师触

师蠲

师茷

师慧

堵狗

宛射犬

公孙

公孙挥

子羽行人挥

然明

皇颉

禆灶

禆谌

公孙肸

仆展

乐成

丰巻

子张

冯简子

尹何

徐吾犯

富子

子上

屠击

祝

竖柎

里析

公孙登

商成公

邓析

公孙林

许瑕

郏张

郑罗

雍紏

子人九【案孔颖达僖二十八年正义云桓十四年郑伯使其弟语来盟传称子人来盟杜云即弟语也其后为子人氏僖七年传子华云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子人九必是语之后也杜谱以九为杂人谬矣】

公孙申

叔孙

叔禽

右郑人二百三人

宋国子姓其先契佐唐虞为司徒封于商成汤受命王有天下及纣无道周武王灭之而封其子武庚以绍殷后武庚作乱周公伐而诛之更封纣兄帝乙之元子微子啓为宋公都商邱今梁国睢阳县是也微子卒其弟微仲代立穆公七年鲁隠公之元年也景公三十六年鲁哀公之十四年获麟之嵗也昭公得之元年春秋之终矣其后五世百七十年而齐魏楚共灭宋【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左传隠元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公子

母弟辰

公子地

皆元公子【案昭二十年传华亥取太子栾与母弟辰公子地以为质朴集解云栾景公也辰及地皆元公弟孔颖达正义云定十年经书宋公之弟辰当景公之世辰及地不得为元公弟世族谱辰地皆元公子此诸本皆云元公弟当时传冩误耳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据昭二十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乐氏

乐鉏

将鉏【案成十六年传宋将鉏乐惧败郑师于汋皮杜集解云乐惧戴公六世孙将鉏乐氏族孔颖达正义云乐惧戴公六世孙世本有文也将鉏为乐氏之族不知所出杜谱于乐氏之下乐鉏将鉏为一人无乐鉏之文不知其故何也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成十六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皇氏

皇父充石

皇瑗

皇父充石八世孙【案皇氏以下永乐大典阙从哀十八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劖般

瑗世父【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哀十七年皇瑗之子麇夺其兄劖般邑世族谱误谓劖般为瑗世父劖般盖瑗之犹子麇之兄也从世族谱则是跻犹子为诸父而兄为从祖矣当从左传今据此补入并正杜氏之失于此】

皇怀

瑗昆弟【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案哀二十六年传杜预云皇怀非我从昆弟非我瑗从子则怀亦瑗从子也世族谱乃谓怀为瑗昆弟是跻一世矣今据此补入并订正于此】

皇郧

瑗从父昆弟

皇野

瑗昆弟【案皇郧皇野二条永乐大典并阙据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

皇缓

充石十世孙【案哀十八年传宋使皇缓为右师杜集解云缓瑗从子孔颖达正义云据世族谱则缓为瑗从孙非从子二者必有一误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哀十八年正义所引世谱谱补入】华氏

华督

司马子伯

督曽孙【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释例补入 又案分记云世本华督子家家子御事世族谱并阙】

向氏

向戌

向寜

戌曽孙

向巢

戌曽孙【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向氏别祖肸生訾守訾守生二子曰鳣曰戌戌生五子曰胜曰宜曰郑曰行曰寜寜生罗罗生五子曰巢曰□曰颀曰子车曰牛昭十九年传鄅夫人宋向戌之女也故向寜请师杜预注寜向戌子也世族谱乃以寜为戌曽孙误矣又世族谱云巢为戌曽孙据巢为戌曽孙则寜为戌子世族谱杜预所自异若此用正其误又肸訾守馌世族谱并阙今据此补入】

鳞氏

鳞矔

桓公子

鳞朱

桓公孙【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鳞氏祖公子鳞生矔矔生文文生奏奏生朱世族谱误以矔为桓公子以朱为桓公孙皆非也杜氏子成十五年传注朱为矔孙又与世族谱大相矛盾葢世族谱阙鳞文奏三世故于矔及朱之系前后错乱耳今据此补人】

杂人

子游【案孔颖达桓十二年正义引世族谱云子游杂人不知何公之子】

吕封人豹

华豹【案昭二十一年传公子城以晋师至与华氏战于赭丘干犫御吕封人华豹张匄为右杜集解云吕封人华豹华氏党孔颖达正义云吕邑封人官名豹即下文华豹是也本或豹上有华字王肃董遇益云吕封人华豹释例谱一人再见名字不同皆两载之宋杂人内有吕封人豹华豹为一人知此本无华字也今定本有华字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昭二十一年正义所引释例补人】

向胜

向行

向为人

向带【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向胜向行戌之子也为人及带向氏族也世族谱置之杂人非是今据此补入】

高哀

穆公曽孙【案此条永乐大典阙据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

纪国侯爵姜姓也庄公四年齐灭之旧谱子爵盖取于公羊非左氏之义

纪侯

纪季

纪侯弟

裂繻

子帛纪大夫

春秋释例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九

晋 杜预 撰

世族谱第四十五之下

卫国姬姓文王子康叔封之后也周公既诛禄父杀管蔡而以其地封康叔为卫侯居殷虚【案永乐大典脱虚字从隐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増】今朝歌是也狄灭卫文公居楚丘成公徙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桓公十三年鲁隠公之元年也出公辄十二年获麟之嵗也悼公二年春秋之传终矣悼公三年卒自悼公以下十一世二百五十五年而秦灭卫矣【案昭四年正义引世族谱云卫在春秋后十一世二百五十八年而秦灭卫】

康叔封

王孙牟

康伯髦

武公

和王孙牟八世孙

庄公

【案卫侯自庄公以下永乐大典并阙】

夫人

庄姜

庄公夫人

厉妫

生孝伯庄公妃

夷姜

宣公烝之生急子桓公夫人

宣姜

昭伯烝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本宣公夫人

定姜

姜氏定公夫人

敬姒

生献公定公妃

夫人姜氏

宣姜襄公夫人

婤姶

生孟絷及灵公襄公嬖人也

南子

少君灵公夫人

吕姜

庄公夫人

夏戊之女夫人

出公夫人

公子

孝伯

庄公子

昭伯

顽宣公子

公子州吁

庄公子

急子

宣公子

夀子

宣公子

叔武

夷卫武文公子

公子瑕

子适文公子

子仪

文公子

子鲜定公子

子展

定公子

公子荆

南楚献公子

公孙般师

襄公孙

公子起

灵公之子

太子疾

庄公子

公子青

庄公子

太子

出公子

宋桓夫人

昭伯女

许穆夫人

昭伯女

孙氏

孙庄子级

武公三世孙

孙昭子

武公四世孙

孙良夫

桓子

孙林父

文子

孙嘉

林父子

孙襄

伯国林父子

孙蒯

林父子

石氏

石碏

石子靖伯孙

石厚

碏之子

石稷

成子石碏四世孙

石买

共子稷之子

石恶

悼子买之子

石圃

恶之从子

石曼姑

懿子石买孙

石魋

昭子

石祁子

靖伯八世孙礼记曰石骀仲之子【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世族谱以祁子为靖伯八世孙据礼记石祁子骀仲子也厚生骀仲骀仲生祁子当是靖伯五世孙非八世孙也】太叔氏

太叔仪

太叔文子僖侯八世孙

太叔申

太叔懿子太叔仪孙

太叔疾

悼子齐

太叔遗

僖子

孔姞

太叔疾之妻孔文子之女

齐氏

齐子

昭伯子也齐子无子戴公以其子恶为之后

齐恶

齐子四世孙

齐豹

齐子氏

公孟氏

孟絷

襄公子

公孟彄

孟絷无子灵公以其子彄为之后【案定十二年卫公孟彄帅师伐曹杜集解云彄孟絷子孔颖达正义云为后则为其子故云孟絷子此实公孙而不称公孙者絷字公孟故即以公孟为氏刘谓公孟生得赐族故彄即以族告】

氏

跪

文仲武公曽孙

速

庄子跪孙

俞

武子

相

成子

殖

惠子

喜

悼子

子叔氏

黒背

穆公子

公孙剽

子叔

太子角

剽子

公叔氏

公叔文子

公叔发献公孙

公叔戍

发之子【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公叔氏祖成子当当生公孙发发生戍世族谱阙当一世】北宫氏

北宫括

北宫懿子成公曽孙

北宫遗

成子

北宫佗

文子

北宫喜

贞子

北宫结

南氏

公子郢

子南灵公子

子之

公孙弥牟文子

孔氏

孔达

庄叔

成子

孔烝鉏孔达孙

孔羁

须叔

孔圉

文子孔羁孙

孔悝

叔悝孔叔

孔伯姬

孔圉妻太子蒯聩之姊

王孙氏

王孙贾

王孙齐

贾之子昭子也

史氏

史朝

史狗

朝之子文子也

元咺氏

元咺

咺之子也

夏戊氏

夏戊

夏丁氏

司徒期

戊之子

赵氏

赵黡

赵阳

黡之孙【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黡生举举生阳世族谱谓黡之孙阳而阙举一世】

褚师氏

褚师定子

褚师比

褚师定子之子声子也

杂人

右宰丑

獳羊肩

公子黔牟

右公子泄

左公子职

渠孔

子伯

黄夷

孔婴齐

华龙滑

太史

礼孔

礼至及昆弟

长防

华仲

公子歂犬

鍼庄子

士荣

周歂

冶厪

孙免

师曹

蘧伯玉

蘧瑗

子蟜

子伯

子皮

子行

尹公佗

庾公差

子鱼

子木

公孙丁

右宰谷

殖绰

公孙免余

雍鉏

公孙无地

公孙臣

史防

子行敬子

公子朝

屠伯

褚师圃

宗鲁

祝鼁

华齐

庆比

公南楚

华寅

鸿駵魋

析朱鉏

成子黒背孙

渠子

子玉霄

彪傒

子髙鲂

祝佗

子鱼

弥子瑕

彭封弥子

滑罗

宋朝

本宋公子子朝也

戏阳速

跪【案左传跪有二一则庄六年传放跪于秦一则哀四年传卫跪救范氏杜集解于庄六年注云卫大夫哀四年则无注今考世族谱卫跪亦有二一为连之祖当是庄六年传之跪一列于杂人则哀四年传之跪也】

晋悼公子憖

本晋臣

行人子羽

公文懿子

公文要也

浑良夫

仲由

季路本鲁子路

寺人罗

栾寜

髙柴

子羔

召获

公孙敢

石乞

鄢武子肸

盂黡

司徒瞒成

子伯季子

许公为

胥弥赦

司冦亥

优狡

拳弥

鄄子士

祝史挥

向禽

仲叔于奚

右卫人一百九十五【案本文实一百七十七人】

虢国姬姓文王之弟虢仲后也今农陜县是也僖五年晋灭之

虢仲

虢石父

虢文公

虢公忌父

虢公仲郭

虢公丑

虢公林父

大夫

祝应

太祝虢大夫

史嚚

太史虢大夫

宗区

宗人虢大夫

舟之侨

虢大夫

右虢人十一

莒国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世本自纪公以下为己姓不知谁赐之姓者十一世兹平公方见春秋共公以下微弱不复见四世楚灭之【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隠二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齐

齐国姜姓太公望之后其先四岳佐禹有功或封于吕或封于申故太公曰吕望也太公股肱周室成王封之于营丘今临淄是也僖公九年鲁隠公之元年也简公四年获麟之嵗也简公弟平公十三年春秋之传终矣平公二十五年卒后二世七十年而田氏夺齐太公之后灭矣【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隠三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髙氏

髙武子

髙酀髙偃【案襄二十九年齐髙止出奔北燕传云齐公孙趸公孙灶放其大夫髙止于北燕髙竪以卢叛闾邱婴帅师围卢髙竪请立后而致邑齐人立敬仲之曾孙酀良敬仲也孔颖达正义云依世本敬仲生庄子庄子生倾子倾子生宣子宣子生厚厚生止止是敬仲元孙之子也世本又云敬仲生庄子庄子生倾子倾子之孙武子偃据世本则偃为敬仲元孙今传云曽孙必有一误也此酀即后所云髙偃是也世族谱以髙武子酀偃为一人盖酀偃音相近而字为二耳董遇注此亦作偃刘云据世本髙止敬仲元孙之子不立止近亲逺取敬仲曽孙者齐人贤敬仲故系之言敬仲曽孙则此人祖父皆非正适今别立之逺继敬仲后髙止祖父皆絶其祀也又案杜世族谱以髙酀即髙偃而昭十二年齐髙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集解又云髙偃髙傒元孙舆传齐人立敬仲之曽孙酀句不合刘已辨之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襄二十九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国氏

国佐

賔媚人武子三事互见于经传不知賔媚人是何等名号也【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成二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又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归父生佐佐生二子曰胜曰弱弱生夏夏生书书生瓘瓘生髙父世族谱阙髙父一人】

管氏【案此及下一条永乐大典佚从僖十二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出自周穆王【案孔颖达僖十二年正义云哀十六年传称楚白公杀齐管修杜云管修楚贤大夫故齐管仲之后是管氏之后于齐没不复见也又案路史后纪注亦引杜释例云管仲穆王后】杂人

管于奚【案孔颖达僖十二年正义云成十一年传有齐管于奚谱以为杂人则非管仲之子孙也】华免【案成十八年传齐侯使士华免以戈杀国佐于内宫之朝集解云华免齐大夫正义曰杜世族谱于齐国杂人之中有华免而无士字此注以华免为大夫则士者为士官也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成十八年正义所引世族谱増入】

祝固

史嚚【案此二条永乐大典阙从昭二十年正义所引世族谱増入】

陈国妫姓虞舜之后也当周之兴有虞遏父者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以其先圣之后也以元女太姬妃遏父之子满封于陈赐姓曰妫号胡公桓公二十三年鲁隠公之元年也【案元年隠三年正义引释例作立年】缗公二十一年获麟之嵗也二十四年楚灭陈矣

遏父

胡公满

文公韦

胡公八世孙一本作幸【案陈侯自文公以下永乐大典皆阙】

夫人

元女太姬

胡公夫人

元妃郑姬

生太子偃师哀公夫人

二妃

生公子留哀公妃

下妃

生公子胜哀公妃

公子

五父佗

文公子

太子免

桓公子

公子完

敬仲工正厉公子

公子御防

太子宣公子

公子黄

成公子

公子遇

成公子

悼太子偃师

哀公子

公子胜

哀公子

司徒招

公子招弟招成公子

夏氏

御叔

宣公孙

夏征舒

夏南

夏齧

悼子征舒三世孙

夏区夫

征舒四世孙【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夏氏祖宣公子少西生御叔御叔生征舒征舒生晋晋生御防御防生齧齧生区夫世族谱止列御叔征舒齧区夫四人余皆略焉又案齧乃征舒之曽孙世族谱谓为征舒三世孙是也杜预于昭二十三年注云征舒孙自为异同当以世族谱为正】

御叔妻夏姬

征舒母

辕氏

辕涛涂

辕宣仲申公九世孙

辕侨

桓子涛涂四世孙

宗氏

宗竖

宣公六世孙

鍼氏

鍼子

僖公孙

鍼宜咎

鍼子八世孙

庆氏

庆虎

桓公五世孙

庆寅

司城氏

公孙贞子

哀公孙

杂人

颛孙

辕选

女叔

原仲

公孙寜

孔寜

泄冶

仪行父

司徒卭

司马桓子

庆乐

孔奂

干征师

舆嬖袁克

懿氏妻

逢滑

辕颇

公孙佗人

辕咺

辕买

芋尹盖

贾获及母妻

国姒姓夏禹之苖裔武王克纣求禹后【案武王二句隠四年正义引释例作武王克殷求禹之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今陈留雍丘县是也九世及成公迁縁陵文公居淳于【案文公二字永乐大典脱从隠四年正义所引释例增】成公始见春秋【案隠四年正义云于鲁隠四年已见春秋桓二年有侯来朝庄二十七年有杞伯来朝于并无号谥又不书其卒僖二十三年杞成公卒其谥乃见于未知隐四年国定是何君当是成公之父祖耳】僖公子湣公六年获麟之嵗也湣公弟哀公三年春秋之终矣哀公十年卒自哀公以下二世十三年而楚灭之【案之字隠四年正义引释例作】

成公

桓公

姑容成公弟

孝公

文公

益姑

平公

郁厘

悼公

隠公

僖公

过悼公曽孙【案哀八年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孔颖达正义云案悼公父平公以昭二十四年卒悼公以定四年卒未应有曽孙可以授之国也杞世家僖公过是悼公之子疑谱误】

右杞人八

蔡国姬姓文王子叔度之后也武王封之于汝南上蔡为蔡侯作乱见诛其子蔡仲成王复封之于蔡至平侯徙新蔡昭侯徙九江下蔡宣侯二十八年鲁隠公之元年也昭侯子成侯十年获麟之嵗也成侯子声侯四年春秋之传终矣声侯十四年卒自声侯以下三世二十八年而楚灭蔡【案昭四年正义引世族谱云昭四年后十一年楚灭蔡十三年蔡复封春秋后二世十八年而楚灭蔡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隠四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文侯

景侯

灵侯

隠太子

昭侯

申隠太子之子【案自文侯以下永乐大典阙从哀四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又案正义云昭侯是文侯元孙乃与髙祖同名周人以讳事神二申必有误者俱是经文未知孰误】

郕国周公之弟郕叔武之后也

郕伯

太子朱儒

郕伯

晋国姬姓武王子唐叔虞之后也成王灭唐而封之今太原晋阳县是也燮父改之曰晋燮父孙成侯徙曲都沃今河东闻喜县是也穆侯徙都绛鄂侯二年鲁隠公之元年也定公三十一年获麟之嵗也出公八年而春秋之传终矣出公十七年卒自出公以下五世八十二年而韩赵魏灭晋也【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隠五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栾氏

栾鲂

栾氏族【案襄二十三年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传云栾乐断肘而死栾鲂伤杜集解云乐盈之族鲂栾氏族孔颖达正义云服防云鲂盈之子计栾盈范宣子之外孙胥午谓为孺子未得有子已堪战十九年栾鲂已帅师伐齐必非栾盈子故杜以为栾氏族世族谱栾鲂为栾氏族以栾盈为杂人不知杜意何故也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襄二十三年正义所引世族谱増入 又案程公说春秋分记云世族谱阙栾鍼栾盈二人】

羊舌氏

羊舌夫夫

羊舌氏晋之公族羊舌其所食邑也【案正义云唯言晋之公族不知出何公也】或曰羊舌氏姓李名果【案春秋分记李字作季字】有人盗羊而遗其头不敢不受受而埋之后盗羊事发辞连李氏李氏掘羊头而示之以明已不食谁识其舌舌存得免号曰羊舌氏【案杜预集解云羊舌大夫叔向祖父孔颖达闵二年正义云羊舌氏爵为大夫号曰羊舌大夫不知其如何也此人生羊舌职职生叔向至或所云杜所不从记异闻耳此条永乐大典阙从闵二年文十二年昭三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郤氏【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豹字叔虎生三子曰称曰冀芮曰义芮生缺缺生克克生锜又芮从子曰歩曰歩招招无后生二子曰犨曰蒲城鹊居犨生三子曰至曰溱曰毅世族谱阙豹及鹊居二人今録此以补本文之阙】

韩氏

韩万

定伯简

万之孙【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案系本万生求伯求伯生定伯简世族谱谓万之孙曰定伯简与系本及服防之説同独阙求伯一世今据此补入】

荀氏

荀防

知朔

荀盈

朔之弟防之子【案苟氏以下永乐大典并阙据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魏氏

毕万

魏犨

万之孙【案自毕万以下永乐大典阙从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 又案分计云万生芒季芒季生武仲州即武子犨也】

魏颗

魏犨子【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襄三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魏锜

魏犨子为吕氏【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

魏绛

魏犨子庄子【案庄子二字从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颗别为令狐氏绛为魏氏盖颗长而庶绛幼而适故也【案孔颖达襄三年正义云魏世家武子生悼子悼子生绛则绛是犨孙计其年世孙应是也先儒悉皆不然未知何故附録于此】

魏颉

魏颗子颗长生颉则绛是颉之叔父【案自魏绛以下永乐大典阙从襄三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吕相

魏锜子

魏舒

庄子之子献子

魏曼多

舒之孙【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系本舒生侈侈生曼多 又案自吕相以下永乐大典并阙从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

范氏

士文伯

士丐【案襄三十一年传寡君使匄请命陆徳明经典释文云匄本作丐古害反士文伯名也攷今传本皆作匄字或作丐字释例亦然案士文伯字伯瑕春秋时人名字皆相配楚令尹阳丐字子瑕与文伯名字正同又郑驷乞字子瑕匄与乞正同则作匄者是又案鲁有仲婴齐是庄公之孙又有公孙婴齐是文公之孙仲婴齐于公孙婴齐为从祖同时同名郑有公孙段字子石又云伯石印段字伯石又谓之二子石印段即公孙段从父兄弟之子尚同名字伯瑕与宣子何碍同乎孔颖达正义云晋宋古今及释例皆作丐俗本作匄此士文伯是范氏别族不宜与范宣子同名今定本作匄恐非考经典释文以匄字为是正义以丐字为是而所引释例之文则同永乐大典此条已佚今据二书増入 又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杜伯生隰叔隰叔生蒍蒍生縠縠生防以随为氏亦曰范氏生二子曰燮曰鲂燮生匄鲂生彘裘匄生鞅鞅生二子曰吉射曰臯夷又防从弟穆子为士季氏生渥浊渥浊生弱弱生伯瑕名丐伯瑕生尔牟世族谱阙杜伯隰叔二世】

赵氏

叔带

赵夙

叔带五世孙【案叔带以下永乐大典阙从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

赵衰

赵夙之弟也【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定十三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赵盾

赵衰之子【案孔颖达正义云晋语云赵衰赵夙之弟世本夙为衰祖穿为夙之曽孙世本转写多误其本未必然也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宣二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赵朔

赵盾子

赵武

赵朔子

赵成

赵武子

赵鞅

赵成子其家为赵氏【案自赵朔以下永乐大典并阙从定十三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赵穿

赵夙之庶孙于赵盾为从父昆弟而为盾侧室【案孔颖达正义云穿赵盾从父昆弟子也别为邯郸氏赵旃赵胜邯郸午是其后也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桓二年及十二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赵旃

赵穿子

赵胜

赵旃子

赵午

赵胜子其家为耿氏【案穿之后别封邯郸世不絶祀故亦称邯郸氏 又案赵旃以下永乐大典阙从定十三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籍氏

孙伯黡

籍谈

籍秦

谈子【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黡生颉颉生叔子叔子生官正官正生司徒公司徒公生少襄少襄生太伯太伯生季季生偃偃生谈谈生秦世族谱止载伯黡谈秦三世今据此补入】

杂人

先縠

彘子彘季【案宣十二年传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杜集解曰彘季代林父孔颖达正义云案传文皆称彘子今注云彘季勘谱亦以彘子彘季为一人则杜君别有所据书传残缺不可得而知也刘云传闻皆称彘子何以知是彘季以縠非彘季以规杜今知非者杜以子为男子之称季是幼小之辞季之与子是得通称子路或为季路举其常称谓之子论其字谓之季故公子友或称季友而刘以传无彘季而规杜非也又传云晋原縠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盟于淸丘杜集解云原縠先縠正义云杜谱以为杂人则不知谁之子也案传先轸或称原轸此盖先轸之后也有名号之异杜谱皆并言之先縠之下不言原縠是杜脱也上文称彘子服防以为食采于彘今复称原原其上世所食也于时赵氏有原同盖分原邑而共食之也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宣十二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栾乐【案杜集解云乐栾盈之族谱又以为杂人孔颖达正义已疑其误 人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襄二十三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王正【案昭六年传齐侯如晋请伐北燕也士匄相士鞅逆诸河礼也陆徳明经典释文云今传本皆作士匄相士鞅古本士匄或作王正董遇王肃本同学者皆以士匄是范宣子即士鞅之父不应取其父同姓名人为介今传本误也依王正为是王元规云古人质口不言之耳何妨为介也案士文伯是士鞅之族亦名匄无妨令相范鞅也然士文伯名古本亦有作正者解见襄三十一年孔颖达正义云世族谱以王正为杂人诸本及王肃董遇注皆作王正俗本或误为士匄此人不当取士鞅之父同姓名而为之介也观此则相士鞅者自是王正今相传作士匄者误至陆徳明以王正即士文伯则士文伯名丐不名正也杜谱以士文伯为范氏别族王正为杂人其非一人可知矣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昭六年正义所引世族谱増入】

郤称

歩招

郤溱【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世族谱列郤称歩招郤溱于杂人今据此补入】

薛国任姓黄帝之苗裔奚仲封为薛侯今鲁国薛县是也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武王复以其胄为薛侯齐桓霸诸侯黜为伯献公始与鲁同盟小国无记世不可知亦不知为谁所灭【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隠十一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周武王封其苖裔文叔于许以为太岳今颍川许昌是也灵公徙叶悼公迁夷一名城父又居析一名白羽许男斯处容城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元公子结元年获麟之嵗也当战国首结为楚所灭矣【案此二句隠十一年正义引释例作当战国初楚灭之】

庄公

苴人茀

桓公郑

庄公弟也世本无许叔疑郑即是

穆公

新臣

僖公

昭公

锡我

灵公

悼公

许男

元公

成悼公孙

公子

哀世子

太子止

杂人

百里

许围

叔申

百里氏

百里奚

百里孟明视

百里奚之子【案孔颖达僖三十二年正义云世族谱以百里孟明视为百里奚之子则姓百里名视字孟明也】

杂人

西乞术

白乙丙

或以西乞术白乙丙为蹇叔子案传称蹇叔之子与师言其在师中而已若是西乞白乙则为将帅不得云与也或説必妄记异闻耳【案孔颖达僖三十二年正义云古人之言名字者皆先字后名而连言之其术丙必是名西乞白乙或字或氏不可明也自百里氏以下永乐大典阙佚俱从左传僖三十二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曹国姬姓文王子叔振铎之后也武王封之陶丘今济隂定陶县是也桓公三十五年鲁隠公之元年也伯阳立十五年鲁哀公之八年而宋灭曹【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桓五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楚国芈姓颛顼之后也其后有鬻熊事周文王早卒成王封其曽孙熊绎于楚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南郡枝江是也熊达始称武王武王十九年鲁隠公之元年也武王居郢今江陵是也昭王徙鄀惠王八年获麟之歳也惠王二十一年春秋之传终矣惠王五十七年卒自惠王以下十二世二百九年而秦灭之【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桓二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又案路史后纪注引杜释例云鬻熊子早卒附録于此】

王子

季芉

畀我

皆平王女【案孔颖达定四年正义云世族谱季与畀我为二人皆平王女也服防云季许嫁而字畀我礼妇人许嫁笄而称字季称字是许嫁也盖遭乱夫死而改适钟建陆徳徳明经典释文説同案服以季畀我为一人杜以季畀我为二人今不可攷姑并存之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经典释文及正义所引释例増入】

阳氏

阳令终

阳完

令终子

阳佗

令终子【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阳氏别祖王子阳生尹尹生匄匄生三子曰令终曰完曰佗昭二十七年传令尹子常杀阳令终与其弟及佗则完佗与令终俱为匄之子也世族谱误以阳完及佗为令终之子今正之今据此补入并正杜氏之失于此】

鬭氏

鬭射师

鬭防若敖子【案杜预庄三十年传集解云射师鬭防也孔颖达正义曰杜注与谱并以射师鬭防为一人未知何据服防云射师若敖子鬭班也攷射师被梏不言舍之何以得杀子元知射师与班非一人也 又案鬭射师鬭班二条永乐大典阙从庄三十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鬭班

若敖孙

鬭宜申

鬭防孙【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

屈氏

屈荡

屈申

屈荡孙【案此条亦从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

蒍氏

蒍艾猎

孙叔敖

蒍子冯

叔敖子【案襄十五年正义云案世本蒍艾猎是孙叔敖之兄冯是艾猎之子则冯是叔敖兄之子也杜集解及释例皆以为艾猎叔敖为一人冯是叔敖之子世本转写多误杜当考得其真 又案蒍艾猎蒍子冯二条永乐大典阙从襄十五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申氏

申叔时

申叔跪【案程公説春秋分记云楚之申氏有三申公巫臣之后屈氏别族也申舟之后及申宇即申氏也申叔时而下申叔是也时生跪跪生豫世族谱乃以申叔时申叔跪合于申氏之后误矣今据此补入并正杜氏之失于此】

虞国姬姓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弟仲雍是为虞仲嗣太伯之后武王克商封虞仲之庶孙以为虞仲之后处中国为西呉【案此句永乐大典作处中国而西迁从桓五年正义所引释例改正】后世谓之虞公僖公五年晋灭之

小邾

小邾国邾挟之后也夷父顔有功于周其子友别封为附庸居郳曽孙犁来始见春秋附从齐桓以尊周室命为小邾子穆公之孙惠公以下春秋后六世而楚灭之【案孔颖达庄五年正义云世本云邾顔居邾肥徙郳宋仲子注云邾顔别封小子肥于郳为小邾子则颜是邾君肥始封郳又云世本言肥杜谱言友当是一人僖七年经书小邾子来朝知齐桓请王命命之 又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庄五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郳犁来

邾顔曽孙

穆公魁

犂来之孙

哀十四年奔鲁

右小邾人三

北燕

北燕国姬姓召公奭之后也周武王封之于燕居渔阳蓟县其国僻小不通诸夏自召公至简公二十九世始见经简公子献公十二年获麟之嵗也献公子孝公七年春秋之传终矣孝公立十五年卒孝公以下六世始大称王十二世二百二十五年秦灭之【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左传襄二十八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莱不知其姓【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襄二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吴国姬姓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之后也太伯仲雍让其弟季厯而去之荆蛮自号勾吴或工吴勾工夷言发声也太伯无子而卒仲雍嗣之当武王克殷而因封其曽孙周章于呉为呉子又别封章弟虞仲于虞自太伯五世而得封十二世而晋灭虞虞灭而呉始大至夀梦而称王夀梦以上世数可知而不纪其年夀梦之元年鲁成公之六年也夫差十五年获麟之嵗也二十三年鲁哀公之二十二年而越灭呉矣

泰伯

仲雍

呉子乘

夀梦

呉子诸樊

吴子余祭

戴呉

呉子夷末

句余

州于

公子光

阖闾呉子光

夫差

公子

蹶由

夀梦子

公子烛庸

夀梦子

公子掩余

夀梦子

季札

公子札延州来季子夀梦子

夫槩王

阖闾弟

太子诸樊

王僚子

太子终累

阖闾子

子山

阖闾子

王子姑曹

王子地

太子友

夫差子

杂人

狐庸

屈狐庸本晋臣

夀越

公子党

庆封

本齐臣

鱄设诸

公子苦□

偃州员

太宰嚭

子余本楚伯州犂孙

泄庸

叔孙辄

子张本鲁臣

王犯

公山不狃

子泄本鲁臣

徐承

胥门巢

展如

王孙弥庸

行人且姚

夀于尧

申叔仪

公子庆忌

伍员子

其在齐为王孙氏

右呉人四十一

越姒姓其先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于防稽自号于越于者夷言发声也濵在南海不与中国通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鲁定公五年始代呉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越王元年鲁定公之十四年也鲁哀公二十二年句践灭呉霸中国卒春秋后七世大为楚所破遂微弱矣外传曰芈姓归越是越本楚之别封也或非夏后之后也【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佚从宣八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

滕姬姓文王子错叔绣之后也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县是也自叔绣及宣公十七世乃见春秋隠公以下春秋后六世而齐灭滕矣【案左传隠七年正义云世本言齐景公亡滕案齐景之卒在滕隠之前世本言隠公之后仍有六世为君而云齐景亡滕为谬殊甚服防昭四年注亦云齐景亡滕亦误攷汉书地理志沛郡公邱县故滕国也周文王子错叔绣所封二十一世为齐所灭】

宣公

婴齐

昭公

毛伯宣公孙

文公

成公

原文公子【案文公子三人永乐大典脱佚从昭三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悼公

顷公

隠公

虞母

右滕人七

南燕

南燕伯爵不知所出【案此条用服防之説永乐大典阙从庄二十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夷

夷国夷诡诸妘姓【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隠元年正义所引世族谱补入 又案正义云世本夷妘姓无其人不知为谁所灭释例土地名夷国在城阳庄武县庄十六年晋武公伐夷执夷诡诸杜云诡诸周大夫夷采地名释例土地名注为阙则二夷别也世族谱于夷诡诸之下注云妘姓则以二夷为一计庄武之县远在东垂不得为周大夫之采邑而晋取其地是谱误也】

白狄

白狄子

姬姓

鲜虞中山

白狄姬姓

昔阳肥子绵臯

白狄别种

鼓子防鞮

赤狄

赤狄子

姬姓

赤狄潞氏潞子婴儿

隗姓

赤狄甲氏

留吁

潞氏之余

廧咎如

赤狄别种隗姓

学者上采太史公书世本旁引传记诸子多有异同莫得其真故止集传所载古人名字不复他取【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世族谱补入】

少皥氏其官以鸟为名然则此五官皆在髙阳之世也【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昭二十九年正义所引释例世族谱补入 又案传云史墨对魏献子曰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日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収水正曰元冥土正日后土少皥氏有四叔日重日该日修日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収修及熙为元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犂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 又案此条及上三条全文已佚无可系属附録于此】

修及熙皆为元冥未知昧为谁之子或是其子孙也【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昭元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又案传云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元冥师生允格台骀正义云昧为金天裔子当是修熙之后】

案鲧则舜之五世从祖父也而及舜共为尧臣尧则舜之从髙祖而妻以其女此史记之可疑者【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文十八年正义所引释例世族谱补入 又案传云髙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杜集解云髙辛帝喾之号八人其苗裔即稷契朱虎熊罴之伦正义云史记稷契与尧皆为帝喾之子稷契尧之亲弟以尧之圣有大徳之弟乆而不知舜始举用以情而测理必不然且云世济其□其间必应累世不容髙辛之下即至其身马迁传闻昔人末必尽得其实故世族谱取史记之説又从而讥之】

宻须姞姓【案此条永乐大典阙从程公説春秋分记所引释例补入】

春秋释例卷九

<经部,春秋类,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十

晋 杜预 撰

经传长厯第四十六之一【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

桓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传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庄二十五年夏【云云】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传曰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惟正月之朔慝未作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

僖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传曰夏五月日有食之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

文元年春【云云】二月癸亥日有食之传曰于是閠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余于终事则不悖

閠当在僖公末年

十五年夏【云云】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传曰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礼也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

襄二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传曰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厯过也再失閠矣昭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传曰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御之曰止也惟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有伐鼓用币其余则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弗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

哀十二年冬十有二月螽传曰冬十二月螽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丘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厯过也

厯见经传七百七十九传发有八

释例曰书称朞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閠月定四时成嵗允厘百工庶绩咸熙是以天子必置日官诸侯必置日御世修其业以攻其术【案攻字刘昭续汉书律厯志注引长厯作攷】举全数而言故曰六日其实五日四分日之一日一日行一度而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有竒日官当防集此之迟速【案速字刘昭叔汉书律厯志注及晋书引长厯并作疾】以攷成晦朔错综以投闰月闰月无中气而北斗斜指两辰之间所以异于他月也积此以相通四时八节无违乃得成嵗其微密至矣得其精微以合天道则事叙而不悖故传曰閠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然隂阳之运随动而差差而不已遂与厯错故仲尼丘明毎于朔閠发文盖矫正得失因以宣明厯数也桓十七年日有食之得朔而史阙其日单书朔僖十五年日食亦得朔而史阙其朔与日故传因其得失并起时史之谬兼以明其余日食或厯失其正也庄二十五年经书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周之六月夏之四月所谓正阳之月也而厯数误【案厯数刘昭续汉书律厯志注引长厯作时厯】寔是七月之朔非六月故传曰非常也惟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用币于社伐鼓于朝明此食非用币伐鼓常月因变而起厯误也文十五年经文皆同而更复发传曰非礼者明前传欲以审正阳之月后传发例欲以明诸侯之礼而用牲为非礼也此乃圣贤之微防而先儒所未喻也昭十七年夏六月日食而平子言非正阳之月以诬一朝近于指鹿为马故传曰不君君且因以明此月为得天正也刘子骏造三统厯以修春秋春秋日有食之有甲乙者三十四而三统厯惟得一食厯术比诸家既最疏又六千余嵗辄益一日凡嵗当累日为次而无故益之此不可行之甚者班固前代名儒而谓之最密非徒班固也自古以来诸论春秋者多违谬【案多违谬刘昭律厯志注及晋书引长厯并作多述谬误】或造家术或用黄帝以来诸厯以推经传朔日皆不得谐合日食于朔此乃天騐经传又书其朔日食可谓得天而刘贾诸儒説皆以为月二日或三日并公违圣人明文其蔽在于守一元不与天消息也余感春秋之事尝着厯论极言厯之通理其大指曰天行不息日月星辰各运其舍皆动物也物动则不一虽行度大量【案行度下晋书律厯志引长厯有有字】可得而限累日为月累月为嵗以新故相攷【案攷字刘昭续汉书律厯志注引长厯作序】不得不有毫毛之差【案毫毛晋书律厯志引长厯作毫末】此自然之理也故春秋日有频月而食者有旷嵗而不食者理不得一而算守恒数故厯无有不差失也始失于毫毛而尚未可觉积而成多以失望朔晦则不得不改宪以顺之【案顺字刘昭续汉书律厯志注及晋书引长厯并作从字】书所谓钦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易所谓治厯明时言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以验天者也【案此句文元年正义引释例作非苟合以验天者也】推此论之春秋二百余年其治厯通变多矣【案通变刘昭续汉书律厯志注及晋书引长厯并作论体】虽数术絶灭还寻经传微防大量可知时之违谬则经传有验学者固当曲循经传月日日食以攷晦朔也以推时验而见皆不然各据其学以非春秋此无异度己之迹而欲削他人之足也余为厯论之后至咸寜中有善算者李修夏显【案夏显晋书律厯志引长厯作卜显】依厯体为术【案厯体刘昭续汉书律厯志注及晋书引长厯并作论体】名干度厯表上朝廷其术合日行四分之数而微増月行【案月行晋书律厯志引长厯作月术】用三百嵗改宪之意二元相推七十余嵗承以强弱强弱之差盖少而适足以逺通盈缩时尚书及史官以干度厯与泰始厯参校古今记注干度厯殊胜【案晋书律厯志引长厯此句下有泰始厯上胜官厯四十五事十一字】今其术具存时又并攷古今十厯以验春秋知三统厯之最疏也今具列其时得失之数又据经传微防证据及失閠防攷日辰朔晦以相发明为经传长厯如左诸经传证据及失閠违时文字谬误皆甄发之虽未必其得天盖是春秋当时之厯也学者览焉大凡经传有七百七十九日三百九十三日经三百八十六日传其三十七日食三无甲乙

黄帝厯得四百六十六日一日食失三百一十三日三十六日食三无甲乙

颛顼厯得五百九日八日食失二百七十日二十九日食三无甲乙

夏厯得五百三十六日十四日食失二百四十三日二十三日食三无甲乙

真夏厯得四百六十六日一日食失三百一十三日三十六日食三无甲乙

殷厯得五百三日十三日食失二百七十六日二十四日食三无甲乙

周厯得五百六日十三日食失二百七十三日二十四日食三无甲乙

真周厯得四百八十五日一日食失二百九十四日三十六日食三无甲乙

鲁厯得五百二十九日十三日食失二百五十日二十四日食三无甲乙

三统厯得四百八十四日一日食失二百九十五日三十六日食三无甲乙

乾象厯得四百九十五日七日食失二百八十四日三十日食三无甲乙

泰始厯得五百一十日十九日食失二百六十九日十八日食三无甲乙

干度厯得五百三十八日十九日食失二百四十一日十八日食三无甲乙

今长厯得七百四十六日三十三日食失三十三日经传日月误四日食三无甲乙

汉末宋仲子集七厯以攷春秋案其夏周二厯术数皆与艺文志所记不同故更其名为真夏真周厯也

隠公元年

正月辛巳小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夘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大 十二月丙午小五月辛丑

二十二日

十月庚申

十五日

隠公二年

正月乙亥大 二月乙巳小 三月甲戊大

四月甲辰小 五月癸酉大 六月癸夘小

七月壬申大 八月壬寅小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小 十一月庚午大 十二月庚子小閠十二月己巳大

八月庚辰

八月无庚辰七月九日有庚辰日月必有误【案左传正义云杜检勘经传此年八月壬寅朔其月三日甲辰十五日丙辰二十七日戊辰其月无庚辰也七月壬申朔则九日有庚辰杜观上下若月不容误则指言日误若日不容误则指言月误此则上有秋下有九月则日月俱得有误】

十二月乙夘

十六日

隠公三年

正月己亥大 二月己巳小 三月戊戌大

四月戊辰小 五月丁酉大 六月丁夘小

七月丙申大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二月己巳日食

一日

三月庚戌

十三日

壬戌

二十五日

四月辛夘

二十四日

八月庚辰

十五日

冬庚戌

十二月无庚戌十一月十七日也【案左传正义云传纪庚戊无月而云十二月者以经盟于石门在十二月知此亦十二月也经书十二月下云癸未葬宋穆公计庚戌在癸未之前三十三日不得共在一月故长厯推此年十二月甲子朔十一日有甲戌二十三日有丙戌不得有庚戌而月有癸未则月不容误知日误也】

十二月癸未

二十日

隠公四年

正月癸巳大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夘大 六月辛酉大

七月辛夘大 八月庚申大 九月庚寅小十月己未大 十一月己丑小 十二月戊午大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

三月十七日也有日而无月也【案左传正义云戊申在癸未之后二十五日更盈一周则八十五日往年十二月癸未葬宋穆公则此年二月不得有戊申虽承二月之下未必是二月之日故长厯推此年二月癸亥朔十日壬申二十二日甲申不得有戊申也三月壬辰朔则十七日有戊申也此经上有二月下有夏戊申当在三月之内不是字误故云有日而无月僖二十八年冬下无月而经有壬申公朝于王所有日而无月全经凡如此者有十四事知此亦同之也】

隠公五年

正月戊子大 二月丁巳大 三月丁亥小

四月丙辰大 五月丙戌小 六月乙夘大

七月乙酉小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闰十二月壬午大

十二月辛巳

三十日

隠公六年

正月壬子小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夘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大 十二月丁丑小五月庚申

十一日

辛酉

十二日

隠公七年

正月丙午大 二月丙子小 三月乙巳大

四月乙亥小 五月甲辰大 六月甲戌小

七月癸夘大 八月癸酉小 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小 十一月辛丑大 十二月辛未小閠十二月庚子大

七月庚申

十八日

十二月壬申

二日

辛巳

十一日

隠公八年

正月庚午大 二月庚子 三月己巳大

四月己亥小 五月戊辰大 六月戊戌小

七月丁夘大 八月丁酉小 九月丙寅大

十月丙申小 十一月乙丑大 十二月乙未小三月庚寅

二十二日

四月甲辰

六日

辛亥

十三日

甲寅

十六日

六月己亥

二日

辛亥

十四日

七月庚午

四日

八月丙戌

七月有庚午丙戌误九月有辛夘二十六日八月不得有丙戌丙戌误也【案左传正义云庚午之后十六日而有丙戊二十一日而有辛夘七月有庚午九月有辛夘其间不容一月是八月不得有丙戌更遥一周则丙戌去庚午七十七日八月亦不得有丙戌足明丙戌为日误长厯推七月丁夘朔四日庚午至二十日是丙戊九月丙寅朔二十六日辛夘其月二十一日是丙戌八月小丁酉朔十日丙午二十日丙辰二日戊戌十四日庚戌二十六日壬戌未知丙戌二字孰为误也】

九月辛夘

二十六日

隠公九年

正月甲子大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大 五月癸亥小 六月壬辰大

七月壬戌小 八月辛夘大 九月辛酉小

十月庚寅大 閠十月庚申小 十一月己丑大十二月己未小

三月癸酉

十一日

庚辰

十八日

十一月甲寅

二十六日

隠公十年

正月戊子大 二月戊午小 三月丁亥大

四月丁巳小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大

七月丙戌小 八月乙夘大 九月乙酉小

十月甲寅大 十一月甲申小 十二月癸丑大正月癸丑

二十六日【案杜氏集解曰传言正月防癸丑盟释例推经传日月癸丑是正月二十六日知经二月误】

六月戊申

六月无戊申五月二十三日也上有五月则误在日【案左传正义云六月无戊申者下有辛巳取防亦在六月之内戊申在辛巳之前三十三日不得共在一月上有五月今别言六月知日误月不误长厯推六月丙辰朔三日戊午五日庚申未知二者孰误】

壬戌

七日

庚午

十五日

辛未

十六日

庚辰

二十五日

辛巳

二十六日

七月庚寅

五日

八月壬戌

八日

癸亥

九日

九月戊寅

九月无戊寅八月二十四日也上有八月下有冬则误在日也【案左传正义云经有十月壬午长厯推壬午十月二十九日戊寅在壬午之前四日耳故九月不得有戊寅知误有日也】

十月壬午

二十九日

隠公十一年

正月癸未小 二月壬子大 三月壬午小

四月辛亥大 五月辛巳小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夘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大 十二月戊申小五月甲辰

二十四日

七月庚辰

一日

壬午

三日

十月壬戌

十五日

十一月壬辰

十五日

桓公元年

正月丁丑大 二月丁未小 三月丙子大

四月丙午小 五月乙亥大 六月乙巳小

七月甲戌大 八月甲辰小 九月癸酉大

十月癸夘小 十一月壬申大 十二月壬寅小閠十二月辛未大

四月丁未

二日

桓公二年

正月辛丑小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大

四月庚午小 五月己亥大 六月己巳小

七月戊戌大 八月戊辰小 九月丁酉大

十月丁夘小 十一月丙申大 十二月丙寅小正月戊申

八日

戊申纳于太庙

五月十日也有日而无月【案左传正义云长厯此年四月庚午朔其月无戊申五月己亥朔十日得戊申是有日而无月也】

桓公三年

正月乙未大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大 九月壬辰小

十月辛酉大 十一月辛卯小 十二月庚申大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一日

桓公四年

正月庚寅小 二月己未大 三月己丑小四月戊午大 五月戊子小 六月丁巳大七月丁亥小 八月丙辰大 九月丙戌小十月乙夘大 十一月乙酉小 十二月甲寅大

桓公五年

正月甲申大 閠正月甲寅小 二月癸未大三月癸丑小 四月壬午大 五月壬子小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

九月庚戌大 十月庚辰小 十一月己酉小十二月戊寅大

正月甲戌

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也书于正月从赴

己丑

六日

桓公六年

正月戊申小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大

四月丁丑小 五月丙午大 六月丙子小

七月乙巳大 八月乙亥小 九月甲辰大

十月甲戌小 十一月癸夘大 十二月癸酉小八月壬午

八日

九月丁夘

二十四日

桓公七年

正月壬寅大 二月壬申小 三月辛丑大

四月辛未小 五月庚子大 六月庚午小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夘大閠十二月丁酉小

邢云此不合有閠若来年五月不得有丁丑

二月己亥

二十八日

桓公八年

正月丙寅大 二月丙申小 三月乙丑大

四月乙未小 五月甲子大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大 十一月壬戌小 十二月辛夘大正月己夘

十四日

五月丁丑

十四日

桓公九年

正月辛酉小 二月庚寅大 三月庚申小

四月己丑大 五月己未小 六月戊子大

七月戊午小 八月丁亥大 九月丁巳小

十月丙戌大 十一月丙辰小 十二月乙酉大

桓公十年

正月乙夘大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小 五月癸丑大 六月癸未小

七月壬子大 八月壬午小 九月辛亥大

十月辛巳小 十一月庚戌大 十二月庚辰小正月庚申

六日

十二月丙午

二十七日

桓公十一年

正月己酉大 閠正月己夘小 二月戊申大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大

六月丁未小 七月丙子大 八月丙午小

九月乙亥大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甲戌大十二月甲辰小

五月癸未

七日

九月丁亥

十三日

己亥

二十五日

桓公十二年

正月癸酉大 二月癸夘小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大 九月庚午小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 十二月戊戌大六月壬寅

二日

七月丁亥

十八日

八月壬辰

七月二十三日书八月从赴也【案孔颖达正义云壬辰是七月二十三日今上有七月书于八月之下如此类者注皆谓之日误今云从赴者以其中不可通欲两解故也五年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甲戌非正月之日而以正月起文传言两赴是赴以正月也彼以十二月之日为正月赴鲁知赴者或有以前月之日从后月而赴故因此以示别意】

十一月丙戌

十八日

十二月丁未

十日

桓公十三年

正月戊辰小 閠正月丁酉大 二月丁夘小三月丙申大 四月丙寅小 五月乙未大

六月乙丑小 七月甲午大 八月甲子小

九月癸巳大 十月癸亥小 十一月壬辰大十二月壬戌大

二月己巳

三日

桓公十四年

正月壬辰小 二月辛酉大 三月辛夘小

四月庚申大 五月庚寅小 六月己未大

七月己丑小 八月戊午大 九月戊子小

十月丁巳大 十一月丁亥小 十二月丙辰大八月壬申

十五日

乙亥

十八日

十一月丁巳

二日

桓公十五年

正月丙戌小 二月乙夘大 三月乙酉大

四月乙夘小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

十月壬子小 十一月辛巳大 十二月辛亥小三月乙未

十一日

四月己巳

十五日

六月乙亥

二十二日

桓公十六年

正月庚辰大 二月庚戌小 三月己夘大

四月己酉小 五月戊寅大 六月戊申大

閠六月戊寅小 七月丁未大 八月丁丑小九月丙午大 十月丙子小 十一月乙巳大十二月乙亥小

经言冬城向十月一月卫侯朔出奔齐传曰冬城向书时也学者疑于冬城向在十月下有十一月而传云书时今推校闰在六月则月却而节前水星可在十一月而正也功役之时皆总指天象不与诸厯数同也诗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此未正中也传之释经皆通言一时不月别也经书夏叔弓如滕五月葬滕成公若无传辞则必谓叔弓四月如滕推此言之城向亦俱是十一月但本事异各随本而书之耳不然丘明无縁发书时之传也【案孔颖达正义云杜以城向与下同月故检叔弓如滕经传之异如滕与葬同月知此城向与出奔同月但本事既异各随本而书之下有月而此无尔其实同是十一月也但十一月水星昏犹未正故复推校厯数此年月却节前水星可在十一月而正又方者未至之辞故以定之方中为比欲向中而实未正中十一月可以兴土功也书时非传误也刘规过以为案周语云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故夏令日九月除道十月成梁营室之中土功其始先儒以为建戍之月霜始降房星见霜降之后寒风至而心星见郑云辰角见谓九月本天根见谓九月末天根谓氐星是也自然火见是建亥之月又春秋城楚丘是正月而杜引诗云定之方中未正中也定星岂正月未正中乎据此诸文则火见土功必在建亥之月建戊之月必无土功之理杜以为建戍之月得城向者非也今案周语之文单子见陈不除道故讥为此言所举时节并在早月月令孟冬天子始裘单子云陨霜而冬裘具九月已裘是其早也且周语之文据寻常节气九月而除道十月而兴土功杜以此年闰在六月则建戍之月二十一日已得建亥节气土功之事何为不可诸侯城楚丘自在正月卫人初作宫室必在其前杜云定星方欲正中于理何失刘广引周语以规杜不知杜谓月却节前何须致难也】

桓公十七年

正月甲辰大 二月甲戌小 三月癸夘大

四月癸酉小 五月壬寅大 六月壬申小

七月辛丑大 八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小 十二月己巳大正月丙辰

十三日

二月丙午

二月无丙午日月必有误三月四日也

五月丙午

五日

六月丁丑

六日

八月癸巳

二十三日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传曰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十月辛夘

二十二日

桓公十八年

正月己亥小 二月戊辰大 三月戊戌小

四月丁夘大 五月丁酉小 六月丙寅大

七月丙申小 八月乙丑大 九月乙未小

十月甲子大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四月丙子

十日

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五月一日也有日无月

七月戊戌

三日

十二月己丑

二十六日

春秋释例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巻十一

晋 杜预 撰

经传长厯第四十六之二

庄公元年

正月癸巳大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闰十月戊子大 十一月戊午小十二月丁亥大

十月乙亥

十七日

庄公二年

正月丁巳大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 十一月壬子大 十二月壬午小十二月乙酉

四日

庄公三年

正月辛亥大 二月辛巳小 三月庚戌大

四月庚辰小 五月己酉大 六月己卯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庄公四年

正月丙午小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小 闰四月甲辰小 五月癸酉大六月癸卯小 七月壬申大 八月壬寅小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大 十一月辛未小十二月庚子大

六月乙丑

二十三日

庄公五年

正月庚午小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

四月戊戌大 五月戊辰小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卯小 八月丙申大 九月丙寅小

十月乙未大 十一月乙丑小 十二月甲午大

庄公六年

正月甲子大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小 五月壬戌大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庄公七年

正月戊午大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大 闰四月丁巳小 五月丙戌大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 八月乙卯小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十二月癸丑小

四月辛卯

五日

庄公八年

正月壬午大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小

七月己卯大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丁未大正月甲午

十三日

十一月癸未

六日

庄公九年

正月丁丑小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闰八月癸酉小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大 十一月壬寅小十二月辛未大

七月丁酉

二十四日

八月庚申

十八日

庄公十年

正月辛丑小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小

四月己巳大 五月己亥小 六月戊辰大

七月戊戌小 八月丁卯大 九月丁酉小

十月丙寅大 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庄公十一年

正月乙未小 二月甲子大 三月甲午大

闰三月甲子小 四月癸巳大 五月癸亥小六月壬辰大 七月壬戌小 八月辛卯大

九月辛酉小 十月庚寅大 十一月庚申小十二月己丑大

五月戊寅

十六日

庄公十二年

正月己未小 二月戊子大 三月戊午小

四月丁亥大 五月丁巳大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 八月丙戌小 九月乙卯大

十月乙酉小 十一月甲寅大 十二月甲申小八月甲午

九日

庄公十三年

正月癸丑大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 六月辛巳小

七月庚戌大 八月庚辰小 九月己酉大

十月己卯大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庄公十四年

正月戊申小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 闰五月乙亥大六月乙巳小 七月甲戌大 八月甲辰小

九月癸酉大 十月癸卯小 十一月壬申大十二月壬寅小

六月甲子

二十日

庄公十五年

正月壬申小 二月辛丑大 三月辛未小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卯小 十二月丙申大

庄公十六年

正月丙寅小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 五月甲子大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庄公十七年

正月庚申大 二月庚寅小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

闰六月丁巳大 七月丁亥大 八月丁巳小九月丙戌大 十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十二月乙卯小

庄公十八年

正月甲申大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小 五月壬午大 六月壬子小

七月辛巳大 八月辛亥小 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小 十一月己卯大 十二月己酉大三月日食

不书日官失之

庄公十九年

正月己卯小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

七月丙子小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六月庚申

十五日

庄公二十年

正月癸酉小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小 九月己巳大

十月己亥小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闰十二月丁卯大

庄公二十一年

正月丁酉小 二月丙寅大 三月丙申小

四月乙丑大 五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

七月甲午大 八月甲子小 九月癸巳大

十月癸亥小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壬戌小五月辛酉

二十七日

七月戊戌

五日

庄公二十二年

正月辛卯大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大五月癸丑

二十三日

七月丙申

九日

庄公二十三年

正月丙戌小 二月乙卯大 三月乙酉小

四月甲寅大 五月甲申小 六月癸丑大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十二月甲寅

五日

庄公二十四年

正月庚辰小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大

四月己酉小 五月戊寅大 六月戊申小

七月丁丑大 闰七月丁未小 八月丙子大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十二月甲戌大

八月丁丑

二日

戊寅

三日

庄公二十五年

正月甲辰小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大 八月辛未小 九月庚子大

十月庚午小 十一月己亥大 十二月己巳小五月癸丑

十二日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传曰非常也惟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

辛未实当七月朔也时司厯置闰渐失其处谬以为六月朔故传正之也【案孔颖达正义云传言正月之朔慝未作者谓周之六月夏之四月也此亦六月而云非常下句始言唯正月之朔有用币伐鼓之礼明此经虽书六月实非六月故云非常鼔之月长厯推此辛未为七月之朔由置闰失所故误使七月为六月也刘云知非五月朔者昭二十四年五月日有食之传云日过分而未至此若是五月亦应云过分而未至也今言恩未作则是已作之辞故知非五月案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从彼推之则六月辛未朔非有差错杜云置闰失所者以二十四年八月以前误置一闰非八月以来始错也】

庄公二十六年

正月戊戌大 二月戊辰小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

七月乙未大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十月甲子小 十一月癸巳大 十二月癸亥小十二月癸亥朔日食

一日

庄公二十七年

正月壬辰大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大 五月辛卯小 六月庚申大

七月庚寅小 八月己未大 九月己丑小

十月戊午大 十一月戊子小 十二月丁巳大

庄公二十八年

正月丁亥小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小

闰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小 五月甲寅大六月甲申小 七月癸丑大 八月癸未小

九月壬子大 十月壬午小 十一月辛亥大十二月辛巳大

三月甲寅

二十九日

四月丁未

二十三日

庄公二十九年

正月辛亥小 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大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 十二月乙亥大

庄公三十年

正月乙巳小 二月甲戌大 闰二月甲辰小三月癸酉大 四月癸夘小 五月壬申大

六月壬寅小 七月辛未大 八月辛丑小

九月庚午大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十二月己亥大

四月丙辰

十四日

八月癸亥

二十三日

九月庚午朔日食

一日

庄公三十一年

正月己巳小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 五月丁卯小 六月丙申大

七月丙寅小 八月乙未大 九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十一月甲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

庄公三十二年

正月癸亥小 二月壬辰大 三月壬戌小

闰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六月庚申大 七月庚寅小 八月己未大

九月己丑小 十月戊午大 十一月戊子小十二月丁巳大

七月癸巳

四日

八月癸亥

五日

十月己未

二日

闵公元年

正月丁亥小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小

四月乙卯大 五月乙酉小 六月甲寅大

七月甲申小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

十月壬子大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六月辛酉

八日

闵公二年

正月辛巳小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大

四月庚戌小 五月己卯大 闰五月己酉小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十二月乙亥大

五月乙酉

七日

八月辛丑

二十五日

春秋释例卷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巻十二

晋 杜预 撰

经传长厯第四十六之三

僖公元年

正月乙巳小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五月癸卯小 六月壬申大

七月壬寅小 八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大 闰十一月庚午小十二月己亥大

七月戊辰

二十七日

十月壬午

十三日

十一月丁巳

十九日

僖公二年

正月己巳小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 五月丁卯小 六月丙申大

七月丙寅小 八月乙未大 九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十一月甲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五月辛巳

十五日

僖公三年

正月癸亥小 二月壬辰大 三月壬戌小

四月辛卯大 五月辛酉小 六月庚寅大

七月庚申大 八月庚寅小 九月己未大

十月己丑小 十一月戊午大 十二月戊子小

僖公四年

正月丁巳大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 十一月壬子大 十二月壬午小十二月戊申

二十七日

僖公五年

正月辛亥大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卯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闰十二月丙午小

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一日【案孔頴达正义云冬至者十一月之中气中气者月半之气也月朔而已得中气是必前月闰闰前之月则中气在晦闰后之月则中气在朔闰者聚残余分之月其中无中气半属前月半属后月是去年当闰十二月十六日已得此年正月朔大雪节故此正月朔得冬至也而杜长厯僖元年闰十一月此年闰十二月又闰之相去厯家大率三十三月耳杜于此闰相去凡五十月不与厯数同者杜推勘春秋日月上下置闰或稀或数自准春秋时法故不与常厯同】

八月甲午

十七日

九月戊申朔日食

一日

十二月丙子朔

一日

僖公六年

正月乙亥大 二月乙巳小 三月甲戌大

四月甲辰大 五月甲戌小 六月癸卯大

七月癸酉小 八月壬寅大 九月壬申小

十月辛丑大 十一月辛未小 十二月庚子大

僖公七年

正月庚午小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

四月戊戌大 五月戊辰小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卯大 八月丁酉小 九月丙寅大

十月丙申小 十一月乙丑大

传闰十一月乙未小【案左传有闰月惠王崩之文故此条独加传字】

十二月甲子大

僖公八年

正月甲午小 二月癸丑大 三月癸巳小

四月壬戌大 五月壬辰小 六月辛酉大

七月辛卯小 八月庚申大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 十一月己丑大 闰十一月己未小十二月戊子大

十二月丁未

二十二日

僖公九年

正月戊午小 二月丁亥大 三月丁巳小

四月丙戌大 五月丙辰小 六月乙酉大

七月乙卯小 八月甲申大 九月甲寅小

十月癸未大 十一月癸丑大 十二月癸未小三月丁丑

二十一日

七月乙酉

七月无乙酉八月二日也日月必有误

九月戊辰

十五日

甲子

十一日

僖公十年

正月壬子大 二月壬午小 三月辛亥大

四月辛巳小 五月庚戌大 六月庚辰小

七月己酉大 八月己卯小 九月戊申大

十月戊寅小 十一月丁未大 十二月丁丑小

僖公十一年

正月丙午大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 九月癸卯小

十月壬申大 十一月壬寅小 十二月辛未大

僖公十二年

正月辛丑小 二月庚午大 闰二月庚子大三月庚午小 四月己亥大 五月己巳小

六月戊戌大 七月戊辰小 八月丁酉大

九月丁卯小 十月丙申大 十一月丙寅小十二月乙未大

三月庚午日食

一日

十二月丁丑

十一月十二日也书于十二月从赴也

僖公十三年

正月乙丑小 二月甲午大 三月甲子小

四月癸巳大 五月癸亥大 六月癸巳小

七月壬戌大 八月壬辰小 九月辛酉大

十月辛卯小 十一月庚申大 十二月庚寅小

僖公十四年

正月己未大 二月己丑小 三月戊午大

四月戊子小 五月丁巳大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 八月丙戌大 九月丙辰小

十月乙酉大 十一月乙卯小 十二月甲申大八月辛卯

六日

僖公十五年

正月甲寅小 二月癸未大 三月癸丑小

四月壬午大 五月壬子小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 九月庚戌大

十月庚辰小 十一月己酉大 十二月己卯小经五月日有食之传曰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九月壬戌

十三日

己卯晦

三十日【案孔颖达正义云公羊谷梁传皆以晦为谓昼日暗也杜以长厯推己卯晦九月三十日春秋值朔书朔值晦书晦无义例也】

十一月壬戌

十四日

丁丑

二十九日

僖公十六年

正月戊申大 二月戊寅小 三月丁未大

四月丁丑小 五月丙午大 六月丙子小

七月乙巳大 八月乙亥小 九月甲辰大

十月甲戌小 十一月癸卯大 十二月癸酉小正月戊申朔

一日

三月壬申

二十六日

四月丙申

二十日

七月甲子

二十日

十一月乙卯

十三日

僖公十七年

正月壬寅大 二月壬申大 三月壬寅小

四月辛未大 五月辛丑小 六月庚午大

七月庚子小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卯大闰十二月丁酉小

十月乙亥

八日

十二月乙亥

九日

辛巳

十五日

僖公十八年

正月丙寅大 二月丙申小 三月乙丑大

四月乙未小 五月甲子大 六月甲午大

七月甲子小 八月癸巳大 九月癸亥小

十月壬辰大 十一月壬戌小 十二月辛卯大五月戊寅

十五日

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经传俱言八月无丁亥误也

僖公十九年

正月辛酉小 二月庚寅大 三月庚申小

四月己丑大 五月己未小 六月戊子大

七月戊午小 八月丁亥大 九月丁巳小

十月丙戌大 十一月丙辰大 十二月丙戌小六月己酉

二十二日

僖公二十年

正月乙卯大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闰三月甲申小【案赵汸春秋属辞引长厯僖二十年闰二月当是写之讹】四月癸丑大 五月癸未小 六月壬子大

七月壬午小 八月辛亥大 九月辛巳小

十月庚戌大 十一月庚辰小 十一月己酉大五月乙巳

二十三日

僖公二十一年

正月己卯小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大

四月戊申小 五月丁丑大 六月丁未小

七月丙子大 八月丙午小 九月乙亥大

十月乙巳小 十一月甲戌大 十二月甲辰小十二月癸丑

十日

僖公二十二年

正月癸酉大 二月癸卯小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小 九月己巳大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 十二月戊戌大八月丁未

八日

十一月己巳朔

一日

丙子

八日

丁丑

九日

僖公二十三年

正月戊辰小 二月丁酉大 三月丁卯小

四月丙申大 五月丙寅小 六月乙未大

七月乙丑小 八月甲午大 九月甲子小

十月癸巳大 十一月癸亥小 十二月壬辰大五月庚寅

二十五日

僖公二十四年

正月壬戌小 二月辛夘大 三月辛酉小

四月庚寅大 闰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十二月丙辰大

二月甲午

四日

辛丑

十一日

壬寅

十二日

丙午

十六日

丁未

十七日

戊申

十八日

三月己丑晦

二十九日

僖公二十五年

正月丙戌小 二月乙卯大 三月乙酉小

四月甲寅大 五月甲申小 六月癸丑大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闰十二月庚辰小

正月丙午

二十一日

三月甲辰

二十日

四月丁巳

四日

戊午

五日

癸酉

二十日

十二月癸亥

十四日

僖公二十六年

正月己酉大 二月己卯小 三月戊申大

四月戊寅小 五月丁未大 六月丁丑小

七月丙午大 八月丙子小 九月乙巳大

十月乙亥小 十一月甲辰大 十二月甲戌小正月己未

十一日

僖公二十七年

正月癸卯大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 八月庚午大 九月庚子小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 十二月戊辰大六月庚寅

二十日

八月乙未

二十六日

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

九月六日也有日而无月也

十二月甲戌

七日

僖公二十八年

正月戊戌小 二月丁卯大 三月丁酉小

四月丙寅大 五月丙申小 六月乙丑大

七月乙未小 八月甲子大 九月甲午小

十月癸亥大 十一月癸巳小 十二月壬戌大正月戊申

十一日

三月丙午

十日

四月戊辰

三日

己巳

四日

癸酉

八日

甲午

二十九日

五月丙午

十一日

丁未

十二日

己酉

十四日

癸丑

十八日

癸亥

二十八日【案杜预集解云经书癸丑书癸亥经传必有误】

六月壬午

十八日

七月丙申

二日

冬壬申

十月十日也十二月十一日亦有壬申有日无月无以折正也

丁丑

十月十五日也十二月十六日亦有丁丑有日无月无以折正也

僖公二十九年

正月壬辰大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 八月己未小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 十二月丁巳小

僖公三十年

正月丙戌大 二月丙辰小 三月乙酉大

四月乙卯小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

闰九月壬子大 十月壬午小 十一月辛亥大十二月辛巳小

九月甲午

十三日

僖公三十一年

正月庚戌大 二月庚辰小 三月己酉大

四月己卯小 五月戊申大 六月戊寅小

七月丁未大 八月丁丑小 九月丙午大

十月丙子小 十一月乙巳大 十二月乙亥小

僖公三十二年

正月甲辰大 二月甲戌小 三月癸卯大

四月癸酉小 五月壬寅大 六月壬申大

七月壬寅小 八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小 十二月己巳大四月己丑

十七日

十二月己卯

十一日

庚辰

十二日

僖公三十三年

正月己亥小 二月戊辰大 三月戊戌小

四月丁卯大 五月丁酉小 六月丙寅大

七月丙申小 八月乙丑大 九月乙未小

十月甲子大 十一月甲午小 十二月癸亥大四月辛巳

十五日

癸巳

二十七日

八月戊子

二十二日

十有二月公至自齐乙巳公薨于小寝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乙巳十一月十二日也经书十二月误也周十一月今九月霜当微而重重又不能杀草所以为异也旧说公以十二月薨文二年经书冬公子遂如齐纳币言礼也患其未二十五月在丧因以闰数父母防以再朞有加故必二十五月故以三年为称也若益之一月则当有渉四年者也畧而计闰则当有二年而阕者故重丧以三年数则不数闰轻防以月数乃数闰也今十一月薨文二年十一月则二十五月防事毕十二月遣纳币于礼无违故传善之

文公元年

正月癸巳大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闰三月壬戌小【案有于是闰三月之文故特加字】

四月辛卯大 五月辛酉小 六月庚寅大

七月庚申小 八月己丑大 九月己未小

十月戊子大 十一月戊午小 十二月丁亥大二月癸亥日食

一日

传曰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余于终事则不悖

于僖公之末年失不置闰误于此年三月置闰故时达厯者讥之

四月丁巳

二十七日

五月辛酉朔

一日

六月戊戌

九日

十月丁未

二十日

文公二年

正月丁巳小 闰正月丙戌大 二月丙辰大三月丙戌小 四月乙卯大 五月乙酉小

六月甲寅大 七月甲申小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 十月壬子大 十一月壬午小十二月辛亥大

二月甲子

九日

丁丑

二十二日

三月乙巳

二十日

四月己巳

十五日

八月丁卯

十五日

文公三年

正月辛巳小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大

四月庚戌小 五月己卯大 六月己酉小

七月戊寅大 八月戊申小 九月丁丑大

十月丁未小 十一月丙子大 十二月丙午小四月乙亥

二十六日

十二月己巳

二十四日

文公四年

正月乙亥大 二月乙巳小 三月甲戌大

四月甲辰大 五月甲戌小 六月癸卯大

闰六月癸酉小【案赵汸春秋属辞引长厯之文四年闰三月当是写之讹】七月壬寅大 八月壬申小 九月辛丑大

十月辛未小 十一月庚子大 十二月庚午小十二月壬寅

十二月无壬寅五年正月四日也日月必误【案此则经文实是冬十有二月壬寅夫人风氏薨而今三家注疏本俱误作十有一月案十一月庚子朔三日为壬寅不得谓无壬寅也因各本经文俱讹故订其失于此】

文公五年

正月己亥大 二月己巳大 三月己亥小

四月戊辰大 五月戊戌小 六月丁卯大

七月丁酉小 八月丙寅大 九月丙申小

十月乙丑大 十一月乙未小 十二月甲子大三月辛亥

十三日

十月甲申

二十日

文公六年

正月甲午小 二月癸亥大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 六月壬戌小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小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 十一月己丑大 十二月己未小闰十二月戊子大

八月乙亥

十五日

十一月丙寅

十一月无丙寅十二月八日也日月必有误

文公七年

正月戊午大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 六月丙戌小

七月乙卯大 八月乙酉小 九月甲寅大

十月甲申小 十一月癸丑大 十二月癸未小三月甲戌

十八日

四月戊子

二日

己丑

三日

文公八年

正月壬子大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 八月己卯大 九月己酉小

十月戊寅大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案是年本无闰赵汸春秋属辞引长厯云文公八年闰七月当是抄撮之讹】

八月戊申

三十日

十月壬午

五日

乙酉

八日

丙戌

九日

文公九年

正月丁未小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大

四月丙子小 五月乙巳大 六月乙亥小

七月甲辰大 闰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十二月辛丑大

正月己酉

三日

乙丑

十九日

二月辛丑

二十六日

三月甲戌

二十九日

九月癸酉

一日

文公十年

正月辛未小 二月庚子大 三月庚午大

四月庚子小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 八月戊戌小 九月丁卯大

十月丁酉小 十一月丙寅大 十二月丙申小三月辛卯

二十二日

文公十一年

正月乙丑大 二月乙未小 三月甲子大

四月甲午大 五月甲子小 六月癸巳大

七月癸亥小 八月壬辰大 九月壬戌小

十月辛卯大 十一月辛酉小 十二月庚寅大十月甲午

四日

文公十二年

正月庚申小 二月己丑大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

七月丁巳大 八月丁亥小 九月丙辰大

十月丙戌小 十一月乙卯大 闰十一月乙酉小十二月甲寅大

二月庚子

十二日

十二月戊午

五日

文公十三年

正月甲申小 二月癸丑大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小 五月壬午大 六月壬子小

七月辛巳大 八月辛亥小 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小 十一月己卯大 十二月己酉小五月壬午

一日

十二月己丑

十二月无己丑十一月十一日日月误也

文公十四年

正月戊寅大 二月戊申小 三月丁丑大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

七月丙子小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五月乙亥

四月二十九日书于五月从赴也

六月癸酉

二十八日

七月乙卯

七月无乙卯上有六月下有八月则误在日

九月甲申

十日

文公十五年

正月癸酉小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小 九月己巳大

十月己亥小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传曰非礼也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防威古之道也

戊申

八日

文公十六年

正月丁卯大 二月丁酉小 三月丙寅大

四月丙申小 五月乙丑大 闰五月乙未小六月甲子大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

九月癸巳小 十月壬戌大 十一月壬辰小十二月辛酉大

六月戊辰

五日

八月辛未

九日

十一月甲寅

二十三日

文公十七年

正月辛卯小 二月庚申大 三月庚寅小

四月己未大 五月己丑小 六月戊午大

七月戊子小 八月丁巳大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小 十二月乙卯大四月癸亥

五日

六月癸未

二十六日

郑文公二年六月壬申

庄二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案庄二十三年六月癸丑朔壬申当是二十日】

四年二月壬戌

庄二十五年二月无壬戌三月二十日也日月必有误也

文公十八年

正月乙酉小 二月甲寅大 三月甲申小

四月癸丑大 五月癸未小 六月壬子大

七月壬午小 八月辛亥大 九月辛巳小

十月庚戌大 十一月庚辰小 十二月己酉大二月丁丑

二十四日

五月戊戌

十六日

六月癸酉

二十二日

春秋释例巻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巻十三

晋 杜预 撰

经传长厯第四十五之四

宣公元年

正月己卯小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大

四月戊申小 五月丁丑大 六月丁未小

七月丙子大 八月丙午小 九月乙亥大

十月乙巳小 十一月甲戌大 十二月甲辰小

宣公二年

正月癸酉大 二月癸卯小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闰五月辛丑小六月庚午大 七月庚子小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 十一月戊戌小十二月丁卯大

二月壬子

十日

九月乙丑

二十七日

壬申朝于武宫

十月五日也既有日无月冬又在壬申下明文无较例

十月乙亥

八日

宣公三年

正月丁酉小 二月丙寅大 三月丙申小

四月乙丑大 五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 九月癸巳小

十月壬戌大 十一月壬辰小 十二月辛酉大十月丙戌

二十五日

宣公四年

正月辛卯小 二月庚申大 三月庚寅小

四月己未大 五月己丑小 六月戊午大

七月戊子小 八月丁巳大 九月丁亥小

十月丙辰大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小六月乙酉

二十八日

七月戊戌

十一日

宣公五年

正月乙酉大 二月乙卯小 三月甲申大

四月甲寅小 五月癸未大 六月癸丑小

七月壬午大 八月壬子小 九月辛巳大

十月辛亥小 十一月庚辰大 十二月庚戌小

宣公六年

正月己卯大 二月己酉小 三月戊寅大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闰五月丁未大六月丁丑小 七月丙午大 八月丙子小

九月乙巳大 十月乙亥小 十一月甲辰大十二月甲戌小

宣公七年

正月癸卯大 二月癸酉小 三月壬寅大

四月壬申小 五月辛丑大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 八月庚午大 九月庚子小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 十二月戊辰大

宣公八年

正月戊戌小 二月丁卯大 三月丁酉小

四月丙寅大 五月丙申小 六月乙丑大

七月乙未大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十月甲子小 十一月癸巳大 十二月癸亥小六月辛巳

十七日

壬午

十八日

戊子

二十四日

七月甲子日食既

三十日

十月己丑

二十六日

庚寅

二十七日

宣公九年

正月壬辰大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大

七月庚寅小 八月己未大 九月己丑小

十月戊午大 十一月戊子小 十二月丁巳大九月辛酉

九月无辛酉上有八月下有十月误在日【案孔颖逹正义云下有十月癸酉杜以长厯推之癸酉是十月十六日辛酉在前十二日耳故云九月无辛酉上有八月下有十月非月误也】

十月癸酉

十六日

宣公十年

正月丁亥小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 闰五月乙卯小六月甲申大 七月甲寅小 八月癸未大

九月癸丑小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十二月辛巳大

四月丙辰日食

一日

己巳

十四日

五月癸巳

九日

宣公十一年

正月辛亥小 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大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 十二月乙亥大十月丁亥

十二日

宣公十二年

正月乙巳小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五月癸卯小 闰五月壬申大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十二月己亥大

六月乙卯

十四日

丙辰

十五日

辛未

三十日

十二月戊寅

十二月无戊寅十一月九日也日月必有误也【案孔颖逹正义云注不言月误长厯云日月必有误者案传□师人多寒若是十一月则今之九月未是寒时当月是而日误也】

宣公十三年

正月己巳小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 五月丁卯小 六月丙申大

七月丙寅小 八月乙未大 九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十一月甲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

宣公十四年

正月癸亥小 二月壬辰大 三月壬戌小

四月辛卯大 五月辛酉小 六月庚寅大

七月庚申大 八月庚寅小 九月己未大

十月己丑小 十一月戊午大 十二月戊子小五月壬申

十二日

宣公十五年

正月丁巳大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 十一月壬子大 闰十一月壬午小十二月辛亥大

六月癸卯

十九日

辛亥

二十七日

七月壬午

二十九日

宣公十六年

正月辛巳小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卯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三月戊申

二十九日

宣公十七年

正月乙亥小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大 六月癸卯小

七月壬申大 八月壬寅小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小 十一月庚午大 十二月庚子小正月庚子

二十六日

丁未蔡侯申卒

二月四日也有日而无月也

六月癸卯日食

一日

己未

十七日

十一月壬午

十三日

宣公十八年

正月己巳大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卯小 八月丙申大 九月丙寅小

十月乙未大 十一月乙丑小 十二月甲午大七月甲戌

八日

十月壬戌

二十八日

成公元年

正月甲子小 二月癸巳大 三月癸亥小

闰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六月辛酉大 七月辛卯小 八月庚申大

九月庚寅小 十月己未大 十一月己丑小十二月戊午大

二月辛酉

二十九日

三月癸未

二十一日

成公二年

正月戊子小 二月丁巳大 三月丁亥大

四月丁巳小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 八月乙卯小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 十二月癸丑小四月丙戌

四月无丙戌五月一日也

六月壬申

十七日

癸酉

十八日

七月己酉

二十五日

八月壬午

二十八日

庚寅卫侯速卒

据传庚寅九月七日也有日而无月也

十一月丙申

十四日

成公三年

正月壬午大 二月壬子大 三月壬午小

四月辛亥大 五月辛巳小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大 十二月戊申小正月辛亥

三十日

二月甲子

十三日

乙亥

二十四日

十一月丙午

二十九日

丁未

三十日

十二月甲戌

二十七日

成公四年

正月丁丑大 二月丁未小 三月丙子大

四月丙午小 五月乙亥大 六月乙巳小

七月甲戌大 闰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九月癸卯小 十月壬申大 十一月壬寅小十二月辛未大

三月壬申

二月二十六日也书于三月从赴

四月甲寅

九日

成公五年

正月辛丑小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大

四月庚午小 五月己亥大 六月己巳小

七月戊戌大 八月戊辰小 九月丁酉大

十月丁卯小 十一月丙申大 十二月丙寅小十一月己酉

十四日

十二月己丑

二十四日

成公六年

正月乙未大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大 九月壬辰小

十月辛酉大 十一月辛卯小 十二月庚申大二月辛巳

十七日

四月丁丑

十四日

六月壬申

十日

成公七年

正月庚寅小 二月己未大 三月己丑小

四月戊午大 五月戊子小 六月丁巳大

七月丁亥小 八月丙辰大 闰八月丙戌小九月乙卯大 十月乙酉大 十一月乙卯小十二月甲申大

八月戊辰

十三日

成公八年

正月甲寅小 二月癸未大 三月癸丑小

四月壬午大 五月壬子小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 九月庚戌小

十月己卯大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十月癸卯

二十五日

成公九年

正月戊申大 二月戊寅小 三月丁未大

四月丁丑小 五月丙午大 六月丙子小

七月乙巳大 八月乙亥小 九月甲辰大

十月甲戌小 十一月癸卯大 闰十一月癸酉小十二月壬寅大

七月丙子

六月一日也书七月从赴

十一月戊申

六日

庚申

十八日

城中城

闰月城之在十一月之后十二月之前故传云书时也【案孔颖逹正义云长厯推此年闰十一月城中城文在十二月上而云书时也即是闰月城之闰月半后即是十二月节故水昏已正而城之是得时也】

成公十年

正月壬申大 二月壬寅小 三月辛未大

四月辛丑小 五月庚午大 六月庚子小

七月己巳大 八月己亥小 九月戊辰大

十月戊戌小 十一月丁卯大 十二月丁酉小五月辛巳

十二日

丙午晋侯獳卒

据丙午六月七日有日无月也

六月戊申

九日

成公十一年

正月丙寅大 二月丙申大 三月丙寅小

四月乙未大 五月乙丑小 六月甲午大

七月甲子小 八月癸巳大 九月癸亥小

十月壬辰大 十一月壬戌小 十二月辛卯大三月己丑

二十四日

成公十二年

正月辛酉小 二月庚寅大 三月庚申小

四月己丑大 五月己未大 闰五月己丑小六月戊午大 七月戊子小 八月丁巳大

九月丁亥小 十月丙辰大 十一月丙戌小十二月乙卯大

五月癸亥

五日

成公十三年

正月乙酉小 二月甲寅大 三月甲申大

四月甲寅小 五月癸未大 六月癸丑小

七月壬午大 八月壬子小 九月辛巳大

十月辛亥小 十一月庚辰大 十二月庚戌小四月戊午

五日

五月丁亥

五日

六月丁卯

十五日

己巳

十七日

成公十四年

正月己卯大 二月己酉小 三月戊寅大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六月丁未大

七月丁丑小 闰七月丙午大 八月丙子小九月乙巳大 十月乙亥小 十一月甲辰大十二月甲戌小

八月戊戌

二十三日

庚子

二十五日

十月庚寅

十六日

成公十五年

正月癸卯大 二月癸酉小 三月壬寅大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 八月庚午大 九月庚子小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 十二月戊辰大三月乙巳

四日

癸丑

十二日

八月庚辰

十一日

十一月辛丑

三日

成公十六年

正月戊戌小 二月丁卯大 三月丁酉小

四月丙寅大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

七月乙未大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十月甲子小 十一月癸巳大 十二月癸亥小四月辛未

六日

戊寅

十三日

六月丙寅朔日食

一日

癸巳

二十八日

甲午晦

二十九日

七月戊午

二十四日

十月乙亥

十二日

十二月乙丑

三日

乙酉

二十三日

成公十七年

正月壬辰大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 八月己未小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 十二月丁巳小闰十二月丙戌大【案传有闰月乙卯晦之文故此条特加字】

六月戊辰

九日

乙酉

二十六日

七月壬寅

十四日

九月辛丑

十四日

十月庚午

十三日

十一月壬申

十一月无壬申公羊糓梁传及诸儒皆以为十月十五日也十月庚午围郑十三日也推至壬申诚在十五日然据传曰十一月诸侯还自郑壬申至于貍脤而卒此非十月分明误在日也

十二月丁巳朔日食

一日

壬午

二十六日

闰月乙卯晦

三十日

成公十八年

正月丙辰小 二月乙酉大 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小 五月甲寅大 六月甲申小

七月癸丑大 八月癸未小 九月壬子大

十月壬午小 十一月辛亥大 十二月辛巳小正月庚申

五日

庚午

十五日

辛巳

二十六日【案孔頴逹正义云服防本作辛未晋语亦作辛巳孔晁云以辛未盟入国辛巳朝祖庙取其新也案晋语称庚午大夫迸于清原传云庚午盟而入迸日即盟非辛未也传与晋语皆云辛巳朝于武宫服本自误耳孔晁强欲合之非也】

甲申晦

二十九日

二月乙酉朔

一日

八月己丑

七日

十二月丁未

二十七日

春秋释例巻十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释例>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十四

晋 杜预 撰

经传长厯第四十五之五

襄公元年

正月庚戌大 二月庚辰小 三月己酉大

四月己卯大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 十二月乙亥大正月己亥

正月无己亥误也【案传云元年春己亥围宋彭城杜预集解云下有二月即此己亥为正月正月无己亥日误孔頴逹正义申之云长厯推此年正月庚戌朔其月无己亥围宋彭城经在正月之下传文下有二月则己亥必是正月月不容误知是日误也】

九月辛酉

十五日

襄公二年

正月乙巳小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闰四月癸卯小 五月壬申大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十二月己亥大

五月庚寅

十九日

六月庚辰

七月九日也书于六月经误也【案孔颖逹正义云经云六月庚辰郑伯睔卒传言七月庚辰郑伯辰卒杜以长厯校之此年六月士寅朔其月无庚辰七月壬申朔九日得庚辰则传与经合知传是而经误也此经六月七月其文皆具所言误者非徒字误而已乃是书经误以七月之事错书六月故长厯云书于六月经误言元本书之误非字误也】

七月庚辰

九日

己丑

十八日

襄公三年

正月己巳小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 五月丁卯大 六月丁酉小

七月丙寅大 八月丙申小 九月乙丑大

十月乙未小 十一月甲子大 十二月甲午小四月壬戌

二十六日

六月己未

二十三日

戊寅

七月十三日也据传盟在秋经误也

襄公四年

正月癸亥大 二月癸巳小 三月壬戌大

四月壬辰小 五月辛酉大 六月辛卯大

七月辛酉小 八月庚寅大 九月庚申小

十月己丑大 十一月己未小 十二月戊子大三月己酉

三月无己酉二月十七日也经书己酉传言三月误也

七月戊子

二十八日

八月辛亥

二十二日

襄公五年

正月戊午小 二月丁亥大 三月丁巳小

四月丙戌大 闰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六月乙卯大 七月乙酉小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十二月壬子大

九月丙午

二十三日

十一月甲午

十二日

十二月辛未

二十日

襄公六年

正月壬午小 二月辛亥大 三月辛巳小

四月庚戌大 五月庚辰小 六月己酉大

七月己卯大 八月己酉小 九月戊寅大

十月戊申小 十一月丁丑大 十二月丁未小三月壬午

二日

于郑子国之来聘也四月甲寅

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也

杞桓公卒之月乙未

此年三月十五日也

丁未

此年三月二十七日也

十二月丙辰

十日【案此齐灭莱之日也经文本云十有二月齐侯灭莱而近刻左传前则曰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后则曰晏弱围□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郷今考十一月丁丑朔是月无丙辰十二月丁未朔十日正是丙辰长厯系此条于十二月不言日误可见今本传文两言十一月皆十二月之讹也又程公説春秋分记亦系丙辰于十二月下可见南宋时左传本尚未讹縁各本俱误谨订于此】

襄公七年

正月丙子大 二月丙午小 三月乙亥大

四月乙巳小 五月甲戌大 六月甲辰小

七月癸酉大 八月癸卯大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闰十月壬申小 十一月辛丑大十二月辛未小

十月庚戌

九日

壬戌

二十一日

十二月丙戌

十六日

襄公八年

正月庚子大 二月庚午小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大 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四月庚辰

十二日

庚寅

二十二日

五月甲辰

七日

襄公九年

正月乙未小 二月甲子大 三月甲午小

四月癸亥大 五月癸巳小 六月壬戌大

七月壬辰小 八月辛酉大 九月辛卯小

十月庚申大 十一月庚寅小 十二月己未大传闰月

五月辛酉

二十九日

八月癸未

二十三日

十月庚午

十一日

甲戌

十五日

十一月己亥

十日

十二月己亥

参校上下己亥在十一月十日又十二月五日有癸亥癸亥五日则书之传其月不得有己亥经书十二月误也【案孔颖逹正义云经书十二月己亥同盟于戏传言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戏经传不同必有一误而传于戏盟之下更言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己亥在癸亥之前二十四日今以长厯推之十一月庚寅朔十日得己亥十二月己未朔五日得癸亥故长厯参校上下己亥在十一月十日又十二月五日有癸亥则其月不得有己亥经书十二月误也此误者唯以一字误为二非书经误也】

十二月癸亥

五日

闰月戊寅

参校上下此年不得有闰月戊寅乃是十二月二十日也思惟古传文必言癸亥门其三门门五日戊寅相去十六日癸亥门其三门门各五日为十五日明日戊寅济于隂阪于叙事及厯皆合然则五字上与门合为闰后学者自然转日为月也传曰晋人不得志于郑以诸侯复伐之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门则向所代鄟门师之梁及北门也晋人三番四军以三番为待楚之备一番进攻欲以苦郑而来楚也五日一移楚不来故侵掠而还殆必如此不然则二字误【案孔頴逹正义云卫氏难云案昭二十年朔旦冬至其年云闰月戊辰杀宣姜又二十三年云闰月取前城并不应有闰而传称闰是史之错失不必皆在应闰之限杜岂得云此年不得有闰而改为门五日也若然闰月杀宣姜闰月取前城皆为门五日乎秦氏释云以传云三分四军又云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既言三分则三番攻门计癸亥至戌寅十六日畨别攻门五日三五十五日明日戊寅济于隂阪上下符合故杜为此解蘓氏又云案长厯襄十年十一月丁未是二十四日十一年四月己亥是十九日据丁未至己亥一百七十三日计十年十一月之后十一年四月之前余两个残月唯置四个整月用日不尽尚余二十九日故杜为长厯于十年十一月后置闰既十年有闰明九年无闰也】

襄公十年

正月己丑小 二月戊午大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小

七月丙戌大 八月丙辰小 九月乙酉大

十月乙卯小 十一月甲申大 闰十一月甲寅小十二月癸未大

三月癸丑

二十六日【案孔颖逹正义云杜明言癸丑是三月二十六日下四月戊午云月一日五月庚寅云月四日甲午云月八日者欲证前九年闰月为门五日于上下日月相当故杜备言其日也刘曰杜言癸丑二十六日者见与下四月一日防相近知非二防也】

四月戊午

一日

丙寅

九日

五月庚寅

四日

甲午

八日

六月庚午

十四日

八月丙寅

十一日

九月己酉

二十五日

十月戊辰

十四日

十一月己亥

十六日

丁未

二十四日

襄公十一年

正月癸丑小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 八月己亥大 九月己酉小

十月戊寅大 十一月戊申大 十二月戊寅小四月己亥

十九日

七月己未

十日

丙子

二十七日

九月甲戌

二十六日

十月丁亥

十日

十二月戊寅

一日

庚辰

三日

壬午

五日

己丑

十二日

襄公十二年

正月丁未大 二月丁丑小 三月丙午大

四月丙子小 五月乙巳大 六月乙亥小

七月甲辰大 八月甲戌小 九月癸卯大

十月癸酉小 十一月壬寅大 十二月壬申小

襄公十三年

正月辛丑大 二月辛未大 三月辛丑小

四月庚午大 五月庚子小 六月己巳大

七月己亥小 八月戊辰大 闰八月戊戌小九月丁卯大 十月丁酉小 十一月丙寅大十二月丙申小

九月庚辰

十四日

襄公十四年

正月乙丑大 二月乙未小 三月甲子大

四月甲午小 五月癸亥大 六月癸巳大

七月癸亥小 八月壬辰大 九月壬戌小

十月辛卯大 十一月辛酉小 十二月庚寅大二月乙未朔日食

一日

四月己未

二十六日

襄公十五年

正月庚申小 二月己丑大 三月己未小

四月戊子大 五月戊午小 六月丁亥大

七月丁巳大 八月丁亥小 九月丙辰大

十月丙戌小 十一月乙卯大 十二月乙酉小二月己亥

十一日

八月丁巳日食

八月无丁巳七月一日也日月必有误

十一月癸亥

九日

襄公十六年

正月甲寅大 二月甲申小 三月癸丑大

四月癸未小 五月壬子大 六月壬午小

七月辛亥大 八月辛巳小 九月庚戌大

十月庚辰小 闰十月己酉大 十一月己卯小十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

二十六日

五月甲子

十三日

六月庚寅

九日

襄公十七年

正月戊寅小 二月丁未大 三月丁丑小

四月丙午大 五月丙子小 六月乙巳大

七月乙亥小 八月甲辰大 九月甲戌小

十月癸卯大 十一月癸酉小 十二月壬寅大二月庚午

二十四日

十一月甲午

二十二日

襄公十八年

正月壬申小 二月辛丑大 三月辛未小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卯小 十二月丙申大十月丙寅晦

三十日

十一月丁卯朔

一日

己卯

十三日

乙酉

十九日

十二月戊戌

三日

己亥

四日

壬寅

七日

甲辰

九日

襄公十九年

正月丙寅小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 五月甲子小 六月癸巳大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闰九月壬辰小 十月辛酉大 十一月辛卯小十二月庚申大

二月甲寅

二十日

五月壬辰晦

二十九日

四月丁未

十四日

七月辛卯

二十九日

八月甲辰

十二日

丙辰

二十四日

襄公二十年

正月庚寅小 二月己未大 三月己丑小

四月戊午大 五月戊子大 六月戊午小

七月丁亥大 八月丁巳小 九月丙戌大

十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 十二月乙卯小正月辛亥

二十二日

六月庚申

三日

十月丙辰朔日食

一日

襄公二十一年

正月甲申大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大 五月癸未小 六月壬子大

七月壬午小 八月辛亥大 闰八月辛巳小九月庚戌大 十月庚辰小 十一月己酉大十二月己卯小

九月庚戌朔日食

一日

十月庚辰朔日食

一日

襄公二十二年

正月戊申大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小

四月丁丑大 五月丁未小 六月丙子大

七月丙午小 八月乙亥大 九月乙巳小

十月甲戌大 十一月甲辰小 十二月癸酉大七月辛酉

十六日

九月己巳

二十五日

十二月丁巳

十二月无丁巳十一月十四日也日月必误也

襄公二十三年

正月癸卯大 二月癸酉小 三月壬寅大

四月壬申小 五月辛丑大 六月辛未小

七月庚子大 八月庚午小 九月己亥大

十月己巳小 十一月戊戌大 十二月戊辰小二月癸酉朔日食

一日

三月己巳

二十八日

八月己卯

十日

十月乙亥

七日

襄公二十四年

正月丁酉大 二月丁卯小 三月丙申大

闰三月丙寅小 四月乙未大 五月乙丑小六月甲午大 七月甲子小 八月癸巳大

九月癸亥大 十月癸巳小 十一月壬戌大十二月壬辰小

七月甲子朔日食既

一日

八月癸巳朔日食

一日

襄公二十五年

正月辛酉大 二月辛卯小 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小 五月己未大 六月己丑小

七月戊午大 八月戊子小 九月丁巳大

十月丁亥小 十一月丙辰大 十二月丙戌小五月甲戌

十六日

乙亥

十七日

丁丑

十九日

辛巳

二十三日

丁亥

二十九日

六月壬子

二十四日

七月己巳

十二日

八月己巳

八月无己巳七月十二日然则经误也

十月甲午

八日

襄公二十六年

正月乙卯大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大 五月甲寅小 六月癸未大

七月癸丑小 八月壬午大 九月壬子小

十月辛巳大 十一月辛亥小 十二月庚辰大闰十二月庚戌小

二月庚寅

六日

辛夘

七日

甲午

十日

三月甲寅朔

一日

八月壬午

一日

十二月乙酉

六日

襄公二十七年

正月己夘大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夘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六月丁未大

七月丁丑小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建申乙亥大

闰十一月建酉乙巳小

后闰建戌甲戌大

十二月建亥甲辰小

五月甲辰

二十七日

丙午

二十九日

六月丁未朔

一日

戊申

二日

甲寅

八日

丙辰

十日

壬戌

十六日

丁卯

二十一日

戊辰

二十二日

庚午

二十四日

壬申

二十六日

七月戊寅

二日

庚辰

四日

辛巳

五日

壬午

六日

乙酉

九日

九月庚辰

五日

辛巳

六日

经书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传曰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厯过也再失闰矣

注乙亥十一月朔也若是十二月朔则为三失闰传不得言再失闰也以厯推之经书十二月误也【案孔颖逹正义云传曰辰在申若是十二月当为辰在亥以申为亥则是三失闰非再失也推长厯与传合知传是而经误也】闰者防集数年余日因置以要之【案此句正义引释例作因冝以安之】故闰月无中气斗建斜指两辰之间也鲁之司厯渐失其闰至此年日食之月以仪审望知斗建之在申斗建在申乃是周家九月也而其时厯称十一月故知再失闰也【案杜预集解云文十一年三月甲子至今年七十一歳应有二十六闰今长厯推得二十四闰通计少再闰孔頴逹正义申之云厯法十九年为一章章有七闰従文十一年至襄十三年凡五十七年己成三章当有二十一闰又从防十四年至今为十四年又当有五闰故为应有二十六闰也刘云逺取文十一年三月甲子者以三十年绛县老人云臣生之歳正月甲子朔以全日故又云言通计者若据前闰以来短计不得有再失之理今逺从文十一年以来计之是为通计也】于是始觉其谬遂顿置两闰以应天正以叙事期然则前闰月为建酉后闰月为建戌十二月为建亥而岁终焉是以明年经书春无冰以为时灾也若不顿置两闰则明年春是今之九月十月十一月也今之九月十月十一月无冰非天时之异无縁总书春也寻案今世所谓鲁厯者不与春秋相符殆末世好事者为之非真也今俱不知其法术且依春秋经传反覆其终始以求之近得其实矣春秋终始闰法别见此下三十年也

襄公二十八年

正月癸酉大 二月癸卯小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小 九月己巳大

十月己亥小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十月丙辰

十八日

十一月乙亥

八日

丁亥

二十日

癸巳

二十六日

十二月乙亥朔

书十二月无乙亥朔日误

甲寅

十七日

乙未

十二月无乙未日误也【案孔颖逹正义云甲寅之后四十二日始得乙未则甲寅乙未不得同月长厯推此年十二月戊戌朔甲寅是十七日其月无乙未也经有十一月十二月月不容误知日误也】

襄公二十九年

正月丁卯大 二月丁酉小 三月丙寅大

四月丙申大 五月丙寅小 六月乙未大

七月乙丑小 八月甲午大 闰八月甲子小九月癸巳大 十月癸亥小 十一月壬辰大十二月壬戌小

二月癸卯

七日

五月庚午

五日

九月乙未

三日

十月庚寅

二十八日

十一月乙卯

二十四日

十二月己巳

八日

襄公三十年

正月辛卯大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大二月癸未

二十三日也防于承筐之歳其嵗文十一年至襄三十年七十四嵗其歳三月甲子朔绛人称正月甲子朔者以夏正月数故师旷于此年曰七十三年【案孔頴逹正义云文十一年至此年为七十四年而止云七十三年案文十一年正月甲子朔为夏之正月是其年三月也此年之二月癸未是夏之十二月计为七十三年犹尚年未终也】然则起文十一月三月甲子朔尽襄三十年二月二十三日癸未七十三年积二万六千六十日也其间有二十七闰率三十二月有竒则一年积闰也今计至襄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凡有二万五千七百五十二日故传曰再失闰也从乙亥朔之后至襄三十年二月癸未其间当九千八百五十日而有九千九百八日长五十八日再失闰复于此也虽不知春秋时厯本术今则用此验众闰从文十年上尽隐之前年一百七年三十九闰又从襄三十年下尽哀二十七年七十六年二十八闰闰之大数皆与古今众家法符虽春秋安闰小有失文大凡二百五十年内有九十四闰亦无违也【案孔颖逹正义云假作全年算之置七十有三年以全日三百六十五日乘之已得二万六千六百四十五也毎年有四分日之一是四年而成一日以四除七十三年又得十八日并全日为二万六千六百六十三日计终此十二月尽有二万六千六百六十三日四分日之一今除去三日四分日之一整取六旬合当十二月二十七日今杜长厯云二十三日癸未是少四日所以不与长厯同者盖杜为长厯纳凖春秋日月与长厯不同故置闰逺近不定盖七十三年之内于常厯校四个大月而剰用四日故癸未为二十三日若依常厯是二十七日也刘云所以少三日者文十一年非首章年其间闰有前却故长厯此月辛酉朔二十三日得癸未来月庚寅朔计至朔长三日长厯去年闰八月由闰近故也】

四月己亥

十六日【案传云夏四月己亥郑伯及其大夫盟攷四月庚申朔无己亥十六日乃乙亥也程公説春秋分记四月下注云十五日乙亥己亥疑是乙亥之误】

戊子

二十九日

五月癸巳

五日

甲午

六日

七月庚子

十三日

辛丑

十四日

壬寅

十五日

癸卯

十六日

乙巳

十八日

八月甲子

七日

己巳

十二日

襄公三十一年

正月丙戌小 二月乙卯大 三月乙酉小

四月甲寅大 五月甲申小 六月癸丑大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六月辛巳

二十九日

九月癸巳

十二日

己亥

十八日

十月癸酉

二十三日

昭公元年

正月庚辰小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六月丁未大

七月丁丑小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 十二月甲辰大闰十二月甲戌大

正月乙未

十六日

三月甲辰

二十六日

五月庚辰

三日

癸卯

二十六日

六月丁巳

十一日

十一月己酉

十二月有甲辰朔则十一月不得有己酉己酉十二月六日也经传言十一月误也又晋烝及赵孟适南阳皆在甲辰朔之前即是十一月也然则传文十二月误也【案孔颖逹正义云杜谓十一月误者正谓十一月不得有己酉以己酉为误十一月非误也必知然者若以为十二月己酉则六日己酉子干奔晋至晋犹见赵孟七日庚戌赵孟卒便是日相切迫无相见之理故知日一月为是己酉为误刘以为杜云误者以十一月为误当是十二月而规杜氏非也刘规云杜言十一月误当为十二月案下文赵孟庚戌卒若是郏敖今日死赵孟明日卒则子干奔晋不得见赵孟而议其禄故谓十一月是己酉字误也】先释经十二月事下乃更言十一月也

十二月甲辰朔

一日

己酉

六日

庚戌

七日【案传云晋既烝赵孟适南阳将防孟子余甲辰朔烝于温庚戌卒杜预集解云甲辰十二月朔晋既烝赵氏乃烝其家庙则晋烝当在甲辰之前传言十二月误孔颖逹正义申之云杜以十二月晋既烝赵孟始适南阳则赵孟初行己是十二月也传乃云甲辰朔烝于温案文言之则是来年正月朔也服防云甲辰朔夏十一月朔也若是夏十一月朔当于明年言之而此年説之何也杜以服言不通故为此解云晋既烝赵孟乃烝其家庙则晋烝当在甲辰之前当言十一月传言十二月月误也刘以为晋烝及赵孟适南阳并在十一月之前文系十二月者欲见烝后即行先公后私十二月之文为下甲辰朔起本举月遥属下明晋烝犹在朔前十二月非误也若必如刘言当云晋既烝赵孟适南阳将防孟子余十二月甲辰朔烝于温足明先公后私之义何须虚张十二月于上遥为甲辰朔起本传文上下未有此例刘之言非也】

昭公二年

正月甲辰小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 八月庚午大 九月庚子小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 十二月戊辰大七月壬寅

二日

昭公三年

正月戊戌大 二月戊辰小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

七月乙未大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十月甲子小 十一月癸巳大 十二月癸亥小正月丁未

十日

昭公四年

正月壬辰大 二月壬戌小 三月壬辰小

四月辛酉大 闰四月辛卯小 五月庚申大六月庚寅小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

九月戊午大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十二月丁亥小

六月丙午

十七日

八月甲申

八月无甲申七月二十六日也上有七月下有九月则误在日也【案孔颖逹正义云长厯推此年七月己未朔二十六日得甲申八月己丑朔其月无甲申而上有七月下有九月月不容误故知日误】

十二月癸丑

二十七日

乙卯

二十九日

昭公五年

正月丙辰大 二月丙戌大 三月丙辰小

四月乙酉大 五月乙卯小 六月甲申大

七月甲寅小 八月癸未大 九月癸丑小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 十二月辛巳大七月戊辰

十五日

昭公六年

正月辛亥小 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大

四月庚辰小 五月己酉大 六月己卯小

七月戊申大 闰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十二月乙巳大

六月丙戌

八日

昭公七年

正月乙亥小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大

四月甲辰小 五月癸酉大 六月癸卯小

七月壬申大 八月壬寅小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小 十一月庚午大 十二月庚子小正月癸巳

十九日

二月戊午

十五日

四月甲辰朔日食

一日

铸刑书之嵗二月或梦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也

壬子六年三月三日也或人以二月梦带以三月三日卒

明年壬寅余又将杀叚也

壬寅此年正月二十八日

八月戊辰

二十七日

十月辛酉

二十一日

十一月癸未

十四日

十二月癸亥

二十四日

昭公八年

正月己巳大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夘大 六月丁酉小

七月丙寅大 八月丙申大 闰八月丙寅小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 十一月甲午大十二月甲子小

三月甲申

十七日

四月辛丑

四日

辛亥

十四日

七月甲戌

九日

丁丑

十二日

八月庚戌

十五日

十月壬午

十八日

十一月壬午

十一月无壬午壬午十月十八日误也

昭公九年

正月癸巳大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大二月庚申

二月无庚申庚申三月二十九日必有误也

经书夏四月陈灾郑禆灶曰今火出而火陈

昭十七年梓慎曰火出于周为五月也闰当在此年五月后误在前年故火以四月出【案孔頴逹正义云长厯以为前年闰八月则此年四月五日得中气二十日得五月莭故四月得火出】

昭公十年

正月戊子小 二月丁巳大 三月丁亥小

四月丙辰大 五月丙戌小 六月乙卯大

七月乙酉小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五月庚辰

五月无庚辰四月二十五日也日月必有误也

七月戊子

四日

十二月甲子

十三日

昭公十一年

正月壬午大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小

七月己卯大 八月己酉小 九月戊寅大

十月戊申小 十一月丁丑大 十二月丁未小三月丙申

十六日

四月丁巳

七日

五月甲申

五日

九月己亥

二十二日

十一月丁酉

二十一日

昭公十二年

正月丙子大 闰正月丙午小 二月乙亥大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小 十一月辛丑大十二月辛未小

三月壬申

二十八日

八月壬午

十一日

十月壬申朔

一日

丙申

二十五日

丁酉

二十六日

昭公十三年

正月庚子大 二月庚午小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五月乙卯

十八日

丙辰

十九日

癸亥

二十六日

七月丙寅

三十日

八月辛未

五日

壬申

六日

癸酉

七日

甲戌

八日

昭公十四年

正月甲午大 二月甲子大 三月甲午小

四月癸亥大 五月癸巳小 六月壬戌大

七月壬辰小 八月辛酉大 九月辛卯小

十月庚申大 十一月庚寅小 十二月己未大九月甲午

四日

昭公十五年

正月己丑小 二月戊午大 三月戊子小

四月丁巳大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小

七月丙戌大 八月丙辰小 九月乙酉大

闰九月乙卯小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十二月癸未大

二月癸酉

十六日

六月丁巳朔日食

一日

乙丑

九日

八月戊寅

二十三日

昭公十六年

正月癸丑小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 八月己卯大 九月己酉小

十月戊寅大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二月丙申

十五日

八月己亥

二十一日

昭公十七年

正月丁未小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大 八月甲戌小 九月癸卯大

十月癸酉小 十一月壬寅大 十二月壬申小六月甲戌朔日食

一日

传曰祝史请所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鼔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余则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庻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不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

九月丁卯

二十五日

庚午

二十八日

昭公十八年

正月辛丑大 闰正月辛未小 二月庚子大三月庚午大 四月庚子小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 八月戊戌小

九月丁卯大 十月丁酉小 十一月丙寅大十二月丙申大

二月乙卯

十六日

五月丙子

八日

戊寅

十日

壬午

五月无壬午四月二十三日也日月必有误【案五月己巳朔壬午其十四日也若四月二十三日则系壬戌日此条长厯舛误】

昭公十九年

正月丙寅小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 五月甲子小 六月癸巳大

七月癸亥小 八月壬辰大 九月壬戌小

十月辛卯大 十一月辛酉小 十二月庚寅大五月戊辰

五日

乙亥

十二日

己卯

十六日

七月丙子

十四日

昭公二十年

正月庚申小 二月己丑大 三月己未小

四月戊子大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大

七月戊午小 八月丁亥大 闰八月丁巳小九月丙戌大 十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十二月乙卯小

二月己丑日南至

一日也此年闰当在二月之前而在二月之后是以日南至在二月也

六月丙申

九日

癸卯

十六日

丙辰

二十九日

丁巳晦

三十日【案孔頴逹正义云丙辰丁巳乃是频日其事既多不应二日之中并为此事今杜不云日误者以误在可知故杜不言】

七月戊午朔

一日

八月辛亥

二十五日

闰月戊辰

十二日

十月戊辰

十三日

十一月辛卯

七日

昭公二十一年

正月甲申大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小 五月壬午大 六月壬子大

七月壬午小 八月辛亥大 九月辛巳小

十月庚戌大 十一月庚辰小 十二月已酉大五月丙申

十五日

壬寅

二十一日

六月庚午

二十九日

七月壬午朔日食

一日

八月乙亥

二十五日

十月丙寅

十七日

十一月癸未

四日

丙戌

七日

昭公二十二年

正月己卯小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

七月丙子小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闰十二月癸酉小【案传有闰月晋箕遗济师取前城之文故是条独加字】二月甲子

十七日

己巳

二十二日

四月乙丑

十九日

戊辰

二十二日

五月庚辰

四日

六月丁巳

十二日

壬戌

十七日

癸亥

十八日

乙丑

二十日

丙寅

二十一日

辛未

二十六日

乙亥

三十日

七月戊寅

三日

辛卯

十六日

壬辰

十七日

八月辛酉

十七日

己巳

二十五日

庚午

二十六日

辛未

二十七日

十月丁巳

十四日

庚申

十七日

十一月乙酉

十二日

己丑

十六日

十二月癸酉朔日食

十二月下有闰月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二十二年十二月不得有癸酉癸酉闰月朔也又十二月有庚戌计癸酉在庚戌前三十七日则十二月亦不得有癸酉朔也以此推之十二月癸卯朔经书癸酉误也【案孔颖逹正义云传十二月下有闰月晋箕遗云云又云辛丑伐京辛丑是壬寅之前日也二十三年传曰正月壬寅朔二师围郊则辛丑是闰月之晦日也计明年正月之朔与今年十二月朔中有一闰相去当为五十九日此年十二月当为癸卯朔经书癸酉明是误也】

庚戌

八日

闰月辛丑

二十九日

昭公二十三年

正月壬寅大 二月壬申大 三月壬寅小

四月辛未大 五月辛丑小 六月庚午大

七月庚子小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卯大正月壬寅朔

一日

癸卯

二日

丁未

六日

庚戌

九日

癸丑

十二日

四月乙酉

十五日

六月壬午

十三日

癸未

十四日

丙戌

十七日

己丑

二十日

庚寅

二十一日

甲午

二十五日

七月戊申

九日

丙辰

十七日

甲子

二十五日

丙寅

二十七日

戊辰晦

二十九日

八月乙未

二十七日

丁酉

二十九日

十月甲申

十七日

昭公二十四年

正月丁酉小 二月丙寅大 三月丙申大

四月丙寅小 五月乙未大 六月乙丑小

七月甲午大 八月甲子小 九月癸巳大

十月癸亥小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壬戌小正月辛丑

五日

戊午

二十二日

二月丙戌

二十一日

三月庚戌

十五日

五月乙未朔日食

一日

六月壬申

八日

丁酉杞伯郁厘卒

九月五日也有日无月

十月癸酉

十一日

甲戌

十二日

昭公二十五年

正月辛卯大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大

七月己丑小 八月戊午大 九月戊子小

十月丁巳大 十一月丁亥小 十二月丙辰大闰十二月丙戌小

七月上辛

三日

季辛

二十三日

九月戊戌

十一日

己亥

十二日

十月辛酉

五日

戊辰

十二日

壬申

十六日

十一月己亥

十三日

十二月庚辰

二十五日

昭公二十六年

正月乙卯大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大 五月甲寅小 六月癸未小

七月壬子大 八月壬午小 九月辛亥大

十月辛巳大 十一月辛亥小 十二月庚辰大正月庚申

六日

五月戊午

六日

戊辰

十六日

七月己巳

十八日

庚午

十九日

丙子

二十五日

丁丑

二十六日

庚辰

二十九日

辛巳

三十日

九月庚申

十日

十月丙申

十六日

辛丑

二十一日

十一月辛酉

十一日

癸酉

二十三日

甲戌

二十四日

十二月癸未

四日

昭公二十七年

正月庚戌小 二月己卯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

十月丁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九月己未

十四日

昭公二十八年

正月甲辰小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大

四月癸酉小 五月壬寅大 闰五月壬申小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小 八月庚子大

九月庚午小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十二月戊戌大

四月丙戌

十四日

七月癸巳

二十三日

昭公二十九年

正月戊辰小 二月丁酉大 三月丁卯小

四月丙申大 五月丙寅大 六月丙申小

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小 九月甲子大

十月甲午小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三月己卯

十三日

四月庚子

五日

五月庚寅

二十五日

昭公三十年

正月壬戌大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 五月庚申大 闰五月庚寅小六月己未大 七月己丑小 八月戊午大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十二月丁巳小

六月庚辰

二十二日

十二月己卯

二十三日

昭公三十一年

正月丙戌大 二月丙辰小 三月乙酉大

四月乙夘小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

十月壬子小 十一月辛巳大 十二月辛亥小四月丁巳

三日

十二月辛亥朔日食

一日

庚午日始有谪

十月十九日也

昭公三十二年

正月庚辰大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卯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十一月己丑

十四日

十二月己未

五日

春秋释例巻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巻十五

晋 杜预 撰

经传长厯第四十五之六

定公元年

正月乙亥小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大 八月壬寅小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小 十一月庚午大 十二月庚子小正月辛巳

七日

庚寅

十六日

六月癸亥

二十二日

戊辰

二十七日

七月癸巳

二十二日

定公二年

正月己巳大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 闰五月丁酉小六月丙寅大 七月丙申小 八月乙丑大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 十一月甲午大十二月甲子小

四月辛酉

二十四日

五月壬辰

二十六日

定公三年

正月癸巳大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二月辛卯

二十九日

定公四年

正月丁亥大 二月丁巳大 三月丁亥小

四月丙辰大 五月丙戌小 六月乙卯大

七月乙酉小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闰十月癸未小【案赵汸春秋属辞引长厯云定四年闰七月当是写之讹】 十一月壬子大 十二月壬午小二月癸巳

正月七日也书于二月从赴

四月庚辰

二十五日

十一月庚午

十九日

己卯

二十八日

庚辰

二十九日昭三十一年传曰六年十二月庚辰吴入郢今在十一月者并数闰

定公五年

正月辛亥大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卯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三月辛亥朔日食

一日

六月丙申

十八日

七月壬子

四日

九月乙亥

二十八日

十月丁亥

十一日

己丑

十三日

庚寅

十四日

定公六年

正月丙午小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小 十一月辛丑大 十二月辛未小正月癸亥

十八日

四月己丑

十六日

定公七年

正月庚子大 二月庚午小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十一月戊午

二十四日

己巳王入于王城

十二月五日有日无月【案孔颖逹正义云此年经传日少上下无可考验杜以长厯校之己巳为十二月五日】

定公八年

正月甲午大 二月甲子大 闰二月甲午小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小 五月壬戌大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己未大十二月己丑小

二月已丑

二十六日

辛卯

二十八日

七月戊辰

八日

十月辛卯

二日

壬辰

三日

癸巳

四日

定公九年

正月戊午大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 六月丙戌大

七月丙辰小 八月乙酉大 九月乙卯小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 十二月癸未大四月戊申

二十二日

定公十年

正月癸丑小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闰六月庚戌小 七月己卯大 八月己酉大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十二月丁未大

定公十一年

正月丁丑小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 十二月辛丑大

定公十二年

正月辛未大 二月辛丑小 三月庚午大

四月庚子小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 八月戊戌小 九月丁卯大

十月丁酉小 十一月丙寅大 闰十一月丙申小十二月乙丑大

十月癸亥

二十七日

十一月丙寅朔日食

一日

定公十三年

正月乙未小 二月甲子大 三月甲午小

四月癸亥大 五月癸巳小 六月壬戌大

七月壬辰小 八月辛酉大 九月辛卯小

十月庚申大 十一月庚寅大 十二月庚申小十一月丁未

十八日

十二月辛未

十二日

定公十四年

正月己丑大 二月己未小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小

七月丙戌大 八月丙辰大 九月丙戌小

十月乙卯大 十一月乙酉小 十二月甲寅大闰十二月甲申小

二月辛巳

二十三日

定公十五年

正月癸丑大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 六月辛巳小

七月庚戌大 八月庚辰小 九月己酉大

十月己卯小 十一月戊申大 十二月戊寅大二月辛丑

十九日

五月辛亥

一日

壬申

二十二日

七月壬申

二十三日

八月庚辰朔日食

一日

九月丁巳

九日

戊午

十日

辛巳

十月三日也有日无月【案孔颖逹正义云此年八月庚辰朔二日则辛巳九月不得有辛巳也更盈一周则六十二日月有一大一小十月己卯朔三日得辛巳是有日无月也】

哀公元年

正月戊申小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 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四月辛巳

六日

哀公二年

正月壬寅小 二月辛未大 三月辛丑小

四月庚午大 五月庚子大 六月庚午小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小 九月戊戌大

十月戊辰小 十一月丁酉大 闰十一月丁卯小十二月丙申大

二月癸巳

二十三日

四月丙子

七日

六月乙酉

十六日

八月甲戌

六日

哀公三年

正月丙寅小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 五月甲子小 六月癸巳大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四月甲午

一日

五月辛卯

二十八日

六月癸卯

十一日

七月丙子

十四日

十月癸卯

十二日

癸丑

二十二日

哀公四年

正月庚申大 二月庚寅小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

七月丁巳大 八月丁亥小 九月丙辰大

十月丙戌小 十一月乙卯大 十二月乙酉大二月庚戌

二十一日

六月辛丑

十四日

七月庚午

十四日

八月甲寅

二十八日

哀公五年

正月乙卯小 二月甲申大 三月甲寅小

四月癸未大 五月癸丑小 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九月辛亥小

十月庚辰大 经闰十月庚戌小【案是年闰月独见于经故加经字又案赵汸春秋属辞引长厯是年闰十月与本文合孔颖逹正义称长厯是年闰十一月盖写之讹】十一月己卯大 十二月己酉小

九月癸酉

二十三日

哀公六年

正月戊寅大 二月戊申小 三月丁丑大

四月丁未小 五月丙子大 六月丙午小

七月乙亥大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六月戊辰

二十三日

七月庚寅

十六日

十月丁卯

二十四日

哀公七年

正月癸酉小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小 六月庚子大

七月庚午小 八月己亥大 九月己巳小

十月戊戌大 十一月戊辰小 十二月丁酉大閠十二月丁卯小

八月己酉

十一日

哀公八年

正月丙申大 二月丙寅大 三月丙申小

四月乙丑大 五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 九月癸巳小

十月壬戌大 十一月壬辰小 十二月辛酉大十二月癸亥

三日

哀公九年

正月辛卯小 二月庚申大 三月庚寅小

四月己未大 五月己丑小 六月戊午大

七月戌子小 八月丁巳大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小二月甲戌

十五日

哀公十年

正月乙酉大 二月乙卯小 三月甲申大

四月甲寅小 五月癸未大 闰五月癸丑小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九月辛亥小 十月庚辰大 十一月庚戌小十二月己卯大

三月戊戌

十五日

哀公十一年

正月己酉小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大

四月戊寅小 五月丁未大 六月丁丑小

七月丙午大 八月丙子小 九月乙巳大

十月乙亥小 十一月甲辰大 十二月甲戌小五月壬申

二十六日

甲戌

二十八日

七月辛酉

十六日

哀公十二年

正月癸卯大 二月癸酉小 三月壬寅大

四月壬申小 五月辛丑大 六月辛未小

七月庚子大 八月庚午小 九月己亥大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 十二月戊辰大五月甲辰

四日

十二月螽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某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厯过也

诸儒皆以为时实周之九月而书十二月谓之再失闰若如其言乃成三失非但再也今以长厯推春秋此十一月乃夏之九月实周之十一月也此年当有闰而今不置闰此为失一闰月耳十二月不应更有螽故季孙问之【案正义引释例问之作怪之】仲尼以斗建在戌火星尚未见没据今犹见故言犹西流也【案孔頴逹正义云月令季夏之月昏火星中诗云七月流火毛传云流下也谓昏而见于西南渐下流也周礼司爟云季氏内火是九月之昏火始入十月之昏则伏火犹西流者言其未尽没是夏九月也】明夏之九月尚可有螽也季孙虽闻仲尼此言犹不即改明年十二月复螽于是始悟十四年春乃置闰欲以补正时厯也于十五年书闰月葢置闰正之欲明十五年之闰于法当在十二年也

十二月丙申

二十九日

哀公十三年

正月戌戌小 二月丁卯大 三月丁酉小

四月丙寅大 五月丙申小 六月乙丑大

七月乙未小 八月甲子大 九月甲午小

十月癸亥大 十一月癸巳小 十二月壬戌大六月丙子

十二日

乙酉

二十一日

丙戌

二十二日

丁亥

二十三日

七月辛丑

七日

十二月螽

此年犹未置闰故十二月螽也

哀公十四年

正月壬辰小 二月辛酉大 闰二月辛卯小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大 五月庚申小

六月己丑大 七月己未小 八月戊子大

九月戊午小 十月丁亥大 十一月丁巳小十二月丙戌大

四月庚戌

二十一日

五月庚申朔日食

一日

壬申

十三日

庚辰

二十一日

六月甲午

六日

八月辛丑

十四日

哀公十五年

正月丙辰小 二月乙酉大 三月乙卯小

四月甲申大 五月甲寅小 六月癸未大

七月癸丑小 八月壬午大 九月壬子小

十月辛巳大 十一月辛亥小 十二月庚辰大闰十二月庚戌小【案是年有闰月之文故此条独加字】

哀公十六年

正月己卯大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六月丁未大

七月丁丑小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 十二月甲辰大正月己卯

一日

四月己丑

四月十八日有乙丑无己丑己丑五月十二日也日月必有误

哀公十七年

正月甲戌小 二月癸卯大 三月癸酉小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大 六月壬寅小

七月辛未大 八月辛丑小 九月庚午大

十月庚子小 十一月己巳大 十二月己亥小七月己卯

九日

十一月辛巳

十三日

哀公十八年

正月戊辰大 二月戊戌小 三月丁卯大

四月丁酉小 五月丙寅大 六月丙申小

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大 九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闰十月甲子小 十一月癸巳大十二月癸亥小

哀公十九年

正月壬辰大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 八月己未小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大 十一月戊子小 十二月丁巳大

哀公二十年

正月丁亥小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小

四月乙卯大 五月乙酉小 六月甲寅大

七月甲申小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

十月壬子大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

哀公二十一年

正月辛巳大 二月辛亥小 三月庚辰大

四月庚戌小 五月己卯大 六月己酉小

七月戊寅大 八月戊申小 九月丁丑大

闰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十二月乙亥大

哀公二十二年

正月乙巳小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大

四月甲戌小 五月癸卯大 六月癸酉小

七月壬寅大 八月壬申小 九月辛丑大

十月辛未小 十一月庚子大 十二月庚午小十一月丁卯

二十八日

哀公二十三年

正月己亥大 二月己巳小 三月戊戌大

四月戊辰小 五月丁酉大 六月丁卯大

七月丁酉小 八月丙寅大 九月丙申小

十月乙丑大 十一月乙未小 十二月甲子大六月壬辰

二十六日

哀公二十四年

正月甲午小 二月癸亥大 三月癸巳小

四月壬戌大 五月壬辰小 六月辛酉大

七月癸卯小 八月庚申大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 闰十月己亥大【案传有闰月公如越之文故是条特加字】 十一月己未小 十二月戊子大

哀公二十五年

正月戊午小 二月丁亥大 三月丁巳小

四月丙戌大 五月丙辰小 六月乙酉大

七月乙卯小 八月甲申大 九月甲寅小

十月癸未大 十一月癸丑大 十二月癸未小五月庚辰

二十五日

哀公二十六年

正月壬子大 二月壬午小 三月辛亥大

四月辛巳小 五月庚戌大 六月庚辰小

七月己酉大 八月己卯小 九月戊申大

十月戊寅小 十一月丁未大 十二月丁丑小十月辛巳

四日

哀公二十七年

正月丙午大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 闰八月癸卯小九月壬申大 十月壬寅小 十一月辛未大十二月辛丑小

四月己亥

二十五日

八月甲戌

二日

终篇第四十七【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其篇目则见孔颖逹集解序正义】

释例曰邱明之有称周礼以正常者诸称凡以发例是也有明经所立新意者诸显义例而不称凡者是也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案春秋序正义云葢以母弟二凡其义不异故也计周公垂典应毎事设法而据经有例于无凡多矣释例四十部无凡者十五然则周公之立凡例非徒五十而已葢作传之时已有遗落邱明采而不得故也】诸凡虽是周公之旧典邱明撮其体义约以为言非纯写故典之文也葢据古文覆逆而见之此邱明防意之微致邱明之为传所以释仲尼春秋仲尼春秋皆因旧史之防书义之所在则时加増损或仍旧史之无亦或改旧史之有虽因旧文固是仲尼之书也邱明所发固是仲尼之意也虽是旧文不书而事合仲尼之意仲尼因而用之即是仲尼新意若宣十年崔氏出奔卫称书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是告不以名故知旧史无名及仲尼修经无罪见逐例不书名此旧史之文适当孔子之意不得不因而用之因旧为新皆此类也【春秋序正义引释例终篇】

诸杂称二百八十有五【春秋序正义引释例终篇案正义云释例止有其数不言其目就文而数又复参差】

去圣乆逺古文篆歴代相变自然当有错误亦不可拘文以害意故圣人贵闻一以知二贤史之阙文也今左氏有无传之经亦有无经之传无经之传或可广文无传之经则不知其事又有事由于鲁鲁君亲之而复不书者先儒或强为之説或没而不说疑在阙文诚难以意理推之【春秋序正义引释例终篇】

其经传事同而文异者或告命之辞有差异或氏族名号当须互见【成七年正义引释例】

齐人殱于遂郑弃其师亦时史即事以安文或从赴辞故传亦不显明义例也【庄十七年正义引释例】

刘贾许因有年大有年之经有鸜鹆来巢书所无之传以为经诸言有皆不宜有之辞也据经螟螽不书有传发于鲁之无鸜鹆不以有字为例也经书十有一年十有一月不可谓不宜有此年有此月也螟螽俱是非常之灾亦不可谓其宜有也【桓三年正义引释例】天有四时得以成歳雷霆以振之霜雪以齐之春阳以暖之云雨以润之然后能相育也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物不可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同人者与人同也解天下之至结成天下之亹亹肆大眚之谓也尧曰咨尔舜有罪不敢赦所以须待革命有时而用之非制所常故书之也【庄二十二年正义引释例】

年之四时虽或无事必空书首月以记时变以明厯数庄公独称夏五月及经四时有不具者邱明无文皆阙缪也【庄二十二年正义引释例】

众蛇自泉台出如先君之数入于国声姜之薨适与妖防而国以为灾遂毁泉台书毁而不变文以示义者君人之心一国之俗须此为安故不讥也【文十六年正义引释例】

经传之见晦朔此时史随其日而存之无义例也贾氏云之战讥宋襄故书朔鄢陵之战讥楚子故书晦鸡父之战夷之故不书晦左氏既无此説案鸡父之战经传备详其例非夷之实晦战而经不书晦明经不以晦示褒贬【昭二十三年正义引释例】

北陆虚也西陆昴也【昭四年正义引释例 案传云古者日在北陆而藏氷西陆朝觌而出之杜集解云谓夏十二月冰坚而藏之夏三月日在昴毕蛰虫出而用冰 又案此及下二条阙畧太甚附录于此】

有时而聼之则可也正以为后法则不经故不夺其所讳亦不为之定制【僖元年正义引释例 案传云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后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正义云言若正为后法毎事皆讳则为恶者无复忌惮居上者不知所惩然君亲才有小恶即发其短非复臣子之心是故不抑不劝有时聼之以为讳者礼也无隠者直也二者俱通以为世教也】

计公衡之年成公又非穆姜所生不知其母何氏也【成元年正义引释例 案正义云宣元年夫人妇姜至自齐即穆姜也至此始十八年耳二年称公衡为质于椘公衡成公子也既堪为质则其年已长成公若是穆姜之子未必有成长之男】

春秋释例巻十五

春秋释例后序

春秋左氏汉初本无传者刘子骏始建明之欲立学官诸儒莫应然传之者亦巳众多贾景伯服子慎并为训解及晋而杜元凯又作经传集解三十巻释例四十巻且歴诋刘贾之违独不言服氏岂或不见服氏书乎亦不应不见也世族谱本之刘向世本地志本之泰始郡国图长厯本之刘洪乾象厯世多言其天文星厯为长然説经多依违以就传似不得为左氏忠臣者南北分裂馆陶赵世业家有服氏春秋是晋永嘉旧写华隂徐生往读之遂撰春秋义章以教学者是永嘉时犹未尚杜氏青州刺史杜坦及其第骥世传其业故齐地亦多习之坦元凯之孙也姚文安秦道静初亦学服氏后更兼讲杜説刘兰张吾贵之徒则又隐括两家同异义例无穷呜呼汉初习经者専门而今河洛习者宗服子慎江左尚杜元凯矣晋刘兆始取公谷及左氏説作春秋调人而今兰吾贵又防服杜之説矣圣人之道不自是而愈散哉自唐孔頴逹春秋正义一用杜氏非徒刘贾之説不存服义亦不尽见固不若两存之以见服杜之为孰愈也今释例具在有刘蕡序蕡太和中对贤良防讥切人主斥骂宦者文极激其学一本春秋与汉董生天人三防相为上下蕡亦自拟董生且曰昔董仲舒为汉武帝言之未尽者今臣复为陛下言之壮哉蕡乎至为此序独不类唐文之衰至此极矣呉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