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国学名著>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太上皇部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太上皇部清 · 陈梦雷

太上皇部汇考一

高祖六年尊太公为太上皇

按汉书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

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

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汉元年二月项羽

立沛公为汉王五月汉王定雍地九月遣将军薛欧

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从南阳迎太公吕后于沛羽

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二年三月汉王入彭城

项羽击汉军睢水上大破汉军审食其从太公吕后

间行反遇楚军羽常置军中以为质四年七月项羽

自知少助食尽汉遣陆贾说羽请太公羽弗听汉复

使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

汉以东为楚九月归太公吕后军皆称万岁乃封侯

公为平国君五年二月汉王即皇帝位六年三月上

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亡二

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

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上朝太公拥

篲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

以我乱天下法于是上心善家令言赐黄金五百斤

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

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

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

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

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

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师古曰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

号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

九年诸王朝太上皇于未央宫上置酒为寿

按汉书高祖本纪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赵王楚

王朝未央宫置酒前殿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

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

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

十年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万年赦栎阳囚死罪

以下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

按汉书高祖本纪云云

北魏

献文帝皇兴五年册命皇太子为皇帝群臣上尊号

曰太上皇帝

按魏书献文帝本纪皇兴五年六月行幸河西秋七

月遂至阴山八月丁亥车驾还宫帝雅薄时务常有

遗世之心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语在任城王

云传群臣固请帝乃止丙午册命太子曰昔尧舜之

禅天下也皆由其子不肖若丹朱商均能负荷者岂

搜扬侧陋而授之哉尔虽冲弱有君人之表必能恢

隆王道以济兆民今使太保建安王陆太尉源贺

持节奉皇帝玺绶致位于尔躬其践升帝位克广洪

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

欤丁未诏曰朕承洪业运属太平淮岱率从四海清

晏是以希心太古志存淡泊躬览万务则损颐神之

和一日或旷政有淹滞之失但子有天下归尊于父

父有天下传之于子今稽□灵运考会群心爰命储

宫践升大位朕方优游恭己栖心浩然社稷乂安克

广其业不亦善乎百官有司其祗奉嗣子以答天休

宣布宇内咸使闻悉于是群公奏曰昔三皇之世

泊无为故称皇是以汉高祖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

上皇明不统天下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

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乃从之己酉太上皇帝徙

御崇光宫彩椽不斫土阶而已国之大事咸以闻

孝文帝延兴二年太上皇诏诸将袭击蠕蠕帝每月

一朝崇光宫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延兴二年二月蠕蠕犯塞太上

皇帝次于北郊诏诸将讨之虏遁走其别帅阿大千

率千余落来降东部敕勒叛奔蠕蠕太上皇帝追之

至石碛不及而还壬子高丽国遣使朝贡三月太上

皇帝至自北讨冬十月蠕蠕犯塞及于五原十有一

月太上皇帝亲讨之将度漠袭击蠕蠕闻军至大惧

北走数千里以穷寇远遁不可追乃止帝每月一朝

崇光宫

延兴三年改崇光为宁光宫太上皇帝归自北讨寻

复南巡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延兴三年春正月丁亥改崇光

宫为宁光宫戊戌太上皇帝还至云中二月戊午太

上皇帝至自北讨饮至策勋告于宗庙死王事者复

其家秋八月庚申帝从太上皇帝幸河西拾寅谢罪

请降许之冬十月太上皇帝亲将南讨诏州郡之民

十丁取一以充行户收租五十石以备军粮十一月

癸巳太上皇帝南巡至于怀州所过问民疾苦赐高

年孝悌力田布帛

延兴四年二月甲辰太上皇帝至自南巡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延兴五年冬十月太上皇帝大阅于北郊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承明元年太上皇帝崩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北齐

武成帝河清四年诏传位于皇太子群公上尊号为

太上皇帝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河清四年四月乙亥太史奏

天文有变其占当有易王景子乃使太宰段韶兼太

尉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皇太子大赦改元为天

统元年百官进级降罪各有差又诏太子妃斛律氏

为皇后于是群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咸

以奉闻始将传政使内参政子尚乘驿送诏书于邺

子尚出晋阳城见人骑随后忽失之尚未至邺而其

言已布矣

后主天统元年太上皇帝遣使于陈诏增置官属及

改高祖庙号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元年六月己巳太上皇帝

诏兼散骑常侍王季高使于陈秋七月乙未太上皇

帝诏增置都水使者一人冬十一月癸未太上皇帝

至自晋阳己丑太上皇帝诏改太祖献武皇帝为神

武皇帝庙号高祖献明皇后为武明皇后其文宣谥

号委有司议定十二月庚戌太上皇帝狩于北郊壬

子狩于南郊乙卯狩于西郊壬戌太上皇帝幸晋阳

天统二年太上皇以三台施兴圣寺封太上皇诸子

于藩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二年二月庚戌太上皇帝

至自晋阳三月乙巳太上皇帝诏以三台施兴圣寺

以旱故降禁囚五月己亥封太上皇帝子俨为东平

王仁弘为齐安王仁固为北平王仁英为高平王仁

光为淮南王六月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韦道儒

聘于陈秋八月太上皇帝幸晋阳

天统三年太上皇亲厘庶政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三年春正月壬辰太上皇

帝至自晋阳戊戌太上皇帝诏京官执事散官三品

已上各举三人五品以上各举二人称事七品已上

及殿中侍御史尚书都检校御史主书及门下录事

各举一人夏四月癸丑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司

马幼之使于陈五月甲午太上皇帝诏以领军大将

军东平王俨为尚书令六月己未太上皇帝诏封皇

子仁机为西河王仁约为乐浪王仁俭为颍川王仁

雅为安乐王仁统为丹阳王仁谦为东海王闰六月

壬午太上皇帝诏尚书令东平王俨录尚书事以尚

书左仆射赵彦深为尚书令并省尚书左仆射娄定

远为尚书左仆射中书监徐之才为右仆射秋八月

辛未太上皇帝诏以太保任城王湝为太师太尉冯

翊王润为大司马太宰段韶为左丞相太师贺拔仁

为右丞相太傅侯莫陈相为太宰大司马娄睿为太

傅大将军斛律光为太保司徒韩祖念为大将军司

空赵郡王睿为太尉尚书令东平王俨为司徒九月

己酉太上皇帝诏诸寺署所绾杂保户姓高者天保

之初虽有优敕权假力用未免者今可悉蠲杂户任

属郡县一准平人丁巳太上皇帝幸晋阳十一月癸

未太上皇帝至自晋阳十二月己巳太上皇帝诏以

故左丞相赵郡王琛配享神武庙庭

天统四年太上皇仍临朝政寻崩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四年正月癸亥太上皇帝

诏兼散骑常侍郑大护使于陈三月乙巳太上皇帝

诏以司徒东平王俨为大将军南阳王绰为司徒开

府仪同三司徐显秀为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广宁王

孝珩为尚书令夏四月辛巳太上皇帝幸晋阳五月

壬戌太上皇帝至自晋阳秋九月景申周人来通和

太上皇帝诏侍中斛斯文略报聘于周冬十一月壬

辰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李翥使于陈十二月辛

未太上皇帝崩

隆化元年后主禅位皇太子称太上皇帝又称为无

上皇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隆化元年高元海宋士素卢思

道李德林等欲议禅位皇太子先是望气者言当有

革易于是依天统故事授位幼主幼主名恒帝之长

子也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时八岁改元为承光元

年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帝为太上皇帝后为

太上皇后于是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

侍中陈德胜等劝太上皇帝往河外募兵更为经略

若不济南投陈国从之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自邺

先趋济州周师渐逼癸未幼主又自邺东走乙丑周

师至紫陌桥癸巳烧城西门太上皇将百余骑东走

乙亥渡河入济州其日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

湝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孝卿乃

以之归周又为任城王诏尊太上皇为无上皇幼主

为守国天王留太皇太后济州遣高阿那肱留守太

上皇并皇后携幼主走青州韩长鸾邓颙等数十人

从太上皇既至青州即为入陈之计而高阿那肱召

周军约生致齐主而屡使人告言贼军在远已令人

烧断桥路太上所以停缓周军奄至青州太上窘急

将逊于陈置金囊于鞍后与长鸾淑妃等十数骑至

青州南邓村为周将尉迟纲所获送邺周武帝与抗

宾主礼并太后幼主诸王俱送长安封帝温国公

北周

宣帝大象元年诏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天元皇帝

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元年春二月辛巳诏曰有圣

大宝实惟重器元天表命人事与能幽显同谋确乎

不易域中之大实悬定于杳冥天下为公盖不避于

内举我大周感苍昊之精受河洛之锡武功文德光

格区宇创业垂统永光无穷朕以寡薄祗承鸿绪上

赖先朝得一之迹下藉群后不贰之心职贡与云雨

俱通宪章共光华并圆首方足咸登仁寿思隆国

本用弘天历皇太子衍地居上嗣正统所归远凭积

德之休允□无疆之祚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

期不谋已至朕今传位于衍乃眷四海深合讴歌之

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万方兆庶知朕意焉可

大赦天下改大成元年为大象元年帝于是自称天

元皇帝所居称天台冕有二十四旒室服旗鼓皆以

二十四为节内史御正皆置上大夫皇帝衍称正阳

宫置纳言御正诸卫等官皆准天台尊皇太后为天

元皇太后

大象二年帝自称为天元皇帝凡制敕称谓概以天

大为号

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二年二月乙丑改制诏为天

制诏敕为天敕壬午尊天元皇太后为天元上皇太

后天皇太后李氏曰天元圣皇太后癸未立天元皇

后杨氏为天元太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

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

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直称皇后三月庚子诏天台侍

卫之官皆着五色及红紫绿衣以杂色为缘名曰品

色衣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壬寅诏内外命妇皆执

笏其拜宗庙及天台皆俯伏甲辰初置天中大皇后

立天左大皇后陈氏为天中大皇后立妃尉迟氏为

天左大皇后每对臣下自称为天以五色土涂所御

天德殿各随方色又于后宫与皇后等列坐用宗庙

礼器□彝珪瓒之属以饮食焉又令群臣朝天台者

皆致斋三日清身一日车旗章服倍于前王之数既

自比上帝不欲令人同己尝自带绶及冠通天冠加

金附蝉顾见侍臣武弁上有金蝉及王公有绶者并

令去之又不听人有高大之称诸姓高者改为姜九

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曾祖为次长祖官名凡称上及

大者改为长有天者亦改之又令天下车皆以浑成

木为轮禁天下妇人皆不得施粉黛之饰唯宫人得

乘有辐车加粉黛焉每笞捶人皆以百二十为度名

曰天杖宫人内职亦如之

炀帝大业十三年遥尊帝为太上皇

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景辰唐公入

京师辛酉遥尊帝为太上皇立代王侑为帝 按恭

帝本纪炀帝亲征辽东令代王于京师总留事十一

年从幸晋阳拜太原太守寻镇京师义兵入长安尊

炀帝为太上皇奉帝纂业

恭帝义宁元年代王以奉太上皇明诏即皇帝位

按隋书恭帝本纪义宁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

位于大兴殿诏曰王道丧乱天步不康古往今来代

有其事属之于朕逢此百罹彼苍者天胡宁斯忍襁

褓之岁夙遭悯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兴言感动实

疚于怀太尉唐公膺期作宰时称舟楫大拯横流纠

合义兵翼戴皇室与国休戚再匡区夏爰奉明诏弼

予幼冲显命光临天威咫尺对扬尊号悼心失图一

人在远三让不遂俯南面厝身无所苟利社稷莫

敢或违俯从群议奉遵圣旨可大赦天下改大业十

三年为义宁元年

义宁二年太上皇被□江都

按隋书恭帝本纪义宁二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

化及杀太上皇于江都宫五月诏曰天祸隋国大行

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悯予小子奄

逮丕哀号承感心情靡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

影相吊罔知启处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

北徂南东征西怨总九合于一匡决百胜于千里纠

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繄王是赖德侔造化功

格苍旻兆庶归心历数斯在屈为人臣载违天命在

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当今九服崩

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兆谋布德顾己莫

能私僮命驾须归藩国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

废岂期如是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聿值惟新之

恩预充三恪雪冤耻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

殒及泉无恨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

朝宜依前典趣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

人俾除丑逆济济多士明知朕意

高祖武德九年八月诏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尊

帝为太上皇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九年六月庚申秦王以皇

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诏立秦

王为皇太子总统万机大赦天下八月癸亥诏传位

于皇太子尊帝为太上皇

太宗贞观三年四月乙亥太上皇徙居于大安宫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贞观四年七月甲戌太上皇不豫废朝十月辛卯猎

于贵泉谷甲辰猎于鱼龙川献获于大安宫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贞观七年帝奉太上皇置酒未央宫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通鉴纲目贞观七年十

二月帝从上皇宴汉未央宫上皇命颉利可汗起舞

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古未有也帝捧觞

上寿曰此皆陛下教诲非臣智力所及昔汉高祖亦

从太上皇宴此宫妄自矜大臣不取也上皇大悦(

智戴

南蛮酋长冯盎之子也先盎遣入侍故入侍宴)

贞观八年十二月丁卯从太上皇阅武于城西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贞观九年五月庚子太上皇崩

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上皇居大安宫上屡请上皇避暑九成

宫上皇以隋文帝终于彼恶之乃营大明宫以为上

皇清暑之所未成而上皇寝疾不果居九年崩

睿宗延和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以听小

事自尊为太上皇以听大事

按唐书睿宗本纪云云 按元宗本纪睿宗即位立

为皇太子景云二年监国听除六品以下官延和元

年星官言帝座有变睿宗曰传德避灾吾意决矣七

月壬辰制皇太子宜即皇帝位太子惶惧入请睿宗

曰此吾所以答天戒也皇太子乃御武德殿除三品

以下官八月庚子即皇帝位十月庚子享于太庙大

按文献通考睿宗在位二年制传位于太子太子上

表固辞太平公主劝上虽传位犹宜总大政上乃谓

太子曰汝以为天下事重欲朕兼理之耶昔舜禅禹

犹亲巡狩朕虽传位岂忘国家其军国大事当兼省

之八月庚子元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上皇自称

曰朕命曰诰五日一受朝于太极殿皇帝自称曰予

命曰制敕日受朝于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

政决于上皇余皆决于皇帝

先天二年七月乙丑诰归政于皇帝

按唐书睿宗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七月上诛太平公主及其党上皇诰自

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

素心是月徙居百福殿

元宗开元二年六月甲子以太上皇避暑徙御大明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四年正月朝太上皇于西宫六月甲子太上皇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天宝十五载八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尊皇帝为上皇

天帝

按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十五载八月癸巳皇太子即

皇帝位于灵武以闻庚子上皇天帝诰遣韦见素房

管崔涣奉皇帝册于灵武 按肃宗本纪天宝三载

安禄山来朝太子识其有反相请以罪诛之元宗不

听禄山反十五载元宗避贼行至马嵬父老遮道请

留太子讨贼元宗许之遣寿王瑁及内侍高力士谕

太子太子乃还六月丁酉至渭北便桥己亥次保定

庚戌次丰宁见大河之险将保之会天大风回趋灵

武七月辛酉至于灵武壬戌裴冕等请皇太子即皇

帝位甲子即皇帝位于灵武尊皇帝曰上皇天帝十

月遣永王璘朝上皇天帝于蜀郡

按文献通考肃宗至德元年即位于灵武尊元宗曰

上皇天帝灵武使者至蜀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

吾复何忧制自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

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

不复预事命韦见素房管崔涣奉传国宝玉册诣灵

武传位

肃宗至德二载克复两京迎上皇于蜀居兴庆宫

按唐书肃宗本纪至德二载十月癸亥遣太子太师

韦见素迎上皇天帝于蜀郡丁卯至自灵武飨于太

庙哭三日十二月丙子上皇天帝至自蜀郡

按文献通考至德二载克复两京使韦见素入蜀奉

迎上皇上皇至凤翔从兵六百余人上皇命悉以甲

兵输郡库上发精骑三千奉迎十二月丙午上皇至

咸阳上备法驾迎于望贤宫上皇在宫南楼上释黄

袍着紫袍望楼下马趍进拜舞于楼下上皇降楼抚

上而泣上捧上皇足呜咽不自胜上皇索黄袍自为

上着之上伏地顿首固辞上皇曰天数人心皆归于

汝使朕得保养余齿汝之孝也上不得已受之父老

在仗外欢呼且拜上令开仗纵千余人入谒上皇曰

臣等今日复睹二圣死无恨矣上皇不肯居正殿曰

此天子之位也上固请自扶上皇登殿尚食进食上

品尝而荐之丁未将发行宫上亲为上皇习马而进

之上皇上马上亲执鞚行数步上皇止之上乘马前

引不敢当驰道上皇谓左右曰吾为天子五十年未

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左右皆呼万岁上皇自开

远门入大明宫御舍元殿慰抚百官乃诣长乐殿九

庙主恸哭久之即日幸兴庆宫遂居之

干元元年上皇授皇帝传国宝帝上上皇册号

按唐书肃宗本纪干元元年正月戊寅上皇天帝御

宣政殿授皇帝传国受命宝符册号曰光天文武大

圣孝感皇帝乙巳上上皇天帝册号曰圣皇天帝

上元元年七月丁未圣皇天帝迁于西内

按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按李辅国传太上皇居兴

庆宫帝自复道来起居太上皇亦间至大明宫或相

逢道中帝命陈元礼高力士王承恩魏悦玉真公主

常在太上皇左右梨园弟子日奏声伎为娱乐辅国

素微贱虽暴贵力士等犹不为礼怨之欲立奇功自

固初太上皇每置酒长庆楼南俯大道因徘徊观览

或父老过之皆拜舞乃去上元中剑南奏事吏过楼

下因上谒太上皇赐之酒诏公主及如仙媛主之又

召郭英乂王铣等饮赉予颇厚辅国因妄言于帝曰

太上皇居近市交通外人元礼力士等将不利陛下

六军功臣反侧不自安愿徙太上皇入禁中帝不寤

先时兴庆宫有马三百辅国矫诏取之裁留十马太

上皇谓力士曰吾儿用辅国谋不得终孝矣会帝属

疾辅国即诈言皇帝请太上皇按行宫中至睿武门

射生官五百遮道太上皇惊几坠马问何为者辅国

以甲骑数十驰奏曰陛下以兴庆宫湫陋奉迎乘舆

还宫中力士厉声曰五十年太平天子辅国欲何事

叱使下马辅国失辔骂力士曰翁不解事斩一从者

力士呼曰太上皇问将士各好在否将士纳刀呼万

岁皆再拜力士复曰辅国可御太上皇马辅国而

走与力士对执辔还西内居甘露殿侍卫才数十皆

尪老太上皇执力士手曰微将军朕且为兵死鬼左

右皆流涕又曰兴庆吾王地数以让皇帝帝不受今

之徙自吾志也俄而流承恩播州魏悦溱州如仙媛

归州公主居玉真观更料后宫声乐百余更侍太上

皇备洒扫诏万安咸宜二公主视服膳自是太上皇

怏怏不豫至弃天下

上元二年建子月己亥朝圣皇天帝于西内

按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宝应元年建巳月甲寅圣皇天帝崩

按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李辅国既矫诏迁上皇居甘露殿流力

士等于远方辅国诣上请罪上曰卿防微杜渐以安

社稷何惧也自是上皇日以不怿辟谷成疾上初犹

往问安既而但遣人起居宝应元年上皇崩

顺宗永贞元年立皇太子为皇帝自称太上皇

按唐书顺宗本纪永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

皇帝自称曰太上皇辛丑改元降死罪以下立良娣

王氏为太上皇后

宪宗元和元年正月皇帝率群臣上尊号曰应干圣

寿太上皇是月崩于咸宁殿

按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太上皇部汇考二

徽宗宣和七年诏内禅太子即位尊为教主道君太

上皇帝

按宋史钦宗本纪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徽宗诏皇

太子嗣位自称曰道君皇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

服泣涕固辞因得疾又固辞不许辛酉即皇帝位御

垂拱殿见群臣乃引道君皇帝出居龙德宫皇帝出

居撷景园以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太保领枢密

院事蔡攸门下侍郎吴敏副之丙寅上道君皇帝尊

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皇后曰道君太上皇后

钦宗靖康元年正旦帝诣龙德宫行庆贺礼金人入

寇道君皇帝东巡寻还朝

按宋史钦宗本纪靖康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受朝臣

朝贺退诣龙德宫贺道君皇帝己巳金人济河诏亲

征道君皇帝东巡以领枢密院事蔡攸为行宫使尚

书左丞宇文粹中副之诏罢内外官司局所一百五

处留后苑以奉龙德宫庚午道君皇帝如亳州百姓

多潜遁辛巳道君皇帝幸镇江三月丁卯朔遣徽猷

阁待制宋焕奉表道君皇帝行宫癸酉命赵野为道

君皇帝行宫奉迎使癸未遣李纲迎道君皇帝于南

京乙酉迎道君皇帝于宜春苑夏四月己亥迎太上

皇帝入都门壬寅朝于龙德宫五月丙寅朔朝于龙

德宫令提举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六月

丙申朔以道君皇帝还朝御紫宸殿受群臣朝贺壬

寅诏今日政令惟遵奉上皇诏书修复祖宗故事群

臣庶士亦当讲孔孟之正道察安石旧说之不当者

羽翼朕志以济中兴冬十月壬寅天宁节率群臣诣

龙德宫上寿十一月丙辰京城陷丁巳奉道君皇帝

宁德皇后入居延福宫命何及济王栩使金军戊

午何入言金人邀上皇出郊帝曰上皇惊忧而疾

必欲之出朕当亲往 按礼志靖康元年正月朔朝

贺毕车驾诣龙德宫贺百官班门外宰执进见如仪

靖康二年上皇北狩

按宋史钦宗本纪靖康二年二月丁卯金人要上皇

如青城辛未金人逼上皇召皇后皇太子入青城三

月丁巳金人挟上皇北行

高宗绍兴七年上皇崩闻至诏终三年之丧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七年春正月丁亥何鲜范宁

之至自金国始闻上皇及宁德皇后崩己丑帝成服

二月癸巳百官七上表请遵以日易月之制徽猷阁

待制知严州胡寅请服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

帝欲遂终服而张浚连疏论丧服不可即戎遂诏外

朝勉从所请宫中仍行三年之丧庚子遣王伦等使

金国迎奉梓宫九月甲子上太上皇帝谥曰圣文仁

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皇后曰显肃皇后冬十月甲

戌始作徽宗皇帝显肃皇后神主十二月丁卯祔徽

宗皇帝显肃皇后神主于太庙癸未王伦等使还入

见言金国许还梓宫及皇太后丁亥复遣王伦等奉

迎梓宫

绍兴八年遣使奉迎上皇梓宫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八年五月丁未金国使乌陵

思谋石庆充与王伦等偕来秋七月乙酉朔复命王

伦及蓝公佐奉迎梓宫八月戊午诏日者遣使报聘

邻国期还梓宫尚虑边臣未谕遂弛戎备以疑众心

其各严饬属城明告部曲临事必戒无忘捍御冬十

月丁丑金国使张通古萧哲与王伦偕来十一月戊

戌王伦入见己亥复以伦为国信计议使中书舍人

苏符副之符辞以疾十二月乙卯以宗正少卿冯□

为国信计议副使丁丑诏金国使来尽割河南陕西

故地通好于我许还梓宫及母兄亲族余无需索庚

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谅阴难行吉礼命秦桧摄冢宰

受书以进

绍兴三十二年诏皇太子即皇帝位自称太上皇帝

礼官详内禅仪注及正旦冬至朔望称贺上寿之礼

又诏议上德寿宫尊号册宝之制以内禅绍统集为

中兴礼书

按宋史孝宗本纪帝讳□字元永太祖七世孙也初

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

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令

生子称是为秀王王夫人张氏梦人拥一羊遗之曰

以此为识已而有娠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

秀州青杉之官舍红光满室如日正中少长名伯

琮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

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

悟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

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仪落可悯朕若

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

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

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

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

太宗过尧舜远甚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

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而上虞丞娄寅亮亦上书言

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

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

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绍兴二年五月选

帝育于禁中三年二月除和州防御使赐名瑗壬寅

改贵州五年五月用左仆射赵鼎议立书院宫中教

之既成遂以为资善堂读书强记天资特异己亥制

授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六月己酉听读资善堂

以徽猷阁待制范兼翊善起居郎朱震兼赞读高

宗命帝见震皆拜十二年正月丁酉加检校少保

封普安郡王三月壬寅出阁就外第十三年九月秀

王殁于秀州十四年正月庚辰用廷臣议听解官行

服十六年四月乙巳免丧还旧官十七年六月戊午

改常德军节度使二十四年衡州盗起秦桧遣殿前

司将官辛立将千人捕之不以闻帝入侍言之高宗

大惊明日以问桧桧谓不足烦圣虑故不敢闻俟朝

夕盗平则奏矣桧退知为帝言忌之及桧疾笃其家

秘不以闻谋以子□代相帝又密启高宗破其奸三

十年二月癸酉立为皇子更名玮甲戌诏下丙子制

授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王制出中

外大悦四月赐字元三十一年十月壬子以明堂

恩改镇南军节度使先是金人犯边高宗下诏亲征

而两淮失守朝臣多陈退避之计帝不胜其愤请率

师为前驱直讲史浩以疾在告闻之亟入为帝言太

子不宜将兵乃为草奏因中官以进请卫从以共子

职高宗因亦欲帝遍识诸将十二月遂扈跸如金陵

三十二年五月甲子立为皇太子改名□初高宗久

有禅位之意尝以谕帝帝流涕固辞会有边事不果

及归自金陵陈康伯求去高宗复以倦勤谕之中书

舍人唐文若闻而请对言不宜急遽故先下建储之

诏赐名煜监察御史周必大密与康伯言与唐昭宗

名同音不可诏别拟进乃定今名既又命学士承旨

洪遵为太子择字遵拟四字以进皆不称旨甲戌御

笔赐字元永乙亥内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

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丙子遣

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谕之帝又推逊不受即趋侧殿

门欲还东宫高宗勉谕再三乃止于是高宗出御紫

宸殿辅臣奏事毕高宗还宫百官移班殿门外拜诏

毕复入班殿庭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

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宰相率百僚称贺帝遽

兴辅臣升殿固请帝愀然曰君父之命出于独断然

此大位惧不克当班退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帝

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门冒雨掖辇以行及宫门弗止

上皇麾谢再三且令左右扶掖以还顾曰吾付托得

人吾无憾矣左右皆呼万岁是日诏有司议太上皇

帝太上皇后尊号以闻在内诸司日轮官吏应奉德

寿宫增置德寿宫提点干办等官德寿宫宿卫依皇

城及宫门法丁丑朝德寿宫戊寅大赦诏宰相率百

官月两朝德寿宫己卯以即位告于天地宗庙社稷

庚辰诏五日一朝德寿宫丁亥诏以太上皇不许五

日一朝自今月四朝己丑诏有司月奉德寿宫缗钱

十万甲午上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太上皇后曰寿圣太上皇后八月戊寅率群臣诣德

寿宫奉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册宝 按礼志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日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应军

国事并听嗣君处分十一日行内禅之礼有司设仗

紫宸殿宰臣文武百僚立班皇帝出宫鸣鞭禁卫诸

班直亲从仪仗并内侍省执骨朵使臣等并迎驾自

赞常起居皇帝升御坐知合门官以下并内侍都知

御带以下一班起居次管库一班起居次宰执以下

常起居讫左仆射陈康伯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参知

政事汪澈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升殿奏曰臣等不

才辅政累年罪戾山积乃蒙容贷不赐诛责今陛下

超然独断高蹈尧舜之举臣等心实钦仰但自此不

获日望清光犬马之情不胜依恋因再拜辞相与泣

下几至号恸帝亦为之流涕曰朕在位三十六年今

老且病久欲闲退此事断自朕心非由臣下开陈卿

等当悉力以辅嗣君康伯等复奏曰皇太子仁圣天

下所共知似闻谦退太过未肯便御正殿帝曰朕前

此固尝与之言早来禁中又面谕之即步行径趋侧

殿门欲还东宫已再三敦勉邀留今在殿后矣宰执

降阶皇帝降坐鸣鞭还内宰臣文武百僚并退立班

听宣诏讫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再拜讫班权退复追

班入诣殿下立班少顷新皇帝服履袍涕泣出宫禁

卫诸班直亲从仪仗等迎驾起居鸣鞭内侍扶掖皇

帝至御榻涕泣再三不坐内侍传太上皇帝圣旨请

皇帝升御坐东侧坐知合门官以下一班起居称贺

次管军官一班起居称贺次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立

舍人当殿文武百僚宰臣陈康伯以下起居称贺皇

帝降御坐侧身西向不坐俟宰臣以下再拜舞蹈三

称万岁起居称贺毕康伯等升殿奏臣等言愿陛下

即御坐以正南面上副太上皇帝传授之意帝愀然

曰君父之命出于独断此大位惧不敢当尚容辞避

康伯等再奏兹者伏遇皇帝陛下应天顺人龙飞宝

位第以驽下之材恐不足以仰辅新政然依乘风云

千载之遇实与四海苍生不胜幸庆再拜贺毕奏事

而退宰执下殿皇帝还内鸣鞭宰执文武百僚赴祥

曦殿候太上皇帝登辇扈从至德寿宫而退翌日诣

德寿宫朝见前期仪鸾司设大次于德寿宫门内小

次于殿东廊西向其日俟皇帝出即御坐从驾臣僚

禁卫等起居如常仪皇帝降御坐乘辇至德寿宫文

武百僚诣宫门外迎驾起居讫前导官太常卿合门

官太常博士礼直官先入诣大次前分左右立定俟

皇帝降辇入次御史台合门太常寺报文武百僚入

诣殿庭北向立定前导官导皇帝入小次帘降俟太

上皇帝即御坐小次帘卷前导官导皇帝升殿东阶

诣殿上折槛前奏请拜皇帝再拜讫前导官导皇帝

稍前躬奏圣躬万福讫复位再拜讫导皇帝诣太上

皇帝御坐之东西向立殿下在位官皆再拜搢笏三

舞蹈三叩头出笏就拜又再拜班首不离位奏圣躬

万福又再拜班退前导官以次退从驾官归幕次以

俟从驾太上皇帝驾兴皇帝从入见太上皇后如宫

中之仪皇帝还内如来仪每遇正旦冬至及朔望并

依上仪十二日帝诣德寿宫以雨百僚免入见上就

宫中行礼自后诣宫若行宫中礼即不集百官陪位

十三日诏令宰臣率百官于初一日十六日诣德寿

宫起居又诏朕欲每日一朝德寿宫修晨昏之礼面

奉慈训恐废万机劳烦群下不蒙赐许礼官宜重定

其期如前代朝朔望甚为□阔朕不敢取于是礼部

太常寺言汉书高皇帝五日一朝太上皇乞依此故

事每五日一次诣德寿宫朝见如宫中礼帝始御后

殿宰臣陈康伯等奏臣等朝德寿宫太上皇宣谕车

驾每至宫必于门外降辇已再三勉谕既行家人之

礼自宜至殿上降辇帝曰太上有旨不须五日一朝

只朝朔望朕心未安宜令有司详议如宫门降辇臣

子礼所当然于是礼部太常言除朝朔望外乞于每

月初八二十三日诣德寿宫起居如宫中仪自后皆

遵此制如值雨盛暑祁寒临期承太上特旨乃免十

一月冬至上诣德寿宫称贺上寿礼毕入见太后如

宫中礼自后冬至并同 又诏上太上皇帝太上皇

后尊号集议以闻左仆射陈康伯等言五帝之寿惟

尧最高百王之典惟尧独冠今兹高世之举视尧有

光恭请上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太

上皇后尊号曰寿圣太上皇后诏恭依仍令礼部太

常讨论礼仪以闻左仆射陈康伯撰太上皇帝册文

兼礼仪使参政汪澈书册文并篆宝知枢密院叶义

问撰太上皇后册文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书册文

八月十四日奉上册宝是日陪位文武百僚太傅以

下行事官并朝服入诣大庆殿下立班皇帝自内服

履袍入御幄服通天冠绛纱袍出至大庆殿诣册宝

褥位前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皇帝行发册宝授太

傅之礼如仪礼毕皇帝还幄服履袍还内文武百僚

退仪仗鼓吹备而不作护卫册宝太傅以下行事官

导从册宝至德寿宫皇帝自祥曦殿服履袍乘辇至

德寿宫大次降辇陪位文武官入殿庭立班定太傅

以下行事官从册宝入殿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升

殿诣西向褥位立太上皇帝自宫服履袍即坐皇帝

北向四拜起居讫次太傅以下皆四拜起居次行奉

册之礼中书令参知政事史浩读册摄侍中叶义问

读宝读讫退复位皇帝再拜称贺曰皇帝臣某稽首

言伏惟光尧寿圣太上皇帝陛下册宝告成鸿名肇

正与天同寿率土均欢皇帝再拜次侍中承旨宣答

曰皇帝孝通天地礼备古今勉受鸿名良深感慰皇

帝再拜讫西向立次太傅以下再拜称贺致词曰摄

太傅尚书左仆射臣康伯等稽首言伏惟光尧寿圣

太上皇帝陛下肃临宝位诞受丕称独推天父之尊

普慰帝臣之愿奏讫再拜舞蹈次侍中承旨宣答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图勉受

嘉名但增感慰又再拜舞蹈次太上皇帝降座入宫

皇帝后从寿圣太上皇后册宝入宫皇帝诣太上皇

后座前北向立太上皇后升座皇帝四拜起居行奉

上册宝之礼读册官陈子常读册读宝官梁康民读

宝读讫复位皇帝再拜称贺致词曰皇帝臣某稽首

言伏惟寿圣太上皇后殿下德茂坤元礼崇大号宝

书翕受欢忭无疆皇帝再拜次宣答官承旨宣答曰

寿圣太上皇后教旨皇帝祲容载藏显号来膺诚孝

通天但深感惕皇帝再拜讫太上皇后降座入宫次

太傅以下文武百僚就德寿殿下拜笺称贺以俟皇

帝服履袍承辇还内十六日宰臣率文武百僚诣文

德殿拜表称贺

祲容祲字

原本疑讹

按玉海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权礼部侍郎

史弥大言太上再造讲明典礼陛下绍统如内禅庆

寿之类亘古所无宜宣取以进略经一览付之有司

俾常遵守不必备仪卫施爵赏诏礼部太常寺缴进

四月十七日上之凡三百卷赐名中兴礼书总六百

八十门

孝宗隆兴元年帝朝德寿宫又以天申节上寿如仪

诏礼官讨论德寿宫舆辇仪卫之制

按宋史孝宗本纪隆兴元年春正月壬辰朔群臣朝

于文德殿帝朝德寿宫三月丁未诏修太上皇帝圣

政五月辛亥诣德寿宫贺天申节 按礼志隆兴元

年太上皇帝天申节皇帝及宰臣文武百僚诣德寿

宫上寿是日以钦宗大祥前一日皇帝起居如宫中

仪百僚拜表称贺 按仪卫志太上皇仪卫隆兴元

年孝宗嗣位诏有司讨论德寿宫舆辇仪卫先是绍

兴三十二年六月诏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

三人执仗排立并设伞扇鸣鞭宰执退朝仍赴德寿

宫起居如遇行幸令禁卫所随以祗应两奉上皇旨

却而不受故复有是诏寻有司上言汉之未央唐之

兴庆其车辇仪卫不载今父尧子舜事亲典礼凡往

古来今所未备者当以义起极其尊崇为万世法遂

定宰执百官诣德寿宫起居则禁卫所依后殿坐仪

排列禁卫二百九十七人祗应行幸则禁卫所差行

门禁卫诸班直天武亲从官及伞扇鸣鞭烛罩等合

五百人随行扈从前引七十人内行宫殿前崇政殿

亲从一十人都下亲从二十人快行亲从二十人殿

前指挥使二十人中道六十人编排禁卫行子一十

人执从物御龙直三十人执伞扇天武一十人从政

殿亲从拦前一十人禁卫围子四重四百人第一崇

政殿亲从一百人第二御龙直骨朵直弓箭直三十

人东西班七十人第三执烛罩都下亲从一百人第

四内殿直一十人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

银枪班各一十人后从殿前指挥二十人

隆兴二年春正月辛卯诏增德寿宫车辇仪卫乙未

及皇后朝德寿宫三月庚戌芝生德寿宫五月乙巳

率群臣诣德寿宫贺天申节始用乐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干道元年置德寿宫使从太上皇游幸又定护从环

卫之官

按宋史孝宗本纪干道元年春正月以钱端礼兼德

寿宫使二月庚辰朔朝德寿宫从太上皇太上皇后

幸四圣观冬十月壬辰御大庆殿册皇太子癸巳诣

德寿宫称谢 按礼志干道元年二月朔帝诣德寿

宫恭请太上太后至延祥观烧香太上与帝乘马太

后于后乘舆次幸聚景园次幸玉津园自后帝诣德

寿宫恭请太上太后至南内或幸延祥观灵隐寺天

竺寺恭进太上圣政册命皇太子起居称谢遇游幸

则宰执以下从驾至游幸所除管军环卫官等俟驾

还护从还内宰执以下并免护从先退

干道二年九月己巳魏杞等上太上皇圣政冬十月

癸酉上太上皇圣政于德寿宫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干道三年二月丙申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幸玉津园

甲辰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幸聚景园辛亥诣德寿宫

恭请裁定医官员额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干道四年九月庚午从太上皇幸天竺寺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干道六年帝从太上皇行幸加上太上皇尊号

按宋史孝宗本纪干道六年三月庚申从太上皇太

上皇后幸聚景园辛未又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幸聚

景园五月己未陈俊卿虞允文等上太上皇玉牒十

一月丁酉加上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

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寿圣太上皇后尊号曰寿圣

明慈太上皇后

干道七年上太上皇册宝

按宋史孝宗本纪干道七年春正月丙子率群臣奉

上太上皇太上皇后册宝于德寿宫夏四月壬戌从

太上皇太上皇后幸聚景园九月甲申从太上皇太

上皇后幸东园

干道八年立皇太子诣德寿宫上寿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干道八年立皇太

子皇帝率皇太子及文武百寮诣德寿宫上寿前期

仪鸾司陈设德寿宫殿门之内外设御坐于殿上当

中南向设大次于德寿宫门内南向小次于殿东廊

西向设皇帝褥位二一于御坐东南西向一于御坐

之南北向尚酝设御酒尊酒器于御坐之东有司又

设御茶□于御坐之西俱稍北其日文武百寮内不

系从驾者并先赴德寿宫门外以俟迎驾起居质明

皇帝服袍出即御坐从驾臣僚禁卫起居如常仪

皇帝降坐乘辇将至德寿宫文武百僚迎驾再拜起

居讫前导官太常卿合门官太常博士礼直官先入

诣大次前分左右立定皇帝降辇入次御史台合门

太常寺分引皇太子并文武百僚入诣殿庭东西相

向立定前导官导皇帝入小次帘降皇太子并文武

百僚并横行北向立太上皇帝出宫升御坐鸣鞭小

次帘卷前导官导皇帝升殿东阶诣殿折槛前北向

褥位再拜躬奏圣躬万福再拜皇帝诣太上皇帝御

坐之东褥位西向立前导官于殿上随地之宜立次

舍人揖皇太子并文武百僚躬典仪曰再拜赞者承

传在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皇太子不离位

奏圣躬万福各再拜直身分东西相向立礼直官引

奉盘盏官受盘盏宣承旨宣答官奏礼毕殿中监少

监升殿内侍进御茶□尚酝典御以盘盏酒注授殿

中监少监次礼直官引奉盘盏官诣尊所北向殿中

监启盏殿中少监注酒奉盘盏官奉酒诣皇帝前北

向礼直官引受盘盏官诣太上皇帝御坐前西向立

皇太子并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立奉盘盏官躬进皇

帝皇帝奉酒前导官导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坐前躬

进讫少后以盘授盘盏官前导官导皇帝诣太上御

坐前褥位北向俛伏跪殿下皇太子并百僚皆躬身

皇帝奏臣某谨率文武百僚稽首言天申令节臣某

与百僚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奏讫伏兴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承旨宣答官宣曰得皇帝寿酒与皇

帝并百僚内外同庆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分

东西相向立皇帝诣御坐东西向立奉盘盏官以盘

北向恭进皇帝奉盘乐作俟太上皇帝饮酒皇帝躬

接盏讫皇帝少后以盘盏授受盘盏官以授殿中监

各复位立皇太子并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皇帝诣褥

位北向再拜在位官皆再拜皇帝诣太上御坐东褥

位西向立皇太子文武百僚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

讫内侍举茶□奏礼毕官北向俯伏跪奏具官臣某

言礼毕在位官再拜太上皇帝驾兴皇帝从入文武

百僚以次退

干道九年群臣上中兴会要及上皇玉牒金使来贺

正旦旨听仍旧

按宋史孝宗本纪干道九年三月戊申从太上皇太

上皇后幸聚景园九月丙申梁克家等上中兴会要

太上皇及皇帝玉牒十二月乙酉金遣完颜璋等来

贺明年正旦以议受书礼不合诏俟改日以太上有

旨姑听仍旧

淳熙二年太上皇寿七十诏上尊号册宝礼官又上

庆寿之礼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二年三月丙申以太上皇寿

七十诏礼官讨论庆寿典礼十月壬午诣德寿宫加

上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

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寿圣明慈

太上皇后尊号曰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十一月

戊申朔奉上太上皇太上皇后册宝于德寿宫十二

月甲午朝德寿宫行庆寿礼大赦文武官封父母赏

诸军议放天下苗税三之一大臣言国用不足乃止

按礼志淳熙二年十一月诏太上皇帝圣寿无疆

新岁七十以十一日冬至加上尊号册宝十二月十

七日立春行庆寿礼是日早文武百僚并簪花赴文

德殿立班听宣庆寿赦宣赦讫从驾至德寿宫行庆

寿礼致词曰皇帝臣某言天佑君亲锡兹难老惟春

之吉年德加新臣某与群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

岁寿余与前上寿仪注同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

等并簪花从驾还内文武百僚文德殿拜表称贺

淳熙三年三月辛亥上太上皇日历于德寿宫秋七

月庚辰太上皇诏立贵妃谢氏为皇后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七年三月庚午迎太上皇太上皇后宴翠寒堂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十二年太上皇寿八十诏议行庆寿礼上尊号

册宝推恩如绍兴故事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二年八月癸亥诏太上皇

寿八十令有司议庆寿礼冬十月辛亥加上太上皇

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

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太上皇后曰圣寿齐明

广慈备德太上皇后十二月甲戌朔帅群臣奉上太

上皇太上皇后册宝于德寿宫推恩如绍兴三十二

年故事

淳熙十三年春正月庚辰率群臣诣德寿宫行庆寿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十三年春正月朔

以太上皇帝圣寿八十帝率群臣诣德寿宫行礼其

仪注恩赦并如淳熙二年典故

淳熙十四年太上皇不豫帝尽祷祀侍问之礼及崩

终三年之丧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四年九月癸卯太上皇不

豫乙巳诣德寿宫问疾冬十月辛未以太上皇不豫

赦壬申诣德寿宫问疾癸酉分遣群臣祷于天地宗

庙社稷甲戌以太上皇未御常膳自来日不视朝宰

执奏事内殿乙亥诣德寿宫侍疾太上皇崩于德寿

殿遗诰太上皇后改称皇太后奉皇太后旨以奉国

军承宣使甘升主管太上皇丧事丙子以韦璞等为

金告哀使戊寅以荣阳郡王伯圭为攒宫总护使翰

林学士洪迈言大行皇帝庙号当称祖诏有司集议

以闻己卯诏尊皇太后辛巳诏曰大行太上皇帝奄

弃至养朕当衰服三年群臣自遵易月之令可令有

司讨论仪制以闻甲申用礼官颜师鲁等言大行太

上皇帝上继徽宗正统庙号称宗乙酉百官五上表

请帝还内听政丙戌诏俟过小祥勉从所请戊子帝

衰绖御素辇还内甲午诣德寿宫自是七日皆如之

十一月戊戌朔诣德寿宫自是朔望皆如之己亥大

行太上皇帝大祥自是帝以白布巾袍御延和殿诣

德寿宫衰绖而杖如初诏皇太子惇参决庶务庚子

皇太子三辞参决庶务不许辛丑诣德寿宫禫祭百

官释服甲辰群臣三上表请御殿听政诏俟过祔庙

辛亥诣德寿宫已未诏三日一朝德寿宫

淳熙十五年以德寿宫丧免诸州军进奉金遣使来

吊丧上上皇庙号册宝及配飨祔庙之礼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五年春正月丁酉朔诣德

寿宫几筵行礼乙巳诏免诸州军会庆节进奉二年

二月丁亥金遣蒲察克忠等来吊祭行礼于德寿殿

次见帝于东楹之素幄癸巳遣京镗等使金报谢三

月庚子王淮等上大行太上皇谥曰圣神武文宪孝

皇帝庙号高宗乙巳上高宗谥册宝于德寿殿丁未

右丞相周必大摄太傅持节导梓宫癸丑用洪迈议

以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配飨高宗庙庭吏部侍

郎章森乞用张俊岳飞秘书少监杨万里乞用浚皆

不报丙寅权攒高宗于永思陵夏四月壬申帝亲行

奉迎虞主之礼自是七虞八虞九虞卒哭奉辞皆如

之丙戌祔高宗神主于太庙诏曰朕比下令欲衰绖

三年群臣屡请御殿易服故以布素视事内殿虽诏

俟过祔庙勉从所请然稽之典礼心实未安行之终

制乃为近古宜体至意勿复有请己丑皇太后有旨

车驾一月四诣德寿宫如旧礼秋七月戊戌上高宗

庙乐曰大勋舞曰大德十一月庚子建焕章阁藏高

宗御集

淳熙十六年帝御紫宸殿行内禅礼光宗受禅上尊

号曰至尊寿皇圣帝居重华宫

按宋史光宗本纪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高宗崩十

一月己亥百官大祥毕孝宗手诏皇太子可令参决

庶务以内东门司为议事堂十五年二月戊戌帝始

赴议事堂自是间日与辅臣公裳系鞋相见内外除

擢自馆职部刺史以上乃以闻九月乙巳又诏每遇

朝殿令皇太子侍立十一月丞相周必大乞去孝宗

谕曰朕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卿须少留会陈康伯

家以绍兴传位御札来上十二月壬申孝宗遣中使

密持赐必大因令讨论典礼既又密以禅意谕参知

政事留正十六年正月辛亥两府奏事孝宗谕以倦

勤欲禅位皇太子退休养以毕高宗三年之制因令

必大进呈诏草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内

禅礼应奉官以次称贺内侍固请帝坐帝固辞内侍

扶掖至七八乃微坐复兴次丞相率百僚称贺礼毕

枢密院官升殿奏事帝立听班退孝宗反丧服御后

殿帝侍立寻登辇同诣重华宫帝还内即上尊号曰

至尊寿皇圣帝皇后曰寿成皇后甲子帝率群臣朝

重华宫大赦百官进秩一级优赏诸军蠲公私逋负

及郡县淳熙十四年以前税役丙寅帝率群臣诣重

华宫上尊号册宝庚午诏五日一朝重华宫三月戊

申以寿皇却五日之朝诏自今月四朝重华宫五月

丁酉诏丞相以下月一朝重华宫

光宗绍熙元年帝诣重华宫上寿皇册宝及玉牒日

按宋史光宗本纪绍熙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率群

臣诣重华宫奉上寿圣皇太后至尊寿皇圣帝寿成

皇后册宝八月己亥帝率群臣上寿皇圣帝玉牒日

历于重华宫

绍熙二年四月寿皇幸聚景园十一月寿皇圣帝及

寿成皇后来视疾

按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二年夏四月乙酉从寿皇圣

帝寿成皇后幸聚景园十一月辛未有事于太庙皇

后李氏杀皇贵妃以暴卒闻壬申合祭天地于圜丘

以太祖太宗配大风雨不成礼而罢帝既闻贵妃薨

又值此变震惧感疾罢称贺肆赦不御楼寿皇圣帝

及寿成皇后来视疾

绍熙三年群臣请帝诣重华宫帝朝重华宫都人大

按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三年四月戊午帝朝重华宫

十月辛亥帝诣重华宫进香庚申会庆节丞相率百

官诣重华宫拜表称贺十一月丙戌日南至丞相率

百官诣重华宫拜表称贺兵部尚书罗点给事中尢

袤中书舍人黄裳皆上疏请帝朝重华宫吏部尚书

赵汝愚亦因面对以请帝开纳辛卯帝朝重华宫皇

后继至都人大说十二月癸卯帝率群臣上寿皇圣

帝玉牒圣政会要于重华宫 按慈懿李皇后传后

为皇太子妃尝诉太子左右于高孝二宫高宗不怿

谓吴后曰是妇将种吾为皇甫坦所误孝宗亦屡训

后宜以皇太后为法不然行当废汝后疑其说出于

太后及太子即位册为皇后光宗欲诛宦者近习皆

惧遂谋离间三宫会帝得心疾孝宗购得良药欲因

帝至宫授之宦者遂诉于后曰太上合药一大丸俟

宫车过即投药万一有不虞其奈宗社何后觇药实

有心□之顷之内宴后请立嘉王为太子孝宗不许

后曰妾六礼所聘嘉王妾亲生也何为不可孝宗大

怒后退持嘉王泣诉于帝谓寿皇有废立意帝惑之

遂不朝太上

绍熙四年帝以后言不朝重华宫群臣固请乃从

按宋史光宗本纪绍熙四年春正月己巳朔帝朝重

华宫三月丙子帝朝重华宫皇后从癸巳帝从寿皇

圣帝寿成皇后幸聚景园九月己巳金遣董师中等

来贺重明节庚午重明节百官上寿侍从两省请帝

朝重华宫不听甲申帝将朝重华宫皇后止帝中书

舍人陈傅良引裾力谏不听戊子著作郎沈有开秘

书郎彭龟年礼部侍郎倪思等咸上疏请朝重华宫

壬子秘书省官请朝重华宫疏三上不报甲寅工部

尚书赵彦逾等上疏重华宫乞会庆圣节勿降旨免

朝寿皇曰朕自秋凉以来思与皇帝相见卿等奏疏

已令进御前矣明日会庆节帝以疾不果朝丞相葛

邲率百官贺于重华宫侍从上章居家待罪诏不许

嘉王府翊善黄裳上疏请诛内侍杨舜卿台谏张叔

椿章颖上疏乞罢黜戊午太学生汪安仁等二百一

十八人上书请朝重华皆不报己未丞相以下奏事

重华宫庚申帝将朝重华宫复以疾不果丞相以下

上疏自劾请罢政彭龟年请逐陈源以谢天下皆不

报十一月戊寅帝朝重华宫都人大说 按慈懿李

皇后传帝久不朝太上中外疑骇绍熙四年九月重

明节宰执侍从台谏连章请帝过宫给事中谢深甫

言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上之爱陛下亦犹陛下之

爱嘉王太上春秋高千秋万岁后陛下何以见天下

帝感悟趣命驾朝重华宫是日百官班列俟帝出至

御屏后挽留帝入曰天寒官家且饮酒百僚侍卫相

顾莫敢言中书舍人陈傅良引帝裾请毋入因至屏

后后叱曰此何地尔秀才欲斫头耶傅良下殿恸哭

后复使人问曰此何理也傅良曰子谏父不听则号

泣而随之后益怒遂传旨罢还宫

绍熙五年寿皇不豫群臣请诣重华宫问疾寻崩帝

不能执丧太皇太后吴氏定策立嘉王又尊帝为太

上皇

按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五年春正月癸亥朔帝御大

庆殿受群臣朝遂朝重华宫次诣慈福宫行庆寿礼

推恩如淳熙十年故事癸酉寿皇圣帝不豫三月己

巳寿成皇后生辰免过宫上寿夏四月乙未寿皇圣

帝幸东园甲辰侍从入对请朝重华宫己酉太学生

程肖说等以帝未朝移书大臣事闻帝将以癸丑日

朝至期丞相以下入宫门以俟日昃帝复以疾不果

出侍从馆学官上疏乞罢黜居家待罪职事官请去

待罪者百余人诏不许丙辰侍讲黄裳秘书少监孙

逢吉等再上疏以请丁巳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陈

傅良请以亲王执政或近上宗戚一人充重华宫使

台谏交章劾内侍陈源杨舜卿林亿年离间两宫请

罢逐之五月甲子侍从入对未得见宰执诣重华宫

问疾不及引陈傅良缴上告敕出城待罪丁卯以寿

皇圣帝疾棘命丞相以下分祷天地宗庙社稷戊辰

丞相留正等请帝侍疾正引裾随帝至福宁殿久之

乃泣而出辛未丞相以下以所请不从求退帝命皆

退于是丞相以下遂出城待罪知合门事韩胄请

宣押入城许之乙亥帝将朝重华宫复不果戊寅以

寿皇圣帝疾赦权刑部尚书京镗入对请朝重华宫

庚辰丞相以下诣重华宫问疾癸未起居舍人彭龟

年叩头请奏事诏令上殿乃请朝重华宫甲申从官

列奏以请嘉王府翊善黄裳讲读官沈有开彭龟年

奏乞令嘉王诣重华宫问疾许之王至重华宫寿皇

为之感动丙戌权户部侍郎袁说友入对请朝重华

宫六月戊戌夜寿皇圣帝崩遗诰改重华宫为慈福

宫建寿成皇后殿于宫后以便定省以重华宫钱银

一百万缗赐内外军先是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

汝愚参知政事陈骙同知枢密院事余端礼闻寿皇

圣帝大渐见帝于后殿力请帝朝重华宫皇子嘉王

亦泣以请不听至是丞相正闻寿皇圣帝崩乃率百

官听遗诰于重华宫己亥丞相以下上疏请诣重华

成礼庚子遣薛叔似等使金告哀辛丑率百官拜表

请就丧次成服壬寅寿皇大敛皇子嘉王复入奏事

诏俟疾愈过宫行礼丞相以下请皇太后垂帘听政

不许请代行祭奠礼许之仍有旨皇帝有疾听就内

中成服 按宁宗本纪绍熙五年六月戊戌孝宗崩

光宗以疾不能出壬寅宰臣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不许请代行祭奠之礼从之丁未宰臣奏云皇子嘉

王仁孝夙成宜正储位以安人心越六日奏三上从

之明日遂拟旨以进是夕御批付丞相云历事岁久

念欲退闲七月辛酉留正以疾辞去知枢密院事赵

汝愚见正去乃遣韩胄因内侍张宗尹以禅位嘉

王之意请于太皇太后不获遇提举重华宫关礼

胄因其问告之礼继入内泣请于太皇太后太皇太

后乃悟令谕胄曰好为之胄出告汝愚命殿帅

郭杲夜分兵卫南北翌日禫祭汝愚率百官诣大行

柩前太皇太后垂帘汝愚率同列再拜奏皇帝疾不

能执丧臣等乞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以安人心乃奉

御批八字以奏太皇太后曰既有御笔卿当奉行汝

愚曰内禅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汝愚袖

出所拟以进云皇帝以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

退闲皇子嘉王扩可即皇帝位尊帝为太上皇皇后

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览毕曰甚善汝愚出以旨谕

帝帝固辞曰恐负不孝名汝愚曰天子当以安社稷

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变生置太上皇何地

众扶入素幄披黄袍方却立未坐汝愚率同列再拜

帝诣几筵殿哭尽哀须臾立仗讫催百官班帝衰服

出就重华殿东庑素幄立内侍扶掖乃坐百官起居

讫乃入行禫祭礼诏建泰安宫以奉太上皇太上皇

后诏车驾五日一朝泰安宫百官月两朝壬申建泰

安宫戊寅诏秋暑太上皇帝未须移御即以寝殿为

泰安宫庚辰率群臣拜表于泰安宫八月己亥率群

臣朝泰安宫冬十月庚寅更泰安宫为寿康宫

宁宗庆元元年十一月戊戌加上太上皇曰圣安寿

仁太上皇太上皇后曰寿仁太上皇后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庆元四年八月丙戌诏以太上皇圣躬清复率群臣

上寿寻不克行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庆元五年帝始见太上皇上寿礼成中外称贺备乐

行礼一用干道旧制

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五年八月辛巳率群臣诣寿

康宫上寿始见太上皇成礼而还甲申以过宫上寿

礼成中外奉表称贺丙戌诏减诸路流囚释杖以下

推恩如庆寿故事 按乐志臣僚言皇帝因重明圣

节诣寿康宫上寿举乐仰体圣主事亲尽孝之志俯

遂臣子尊君亲上之忱此国家典礼之大者也检照

典故天申节赐御筵在上寿次日今乃于前一日赐

文武百僚宴重明上寿用乐攸始而臣下听乐乃在

君父之先义有未安遂命改用次曰凡奉上册宝于

慈福寿康宫者再备乐行礼一用干道旧制

庆元六年寿仁太上皇崩行上谥祔庙之典

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六年春二月己卯率群臣奉

上圣安寿仁太上皇玉牒圣政日历会要于寿康宫

八月庚寅以太上皇违豫赦辛卯太上皇崩甲午遣

李寅仲使金告哀十一月丙寅上大行太上皇谥曰

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十二月癸卯祔光宗

皇帝神主于太庙

嘉泰二年八月十七日礼部尚书费士寅等言礼寺

以孝宗一朝典礼续纂中兴礼书八十卷诏令缴进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云云

英宗正统十四年郕王即位遥尊帝为太上皇帝

按大政纪正统十四年九月癸未郕王即皇帝位遥

尊帝为太上皇帝诏赦天下十月丁未朔也先以送

上皇还京为名与可汗脱不花入寇紫荆关京师戒

严乙卯也先长驱至京城西北关外命石亨等军于

城北兵部尚书于谦督其军都督孙镗军于城西刑

部侍郎江渊参其军皆背城而阵谦率先士卒躬擐

甲胄出营德胜门以示必死泣以忠义谕三军感奋

勇气自倍敌兵气阻喜宁嗾也先遣使者来请和索

大臣出迎驾以通政司参议王复为礼部侍郎中书

舍人赵荣为鸿胪寺卿使也先营朝上皇于土城复

等见上皇及也先也先谓尔等皆小官可令胡王

直于谦石亨杨善等来复辞归上皇谕二人曰彼无

善意尔等宜急去十二月上皇在迤北北至小黄河

苏武庙老营伯颜帖木儿设帐迎驾寻直圣节也先

来上寿进蟒衣貂裘筵宴

代宗景泰元年上皇在北庭右都御史杨善力说也

先迎归上皇敕不允百官朝见

按大政纪景泰元年正月上皇在迤北帝受朝免贺

上皇书至索大臣来迎命公卿集议廷臣因奏请遣

官使北进冬衣有旨欲能识上皇者行群臣惧谢罪

缴纳原奏事遂寝三月戊辰叛臣喜宁怀二心教也

先扰边且不欲送上皇还京上皇深恶之谓不诛宁

还京未有期也宁又忌袁彬诱彬出营将杀之上皇

急救之乃免及彬与上皇谋遣宁传命入京令军士

高盘与俱密书系盘髀间令至宣府与总兵等官计

擒之既至城下宣府参将杨俊出与宁领书盘抱领

大呼俊纵兵遂縳宁送京师诛之自宁既诛敌失其

向导稍稍厌兵矣五月辛未也先阴使阿剌知院遣

其参政完者脱欢等贡马请和边将留于怀来以闻

是时鞑靼政事也先专之其兵最多脱脱不花虽为

可汗兵稍少知院阿剌兵又少君臣鼎立外亲内忌

其合兵南侵利多归也先而弊则均受及也先欲和

耻屈意而阴使阿剌等来言于是礼部会议奏命太

常寺卿许彬锦衣卫都指挥同知马政往审之敌使

言欲朝廷差大头目去阿剌及也先脱脱不花处讲

和退军如欲迎上皇就奉还京若不讲和我三家尽

起人马来围大都彼时无悔且言此非特阿剌意凡

我下人皆欲讲和如朝廷不信留我一人为质奏至

召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陈循等于文华殿谕之曰

也先背逆天道邀留上皇不共戴天之仇如何可和

循等请敕谕阿剌并赏来使令回以缓其谲诈之请

仍敕在京各营各边关整搠军马以备从之六月癸

酉六科都察院等衙门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直等

言也先遣使请上皇还京盖上下神祇阴佑其衷使

之悔悟伏望皇上许其自新俯就敌情亦遣使臣前

去审察诚伪如果至诚特赐俯纳奉迎上皇以归不

复事天临民陛下但当尽崇奉之礼庶天伦厚而天

眷益隆上曰卿所言理当然此大位非我所欲盖天

地祖宗及宗室文武群臣之所为也自大兄蒙尘朕

累遣内外官员五次赍金帛使也先地方迎请不肯

听从若今又使人往恐假以送驾为名羁留我使乃

率众来犯京畿愈加苍生之患朕意如此卿等更加

详之勿遗后患乙酉上皇驾至大同先是也先北入

既深又议选战马奉上皇南归是日至大同声言送

驾守将郭登设计于城月门里具朝服以候潜令人

伏城上俟上皇入即下城闸板既及门觉之遂拥上

皇退去戊子宣府总兵朱谦等遇也先于南门教场

击却之获马四匹也先遣使请和帝御文华殿召文

武群臣谕曰朝廷因通和坏事欲与也先绝而卿等

屡以为言何也吏部尚书王直对曰上皇在北庭理

宜迎复必乞遣使勿使有他日之悔帝不檡曰当时

大位是卿等要朕为之非出朕心于谦对曰大位已

定孰敢有议但答使尽礼纾边患耳帝意始释曰从

汝从汝言巳即退群臣出太监兴安呼群臣尔等固

欲答使孰为文天祥富□其人耶王直面发赤大言

曰今日群臣皆在此皆朝廷人孰敢有不行者兴安

语塞及礼部以三品以上官具名封进上命兴安召

都给事李实罗绮问其乡贯传旨曰恁累进章朝廷

素知忠节上欲遣使也先军中如何实曰某虽才识

不同适朝廷多事之秋安敢辞谅亦不辱君命兴安

忻然入内命实为礼部侍郎绮为大理寺右少卿充

正副使以行敕书既下则惟言报礼不及迎复实讶

诣内阁白之遇兴安被诟曰尔奉黄纸干他事何与

焉实等遂偕使北行七月丙申朔侍郎李实等启行

丙午侍郎李实等至也先所营失八儿秃之地也先

曰兵端皆因通事陈友等小人缔构以致小事成大

及我送太上还京遣大臣来议又杀所遣使臣张关

保等我回北后遣使者盈不花等亦不生还其故何

也实答太师虽名送驾兵行不戢攻关掠野朝廷岂

信张关保死于阵者盈不花未至京皆以将士不以

为来和而以为战故也也先曰喜宁是朝廷内臣我

遣来何为亦见杀实等答曰喜宁蒙上皇厚恩却乃

导引太师兵马杀之宜矣也先曰太上在此我令伯

颜帖木儿早晚恭敬未尝失礼因以酪酒饮食实等

丁未也先遣人引侍郎李实等伯颜贴木儿营见太

上皇进纻丝四匹粳米鱼肉□烧酒等物十二日

实见上皇所居者皮帐布帏席地而寝牛车一辆马

一匹以为移营之具而已上皇谓实等曰当初朕非

以游畋而出乃为生灵计不意被留皆王振辈所致

及也先实意送朕回又被喜宁屡次阻住因问圣母

及今上安好上皇泫然泪下既又问旧臣数人又曰

在此逾年始见卿等实因奏曰陛下锦衣玉食今服

食粗陋不堪因极言王振宠之太过以致倾危国家

陛下蒙尘之祸上曰振未败时无人肯言此亦朕不

能烛奸今悔何及也先宰马置酒以宴实等实因言

来迎之意也先曰大明皇帝敕书内只说讲和不曾

说接驾大明皇帝留在这里又做不得我每的皇帝

是一个闲人我还们千载之后只图个好名儿

们回去奏知务要差太监及大臣来迎我便差人送

去如今送去呵轻易了复再三言之戊申脱脱不花

普化可汗遣其平章皮儿马黑麻来议和复遣右都

御史杨善侍郎赵荣使北庭时上皇在敌音问不通

者一载余有自北庭脱回者方知无恙也先亦遣使

来通但谲诈不可信未可以使往报善闻议和慨然

欲往上从之人皆危惧善曰上皇在北庭食君禄者

于心何安此为臣者效命之秋遂请行己酉侍郎李

实等辞上皇归也先遣其右丞把秃同赴京复遣人

同罗绮往大同调回山西大同一带扰边人马壬子

都御史杨善等启行甲寅至怀来遇李实等回实将

与也先应答之词及一应事情并奉迎上皇之意备

细说知使彼无讹以全终始丙辰侍郎李实等至京

上问李实也先讲和之意虚实如何实对曰臣入番

境彼处人皆忻悦夹道讴歌沿途乳酪劝臣饮之咸

愿和好皆因彼处人马相继病死又因离家驻边上

日久论其和意似有实情帝曰待杨善回来再定夺

文武群臣上章恳请遣使奉迎上皇不许庚申侍郎

李实言先差臣等未尝为迎上皇专为讲和今已事

完其欲差人迎复定约日期出也先之口臣特传说

敌情伏望陛下如群臣之请另差有能大臣奉迎上

皇虽敌情变诈不测亦可塞彼无词倘不差人去则

直在彼而曲在我臣若不言恐日后复差人佥必曰

臣实可差臣自揣违期失约自不敢去若另行差人

亦不敢去臣固不敢去人亦不敢去则彼此猜疑猜

疑则和议不成则上皇终不可复干戈终不可息边

鄙终不宁臣颇悉敌情故不惧斧钺昧死为陛下备

陈乞早赐干断天下幸甚八月丁卯右都御史杨善

至北庭也先见善等甚喜问曰汝是何官答曰都御

史曰两家和好许多年今番如何拘留我使臣减了

我马价与的匹一匹剪为两匹将我使臣闭在馆

中不放出这等计较关防如何答曰比先汝父差使

臣到我太宗宣宗皇帝前进马不过三十余人所讨

物件十与二三也无计较一向和好汝今差来使臣

多至三千余人一见皇帝每人便赏织金衣一套虽

十岁孩儿也是一般赏赐殿上筵宴为何只是要官

人面上好看临回时又加宴赏差人送去何曾拘留

或是带来的小厮到中国为奸为盗惧怕使臣知道

从小路逃去或遇虎狼或寓别处中国留他何用若

减了马价一节亦有缘故先次官人寄书一封差使

臣玉喜送与中国某人会喜不在着吴良收了进与

朝廷后某人怕朝廷疑□乃绐权臣因说曰这番进

马不系正经头目如何一般赏他以此减了马价

匹及某人送使臣去反说是良诡计减了意欲官人

杀害吴良不想果中其计也先答曰者北音云者然

辞也又说买锅一节此铁锅出在广东到京师万余

里一锅卖绢二匹使臣去买止与一匹以此争斗而

卖锅者闭门不卖皇上如何知得譬如南朝人问使

臣买马价少便不肯卖岂是官人分付他来也先答

曰者又说剪开匹是回回人所为他将一匹剪断

两匹送与官人充作课程若不信去搜他行李好的

都在也先曰者者都御史说的皆实如今事已往都

是小人说坏善见说的意思和了又曰官人为北方

将帅掌领军马却听小人言语忘了大明皇帝厚恩

便来杀掳人民上天好生官人好杀将无罪人民掳

去有想父母妻子脱逃者拿住便剜心摘胆高声叫

苦上天岂不闻之答曰我不曾着他杀是下头人自

杀又曰今日两家和好如初早出号令收回人马免

得上天发怒降灾也先答曰者者问皇帝回去还做

否答曰天位已定难再更换也先曰尧舜当初如何

来答曰尧让位于舜今日兄让位于弟正与尧舜一

般有知院伯颜帖木儿说将这使臣留下再差人去

问来还着这皇帝做然后放去不然不要放去也先

曰当初问他要大臣来迎既差来又去问是我失信

了着他迎皇帝去罢有平章昂克说汝来取皇帝将

何财物来答曰若将财物来后人说官人要钱了若

空手迎去见官人有仁义能顺天道自古无这等好

男子我监史书备细写上着万代称赞也先曰者者

都御史写的好者戊辰都御史杨善等见上皇于伯

颜帖木儿营己巳也先设宴请上皇至其营饯行杨

善等侍饮也先曰都御史坐上皇曰太师着坐便坐

对曰虽居草野不敢失君臣礼也先顾善曰好礼数

庚午伯颜设宴与上皇饯行并宴使臣癸酉上皇驾

启行也先率众头目罗拜而别伯颜率兵护送乙亥

上皇过野狐岭丙子上皇至万全右卫演武亭驻跸

丁丑上皇至宣府南城东驻上皇已入塞朝廷犹以

敌情多诈为疑礼部连日会奏议奉迎礼未定千户

龚遂荣寓书于学士高谷言奉迎当从厚大略谓上

皇之出非游畋无益为宗社计耳今都人一闻驾旋

无不喜跃则人心尚未厌上皇也今奉迎礼当从厚

主上当避位恳辞而后受命乃可不然恐千载史书

难洗谷袖其书入朝以示廷臣曰武夫尚知此礼况

儒臣乎王直曰此礼失而求之野耳胡欲封进庶

见朝野同情以感动上心都御史王文曰匿名文书

不得言之于谦言进封亦无妨及礼科奏上得旨缴

进王文曰诸公勿累小子吃牢饭也陈循见之恚甚

言遂荣非分请治其罪遂下锦衣卫狱寻会赦得释

己卯上皇至怀来将抵居庸礼部始得旨群臣同礼

部议迎复仪注兵部总戎议防变方略朝退多官集

会议所都御史王文忽厉声曰来就以为来耶黠寇

岂诚真彼不索金帛必索土地有许多事在就以为

来耶众素畏文闻此皆相顾莫敢言武弁有趋出门

去者矣既而少保于谦言防变方略则在我与总戎

如是而退给事中等造礼部问尚书胡从容言仪

注已送内阁看矣王一人言岂可凭但彼欲如是言

且姑任其言何必与辨当时会奏多吏部王直笔皆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六科掌科官连署然主

意皆出王胡会奏外惟翰林检讨邢让一奏首有前

次敕书不具迎复上皇之意一言真为实录户科给

事中李侃等奏内亦有尧舜孝弟之说报旨以为讥

朕者也庚辰上皇至唐家岭遣使回京诏谕避位免

群臣迎丙戌百官迎上皇于安定门上皇自东安门

入上迎拜上皇答拜各述授受之意推逊良久乃送

上皇至南宫升座群臣就见而退大赦天下十一月

上皇在南宫万寿圣节礼部尚书胡等请群臣朝

诏免朝十二月上皇在南宫礼部尚书胡请明年

正旦百官朝上皇于延安门不许荆王瞻堈请朝上

皇不许

按明昭代典则八月丙戌上皇入居南宫礼部尚书

胡等言奉迎礼不可简稍益故仪注请备法驾候

安定门外内批敌诈未可信备礼远迓辄中其计奈

何大兄入城事在朕躬朕迎东安门内同百官随至

南城卿等勿再纷更甲申遣翰林侍读商辂候上皇

于居庸关上皇劳辂谕曰朕还京愿居闲卿为朕写

书皇帝知朕意并诏文武群臣丙戌上皇至京师自

东安门入上迎拜上皇答拜上皇入南宫百官随至

南城请朝见敕曰先帝遗命祖宗鸿业付畀于朕深

为负荷之重朝夕惶惧以图法天去年秋丑寇傲虐

背恩负德拘我信使率众临边有窃窥神器之意朕

不得已亲率六师往问其罪不意天示谴罚被留北

庭屡蒙圣母上圣皇太后皇帝贤弟念亲亲之恩数

遣人迎取上赖天地大恩祖宗洪福幸得还京尔文

武群臣欲请朝见重以眇躬辱国丧师有玷宗庙又

何颜见尔群臣乎所请不允故谕癸巳上宴瓦剌使

人于奉天门明日上皇宴之南宫乙未升赏瓦剌使

人有差

景泰四年大理少卿廖庄疏请朝上皇于南宫不报

礼部郎中章纶继请诏置极刑以天变而止

按明昭代典则景泰四年四月值灾异下诏求言大

理少卿廖庄上疏仰惟上皇被留北庭皇上抚有万

方屡降诏书以大兄皇帝銮舆未复寇雠未报为意

皇上之心即尧亲九族舜徽五典之心也赖郊庙神

灵皇上胜筭迎归上皇于南宫臣远臣未知皇上于

万几之暇曾时朝见以叙天伦之乐敦友爱之情否

也臣自为翰林庶吉士刑科给事中大理寺丞时伏

睹上皇即位之初遣太师英国公张辅吏部尚书郭

琎为正副使册封皇上奄有大国每遇正旦冬至令

群臣见皇上于东庑百官感上皇兄弟友爱如此天

下其有不治乎今幸上皇迎归伏望笃亲亲之恩万

几之暇时时朝见上皇于南宫或讲明家法或商确

治道仍令群臣时令亦得朝见以慰上皇之心如此

则孝弟刑于国家恩义通于神明灾可弭而祥可召

矣词意悲恳留中不报五月怀献太子卒人心危惧

监察御史锺同讽礼部遂上疏陈时政阙失疏入縳

下诏狱械系极苦杖之不死仍禁狱中礼部郎中章

纶发愤亦即具疏陈修德弭灾等事疏曰唐元宗初

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兄弟同寝殿中或设五幄与诸

王更处其中或置花楼召诸王同宴是友爱之可

法如此臣恭惟太上皇帝君临天下十四年是为天

下之父也与皇上同气异胞是为至亲之兄也皇上

曾亲受上皇之册封是为上皇之臣子也上皇亲征

戎敌被留北庭尝诏旨传位于陛下是以天下授陛

下也陛下尊之为太上皇帝是为天下之至尊幸而

奉迎还宫是皇上之至愿亦天下之至望也上皇为

陛下同气之亲兄陛下为上皇同气之亲弟形虽为

二其实一人况上皇天性谦冲意无彼此伏望皇上

于朔望日或节旦幸南宫率群臣朝见上皇于延安

门以叙连枝同气之情以极尊隆崇奉之道则国家

天下之福万世帝王之法也语极激切上大怒下纶

诏狱炮烙煅炼逼纶引大臣及通南城状体无完肤

竟不承以锺同先尝上言并欲杀二人会天大风雨

黄雾四塞乃止

英宗天顺元年上皇复辟

按大政纪天顺元年正月景帝不豫内外忧惧图富

贵者起异谋大学士王文与太监王诚谋欲取襄王

子立为东宫共事渐泄既而景帝病亟佥谓上皇子

宜复立惟王文之意不然陈循辈亦知之吏部侍郎

李贤因会议问学士萧镃镃曰既退矣不可再也文

对众曰今只请立东宫安知朝廷之意在谁众始觉

其有异谋矣十一日早文武群臣集于左掖门佥奏

乞早建元良以安人心左都御史萧维祯举笔曰更

建字为择字如何众从之奏上不允且云待十七日

视朝咸谓奏词择之一字非复立之意于是京师竞

传王文于谦已遣人赍金符取襄王世子矣既礼部

复会百官议复旧太子正位东宫推学士商辂草疏

大略曰天下者太祖太宗之天下传之于宣宗陛下

宣宗之子见深宣宗之孙以祖宗之天下传之于孙

此万古不易之常法稿成拟十七日合辞恳请先是

石亨知帝病甚必不起乃与掌兵都督张軏张輗左

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谋迎上皇复位遂阴

结中官曹吉祥蒋冕白于皇太后许焉十六日既暮

軏輗等会于有贞宅时有边报北寇欲侵京师有贞

以为宜乘此为名纳兵入内谁曰不可軏首肯之有

贞复乘屋览步干象亟下曰时在今夕不可失矣将

出有贞焚香祝天与家人诀曰事成社稷之福不成

灭族之祸遂往会亨收掌门钥开门纳兵时已漏下

四鼓天色晦冥亨軏等惶惑谓有贞曰事当济否有

贞大言曰时至矣勿退遂薄南城毁墙坏门而入亨

等入见上皇问曰汝等为何皆俯伏合词请陛下即

位遂共掖登舆有贞前导忽星月开朗上皇顾问卿

等为谁各以姓名对遂升奉天殿登御座初文武群

臣约是日入候景帝出视朝顷之南城呼噪震地群

臣失色须臾钟鼓大鸣上皇复位矣群臣遂入贺

太上皇部总论

朱子大全集

经筵留身面陈四事札子

臣迂愚衰贱无以逾人仰荷圣明召从远外置之近

侍之列处以劝诵之官此岂私于小臣者哉意者必

以其粗尝讲学稍有思虑不肯随众默默或有以仰

裨圣治万分之一也而臣伏自到阙三获进对狂妄

之言时蒙采纳如增添讲日看详封事不受贺表之

属皆得施行臣窃不自知以为庶几可以披沥肝胆

毕义愿忠而无负于陛下所以收录使令之意又窃

惟念服在内朝实以从容讽议为职故虽被求言之

诏亦不敢辄同外臣撰述文字以致宣泄但尝面奏

一二意望陛下自以圣意施行而累日以来窃观天

意雷霆之后继以阴雨沉郁不解夜明昼昏此必政

事设施大有未厌人望以至阴邪敢于阳德者而臣

前日所尝言之大者尚亦未蒙省察若但碌碌随群

解释文义时时陈说一二细微以应故事则不唯非

陛下所以召用愚臣之意亦岂愚臣所以服事陛下

之志哉今有微诚须至倾竭臣之所言其最大者则

劝陛下凡百自奉深务抑损自宫闱之私居处服用

且如潜邸之旧以至外庭礼数仆御恩泽亦未可遽

然全享万乘之尊庶几有以感格亲心早遂晨昏定

省之愿以为陛下必垂开纳而数日来乃闻有旨修

葺旧日东宫为屋三数百间外议皆谓陛下意欲速

成早遂移跸以为便安之计不惟未能抑损乃是过

有增加臣不知此果出于陛下之心大臣之议军民

之愿耶抑亦左右近习倡为此说以误陛下而欲因

以遂其奸心也臣恐不惟上帝震怒灾异数出正当

恐惧修省之时不当兴此大役以咈谴告警动之意

亦恐畿甸百姓饥饿流离阽于死亡之际忽见朝廷

正用此时大兴土木修造宫室但以适己自奉为事

而无矜恻悯怜之心或多怨望忿切以生他变不唯

无以感格太上皇帝之心以致未有进见之期亦恐

寿皇在殡因山未卜几筵之奉不容少弛太皇太后

皇太后皆以尊老之年茕然在忧苦之中晨昏之养

尤不可阙而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速

得成就一旦翩然委而去之以就安便六军万民之

心必又将有扼腕而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至于一离尊亲之侧轻去倚庐之次深宫永巷园囿

池台耳目之娱杂然而进臣又窃恐陛下之心未易

当此纷华盛丽之荧惑感移虽欲日亲儒士讲求经

训以正厥事而进德修业亦将有所不暇矣此又臣

之所大惧也至于寿康定省之礼则臣□言之矣而

其意有未尽也今闻迩日一再过宫亦未得见而不

亟为之虑如臣所谓下诏自责频日继往者顾乃逶

迤舒缓无异寻常之时泛然而往泛然而归太上皇

帝闻之必以为此徒备礼而来实无必求见我之意

其深闭固拒而不肯见固亦宜矣又闻太上皇后惧

忤太上皇帝之意不欲其闻太上之称又不欲其闻

内禅之说此又虑之过者殊不知若但一向如此而

不为宛转方便使太上皇帝灼知陛下所以不得已

而即位者但欲上安宗社下慰军民姑以代己之劳

而非敢遽享至尊之奉则父子之间上怨怒而下忧

惧将何时而已乎父子天伦三纲所系不惟陛下之

心深所未安而四方观听殊为不美久而不图亦将

有借其名以造谤生事者此又臣之所大惧也至于

朝廷纪纲尤所当严上自人主以下至于百执事各

有职业不可相侵盖君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

臣参之给舍使之熟识以求公议之所在然后扬于

王庭明出命令而公行之是以朝廷尊严命令详审

虽有不当天下亦皆晓然知其谬之出于某人而人

主不至独任其责臣下欲议之者亦得以极意尽言

而无所惮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今者陛

下即位未能旬月而进退宰执移易台谏甚者方骤

进而忽退之皆出于陛下之独断而大臣不与谋给

舍不及议正使实出于陛下之独断而其事悉当于

理亦非为治之体以启将来之弊况中外传闻无不

疑惑皆谓左右或窃其柄而其所行又未能尽允于

公议乎此弊不革臣恐名为独断而主威不免于下

移欲以求治而反不免于致乱盖自隆兴以来已有

此失臣尝再三深为寿皇论之非独今日之忧也尚

赖寿皇圣性聪明更练世事故于此辈虽以驱使之

故稍有假借实亦阴有以制之未至全堕其计然积

习成风贻患于后其害已有不可胜言者如陈源袁

佐之流皆陛下所亲见也柰何又欲袭其迹而蹈之

乎且陛下自视聪明刚断孰与寿皇更练通达孰与

寿皇寿皇尚不能制之于前而陛下乃欲制之于后

臣恐其为患之益深非但前日而已此又臣之所大

惧也至于攒宫之卜偏听台史胶固谬妄之言堕其

交结眩惑之计而不复广询术人以求吉地但欲于

佑思诸陵之傍攒那迁就苟且了当既不为寿皇体

魄安宁之虑又不为宗社血食久远之图则自宰执

侍从以至军民皆知其非而不敢力争夫以寿皇之

丰功盛烈百世不忘而所以葬之如此其草草也此

岂不又大咈天人之心以致变异之频仍而贻患于

无穷乎此又臣之所大惧也凡此四惧皆非小故臣

愿陛下深察愚言而反之于心明诏大臣首罢修葺

东宫之役而以其工料回就慈福重华之间草创寝

殿一二十间使粗可居又于宫门之外草创供奉宿

卫之庐数十间勿使其有逼仄暴露之苦如是则上

有以感格太上皇帝之心而速南内进见之期又有

以致寿皇几筵之奉而尽两宫晨昏之礼下有以塞

群下窥观眩惑之奸而慰斯民饥饿流离之叹此一

事也若夫过宫之计则臣又愿陛下下诏自责减省

舆卫入宫之后暂变服色如唐肃宗之改服紫袍执

控马前者预诏近属尊行之贤使之先入首白太上

皇后以臣前所陈宛转方便之说然后随之而入望

见太上皇帝即当流涕伏地抱膝吮乳以伸负罪引

慝之诚而太上皇后宗戚贵臣左右环拥更进譬谕

解释之词则太上皇帝虽有忿怒之情亦且霍然云

消雾散而欢意浃洽矣此二事也若夫朝廷之纪纲

则臣又愿陛下深诏左右勿预朝政但使朝廷尊严

纪纲振肃而国家有泰山之安则此等自然不失富

贵长久之计其实有勋庸而所得褒赏未惬众论者

亦诏大臣公议其事稽考令典厚报其劳而凡号令

之弛张人才之进退则一委之二三大臣使之反复

较量勿徇己见酌取公论奏而行之批旨宣行不须

奏覆但未令尚书省施行先送后省审复有不当者

限以当日便行缴驳如更有疑则诏大臣与缴驳之

官当晚入朝面议于前互相论难择其善者称制临

决则不惟近习不得干预朝权大臣不得专任己私

而陛下亦得以益明习天下之事而无所疑于得失

之筭矣此三事也若夫山陵之卜则臣前日常以议

状进呈近日又与同列连名具奏今更不敢频烦圣

听亦望特宣大臣使详臣等前后所论而决其可否

于立谈之间先宽七月之期次黜台史之说别求草

泽以营新宫使寿皇之遗体得安于内则宗社生灵

皆蒙福于外矣此四事也凡此四事皆今日最急之

务切乞留神反复思虑断而行之以答天变以慰人

心上以彰圣主用人求谏之实下以伸小臣爱君忧

国之忠则臣不胜千万大幸又窃念臣老病之余寒

斋独宿终夜不寐忧虑万端而进对之时率多遗忘

言语精神又不能以自达是以前日一再面奏所陈

数事有未蒙深察者今因入侍敢复冒昧辄形纸墨

伏惟圣明独赐详览而择其中至于孤危之踪不敢

自保窃恐自今以往不获久侍清闲之燕矣臣无任

瞻恋恳切惶恐俟罪之至

甲寅拟上封事

五月二十六日朝散郎秘阁修撰权发遣潭州军州

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主管荆湖南路安抚司公事

马步军都总管借紫臣朱熹谨昧死百拜上疏皇帝

陛下臣近者窃闻陛下过宫一事多有论谏未蒙采

纳屡降指挥寻复寝罢观听惶惑传闻骇异如臣孤

贱□远窃伏草茅不闻外廷末议初不敢妄有开说

尘渎圣聪特以今此蒙恩起当藩屏之任静思所职

上关国体若朝廷正纲纪立主德修人心悦则守土

之臣虽极驽钝尚可凭借威灵勉自驱策以称任使

傥根本动摇腹心蛊坏大势倾压无复可为则中外

之臣虽有奇才远略亦无所施况如迂愚虽欲捐躯

报国亦何所用其力哉是以不能自已有不能不为

陛下言者然臣所读者不过孝经语孟六经之书所

学者不过尧舜周孔之道所知者不过三代两汉以

来治乱得失之故所讲明者不过仁义礼乐天理人

欲之辨所遵守者又不过国家之条法考其归趋无

非欲为臣者忠为子者孝而已今者取此以为言则

在廷之臣言之悉矣陛下听之亦熟矣舍此以为言

则自古天下国家未有可以外此而为治者臣今亦

不敢广引前言备礼上疏以钓敢言之名而归过于

陛下请独以父子天性之说为陛下流涕而陈之臣

闻人之所以有此身者受形于母而资始于父虽有

强暴之人见子则怜至于襁褓之儿见父则笑果何

为而然哉初无所为而然此父子之道所以为天性

而不可解也然父子之间或有不尽其道者是岂为

父而天性有不足于慈亦岂为子而天性有不足于

孝者哉人心本明天理素具但为物欲所昏利害所

蔽故小则伤恩害义而不可开大则灭天乱伦而不

可救假如或好饮酒或好货财或好声色或好便安

如此之类皆物欲也清明之地物欲昏之则父或忘

其为慈子或忘其为孝然后造为谗慝者指疑似以

为真实指毫发以为丘山谮之于其父则使施之于

其子者不无少过谮之于其子则使施之于其父者

寖失其常然后巧为利害之说以劫之盖谓如此则

必受其利不如此则必蹈其害利害既有以蔽其心

此心日益猜疑今日猜疑明日猜疑猜疑不已子一

举足而得罪于其父父一出言而取怨于其子父子

之情坏而祸乱作矣试于暇时或于中夜或于观书

之际或于静坐之顷捐去物欲之私尽祛利害之蔽

默观此心之本然则父子之间固未尝不慈且孝也

臣窃观陛下天资仁孝初政清明进退人才动合公

论一言之善天下诵之岂独于天性至亲反用其薄

况备物之养无大亏缺政事之间无大更革过宫定

省本非难行犹豫迟回动逾时月亦独何也无乃事

起于纤微情阻于疏阔方闲隙之将萌群臣不能救

之于早及形迹既着又不能察陛下事亲之本心且

无以和陛下父子之情往往语言拙直援引过当其

心虽忠于陛下而不足以感悟陛下之听徒以激怒

陛下故近日临欲过宫而复辍者陛下未必不曰身

为万乘之主乃不得一事自由乎故不肯屈独断之

权为群论所迫耳而陛下父子之情所以至此者臣

窃料陛下即位之初便有奸人造为邪说离间陛下

之父子如一饮宴之失寿皇虑陛下或怠于为政一

言动之愆寿皇忧陛下或至于成疾此皆爱陛下之

至切故或形于言而不自以为嫌其意惟欲陛下迁

善改过正心修身以奉天地以承祖宗为有宋万年

无疆之休而已曷尝有纤芥忿恨如浚并涂廪之意

哉而奸人因之造为危语往来间谍以误圣听不唯

使陛下之身常怀疑惧而使陛下之宫中亦皆严惮

重华而不敢亲近日远月疏闲隙愈大天下之人但

见寿皇慈覆天下而于陛下为尢笃陛下所以事寿

皇者乃不以孝闻而以失礼闻又不知其为群小之

奸而直以为陛下之失街谈巷议偶语族谈至有臣

子所不敢听者臣恐不惟如此一旦上帝震怒匹夫

流言草野僭乱将仗义而起敌国外侮兴问罪之师

当是时六军之情能使之亲附乎万姓之心能使之

固结而不解乎谗邪之人虽复脔而食之其能有及

于国家之败乎如臣之愚虽百千辈咸欲分身赤族

为陛下死其能有补于社稷之存亡乎又闻寿皇圣

躬比者小愆和豫虽未必因此而天下后世宁不曰

意念郁郁而至此乎夫事固有失于毫厘之间而遂

至于不胜悔者臣子之所不忍言而忠于事君者亦

不敢隐也昔汉文帝徙淮南王少失思虑而尺布斗

粟之谣终身病之夫以兄而不能容其弟虽贤主不

敢自恕其过也况以天下之大而不能容其父乎为

今之计先遣大臣谢罪于重华次发明诏告谕在廷

言前日之所以不能无疑者以谗邪惑乱之故诛此

奸人以谢天下屏斥余党还始初之清明即日驾过

重华问安侍膳以尽父子之欢如此则天下歌舞四

方尊仰书之信史以为美谈反危而安特在陛下反

覆手之间耳今爱陛下之切者中宫也嘉邸也忠陛

下之至者二三大臣也愿出臣章与之参订必有以

知臣之惓惓于君父而其言虽陋实宗社之至计也

限守远郡无由请对而忠愤所激不能自已是以冒

死拜疏痛哭流涕而极言之唯陛下恕其狂瞽臣冒

犯天威无任震惧殒越之至臣熹昧死再拜

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一

臣窃闻之天下之事有常有变而其所以处事之术

有经有权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

父传子继道之经也事有不幸而至于不得尽如其

常则谓之变而所以处之之术不得全出于经矣是

则所谓权也当事之常而守其经虽圣贤不外乎此

而众人亦可能焉至于遭事之变而处之以权则唯

大圣大贤为能不失其正而非众人之所及也故孔

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盖言其难如此而夷齐季札

之徒所以轻千乘之国以求即乎吾心之所安宁陨

其身亡其国而不敢失其区区之节者亦为此也乃

者天运艰难国有大咎天变为之见于上地变为之

作于下人情为之哀恫拂郁而皆有离叛散乱之心

方此之时宗庙社稷危于缀旒是则所谓天下之大

变而不可以常理处焉者也是以太皇太后躬定大

策皇帝陛下寅绍丕图未及号令之间不越须臾之

顷而乡之危者安离者合天下之势翕然而大定此

亦可谓处之以权而庶几乎有以不失其正者矣然

自顷至今亦既三月而天变未尽消地变未尽弭君

亲之心未尽欢学士大夫群黎百姓或反不能无疑

于逆顺名实之际至于祸乱之本又已伏于冥冥之

中特待时而发耳臣虽至愚亦知窃为陛下忧之而

未知其计之所出故尝反复以思而参以所闻则尚

犹有可诿者亦曰陛下之心前日未尝有求位之计

今日未尝忘思亲之怀而已尔呜呼此则所谓道心

微妙之全体天理发用之本然而所以行权而不失

其正之根本也诚即是心以充之则孔子所谓求仁

得仁而无怨孟子所谓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者臣

有以知陛下之不难矣借曰天命神器不可以无传

宗庙社稷不可以无奉则转祸为福易危为安亦岂

可以舍此而他求哉充吾未尝求位之心则可以尽

吾负罪引慝之诚充吾未尝忘亲之心则可以致吾

温凊定省之礼始终不越乎此而大伦可正大本可

立矣陛下诚能动心忍性深自抑损所以自处常如

前日未□有位之时内自宫掖燕私之奉服食器用

之须不敢一毫有所加于潜邸之旧外至百辟多仪

之享恩泽匪颁之式不敢一旦而全享乎万乘之尊

专务积其诚意期以格乎亲心然后浚发德音痛自

克责严饬羽卫益勤问安视膳之行十日一至而不

得见则继以五日五日一至而不得见则继以三日

三日而不得见则二日而一至以至于无一日而不

一至焉俯伏寝门怨慕号泣虽劳且辱有所不惮然

而亲心犹未底豫慈爱犹未复初逆顺名实之疑不

涣然而冰释则臣不信也若夫灾异之变祸乱之几

有未尽去则又在乎陛下凝神恭默深监古先日与

大臣讲求政理可否相济惟是之从必使发号施令

无一不出乎朝廷进退人材无一不合乎公论不为

偏听以启私门则圣德日新圣治日起而天人之应

不得违衅孽之萌不得作矣今日之计莫大于此惟

陛下深留圣意而亟图之若复因循日复一日所以

行权者遂失其正则臣恐祸变之来不但礼乐不兴

刑罚不中而已也人心易离天命难保厥监不远深

可畏惧臣山野□愚不识忌讳罪当万死唯陛下宽

之取进止

日知录

太上皇

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是死而追尊之

号犹周曰太王也汉则以为生号而后代并因之矣

曲礼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或举武王为难郑康成

答赵商曰周道之基隆于二王功德繇之王迹兴焉

不可以一概论也若夏禹殷汤则不然矣据此则汉

高帝于太上皇尊而不谥乃为得礼其追尊先媪为

昭灵夫人当亦号而非谥也

汉人追尊之礼

太上皇高帝父也皇而不帝(

师古曰皇君也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预治国

故不言帝也又引蔡邕曰不言帝非天子也)

戾太子悼皇考孝宣之祖若

父也太子皇考而不帝舂陵节侯郁林太守巨鹿都

尉南顿令光武之高曾若祖父也侯而不帝太守都

尉而不帝君而不帝此皆汉人近古而作俑者定陶

共皇一议也

太上皇部艺文一

家令说太公论 汉荀悦

孝经云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王者必父事

三老以示天下所以明有孝也无父犹设三老之礼

况其存者乎孝莫大于严父故后稷配天尊之至也

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王不先不窋古之道子尊不

加于父母家令之言于是过矣

至德颂

北魏高闾

闾进爵为侯加昭武将军显祖传位徙御崇光宫

闾上表颂曰臣闻刑制改物者应天之圣君龌龊

顺常者守文之庸主故五帝异规而化兴三王殊

礼而致治用能宪章万祀垂范百王历叶所以挹

其遗风后君所以酌其轨度伏惟太上皇帝道光

二仪明齐日月至德潜通武功四畅霜威南被则

淮徐来同齐斧北断则猃狁覆毙西摧三危之酋

东引肃慎之贡荒遐款塞九有宅心于是从容闲

览希心元奥尚鼎湖之奇风崇巢由之高洁畴咨

熙载亮采群后爰挹大位传祚圣人开古之高范

爰萃于一朝旷叶之希事载见于今日昔唐尧禅

舜前典大其成功太伯让季孔子称其至德苟位

以圣传臣子一也谨上至德颂一篇其词曰

茫茫太极悠悠遐古三皇刑制五帝垂祜仰察璇玑

俯鉴后土雍容端拱惟德是与夏殷世传周汉纂烈

道风虽邈仍诞明哲爰暨三季下凌上替九服三分

礼乐四缺上灵降鉴思皇反正乃眷有魏配天承命

功冠前王德侔往圣移风革俗天保载定于穆太皇

克广圣度元化外畅惠鉴内悟遗此崇高挹彼素

道映当今庆流后祚明明我皇承干绍焕比诵熙周

方文隆汉重光丽天晨晖迭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

功均干造云覆雨润养之以仁敦之以信绥之斯和

动之斯震自东徂西无思不顺祯候□应福禄来格

嘉□秀町素文表石元鸟呈皓醴泉流液黄龙蜿蜿

游鳞奕奕冲训既布率土咸宁穆穆四门灼灼典刑

胜残岂远□月有成翘翘东岳庶见翠旌先民有言

千载一泰昔难其运今易其会沐浴淳泽被服冠带

饮和陶润载欣载赖文以写意功由颂宣吉甫作歌

式昭永年唐政缉熙康哉垂篇仰述徽烈被之管弦

淳熙内禅颂 宋王才臣

惟皇上帝简在宋德诞集大命于我艺祖厥初造草

昧相时之黔沦胥于虐浮颐沈颠靡所底定其孰跻

之繄我是恃宁濡我躬俾即于夷涂匪位之怀我图

我民匪天我私惟我有仁八圣嗣厥理益以厚厥泽

动植是洽堪舆是塞□气兹有羡以溢于罔极计其

攸锺是必有甚盛德使之横绝古今焜煌典册而后

天之报施乃不爽厥则惟我高宗克灵承于兹属时

阳九天步用艰犬羊外陵狗鼠内讧民罔奠居皇纲

就沦惟我高宗克宏济于兹左秉招摇右提干将洒

扫函夏复寿炎箓兹惟难能哉典时神天历载三纪

民生春熙治象日舒曾靡是居俾圣嗣是荷兹惟难

能哉惟我寿皇绍大历服圣谟无所事改虑我则阐

之俾益光圣治无所事改为我则熙之俾益昌志靡

一不继事靡一不述我兴问寝明星在天我往视膳

丽日在户起敬起爱用家人礼祀越二十八曾靡间

厥肇思笃于亲爰释大位高宗神孙伊我圣子我是

用禅先后惟一轨皇乎休哉邃古之茫赫胥天鸿橧

庥绳书不可考也已羲图炳文民用有识孔删自唐

登载益焕惟尧圣神谈者稽焉荡荡巍巍匪天弗则

逊于虞妫首出帝典重华是仍亦以授禹由姒以降

莫返于古初或以为承尧舜禹之事懿矣揆之于令

其可俪欤臣曰奚直俪之耳尧陟元后七十载遭时

不易洚水滋儆才者十六未宣乃庸凶族有四未丽

于辟日丛万微以悴于厥衷式时元德历试罔不绩

主祭宾门天人交归焉于庙受终夫岂其艰舜生登

庸越其在位历载各三十宅帝即真又三十有三稽

图揆龄九秩式有衍脱□万乘兹非其时哉惟我高

宗春秋五十有六惟我寿皇春秋六十有三黄屋赤

霄委而弗留从容退居靡俟大耄以今准昔其决孰

需焉以虞易唐妫变而姒惟械于位□□释厥负乃

若为天子父以天下养后世无传焉惟我寿皇圣孝

孔时力靡遗余爱敬既究熙以鸿号锡类湛恩燕及

人老巨典盛仪辉赫万世惟我皇上聿骏前躅日肃

舆卫来觐来省翼翼如也愉愉如也以昔视今其孝

孰隆焉故曰奚直俪之耳臣惟昔者封禅典引正符

等篇其事至末矣侈于丽藻以掞不朽矧今宏休轶

于古始颂声弗宣不其缺欤作宋一经以驾帝典顾

瞻朝着将有人焉臣贱不敢与兹事尧极立民康衢

有谣载在万世不以贱废臣诚不佞请试效之谨拜

手稽首而作颂曰太初冥冥孰究孰营我仪图之靡

丽于成有圣惟勋疏之瀹之斧其不条而荒度之匪

世不阜匪穹不佑可燕可守而勋以不有乃逊于华

与世为公何以告之曰允执其中华述厥志亦以畀

文命率克念厥绍以供阐厥盛皇皇惟天而勋则之

绝德与功绍者克之我瞻我稽阅世惟千泯泯棼棼

曾莫闯厥藩天将开之必固培之厥培以丰古尚克

回之岂惟回之视培浅深轶而蹸之视我斯今粤岁

己酉二月壬戌天仗宵严彤庭晓跸穆穆寿皇如天

斯临群后在位奉承玉音曰予一人实倦于勤退处

北宫以笃于亲赫是大宝畀我圣子圣子惟睿天命

夙以启不吝于权盍居乃功释焉不居惟寿皇之公

寿皇之公其孰发之念我高宗中心怛之始时春秋

五十有六向用康宁以燕遐福亟其与子于密退藏

其子为谁繄我寿皇寿皇承之匪亟匪徐二十八年

四方于于国是益孚生齿益蕃于野于朝肃肃闲闲

圣子重晖如帝之初于千万年曾靡或渝孰条不根

孰委弗源念我高宗允逊孔艰匪高宗是怀艺祖之

思洗时之腥仁涵于肌灵旗焰焰平国惟九其酋既

贷矧彼群丑吾子吾孙吾士大夫毋刻尔刑顾质之

书尔有嘉言尔则我告我赏我劝如彼害何悼不以

干戈而置诗书维彼槐庭谓匪儒弗居列圣一心讳

兵与刑维鲠言是听惟大猷是经锺我高宗启我寿

皇爰及圣上笃其明昌惟是四条式克至今艺祖高

宗寿皇之心匪时匪今振古之式式勿替厥度亦以

燕罔极帝开明堂百辟来贺四夷攸同莫敢或讹不

肃不厉不震不焯其旧章贻我垂拱勋迫大耄乃

禅于华华逮陟方俾夏建厥家孰如高宗及我寿皇

与龄方昌而遽晦厥光帝降而王功弗德之逮庸不

列五帝而祖三代孰如我皇惟德崇崇显号鸿休蔚

其□隆维时寿皇万寿无疆日三受朝衮冕煌煌维

时皇上治益底厥极亲心载宁万邦以无斁万姓讴

歌于室于涂微臣作颂以对于康衢

乞迎奉上皇笃其孝心疏

靖康

元年

陈公辅

臣恭闻道君太上皇帝圣驾将还臣不胜鼓舞欣跃

之至此陛下孝诚所感而宗庙社稷之福天下之幸

也然议者皆谓皇上左右有怀奸之臣离间陛下父

子致有疑心臣窃怪之窃惟太上皇帝临御日久去

冬缘寇祸忽作深厌万机欲行逊禅陛下至诚笃孝

感泣退避以至慈谕再三方即大宝此与唐睿宗因

星变答天戒遂欲传位太子惶惧入请其事类矣岂

比明皇幸蜀肃宗自即位灵武哉是宜父子欢好之

情虽数千百年不复有疑矣若乃陛下更改诸事进

退大臣赏善罚恶兴利除害皆以宗庙社稷为念合

天下公议所以奉承上皇罪己之诏岂有异志耶纵

使奸臣离间百端而上皇慈仁陛下孝爱二十余年

人无间言岂一旦能入之哉且父子天性上皇于陛

下亲耶于群臣亲耶臣谓上皇之亲无亲于陛下也

臣恐臣僚未悉此意或因道路相传之言致陛下于

上皇有所疑此大不可也况上皇聪明睿智宽厚豁

达不防奸邪浸以疑或今既自感悔断然不疑以神

器授之陛下方未逊位前已下哀痛之诏追悟宿愆

尽革弊事虽禹汤罪己周公改过无以复加陛下今

日所行皆奉行上皇去年十二月诏书也臣深恐前

日所遣如赵野辈不能为陛下感激敷陈以解上皇

之疑臣愚欲望更择一二重臣前路迎候仍赍陛下

亲书为开具上皇罪己手诏与今日奉行之意使释

然无疑然后迎奉上皇备加礼数内自后妃诸王帝

姬外至公卿百官士庶皆出国门使圣意知前日之

去匆遽如彼今日之还光艳如此非陛下承付托之

重贼兵远遁京师复安政事修举人心欢快能若是

乎以此慰悦上皇之心方知此时为天子父尊之至

也若夫还宫之后一切供奉之物陛下过为俭约上

皇务加隆厚着于令式风示四方以劝天下之孝仍

乞于宰执侍从台谏中选有学术行义明忠孝大节

者分日请见上皇以备顾问开谕圣意庶几究性命

之至理以适其优游无事之乐顾不韪哉夫尧舜之

道孝悌而已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陛下

贵为天子有父可尊此人间莫大之乐伏惟笃其孝

心使诚意昭感无纤介自疑则天地神明保佑圣德

靡所不至臣将见陛下全万年人子之孝而上皇享

万年天子之养国祚延长生灵蒙福自今以始岂有

穷哉臣一介微臣不任言责妄意论及陛下父子之

间死有余责惟圣慈裁之不胜幸甚

太上皇置酒未央宫论 尹起莘

事有不美而美在其中者如太宗宴丹霄殿之类是

也亦有至美而不美在其中者如奉太上皇置酒未

央宫之类是也丹霄之宴前固已论之矣未央置酒

之义可得闻乎夫人主一日万几若责以昏定晨省

之礼朝夕娱侍之乐诚有未易然者至于以时侍奉

如五日一朝之类独不可举而行之乎太宗自正位

以来至于终上皇之身未闻有所谓奉亲之乐孝养

之事独此一书于册则夫武德九年之后贞观九年

之前首尾十载所谓为天子父以天下养者仅有是

耳中间徒闻欲幸九成宫避暑而上皇留于宫中见

诸马周之疏而亦不闻为之少柅其行后虽欲营大

明宫为上皇清暑之所然亦不果居之臣故因置酒

未央之事而知太宗之简于事亲正所谓至美之中

有不美存者此也我朝孝宗皇帝恭奉上皇垂三十

载孝养之诚始终如一七日一朝有加无已是岂唐

之太宗所可同日语哉尊谥曰孝真无愧矣然则君

子观纲目所书太宗置酒之事安得不于我孝宗而

三叹三咏

天申节贺表 陆游

化国之日舒以长运启千龄之盛天子有父尊之至

心均万之欢敢即昌期虔申祝寿

恭惟太上

皇帝陛下宅心清静受命溥将协气熏为太年寰区

衔莫报之德孙谋以燕翼子宗社侈无疆之休诞敷

锡于下民丕灵承于上帝臣方驰使传阻缀朝班望

睟表于云霄敢恨微踪之远被颂声于金石尚希薄

技之陈

立皇后丞相率文武百僚称贺寿皇表

前人

北宫移仗方瞻与子之明中禁正名复奉齐家之训

化行绵宇欢动群心

恭惟至尊寿皇圣帝陛下

盛德日新圣图天广虽名持守躬创业垂统之不

惮忧勤示贻谋燕翼之法乃者独观道妙将就葆颐

犹崇朝亲发于德音谓初政莫先于内治茂建壸则

所以垂万世之典常大明人伦所以移四方之风俗

臣等获尘朝着亲奉睿谟发册昕庭共仰光华之典

称觞广殿益深抃舞之情

会庆节明庆寺丞相率百僚启建道场疏文

前人

有开必先天地肇兴于景运无远弗届华夷毕效于

贡琛况在周行敢稽祝寿至尊寿皇圣帝陛下伏愿

道超古昔化洽黔黎端居无黄屋之心既高揖逊万

乘致彩衣之养弥极尊荣

会庆节丞相率百僚贺寿皇表 前人

锡羡无疆丕显生商之旦成功不处适当命禹之时

熙运亲逢群情胥庆

恭惟至尊寿皇圣帝陛下

仁涵动植道配堪舆诗书所称何有加卓尔规模之

大唐虞之际斯为盛超然揖逊之风积勤致王业之

成端拱视天民之阜岂特极高而蟠厚固已勒崇而

垂鸿臣等误置周行久陶圣化蓬莱隔弱水三万里

获进谒于殊庭上古有大椿八千秋冀默符于睿算

丞相率文武百僚贺寿皇冬至表 前人

化国之日舒以长一阳初复天子之父尊之至万寿

维祺亚岁肇新群心胥悦

恭惟至尊寿皇圣帝

陛下道兼伦制化极范围刚长而亨周测土圭之景

功成则退尧无黄屋之心熏然慈孝之兼隆允矣古

今之莫及方且内享视膳问安之大养外腾重熙累

洽之颂声风动寰区光昭竹帛臣等幸逢盛际获造

昕庭斗建子以定时是为嘉会星拱辰而在列同罄

丹诚

丞相率文武百僚贺寿皇正旦表 前人

道妙混成太极着两仪之本天端更始三朝受万国

之归庆集有邦欢腾率土

恭惟至尊寿皇圣帝

陛下浚哲稽古清明在躬握干符阐坤珍难名荡荡

之德系唐统接汉绪诞受丕丕之基以海宇之富而

蹈巢由高世之风以父子之亲而行尧舜旷代之事

迨此献岁发春之日实繄考图数贡之时史册增华

搢绅太息臣等幸承睿奖获睹昌期鹓行毕集于大

庭共喜威颜之近龙衮恪趋于小次更知荣养之尊

上殿札子 前人

臣恭惟陛下躬圣人之资履天子之位而致养三宫

承颜左右盛事赫奕冠映千古尚何待尘露之增山

海哉顾臣窃抱惓惓之愚不敢辄默伏惟陛下圣孝

纯至禀于天性昔在潜邸及登储宫以来夙夜孜孜

何尝顷刻不以寿皇为心寿皇罢朝而悦进膳而美

则陛下欣然喜动于色寿皇罢朝而不悦进膳而少

味则陛下愀然忧见于色方是时徒能喜之忧之而

已今则致亲之悦者责在陛下其可以不深念乎所

谓悦亲之道非荐旨甘奉轻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

温凊也非千门万户之宫钧天箫韶之乐也在陛下

得天下之爱戴以宁寿皇之心而已鸡鸣而揽衣辨

色而视朝必曰此昔者问安之时也今以万机之繁

不能日朝重华歉然于怀岂有限极然阙问安之常

壶中天慢

车驾过宫

侍宴聚景园

张抡

洞天深处赏娇红轻玉高张云幕国艳天香相竞秀

琼苑风光如昨露洗妖娆风传馥郁云雨巫山约如

春浓酒五云台榭楼阁 圣主道洽功成一尘不动

四境无鸣柝屡有丰年天助顺基业增隆山岳两世

明君千秋万岁永享升平乐东皇呈瑞更无一片花

临江仙

侍宴

喜晴

前人

闻道彤庭森宝仗霜风逐雨驱云六龙扶辇下青冥

香随鸾扇远日映赭袍明 帘卷天街人顶戴满城

喜气氤氲等闲散作八荒春欲知天意好昨夜月华

柳梢青

侍宴

登舟

前人

柳色初浓余寒似水纤雨如尘一阵东风縠纹微皱

碧沼鳞鳞 仙娥花月精神奏凤管鸾弦斗新万岁

声中九霞杯内长醉芳春

水龙吟

侍太上皇宴

明远楼喜雪

吴琚

紫皇高宴萧台双成戏击琼包碎何人为把银河水

被世盛德在躬立圣政九百五条行尧之道履帝位

三十六载荐舜于天得圣人时心至愉而形至逸为

天子父贵无敌而富无伦既申命之用休宜降年之

有永臣钦逢盛旦假守偏城即云气而望蓬莱阻陪

拜手观泰元之授神策徒切倾心

天申节功德疏文 前人

式逢舜旦庆龙楼虹渚之祥仰祝尧年假玉籍金轮

之教大启天人之会少伸臣子之心伏愿注南斗之

长生等西方之无量上千万岁寿阻趋文石之班同

亿兆人心愿效华封之祝

太上皇部艺文二

上皇西巡南京歌八首(

天宝十五载禄山陷京师七月次蜀郡八月皇

太子即位灵武十二月上皇至自蜀郡以蜀郡为南京)

唐李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

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柳色未饶秦地

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

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石镜更明天上

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四海此中朝圣

主峨嵋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

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万国烟花随玉

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

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干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乐章

十一首 宋史

册宝降殿正安

元祀介福孰绥孰将归于尊亲孝哉君王载镂斯牒

载琢斯章得名得寿如虞如唐

中书令侍中奉册宝诣殿下正安

宗郊斯成交举典册汝辅汝弼威仪是力陈于广庭

迨此上日巍巍煌煌乌睹在昔

皇帝奉太上皇帝册宝授太傅用礼安

仪物陈矣礼乐明矣天子戾止诒尔臣矣陟降维则

恭且勤矣茫茫四海德教形矣

册宝出门正安

天门九重荡荡开彻金支秀华垂绅佩玦或导或陪

率履不越注民耳目四表胥悦

册宝入德寿宫门正安

礼神颂祇福禄来下不有荣名孰缉伊嘏千乘万骑

鱼鱼雅雅皇扉洞开鞠躬如也

太上皇帝升御座

穆穆圣颜安安天步有缛者仪以莫不举天人和同

恩泽洋普亿载万年为众父父

太傅奉太上皇帝册宝升殿用圣安

大哉尧乎南向垂裳君哉舜也拜而奉觞缫藉光华

鼓钟铿锵三事稽首宋德无疆

太傅奉太上皇后册宝升殿用圣安

干元资始坤元资生允也圣德同实异名春王三朝

典册并行咨尔上公相仪以登

皇帝从太上皇后册宝诣宫中用正安

维册伊何镂玉垂鸿维宝伊何范金钮龙翊以□御

间以笙镛谁敢不恭天子实从

太上皇后出合升御座坤安

帝膺永福功靡专有既尊圣父亦燕寿母怡怡在宫

大典时受彤管记之天长地久

内侍官举太上皇后册诣读册位用圣安

敛福于郊逢时之泰揭名日月侔德覆载自我作古

域中有大永言保之眉寿无害

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乐章十

一首

册宝降殿正安

高明者干博厚者坤以清以宁资始资生寿胡可度

德胡可评愿言从欲诞受强名

中书令侍中奉册宝诣殿下正安

受命既长福禄既康如日之升如月之常追琢其章

金玉其相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皇帝奉太上皇帝册宝授太傅礼安

翠华之旗灵鼍之鼓陈于广宇相我盛举来汝公傅

肃乃仪矩毋愆于素以笃多祜

册宝出门正安

蚴蟉青龙婉嬗象舆其载伊何煌煌金书乃由端门

乃行康衢于以荣亲振古所无

册宝入德寿宫门正安

惟天为大其德曰诚惟尧则之其性曰仁乃文乃武

得寿得名于万斯年以莫不增

太上皇帝升御座干安

天行惟健天步惟安圣子中立臣工四环民无能名

威不违颜宋德宜颂汉仪可删

太傅奉太上皇帝册升殿圣安

宝同

天畀遐福允彰父慈维昔旷典我能举之徐尔陟降

敬尔威仪申锡无疆永言保之

太傅奉太上皇后册宝升殿圣安

干健坤从阳刚阴相迨兹受祉允也并况虡业在下

仪物在上咨时三公执事无旷

皇帝从太上皇后册宝诣宫中用正安

丕显文王之德之纯亦有上姒式扬徽音维册维宝

乃玉乃金伊谁从之一人事亲

太上皇后出合升御座坤安

重翟出房袆衣被躬委委佗佗河润山容圣皇临轩

圣母在宫并受鸿名与天无穷

内侍官举太上皇后册诣读册位用圣安

宝同

玉玢豳袅蹄精良既刻厥文亦铸之章象德维何

至静而方辅我光尧万寿无疆

淳熙十二年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乐

章十一首 同前

大庆殿发册宝降殿正安

维天盖高维地克承父尊母亲天地难名疆宇广大

建号安荣衍登寿嘏阐绎皇明

中书令侍中奉太上皇帝册宝太上皇后册宝

诣殿下用正安

二仪同尊两耀齐光巍巍煌煌丕显亦彰实茂号荣

玉振金相于万斯年既寿且昌

皇帝奉太上皇帝册宝授太傅

太上皇

后册宝同

我尊我亲承天之祉寿名兼美家国咸喜公傅秉礼

宝册有炜惟千万祀令闻不已

册宝出门正安

羽卫有严宝书有辉昭衍尊名铺张上仪出其端闱

由于康逵比屋延瞻歌之舞之

德寿宫册宝入殿门正安

南山之巩皇寿无穷太极之尊皇名是崇奉兹宝册

于皇之宫皇则受之于昭盛容

太上皇帝出宫升御坐干安

坐同

圣明太上天子有尊玉坐高拱慈颜睟温震禁嘉承

朝弁分盛礼缛典邃古未闻

太傅中书令侍中奉太上皇帝册宝升殿用圣

天锡伊嘏地效其珍诞作宝典奉于尊亲尔公尔相

尔恭尔寅协举令仪遹臻厥成

太傅中书令侍中奉太上皇后册宝升殿用圣

坤载有元干行是顺施生万汇厥德弥盛翼翼母道

赞我皇训相维群公奉典斯敬

皇帝从太上皇后册宝诣宫中用正安

大矣母慈德备且纯思古齐敬佐我皇文明章茂典

金玉其音帝亲奉之以翼以钦

太上皇后出合升御坐用坤安

坐同

天相慈皇庆臻壸闱徽柔内修寿与天齐既承皇欢

载觌母仪懿典鸿名永绥多祺

内侍举太上皇后册宝诣读册宝位用圣安

有美英瑶于昭祥金为策为章并着徽音德圣而尊

备举弥文亿载万年永辅尧勋

德寿宫庆寿口号五首 杨万里

淳熙丙午元日圣上诣东朝庆寿八□积阴顿

晴飞雪弄日圣孝昭格万姓呼舞拟作口号

长乐宫前望翠华玉皇来贺太皇家青天白日仍飞

雪错认东风转柳花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

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双金狮子四金龙喷出香云绕殿中太上垂衣今上

拜百王曾有个家风

天父晨兴未出房君王忍冷立风廊忽然鸣跸珠帘

卷万岁声传震八荒

甲戌王春试集英小臣曾是老门生苍头华发班行

里也听钧天九奏声

前题 任斯庵

金爵觚棱晓日开三朝喜气一时回圣人先御红鸾

扇天子龙舆万骑来

霜晓君王出问安宝香随辇护朝寒五云深处三宫

宴九奏声中二圣欢

前题 高□寮

水明一色抱神州雨压轻尘不敢浮山北山南人唤

酒春前春后客□楼射熊馆暗花扶扆下鹄池深柳

拂舟白发邦人能道旧君王曾奉上皇游

壬辰天中节赴平江锡燕因怀去年以侍臣摄

事捧御杯殿上赋二小诗 范成大

去岁排场德寿宫熏风披拂酒鳞红小臣供奉金龙

盏亲到虚皇玉座东

天中伞动玉舆来万岁三声彻九街想见牙□当殿

过舜裳云委拜尧阶

上皇南郊礼成 周密

黄道宫罗瑞脑香衮龙升降佩锵锵大安辇奏干安

曲万点明星簇紫皇

万骑云从簇锦围内官排立马如飞九重阊阖开清

晓太母登楼望驾归

前题 李鹤田

严更频报夜何其万甲声传远近随栀子灯前红炯

炯大安辇上赴坛时

绍熙元年恭上至尊寿圣皇帝寿成皇后尊号

册宝乐章十首 宋史

大庆殿发册宝降殿正安

帝受内禅纪元绍熙钦崇慈亲孝心肃祗乃建显号

乃蒇丕仪发册广庭声歌侑之

中书令侍中奉三宫册宝诣东阶下用礼安

钟鼓交作文物咸备彤庭玉阶天子是莅咨尔辅臣

展采错事辅臣稽首敢不率礼

册宝出门正安

巍巍天宫洞开阊阖旗常葳蕤剑佩杂沓宝册启行

法驾继发铄哉盛典快睹胥悦

册宝入重华宫正安

仰止皇居九门载辟丽日重光非烟五色雷动万乘

云从百辟咫尺重霄鞠躬屏息

至尊寿圣皇帝升坐干安

玊玺瑶编礼容毕具穆穆至尊华殿是御德配有虞

绍唐授禹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太傅中书令奉至尊寿圣皇帝册升殿用圣安

慈皇天临睟表怡怡钦哉圣子亲奉玉卮鳌忭嵩呼

欢浃华夷迩臣捧册是恪是祗

太傅侍中奉至尊寿圣皇帝宝升殿用圣安

瑟彼华玉篆鱼钮龙与册并登咨尔上公咏以歌诗

协之鼓钟是陟是降靡有弗恭

太傅中书令侍中奉寿成皇后册宝升殿用圣

大哉干元既极形容坤元德至实与比隆宝册并登

勒崇垂鸿相我缛仪肃肃雍雍

皇帝诣寿成殿寿成皇后出合升坐坤安

鞠育保护母道备矣密赞亲傅德其至矣彩服来朝

慈容有喜既受鸿名又多受祉

内侍官举寿成皇后册宝诣读册宝位用圣安

仰瞻慈闱登进宝册惟时□御祗率厥职曰寿曰名

母兮兼得俪我尊父亿载无极

庆元二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乐章

八首 同前

太上皇帝升御坐干安

上帝有赫百灵效祥储祉垂恩锡年降康皇仪睟温

帝躬肃庄三宫齐欢地久天长

太上皇帝册宝升殿圣安

夏典稽瑞禹玉含淳追琢有章温润孔纯圣底于安

寿绵于仁太上立德自天其申

太上皇后册宝升殿圣安

父尊母亲天涵地育燕我翼子景命有仆得名得寿

如金如玉子孙千亿成其厚福

太上皇帝降御坐干安

天地清宁日月华光归尊慈极嵩呼未央庆函百嘉

寿跻八荒上皇万岁俾炽俾昌

册宝诣宫中正安

晨趋慈幄隹气郁葱受帝之祉配天其崇璧华金精

礼敷乐充天子是若欢声融融

太上皇后出合升坐坤安

文物流彩銮辂靖陈龟瑞荐祉坤仪效珍比皇之寿

翼帝以仁和气致祥与物为春

读册宝圣安

黼黻其文金玉其相永寿于万合德无疆福绪祥源

厥后克昌天维格斯祚我圣皇

太上皇后降坐归合坤安

荣怀之庆莫盛于斯三宫四册五叶一时德阜而丰

福大而滋子子孙孙于时保之

壶中天慢

车驾过宫

侍宴聚景园

张抡

洞天深处赏娇红轻玉高张云幕国艳天香相竞秀

琼苑风光如昨露洗妖娆风传馥郁云雨巫山约如

春浓酒五云台榭楼阁 圣主道洽功成一尘不动

四境无鸣柝屡有丰年天助顺基业增隆山岳两世

明君千秋万岁永享升平乐东皇呈瑞更无一片花

临江仙

侍宴

喜晴

前人

闻道彤庭森宝仗霜风逐雨驱云六龙扶辇下青冥

香随鸾扇远日映赭袍明 帘卷天街人顶戴满城

喜气氤氲等闲散作八荒春欲知天意好昨夜月华

柳梢青

侍宴

登舟

前人

柳色初浓余寒似水纤雨如尘一阵东风縠纹微皱

碧沼鳞鳞 仙娥花月精神奏凤管鸾弦斗新万岁

声中九霞杯内长醉芳春

水龙吟

侍太上宴

明远楼喜雪

吴琚

紫皇高宴萧台双成戏击琼包碎何人为把银河水

剪甲兵都洗玉样乾坤八荒同色了无尘翳喜冰消

太液暖融鳷鹊端门晓班初退 圣主忧民深意转

鸿钧满天和气太平有象三宫二圣万年千岁双玉

杯深五云楼回不妨频醉细看来不是飞花片片是

丰年瑞

壶中天慢

侍宴

德寿宫

曾觌

素飙扬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

比似世间秋别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迭天

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

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云海

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

酬江月

侍太上皇宴

钱塘江上赋

前人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一眉如抹忽觉天风吹海立

好似春霆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

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料此景天下应无羡东南

形胜伟观真奇绝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

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

上明月

阮郎归

车驾过宫看花

后苑侍宴应令

前人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春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

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飞扬轻盈体态狂为怜流水

落花香衔将归画梁

柳梢青

侍宴

登舟

前人

桃靥红匀梨腮粉薄鸳径无尘凤阁凌虚龙池澄碧

芳意鳞鳞 清时酒圣花神看内苑风光又新一部

仙韶九重鸾仗天上长春

太上皇部纪事

西京杂记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

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

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

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

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丰

亦还立焉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

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

通涂亦竞识其家其匠人吴宽所营也移者皆悦其

似而德之故竞加赏赠月余致累百金

拾遗记汉太上皇微时佩一刀长三尺上有铭其字

难识疑是殷高宗伐鬼方之时所作也上皇游丰沛

山中寓居穷谷里有人欧冶铸上皇息其傍问曰此

铸何器工者笑而答曰为天子铸剑慎勿泄言上皇

谓为戏言而无疑色工人曰今所铸铁钢砺难成若

得公腰间佩刀杂而冶之即成神器可以□定天下

星精为辅佐以歼三猾木衰火盛此为异兆上皇曰

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

魅魍魉莫能逢之斫玉镌金其刃不卷工人曰若不

得此匕首以和铸虽欧冶专精越砥敛锷终为鄙器

上皇则解匕首投于垆中俄而烟焰冲天日为之昼

晦及乎剑成杀三牲以衅祭之铸工问上皇何时得

此匕首上皇云秦昭襄王时余行逢一野人于陌上

授余云是殷时灵物世世相传上有古字记其年月

及成剑工人视之其铭尚存□前疑也工人即持剑

授上皇上皇以赐高祖高祖常佩于身以歼三猾及

天下已定吕后藏于宝库库中守藏者见白气如云

出于户外状如龙蛇吕后改库名曰灵金藏及诸吕

擅权白气亦灭及惠帝即位以此库贮禁兵器名曰

灵金内府也

魏书任城王云传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

兆王子推王公卿士莫敢先言云进曰陛下方隆太

平临覆四海岂得上违宗庙下弃兆民父子相传其

来久矣皇魏之兴未之有革皇储正统圣德夙章陛

下必欲割捐尘务颐神清旷者冢副之寄宜绍宝历

若欲舍储轻移宸极恐非先圣之意骇动人情又天

下是祖宗之天下而陛下辄改神器上乖七庙之灵

下长奸乱之道此是祸福所由愿深思慎之太尉源

贺又进曰陛下今欲外选诸王而禅位于皇叔者臣

恐春秋蒸尝昭穆有乱脱万世之后必有逆飨之讥

深愿思任城之言东阳公元丕等进曰皇太子虽圣

德夙彰然实冲幼陛下富于春秋始览机政普天景

仰率土傒心欲隆独善不以万物为意其若宗庙何

其若亿兆何显祖曰储宫正统受终文祖群公相之

有何不可于是传位于高祖

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六年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

上书请上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上曰朕承天命抚

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学近代帝王事不师

古传位于子自求逸乐哉

唐书马周传周拜监察御史上疏曰臣每读前史见

贤者忠孝事未尝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臣不幸早

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顾来事可为者惟忠义

而已是以徒步二千里归于陛下陛下不以臣愚擢

臣下次窃自惟念无以论报辄竭区区惟陛下所择

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右墙宇门阙方紫极为卑小

东宫皇太子居之而在内大安至尊居之反在外太

上皇虽志清俭爱惜人力陛下不敢违而蕃夷朝见

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雉堞门观务从高显以

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矣臣伏读明诏以二月幸九

成宫窃惟太上皇春秋高陛下宜朝夕视膳今所幸

宫去京三百里而远非能旦发暮至也万一有太上

皇思感欲即见陛下何以逮之今兹本为避暑行也

太上皇留热处而陛下走凉处温凊之道臣所未安

然诏书既下业不中止愿示还期以开众惑

李泌传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

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

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

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

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

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

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二京平帝奉迎上皇自请

归东宫以遂子道泌曰上皇不来矣人臣尚七十而

传况欲劳上皇以天下事乎帝曰奈何泌乃为群臣

通奏具言天子思恋晨昏请促还以就孝养上皇得

初奏答曰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东矣帝甚忧

及再奏至喜曰吾方得为天子父遂下诰戒行

宋史刘珏传珏为尚书主客员外郎靖康初议皇帝

朝谒上皇仪欲以家人礼见于内庭珏请皇帝设大

小次俟上皇御坐宰臣导皇帝升自东阶拜于殿上

则有君之尊有父之敬又谓君于大臣或赐剑履上

殿或许子孙扶掖皇帝朝谒宜令环卫士卒侍立于

殿西宰执三衙侍从等官扶侍于殿上如请帝坐即

宰执等退立四隅迁太常少卿讨论皇帝受册宝故

事珏言唐太宗明皇皆亲受父命未尝再行册礼肃

宗即位于灵武故明皇遣韦见素就册之宣政授传

国玺群臣上尊号至德宗踵行之后世以为非议遂

刘仪凤传仪凤为礼部员外郎所草笺奏以典雅称

孝宗受禅议上光尧寿圣尊号册实有欲俟钦宗服

除者太常博士林栗谓唐宪宗上顺宗册宝在德宗

服中不必避备乐而不作可也仪凤独上议曰谨按

上尊号事属嘉礼累朝必俟郊祀庆成然后举行太

上皇帝为钦宗备礼终制见于诏书议者引宪宗故

事考之唐史自武德以来皆用易月之制与本朝事

体大相远也乞候钦宗终制检举以行则国家盛美

主上事亲情实称矣议者虽是其言然谓事亲当权

宜而从厚竟用栗议仪凤复争辨不已

玉堂杂记太上初逊位上尊号时陈丞相康伯当国

集议定命学士洪景岩遵撰议文然后降诏必大时

任察官心知其非而无由改干道六年郊祀礼成加

上尊号必大在翰苑始引唐故事乞上帅群臣过宫

表请既允然后降诏国朝止有人主上母后尊号故

册文称嗣皇帝靖康上教主道君之号徐丞相处仁

已命汪彦章藻代作册文会有疆事不及行礼绍兴

三十二年初上德寿尊号乃承例用嗣皇帝干道六

年上既表加乞上尊号而院吏写表亦称嗣皇帝私

谓未安谨按唐明皇传位后颜真卿议肃宗不当于

宗庙称嗣皇帝况亲奉表德寿乎以白虞丞相允文

丞相难之必令寻例必大思建炎以后遇节朔遥拜

徽宗表是时翰苑多名士必不误用乃督吏搜旧牍

明日果得表本一册止称皇帝又按韩文顺宗实录

载宪宗上顺宗尊号册文亦称皇帝臣某此最可据

其议遂定

是岁初议于太上皇帝尊号中加宪天体道四字皇

后加慈明二字必大草诏云太上皇帝与天同大体

道之宗太上皇后如月之明以慈为宝盖取文意之

顺耳将宣布而议者谓天圣三年赐太宗女申国大

长公主谥曰慈明当避于是改用明慈二字宰执云

诏书先明而后慈殆默定也

必大与同直院郑仲益闻既分草皇帝请加上太上

皇帝皇后尊号笺表诸公谓太上皇帝自当答诰颇

疑皇后难于措辞必大请以意共为答诰文意所及

总言父母以该之而不称予吾之类遂草以进上甚

以为然凡两答诰皆必大所草也

上于文字尤欲得体一览便见是非必大草太上辞

尊号第一诰其末云怡神闲燕何力之有上曰此虽

道太上语毕竟自此起草送去何力之有句不能无

嫌必大遂改作无累于物盖上用意至到如此

淳熙二年六月戊辰礼部太常寺等官申来年太上

皇帝当庆七十欲将国朝加上尊号并寿典礼参酌

比附先次讨论壬申有旨恭依七月乙酉侍从礼官

等就都堂议加性仁立德至神无为八字而皇后再

加二字为齐明广慈后两日礼部赵侍郎雄谓无为

二字与太上字相连颇涉语忌请改为明武焕文其

后又尝作至神无为又作成武焕文逮癸卯乃定用

性仁立德无为全美参政龚实之茂良而下尚不以

为然叶丞相衡既主之众莫能夺八月直院胡长文

元质罢丁卯上自用必大再直已拟诏草会九月乙

未叶丞相罢龚参首招予及学士王季海共议然后

定为性仁诚德经武纬文遂草宣布诏其颂太上皇

帝云以德行仁本性诚之固有修文偃武合经纬之

自然太上皇后云月齐日以得天而能久照坤顺干

而配地是以广生上再三称奖谓数句用经语该括

明备非卿不能为真大手笔也

干淳起居注干道三年三月初十日南内遣合长至

德寿宫奏知连日天气甚好欲一二日间恭邀车驾

幸聚景园看花取自圣意选定一日太上云传语官

家备见圣孝但频频出去不惟费用又且劳动多少

人本宫后园亦有几株好花不若来日请官家过来

闲看遂遣提举官同到南内奏过遵依讫次日进早

膳后车驾与皇后太子过宫起居二殿讫先至灿锦

亭进茶宣召吴郡王曾两府已下六员侍宴同至后

苑看花两廊并是小内侍及幕士效学西湖铺放珠

翠花朵玩具匹帛及花篮闹竿市食等许从内人关

扑次至球场看小内侍抛彩球蹴秋千又至射厅看

百戏依例宣赐回至清妍亭看荼蘼就登御舟绕堤

闲游亦有小舟数十只供应杂艺嘌唱鼓板蔬果与

湖中一般太上倚阑闲看适有双燕掠水飞过得旨

令曾觌撰词遂赋进阮郎归云柳阴庭院占风光呢

喃春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萍散漫絮

飞扬轻盈体态狂为怜流水落花香□将归画梁既

登舟知阁张抡进柳梢青云柳色初浓余寒似水纤

雨如尘一阵东风縠纹微皱碧沼鳞鳞仙娥花月精

神奏凤管鸾弦斗新万岁声中九霞杯内长醉芳春

曾觌和进云桃靥红匀梨腮粉薄鸳径无尘凤阁凌

虚龙池澄碧芳意鳞鳞清时酒圣花神看内苑风光

又新一部仙韶九重鸾仗天上长春各有宣赐次至

静乐堂看牡丹进酒三杯太后邀太皇官家同到刘

婉容位奉华堂听摘阮奏曲罢婉容进茶讫遂奏太

后云本位近教得二女童琼华绿华并能琴阮下棋

写字画竹背诵古文欲得就纳与官家则剧遂令各

呈伎艺并进自制阮谱三十曲太后遂宣赐婉容宣

和殿玉轴沉香槽三峡流泉正阮一面白玉九芝道

冠北珠缘领道氅银绢三百匹两会子一百万贯是

日三殿□醉酉牌还内自此官里知太上圣意不欲

频出劳人遂奏知太上命修内司日下于北内后苑

建造冷泉堂迭巧石为飞来峰开展大池引注湖水

景物□如西湖其西又建大楼取苏轼诗句名曰聚

远□是今上御名恭书又御制堂记太上赋诗今上

恭和刻石堂上是岁翰苑进端午帖子云聚远楼前

面面风冷泉堂下水溶溶人间炎热何由到真是瑶

台第一重又曰飞来峰下水泉清台沼经营不日成

境趣自超尘世外何须方士觅蓬瀛皆纪实也

淳熙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天申圣节先十日驾诣德

寿宫进香并进奉银五万两绢五千匹钱五万贯度

牒一百道用绿油匣二百个上贴签云臣某

谨进

令幕士安顿寝殿前候阁长到宫移入殿上并铺放

进香排目皇太子皇太子妃并大内职典等进香至

日卯时车驾率皇太子太子妃文武百僚并诣宫上

寿车驾至小次降辇太上遣本宫提举传旨减拜行

礼上回奏云上感圣恩容臣依礼上寿太上再命减

十拜俟太上升殿皇帝起居拜舞如仪并率皇太子

百官奉上御酒乐作卫士山呼驾兴入幄次小歇乐

人再排立殿上降帘太上再坐太后率皇后太子妃

上寿六宫次第起居礼毕退上侍太上过寝殿进早

膳太上令宣唤吴郡王等官前来伴话上侍太上同

往射厅看百戏依例宣赐再入幄次小歇上遣阁长

奏知太上午时二刻恭请赴坐至期车驾并赴德寿

殿排当自皇帝已下并簪花侍宴至第三盏太上遣

内侍请官家免花帽束带并卸上盖衣官里回奏上

感圣恩并免皇后头冠皇太子穿执并谢恩讫太上

泛赐皇太子垒金嵌宝盘盏紫罗紫纱南北内互赐

承应人目子钱主管禁卫官率禁卫等人于殿门外

谢恩又入幄次小歇约二刻再请太上往至乐堂再

坐教坊大使申正德进新制万岁兴龙乐曲破对舞

各赐银绢有差又移宴清华看蟠松宫嫔五十人皆

仙妆奏清乐进酒并衙前呈新艺约至五盏太上赐

官里御书急就章并金刚经官家却进御书真草千

文太上看了甚喜云大哥近日笔力甚进上起谢同

皇太子步至蟠松下看御书诗再入坐太上宣索翡

翠鹦鹉杯官里与皇后亲捧杯进酒太上曰此是宣

和间外国进到可以屑金就以为赐上谢恩时太上

官家□已七八分醉再服上盖率皇后太子谢恩宣

平辇近里升辇太上宣谕知省云官家已醉可一路

小心照管知省等领圣旨还内来早上遣知省至宫

恭问二圣起居并奏欲亲到宫谢恩太上就令提举

往问兴居并免到宫行礼

八月二十一日寿圣皇太后生辰先十日车驾过宫

先至太上处起居方至本殿进香次皇后皇太子太

子妃庄文太子妃张娘娘已下并进香起居上至太

上内书院进泛索遂奏安止还内十二日婉容到宫

至西便门廊下先至太上处奏起居次入本殿进香

值雨免下□起居大内进香十三日知省及大官到

宫进香阁长就管押进奉银绢度牒等并七宝金银

器皿比天申节减半并珠子十号并于后殿铺放十

六日本殿提举率本宫官属进香并设放寿星及神

仙书画等物隔帘奏喏免起居退次日皇太后宅亲

属到宫进香并本宫人吏后苑官属作院使臣等并

节次进香二十一日卯时皇后先到宫候驾到至太

上前殿起居次至本殿官家第一班皇后第二班太

子并太子妃第三班上寿讫太后宅亲属上寿□同

天申节仪太上邀官里至清心堂进泛索值雨不呈

百戏依例支赐午初二刻奏办就本殿大堂面北坐

官家花帽儿上盖皇后三钗头冠并赐簪花至五盏

并免大衣服官里便背儿赴坐第七盏小刘婉容进

自制十色菊千秋岁曲破内人琼琼柔柔对舞上于

阁子库取赐五两数珠子一号细色北段各十匹太

后又赐七宝花十枝珠翠芙蓉领缘一副又移坐灵

芝殿有木犀处进酒次到至乐堂再坐更尽后还内

十月二十二日太上皇帝会庆圣节至日车驾过宫

太上升殿起居讫簪花拜舞进寿酒讫太上回赐寿

酒次至太后殿行礼从太上至后苑梅坡看早梅又

至浣溪亭看小春海棠午初至载忻堂排当官家换

素帽儿太后赐官里女乐二十人上再拜谢恩并教

坊都管王喜等进新制会庆万年薄媚曲破对舞并

赐银绢太上以白玉桃杯赐上御酒云学取老爹年

纪早早还京上饮酒再拜谢恩三盏后官家换背儿

免拜皇后换团冠背儿太子免系裹再坐本宫御侍

六人□升郡夫人就赐诰谢恩并照例支散目子钱

太上又赐官里玉酒器十件垒珠嵌宝器皿一千两

刻丝作金龙装花□套阁子一副侍宴官吴郡王已

下各赐金柈盏段匹并薇露酒香茶等是日官里大

醉申后宣逍遥子入便门升辇还内

淳熙五年二月初一日上过德寿宫起居太上留坐

冷泉堂进泛索讫至石桥亭子上看古梅太上曰苔

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

越上苔如绿丝长尺余今岁二种同时着花不可不

少留一观上谢曰恭领圣旨上皇因言多日不见史

浩命内侍宣召既至起居讫赐坐并召居广郑藻初

筵教坊奏乐呈伎酒三行太上宣索市食如李婆婆

杂菜羹贺四酪三脏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数种

太上笑与史浩曰此皆京师旧人各厚赐之史起谢

又移宴静乐堂尽遣乐工全用内人动乐且用盘架

品味百余种酒行无算又宣索黄玉紫心葵花大盏

太上亲自宣劝史捧觞为两宫寿时君臣皆已沾醉

小内侍密语史相公云少酌上闻之曰满酌不妨当

为老先生一醉太上极喜赐史少保玉带一条冰片

脑子一金合紫泥罗二十匹御书四轴史相谢恩退

玉堂杂记汪季路逵得御制祭土地文□真迹宝藏

之其文云惟淳熙五年岁次戊戌十一月日太上皇

帝遣具阶张宗尹特设牲牢旨酒珍果香花致祭于

本宫土地之神神有百职职各不同典司草木土示

是供我游湖园乃获奇松植之禁苑百态千容婆娑

偃盖夭矫腾龙翠色凝露清音舞风醉吟闲适予情

所锺培封殖久或力穷鸟乌外扰蚁□内攻神其

剿绝勿使能终精邪窃据盗斧适逢神其呵逐勿使

遗踪常令劲质坐阅隆冬坚逾五柞弱异双桐历千

万年郁郁葱葱牲牢旨酒嗣录汝功尚飨

武林旧事淳熙六年三月十五日车驾过宫恭请太

上太后幸聚景园次日皇后先到宫起居入幕次换

头面候车驾至供泛索讫从太上太后至聚景园太

上太后至会芳殿降辇上及皇后至翠光降辇并入

幄次小歇上邀两殿至瑶津少坐进泛索太上太后

并乘步辇官里乘马遍游园中再至瑶津西轩入御

筵至第三盏都管使臣刘景长供进新制泛兰舟曲

破吴兴柘舞各赐绢上亲捧玉酒船上寿酒酒满玉

船船中人物各能举动如活太上喜见颜色散两宫

内官酒食并承应人目子钱遂至锦壁赏大花三面

漫坡牡丹约千余丛各有牙牌金字上张碧油绢幕

又别剪好色样一千朵安顿花架并水晶玻□天晴

一作

天青

汝□金瓶就中间沉香桌儿安顿白玉碾花商

尊独插照殿红十五枝进酒三杯应随驾官人内官

并赐两面翠叶滴金牡丹一枝翠叶牡丹沉香柄金

丝御书扇各一把是日知阁张抡进壶中天慢云洞

天深处赏娇红轻玉高张云幕国艳天香相竞秀琼

苑风光如昨露洗妖娆风传馥郁云雨巫山约如春

浓酒五云台榭楼阁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

无鸣柝屡有丰年天助顺基业增隆山岳两世明君

千秋万岁永享升平乐东皇呈瑞更无一片花落赐

金杯盘法锦等物又进酒两盏至清辉少歇至翠光

登御舟入里湖出断桥又至真珠园太上命买湖中

龟鱼放生并宣唤在湖卖买等人内侍用小彩旗招

引各有支赐时有卖鱼羹人宋五嫂对御自称东京

人氏随驾到此太上特宣上船起居念其年老赐金

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仍令后苑供应泛索时

从驾官丞相赵雄枢密使王淮参政钱良臣并在显

应观西斋堂侍班各赐酒食翠花扇子至申时御舟

稍泊花光亭至会芳少歇时太上已醉官里亲扶上

船并乘轿儿还内都人尽出观瞻赞叹圣孝

九月十五日明堂大礼十三日值雨未时奏请宿斋

北内送天花藦菇蜜蒸山药枣儿乳糖巧炊火烧角

儿等十四日早车驾诣景灵宫回太庙宿斋雨终日

不止午后太上遣提举至太庙传语官家连日祀事

不易所有十六日诣宫饮福以阴雨泥泞劳顿可免

到宫行礼天气阴寒请官家善进御膳频进御服圣

旨遣阁长回奏上感圣恩至日若登楼肆赦时依旧

诣宫行礼若值雨不登门时续当奏闻至晚雨不止

宣谕大礼使赵雄来早更不乘辂止用逍遥辇诣文

德殿致斋一应仪仗排立并行放免从驾官并常服

以从并遣御药奏闻北内来日为值雨更不乘辂谨

遵圣旨更不过宫行饮福礼太上令传语官家既不

乘辂此间也不出去看也大礼使赵雄虽已得旨犹

不许放散上闻之曰来早若不晴时有何面目雄闻

之曰纵使不晴得罪不过罢相耳坚执不肯放散至

黄昏后雨止月明上大喜遣内侍李思恭宣谕大礼

使仍旧乘辂再遣御药奏闻北内以天晴仍旧乘辂

候登门肆赦讫诣宫行饮福礼礼毕略至绛华堂进

泛索知阁张抡进临江仙词云闻道彤庭森宝仗霜

风逐雨驱云六龙扶辇下青冥香随鸾扇远日映赭

袍明帘卷天街人顶戴满城喜气氤氲等闲散作八

荒春欲知天意好昨夜月华新

淳熙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南内遣御药并后苑官

管押进奉两宫守岁合食则剧金银钱消夜岁轴果

儿锦历钟馗爆仗羔儿法酒春牛花朵等就奏知太

上皇元日欲先诣宫朝贺然后还内引见大金人使

太上不许传语官家至日可先引见人使讫行到宫

淳熙八年元日上坐紫宸殿引见人使讫即率皇后

皇太子太子妃至德寿宫行朝贺礼拜进呈画本人

使面貌姓名及管伴问答是岁太上圣寿七十有五

旧岁欲再行庆寿礼太上不许至是乃密进黄金酒

器二千两上侍太上于椤木堂香阁内说话宣押□

待诏并小说人孙奇等十四人下□两局各赐银绢

供泛索讫官家恭请太上太后来日就南内排当初

二日进早膳讫遣太子到宫恭请两殿并只用轿儿

禁卫簇拥入内官家亲至殿门拱迎亲扶太上降辇

至损斋进茶次至清燕殿闲看书画玩器约午时初

后苑恭进酥酒十色熬煮午正三刻就凌虚排当三

盏至绿华堂看梅上进银三万两会子十万贯太

上云此无用钱处不须得上再三奏请止受三分之

一未初雪大下正是腊前太上官家甚喜云今年正

欠些雪可谓及时太上云雪却甚好但恐长安有贫

者上奏云已令有司比去年倍数支散矣大上亦命

提举官于本宫支拨官会照朝廷数目发下临安府

支散贫民一次又移至明远楼张灯进酒节使吴琚

进喜雪水龙吟词云紫皇高宴萧台双成戏击琼包

碎何人为把银河水剪甲兵都洗玉样乾坤八荒同

色了无尘翳喜冰消太液暖融鳷鹊端门晓班初退

圣主忧民深意转鸿钧满天和气太平有象三宫二

圣万年千岁双玉杯深五云楼迥不妨频醉细看来

不是飞花片片是丰年瑞上大喜赐镀金酒器二百

两细色段匹复古殿香糕儿酒等太后命本宫歌板

色歌此曲进酒太上尽醉至更后宣轿儿入便门上

亲扶上辇还宫

淳熙九年八月十五日驾过德寿宫起居太上留坐

至乐堂进早膳毕命小内侍进彩竿垂钓上皇曰今

日中秋天气甚清夜间必有好月色可少留看了月

去上恭领圣旨索车儿同过射厅射弓观御马院使

臣打球进市食看水傀儡晚宴香远堂堂东有万岁

桥长六丈余并用吴璘进到玉石甃成四畔雕镂栏

槛莹彻可爱桥中心作四面亭用新罗白罗木盖造

极为雅洁大池十余亩皆是千叶白莲凡御榻御屏

酒器香奁器用并用水晶南岸列女童五十人奏清

乐北岸芙蓉冈一带并是教坊工近二百人待月上

箫韶齐举缥缈相应如在霄汉既入座乐少止太上

召小刘贵妃独吹白玉笙霓裳中序上自起执玉杯

奉两殿酒并以垒金嵌宝注□杯盘等赐贵妃侍宴

官开府曾觌恭上壶中天慢一首云素□扬碧看天

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

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迭天津桥上有人偷

记新阕当日谁幼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

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

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上皇曰从来月

间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赐金束带紫番罗水晶

注□一副上亦赐宝盏古香至一更五点还内是夜

隔江西兴亦闻天乐之声

淳熙十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恭诣两殿往浙

江亭观潮进早膳讫御辇檐儿及内人车马并出候

潮门有命修内司于浙江亭两旁抓缚席屋五十间

至是并用彩缬幕帟得旨从驾百官各赐酒食并免

侍班从便观看先是澉浦金山都统司水军五千人

抵江下至是又命殿司新刺防江水军临安府水军

并行阅试军船摆布西兴龙山两岸近千只管军官

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

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

只奉圣旨自管军已下并行支犒一次自龙山已下

贵邸豪民彩幕凡二十余里车马骈阗几无行路西

兴一带亦皆抓缚幕次彩绣照江有如铺锦市井弄

水人如僧儿留住等凡百余人皆手持十幅彩旗踏

浪争雄直至海门迎潮又有踏混木水傀儡水百戏

撮弄等各呈伎艺并有支赐太上喜见颜色曰钱塘

形胜东南所无上起奏曰钱塘江潮亦天下所无有

也太上宣谕侍宴官令各赋酹江月一曲至晚进呈

太上以吴琚为第一其词云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

一眉如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白马凌

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料此景天下应无羡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是吴

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

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两宫并有宣赐至

月上还内

淳熙十一年六月初一日车驾过宫太上命提举传

旨盛暑请官家免拜至内殿起居太上令小内侍扶

掖免拜谢恩太后处亦免拜太上邀官里便背儿至

冷泉堂进早膳讫太上宣谕云今岁比常年热甚上

起答云伏中正要如此太上云今日且留在此纳凉

到晚去或三省有紧切文字不妨就幄次进呈上领

圣旨遂同至飞来峰看放水帘时荷花盛开太上指

池心云此种五花同干近伯圭自湖州进来前此未

见也堂前假山修竹古松不见日色并无暑气后苑

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云此是张抡所

撰鼓子词后苑进沆瀣桨雪浸白酒上起奏曰此物

恐不宜多吃太上曰不妨反觉爽快上曰毕竟伤脾

太上首肯因闲说宣和间公公每遇三伏多在碧玉

壶及风泉馆万荷庄等处纳凉此处凉甚每次侍宴

虽极暑中亦着衲袄儿也命小内侍宣张婉容至清

心堂抚琴并令□童下□及令内侍投壶赌赛利物

则剧官家进水晶提壶连索儿可盛白酒二斗白玉

双莲杯盘碾玉香脱儿一套六个大金盆一面盛七

宝水戏并宣押赵喜等教舞水族又进太皇后白玉

香珀扇柄儿四把龙涎香数珠佩带五十副真珠香

囊等物直至酉初还内

西湖志余淳熙十二年三月二十六日车驾宿戒幸

玉津园命下忽大雨有旨许从驾官带雨具将晓有

晴色已而天宇豁然待制洪迈进一诗歌咏其实云

五更犹自雨如麻无数都人仰翠华翻手作云多怅

望举头见日共惊嗟天公的有施生妙帝力堪同造

物夸上苑春光无尽藏何须羯鼓更催花四月四日

扈从诣景灵宫朝献上赐和篇春郊柔绿遍桑麻小

驻芳园览物华应信吾心非暇逸顿回晴意绝咨嗟

每思富庶将同乐敢务游畋谩自夸不似华清当日

事五家车骑烂如花后二日兵部尚书宇文价内引

上举此诗曰洪待制用雨如麻字偶思得桑麻可押

又其末句用羯鼓催花事故以华清车骑答之价拱

手称贺

武林旧事淳熙间寿皇以天下养每奉德寿三殿游

幸湖山御大龙舟宰执从官以至大珰应奉诸司及

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时承平日久乐与

民同凡游观买卖皆无所禁画楫轻舫旁午如织至

于□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竿花篮画扇彩旗糖

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

销金彩段犀钿髹漆织藤□器玩具等物无不罗列

如先贤堂三贤堂四圣观等处最盛或有以轻桡□

逐求售者歌妓舞鬟严籹自衒以待招呼者谓之水

仙子至于吹弹歌拍杂剧杂扮撮弄胜花泥丸鼓板

投壶花弹蹴踘分茶弄水踏滚木拨盆杂艺散耍讴

唱息器教水族飞禽水傀儡鬻道术烟火起轮走线

流星火爆风筝不可指数总谓之赶□人盖耳目不

暇给焉御舟四垂珠帘锦幕悬挂七宝珠翠龙船梭

子□竿花篮等物宫姬韶丽俨如神仙天香浓郁花

柳避妍小舟时有宣唤赐予如宋五嫂者汴酒家妇

善作鱼羹至是侨寓苏堤光尧召见之询旧凄然令

进鱼羹人竞市之遂成富媪

玉堂杂记翰苑岁进春端帖子如大内多及时事太

上则咏游幸之类必大尝自德寿宫后垣趋传法寺

望见一楼巍然朝士云太上名之曰聚远又灵隐寺

冷泉亭临安绝景去城既远难于频幸乃即宫中凿

大池续竹筒数里引西湖水注之其上迭石为山象

飞来峰宛然天成前后颇闻禁大略并记于下其

宫中分四地分随时游览东地分香远

清深

台梅坡松菊三径

菊芙

蓉竹

清妍

清新

芙蓉冈南地

分载忻

大堂

御宴处

忻忻

古柏

太湖石

射厅临赋

荷花

山子

灿锦(

金林

擒)

至乐

半丈红

李子

清旷

泻碧

养金

鱼处

西则冷泉

文杏馆静乐

浣溪

大楼

子海棠

北则绛华

木亭

旱船

俯翠

春桃盘松其详不可得而知也

大礼降御札既云札示则当亲笔付外近岁同常诏

从院吏写本行出未知中朝旧事如何干道九年六

月七日宣当直学士草南郊御札三更进草其间云

干清坤夷振四方之纲纪星晖海润兆百世之本支

玉□每奉于亲闱瑞节岁交于邻境上改作农扈屡

丰戎轩载戢崇礼乐而四达嘉风俗而载淳玉卮每

奉于亲闱美化遂刑于海宇仍批云可改签抹者五

句意不近于郊祀其欲得体大率如此

杭州府志聚景园宋孝宗筑以奉上皇游幸者园有

会芳殿瀛春览远芳华等堂花光瑶津翠光桂景□

碧凉观琼芳彩霞寒碧等亭柳浪学士等桥其后累

朝临幸理宗以后日渐荒落故高疏寮诗有翠华不

向苑中来可是年年惜露台水际春云寒漠漠官梅

却作野梅开之句

西湖志余湖上御园南有聚景珍珠南屏北有集芳

延祥玉壶然亦多幸聚景焉一日御舟经过断桥见

酒肆中有太学生于国宝题壁风入松一词光尧停

目称赏久之且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云重残酒

不免酸寒因为改作重扶残醉即日宣命解褐云

光尧雅爱湖山之胜恐数跸烦民凿大池宫内引水

注之迭石为山象飞来峰有堂名冷泉孝宗尝赋诗

云山中秀色何佳哉一峰独立名飞来参差翠麓俨

如画石骨苍润神所开忽闻仿佛来宫囿指顾已惊

成列岫规模绝似灵隐前面势恍疑天竺后孰云人

力非自然千岩万壑藏云烟上有峥嵘倚空之翠壁

下有潺湲漱玉之飞泉一堂虚敞临清沼密荫交加

森羽葆山头草木四时春阅尽岁寒长不老圣心仁

智情优闲壶中天地非人间蓬莱方丈渺空阔岂若

坐对三神山日长雅趣超尘俗散步逍遥快心目山

光水色无尽时长将挹向杯中渌光尧跋曰吾儿自

幼岐嶷进德修业如云升川增一日千里吾比就宽

闲之地迭石为山引湖为泉作小亭于其旁用为娱

老之具且俾吾儿万几之暇时来游豫父子杯酒相

属挹山光而听流泉濯喧埃而发清兴恍若徜徉乎

灵隐天竺之间其乐可胜纪哉吾儿乃肆笔成章形

容尽美虽吟咏之作帝王之余事然造语用意高出

百世之上非巨儒积力可窥其粗亦有以见天纵之

多能览之欣然老眼为之增明矣有楼名聚远光尧

亲题其额仍大书苏轼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

与闲人之句于屏间

高宗在德寿宫每进膳必置匙筋两副食前多品择

取欲食者以别筋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

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对曰不欲以残食与宫

人食也

淳熙中孝宗及皇太子朝上皇于德寿宫置酒赋诗

为乐从臣皆和周益公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

基盖高宗生于大观丁亥孝宗生于建炎丁未光宗

生于绍兴丁卯故也阴阳家以亥卯未为三合一时

用事可谓切当其后杨诚斋为光宗宫僚时宁宗已

在平阳邸其贺寿诗云祖尧父舜真千载禹子汤孙

更一家又云天意分明昌火德诞辰三世总丁年盖

祖益公语也嘉熙乙亥四月诞皇子告庙祀文学士

李功甫当笔内用四柱作一联云亥年巳月无长蛇

封豕之虞午日丑时有归马放牛之喜盖时方有蜀

捷其用事可谓中的然或者则谓失之俳尔

元夕后三日宣嗣秀王伯圭宴集于重华宫伯圭奏

陛下对此良辰美景亦领略之否寿皇云十四日嗣

帝过此排当十五日不饮是夜但鼓琴两曲左右报

月色甚佳遂出巡檐赏月饮汤一杯至二鼓寝大凡

饮酒不可连日令人神思不清人主没人道得若不

自禁制任意恣纵何所不可非独饮酒一事也

近珰奏修重华宫旧例须关朝廷出钱下临安府转

运司应办寿皇曰此间无用钱处所积甚多只用重

华库钱不必关闻南内暨役成更不官差一匠一夫

孝宗既退重华宫群臣请以圣诞为重明节有术者

以拆字名叹曰重华重明非佳名也其文皆二千日

至甲寅而孝宗上升正合其数

光尧既与子孝宗敬爱日隆每问安北宫问及治道

时孝宗锐意大功新进逢迎务为可喜淳熙中上益

明习国事老成向用矣一日朝德寿谓之曰天下事

不必乘快要在坚忍终于有成上再拜大书揭于选

德殿

贵耳集德寿在南内寿皇奉亲之孝极尽其意德寿

好游乐寿皇一日醉中许进二十万缗久而不进德

寿问吴后北内曾许进二十万缗何不进来吴后云

在此久矣偶醉中奏不知是银是钱未敢遽进德寿

云要钱用耳吴后代进二十万缗寿皇感吴后之意

调娱父子之欢倍四十万缗以献本朝女后之贤皆

类此也

南渡宫禁典仪寿皇圣孝冠绝古今承颜两宫以天

下养一时盛事莫大于庆寿之典今录大略于此淳

熙三年光尧圣寿七十预于旧岁冬至加上两宫尊

号立春日行庆寿礼至十三年太上八十正月元日

再举庆典其日文武百僚集大庆殿各服朝服用法

驾五百三十四人大乐四十八架正乐一百八十八

人及列仪仗鼓吹于殿门外上服通天冠绛纱袍执

大圭恭行册宝之礼鼓吹振作礼仪使已下皆导从

上乘辇从至德寿宫俟太上升御座宫架乐作皇帝

北向再拜奏起居致词曰臣某稽首言伏惟圣号太

上皇帝陛下寿同天永德与日新典册扬徽华裔胥

庆左相宣答曰圣号太上皇帝圣旨皇帝迎阳展采

缕牒荣亲何幸吾身屡观盛事次皇太子已下称贺

致词宣答讫并再拜舞蹈礼毕次诣太上皇后殿行

礼如前候解严讫皇帝入宫进奉礼物行家人礼御

宴极欢自皇帝以至群臣禁卫吏卒往来皆簪花后

三日百官拜表称贺于文德殿四方万姓不远千里

快睹盛事都民垂白之老喜极有至泣下者杨诚斋

诗云长乐宫前望翠华玉皇来贺太皇家青天白日

仍飞雪错认东风转柳花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

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任斯

庵诗云金爵觚棱晓日开三朝喜气一时回圣人先

御红鸾扇天子龙舆万骑来霜晓君王出问安宝香

随辇护朝寒五云深处三宫宴九奏声中二圣欢

杭州府志德寿生日每岁进奉有常数一日忽减数

项德寿大怒孝宗惶惧召宰相虞允文语之允文曰

臣请见而解之孝宗曰朕立待回奏允文到宫上谒

德寿盛气语之曰朕老而不死为人所厌允文曰皇

帝圣孝本不欲如此罪在小臣谓陛下圣寿无疆生

民膏血有限减生民有限之膏血益陛下无疆之圣

寿德寿大喜酌以御酝一杯因以金酒器赐之允文

回奏孝宗亦大喜酌酒赐金如德寿云

淳熙己酉孝宗退居重华宫有净室终日晏坐其间

几上惟书籍一部及笔砚楮墨而已近珰尝奏高宗

皇帝留下宝器图画陛下盍时取观寿皇曰先帝中

兴功德盛大故宜享此朕岂敢自比先帝皆锁闭不

西湖志余光宗逾年不朝重华寿皇居常怏怏一日

登望潮露台闻委巷小儿争□呼官家者寿皇曰朕

呼之尚不至枉自叫耳自此不豫

光宗既退居每追计往时成败时自嗔骂或恸哭寿

仁后辄奉觞解慰之以是为常共閟外事不欲动其

心然久或知觉初郊礼成恭谢回銮銮御乐声达于

内光宗问何事后曰市井为乐尔帝怒曰尔尚欺我

至是耶挥之以肱后仆于闑自是得疾

林下偶谈绍熙末年光庙不过重华宫谏者盈庭中

外汹汹未几寿皇将大渐诸公计无所出水心时为

司业御史黄公度使其婿太学生王棐仲温密问水

心曰今若更不成服当何如水心曰如此却是独夫

也仲温归以告黄公公大悟而内禅之议起于此

苏州府志汤字君宝本浏阳人淳熙中第进士与

王容易袚号长沙三俊调德安府教授除太学录光

宗内禅议修泰安宫太上重于退御遗书赵汝愚

引唐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

至贞观二年四月乙亥太上皇徙居泰安宫甲午太

宗始御太极殿则是太宗听政于东宫者三年不遽

迁高祖也今日或可仿此别营听政之所上皇仍居

大内事体甚顺汝愚答书称其援据精博深合事宜

越九日有旨秋暑方隆太上皇帝皇后宜合唐武德

贞观故事未须迁宫因名宫以寿康而泰安之役遂

大政纪同寅山西安邑人少瞽而性聪警学京房易

占断多奇中名闻四方正统间客游大同上皇既北

狩阴遣使命镇守太监裴富问寅寅筮得干之初九

附奏曰大吉可以贺矣龙君象也四初之应也龙潜

跃必以秋应以壬午浃岁而更龙变化之物也庚者

更也庚午中秋车驾其还乎还则必幽勿用故也或

跃应焉或之者疑之也后七八年必复辟午火德之

王也丁者壬之合也其岁丁丑月壬寅日壬午乎自

今岁数更九跃则必飞九者干之用也南面子冲午

也其君位乎故曰大吉既而曰也先无能为也且彼

气已骄战之必克后果败去逾年也先欲奉上皇南

还时率以为诈独抚宁伯朱谦上书恳朝廷持不敢

发寅力言于亨曰敌人顺天举义我中国反失奉迎

之礼独不为敌人笑乎亨遂与于谦协议遣使也先

果奉乘舆来归

明通纪上皇在北庭未尝少降辞色也先以车载其

妹欲以配上皇时译使吴官童随侍言于上皇曰焉

有万乘之君而为敌□耶后史何以载却之则拂其

情乃绐之曰尔妹朕欲纳之但不当为野合待朕还

中国以礼聘之也先乃止又选女侍数人荐寝复却

之曰留俟他日为尔妹从嫁当并以为嫔御也也先

益敬服圣德

哈铭与袁彬俱常宿御寝傍天寒甚时每夜上皇令

彬以两胁温足一日上皇晨起谓铭曰汝知乎昨夜

汝以一手压我胸我不动俟汝醒乃下其手因言光

武与严子陵共卧事曰汝今日与子陵一般铭顿首

时寒下大雪乘舆所止穹庐雪不凝也先异之往觇

天容穆然危坐亦无寒色咸极骇愕效顺益笃焉

太上皇部杂录

孔氏杂说汉高祖父太上皇前史不载其名后汉章

帝纪祠太上皇于万年注名煓一名执嘉高后纪载

高祖母曰昭灵后

野老记闻宣和间上皇内禅吴敏元中建议及谢门

下侍郎表云上皇倦勤授皇图于元子微臣摄直适

视草于禁中初无一言以赞大议君子与其不伐

续文献通考仁宗延佑六年帝语左右曰前代有太

上皇之号今太子且长可居大位朕欲为太上皇与

若等游观西山以终天年群臣皆称善左司郎中月

鲁帖木儿曰臣闻昔所谓太上皇若唐元宗宋徽宗

皆当祸乱不得已而为之愿陛下正大位保无疆之

业前代虚名何足慕哉乃止

西湖志余宋高宗雅工书画作人物山水竹石自有

天成之趣上用干卦印晚居北内多用太上皇帝之

宝德寿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