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国学名著>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太医院部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太医院部清 · 陈梦雷

太医院部汇考

周制设医师以统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而隶于天官

冢宰

按周礼天官冢宰治官之属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

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师众医之长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毒药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毒孟子曰若药

不瞑眩厥疾不瘳

凡邦之有疾病者有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疕头疡亦谓秃也身伤曰疡分之者医各有能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

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食禄也全犹愈也以失四为下者五则半矣或

不治自愈

食医中士二人

食有和齐药之类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和调也

凡食齐□春时

饭宜温

羹齐□夏时

羹宜热

酱齐□秋时

酱宜凉

饮齐□冬时

饮宜寒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各尚其时味而甘以成之犹水火金木之载于

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

麦鱼宜□

会成也谓其味相成

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放犹依也

疾医中士八人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

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疠疾气不和之疾痟酸削也首疾头痛也嗽咳

也上气逆喘也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养犹治也病由气胜负而生攻其蠃养其不足

者五味酰酒饴蜜姜盐之属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五药草木虫石谷也

以五气五声五色□其死生

三者剧易之征见于外者五气五藏所出气也

五声言语宫商角征羽也五色面貌青赤黄白黑

也察其盈虚休王吉凶可知

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两参之者以观其死生之验窍之变谓开闭非

常藏之动谓□至与不至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

入于医师

少者曰死老者曰终所以谓治之不愈之状也

医师得以制其禄且为后治之戒

疡医下士八人

疡创痈也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祝当为注读如注病之注谓附着药劀刮去脓

血杀谓以药食其恶肉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止病曰疗攻治也五毒五药之有毒者

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

既刮杀而攻尽其宿肉乃养之也五气当为五

谷字之误也节节成其药之力

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以苦养气以甘

养肉以滑养窍

以类相养也

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兽医下士四人

兽牛马之类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

畜兽之疾病及疡疗同医

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

养之

疗畜兽必灌行之者为其病状难知灌以缓之

且强其气也节趋聚之节也气谓□气既行之乃

以□视之以知所病

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

亦先攻之而后养之

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死则计其数以进退

汉设太医令丞统于太常而少府亦有太医令丞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常属官有太医令丞

少府属官有太医令丞

后汉

后汉设太医令丞以统诸医而隶于少府

按后汉书百官志少府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

掌诸医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

药方

汉官曰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吏十九人

晋初以太医隶宗正后改属门下省

按晋书职官志宗正统皇族宗人图谍又统太医令

史又有司牧掾员及渡江哀帝省并太常太医以给

下省

宋以太医令隶侍中

按宋书百官志太医令一人丞一人周官为医师秦

为太医令至二汉属少府宋隶侍中

梁置太医令丞而隶于门下者

按隋书百官志梁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

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阙监

合御药封玺书侍郎高功者加侍中祭酒与侍郎高

功者一人对掌禁令公车太官太医等令骅骝厩丞

北魏

道武帝天兴三年置仙人博士官典煮炼百药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云云

孝文帝太和 年诏议官制定尝药监等阶品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

令亡失无所依据太和中高祖诏群寮议定百官着

于令尝药监从第五品下太医博士从第七品下太

医太史助教第九品中

献文帝皇兴四年诏天下民有病所在官司量给医

按魏书显祖本纪皇兴四年春三月丙戌诏曰朕思

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明发不寐疚心疾首是以广集

良医远采名药欲以救护兆民可宣告天下民有病

者所在官司遣医就家诊视所须药物任医量给之

北齐

北齐置尚药局监仍隶于门下省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门下省尚药局典御及丞

各二人总知御药事侍御师尚药监各四人

北周

北周置太医下大夫

按杜佑通典周官有医师上士下士掌医之政令后

周有太医下大夫

隋设太医署令丞统主药医师助教博士之属皆隶

于太常而尚食局尚药局又有食医侍御医直长之

属隶门下省

按隋书百官志太常寺统太医署置令二人丞一人

有主药二人医师二百人药园师二人医博士二人

助教二人按摩博士二人祝禁博士二人

门下省统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尚

食局典御二人直长四人食医四人尚药局典御二

人侍御医直长各四人医师四十人 尚药典御为

正五品御医为正七品上阶尚药直长为正七品太

医署令为从八品上阶尚医局丞为正九品太医署

丞为从九品上阶

炀帝大业三年太常寺太医署置医监而以食医尚

药等员属殿内省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分门下太仆二司取殿内监名以为

殿内省统尚食尚药局各置奉御二人正五品皆置

直长以贰之正七品尚食直长六人又有食医员尚

药直长四人又有侍御医司医医佐员太常寺太医

又置医监五人正十人

唐以侍御尚医及尚食局食医尚药局奉御等职属

殿中省而太常寺有太医署以令丞统四博士教诸

医而考课之

按唐书百官志太常寺总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

廪牺诸祠庙等署太医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二人

医监四人并从八品下医正八人从九品下令掌医

疗之法其属有四一曰医师二曰针师三曰按摩师

四曰□禁师皆教以博士考试登用如国子监医师

医正医工疗病书其全之多少为考课岁给药以防

民疾凡陵寝庙皆储以药尚药太常医各一人受之

宫人患坊有药库监门莅出给医师医监医正番别

一人莅坊凡课药之州置采药师一人京师以良田

为园庶人十六以上为药园生业成者为师凡药辨

其所出择其良者进焉

有府二人史四人主药八人药童二十四人药

园师二人药园生八人掌固四人医师二十人医

工百人医生四十人典药一人针工三十人针生

二十人按摩工五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禁师

二人□禁工八人□禁生十人

医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掌教授

诸生以本草甲乙□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二曰疮

肿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齿五曰角法

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上助教一人针师十人并从九

品下掌教针生以经□孔穴教如医生

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并从九品下常教导引

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

□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掌教□禁祓除为厉者斋

戒以受焉

殿中省其属有六局曰尚食尚药尚衣尚乘尚舍尚

辇侍御尚医二人正六品上尚食局食医八人正九

品下尚药局奉御二人正五品下直长二人正七品

上掌和御药诊视凡药供御中书门下长官及诸卫

上将军各一人与监奉御莅之药成药佐以上先尝

疏本方具岁月日莅者署奏饵日奉御先尝殿中监

次之皇太子又次之然后进御太常每季阅送上药

而还其朽腐者左右羽林军给药飞骑万骑病者颁

龙朔二年改尚药局曰奉医局有按摩师四人

□禁师四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直官十人主

药十二人药童三十人合口脂匠二人掌固四人

侍御医四人从六品上掌供奉诊候司医五人正八

品下医佐十人正九品下掌疗众疾

皆贞观中置

辽设太医局有使副使等员

按辽史百官志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

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北面局官

太医局使

太医局副使

兽医局有四局都林牙

宋设太医局仍统于太常置丞教授等职而殿中太

府两寺亦设尚医等局医官

按宋史职官志太常寺太医局有丞有教授有九科

医生额三百人岁终则会其全失而定其赏罚

太医熙宁九年置以知制诰熊本提举大理

寺丞单骧管干后诏勿隶太常寺置提举一判局

二判局选知医事者为之科置教授一选翰林医

官以下与上等学生及在外良医为之学生常以

春试取合格者三百人为额太学律学武学生诸

营将士疾病轮往治之各给印纸书其状岁终稽

其功绪为三等第补之上等月给钱十五千毋过

二十人中等十千毋过三十人下等五千毋过五

十人失多者罚黜之授兵校钱物者论如监临强

乞取法三学生愿与者听受而禁邀求者又官制

行隶太常礼部自政和以后隶医学详见选举志

孝宗隆兴元年省并医官而罢局生续以虞允文请

依旧存留医学科遂举附试省试别试所更不置局

权令太常寺掌行绍熙二年复置太医局局生以百

员为额余并依未罢前体例仍隶太常寺

殿中省总六局曰尚食掌膳羞之事曰尚药掌和剂

诊候之事曰尚酝掌酒醴之事曰尚衣掌衣服冠冕

之事曰尚舍掌次舍幄帟之事曰尚辇掌舆辇之事

尚药有医师

太府寺和剂局惠民局掌修合良药出卖以济民疾

太祖干德元年冬闰十二月己酉朔校医官黜其艺

不精者二十二人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太宗淳化三年诏良医视京城疾病

按宋史太宗本纪淳化三年夏五月戊申诏太医署

良医视京城病者赐钱五十万具药中黄门一人按

视之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夏五月壬寅诏医官院处方并

药赐河北避疫边民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仁宗庆历二年夏四月丙辰诏医官毋得换右职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至和元年春三月辛未命曾公亮等同试入内医官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至和二年秋九月戊辰诏试医官须引医本草以对

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英宗治平四年春二月戊子诏提举医官院试堪诊

御□者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神宗元丰五年夏六月甲子改翰林医官院为医官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按选举志医学初隶太常

寺神宗时始置提举判局官及教授一人学生三百

人设三科以教之曰方□科针科疡科凡方□以素

问难经□经为大经以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

为小经□疡科则去□经而增三部针灸经常以春

试三学生愿与者听

徽宗崇宁二年秋九月壬辰置医学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按选举志崇宁间改隶国

子监置博士正录各四员分科教导纠行规矩立上

舍四十人内舍六十外舍二十斋各置长谕一人其

考试第一场间三经大义五道次场方□试□其运

气大义各二道针疡试小经大义三道运气大义二

道三场假令治病法三道中格高等为尚药局医师

以下职余各以等补官为本学博士正录及外州医

学教授

高宗绍兴 年复置医学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绍兴中复置医

学以医师主之翰林局医生并奏试人并试经义一

十二道取六通为合格

孝宗干道三年罢太医局而留医学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干道三年罢太

医局而存御医诸科后更不置局而存留医学科令

每举附省闱别试所解发太常寺掌行其事

淳熙十五年秋九月癸卯更试补医官法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选举志淳熙十五年命

内外白身医士经礼部先附铨闱试□义一场三道

取其二通者赴次年省试经义三场一十二道以五

通为合格五取其一补医生俟再赴省试升补八通

翰林医学六通祗候其特补荐补并停

光宗绍熙二年秋七月乙丑复置太医局

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按选举志诏熙二年复置

太医局铨试依旧格其省试三场以第一场定去留

墨义大义等题仿此

金制太医院设提点使副使判官统诸太医御药院

亦设提点有直长都监同监之属而总隶于宣徽院

其惠民司令直长则隶于礼部

按金史百官志太医院提点正五品使从五品副使

从六品判官从八品掌诸医药总判院事管勾从九

品随科至十人设一员以术精者充如不至十人并

至十人置

不限资考

正奉上太医

一百二十月升除

副奉上太医

不算月日

长行太医

不算月日

十科额五十人

御药院提点从五品直长正八品掌进御汤药

明昌五年设以亲信内侍人充

都监正九品

不限员泰和令四员

同监从九品

不常除泰和令无

右属宣徽院

惠民司令从六品掌合发卖汤药

旧又设丞一员大定三年有司言惠民岁入息

钱不偿官吏俸上曰设此本欲济民官非人怠于

监视药物财费何足计哉可减员而已

直长正八品都监正九品

右属尚书礼部

元设太医院领各属医职掌奉御医药事

按元史百官志太医院秩正二品掌医事制奉御药

物领各属医职中统元年置宣差提点太医院事给

银印二十年改为尚医监秩正四品二十二年复为

太医院给银印置提点四员院使副使判官各二员

大德五年升正二品设官十六员十一年增院使二

员皇庆元年增院使二员二年增院使一员至治二

年定置院使一十二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

院二员从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

经历二员从七品都事二员从七品照磨兼承发架

阁库一员正八品令史八人译史二人知印二人通

事二人宣使七人

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

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至元七年始置提举二

员十七年增置提举一员延佑六年升正二品七年

仍正五品至治二年复为正三品置卿四员少卿丞

各二员后定置司卿四员少卿二员司丞二员经历

知事照磨各一员

大都上都回回药物院二秩从五品掌回回药事至

元二十九年始置至治二年拨隶广惠司定置达鲁

花赤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一员

御药院秩从五品掌受各路乡贡诸蕃进献珍贵药

品修造汤煎至元六年始置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

大使二员从五品副使三员正七品直长一员都监

二员

御药局秩从五品掌两都行箧药饵至元十年始置

大德九年分立行御药局掌行箧药物本局但掌上

都药仓之事定置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局使二员

从五品副使二员正七品

行御药局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大使二员副使

三员品秩同上掌行箧药饵大德九年始置

御香局秩从五品提点一员司令一员掌修合御用

诸香至大元年始置

大都惠民局秩从五品掌收官钱经营出息市药修

剂以惠贫民中统二年始置受太医院札至元十四

年定从六品秩二十一年升从五品

上都惠民司提点一员司令一员中统四年始置品

秩并同上

医学提举司秩从五品至元九年始置十三年罢十

四年复置掌考校诸路医生课义试验太医教官校

勘名医撰述文字辨验药材训诲太医子弟领各处

医学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

官医提举司秩从五品掌医户差役词讼至元二十

五年置

大都保定彰德东平四路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

一员

河间大名晋宁大同济宁广平冀宁济南辽阳兴和

十路设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卫辉怀庆大宁设提举一员

太医散官一十五

保宜大夫 保康大夫

以上

从三品

保安大夫 保和大夫

以上

正四品

保顺大夫

四品

保冲大夫

五品

保全郎

五品

成安郎

六品

保和郎

六品

成全郎

七品

医正郎

七品

医效郎

医候郎

以上

正八品

医痊郎

医愈郎

以上

从八品

右太医品秩一十五阶自保宜至医愈由从三品至

从八品 按刑法志诸医人于十三科内不能精通

一科者不得行医太医院不精加考试辄以私妄举

充随朝太医及内外郡县医官内外郡县医学不依

法考试辄纵人行医者并从监察御史廉访司察之

太宗九年始于燕京等十路置惠民药局

按元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食货志周官有医师掌

医之政令凡邦有疾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兮而治

之此民所以无夭折之患也元立惠民药局官给钞

本月营子钱以备药物仍择良医主之以疗贫民其

深得周官设医师之美意者与初太宗九年始于燕

京等十路置局以奉御田阔阔太医王璧齐楫等为

局官给银五百定为规运之本

世祖中统二年夏五月丁亥诏成都路置惠民药局

遣王佑于西川等路采访医儒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按选举志世祖中统二年

夏五月太医院使王猷言医学久废后进无所师授

窃恐朝廷一时取人学非其传为害甚大乃遣副使

王安仁授以金牌往诸路设立医学其生员拟免本

身捡医差占等役俟其学有所成每月试以疑难视

其所对优劣量加劝惩后又定医学之制设诸路提

举纲维之凡宫壸所需省台所用转入常调可任亲

民其从太医院自迁转者不得视此例又以示仕途

不可以杂进也然太医院官既受宣命皆同文武正

官五品以上迁叙余以旧品职递升子孙荫用同正

班叙其掌药充都监直长充御药院副使升至大使

考满依旧例于流官铨注诸教授皆从太医院定拟

而各路主善亦拟同教授皆从九品凡随朝太医及

医官子弟及路府州县学官并须试验其各处名医

所述医经文字悉从考校其诸药所产性味真伪悉

从辨验其随路学校每岁出降十三科疑难题目具

呈太医院发下诸路医学令生员依式习课医义年

终置簿解纳送本司以定其优劣焉 按食货志二

年又命王佑开惠民药局

中统四年夏六月癸酉立上都惠民药局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按食货志四年复置惠民

药局于上都每中统钞一百两收息钱一两五钱

至元三年夏五月庚子敕太医院领诸路医户惠民

药局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年春正月戊午改回回爱薛所立京师医药

院名广惠司秋九月丙午置御药院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年春二月甲寅降太医院为尚医监改给

铜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丙申升尚医监为太医院职

三品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五年命太医院毋隶宣徽院置河南等五

省官医提举司罢惠民药局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五年夏六月壬申命太医院

毋隶宣徽院 按百官志官医提举司秩从六品提

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掌医户差役词讼

至元二十五年置河南浙江江西湖广陕西五省各

立一司余省并无 按食货志二十五年以惠民药

局陷失官本悉罢

英宗至治三年敕医官无擅去职守并录用其子孙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三年春三月敕医卜匠官居

丧不得去职七十不听致仕子孙无荫叙能绍其业

者量材录用

成宗大德三年春正月庚寅诏置各路惠民局择良

医主之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按食货志成宗大德三年

又准旧例于各路置惠民药局凡局皆以各路正官

提调所设良医上路二名下路府州各一名其所给

钞本亦验民户多寡以为等差今并着于后腹里三

千七百八十定河南行省二百七十定湖广行省一

千一百五十定辽阳行省二百四十定四川行省二

百四十定陕西行省二百四十定江西行省三百定

江浙行省二千六百一十五定云南行省真一万

一千五百索甘肃行省一百定

明太医院设院使院判统太医之属

按明会典太医院正官院使一员院判二员

旧一员

首领官吏目十员

旧止一员后以医士年深考升不拘定员在内

于圣济殿在外于本院及各差供事隆庆五年定

为十员

属官御医十员

旧止四员后增至十八员隆庆五年定为十员

所属衙门惠民药局大使副使各一员

生药库大使副使各一员

南京太医院院判一员吏目一员惠民药局大使一

员生药库大使一员

凡太医院官不由常选院使院判御医多奉旨升用

御医有缺听礼部于本院吏目内选补吏目有缺于

医士内考补俱咨吏部题授各王府良医俱于医士

内选用

国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院监又改太医院定

为正五品衙门设院使院判御医吏目等官职专诊

视疾病修合药饵之事而圣济殿番直则择术艺精

通者与焉其子弟之隶医籍者教之试之黜陟之具

有事例属礼部而惠民有局生药有库亦各设大使

副使为其属云

凡收受四方进贡及储蓄上用药品俱于内府收掌

凡供用药饵国初令医官就内局修制本院官诊视

御□御医参看校同内臣就内局合药皆帖连名封

记具本开写本方药性治证之法于日用之下医官

内臣书名以进置簿历用中书省印合缝进药奏本

既具随即附簿年月下书名内臣收掌以凭稽考

凡烹调御药本院官与内臣监视每二服合为一服

候熟分为二器其一器御医先尝次院判次内臣其

一器进御

凡各王府良医员缺从本院推举医士送吏部选用

凡各王府差人请医视疾本院奉旨差官或医士往

视若文武大臣及外夷酋长有疾亦奉旨往视其治

疗可否皆具本覆奏或军中缺医亦凭总督巡抚官

奏请拨用

凡医士医生俱于本院修合药饵若医官医士仍差

委各处用药

计各处用药医官医士员名 圣济殿即御药房嘉

靖十五年改建凡支杂职俸冠带医士并冠带医士

内殿六年外差九年各满日考升吏目吏目六年考

升御医

东置房医士三十六名

安乐堂医官三员医三十名

司礼监医士二名历役三年与冠带再历三年授吏

目万历五年题准通候九年考补吏目

书堂医士六名

干明门医士三名

浣衣局医士二名

天寿山医士二名

松林灵台医士二名

团营医官一员医士十二名

五军营医官一员医士二名

神枢营医官一员医士三名

神机营医官一员医士四名嘉靖九年奏准各营医

士办事三年勤劳者与冠带再历三年授吏目万历

五年题准候九年考补吏目

刑部提牢厅医士一名嘉靖二年奏准历役三年勤

劳有效者与冠带再历三年授吏目仍旧在厅用药

万历五年题准候九年考补吏目

锦衣卫医士三名嘉靖二十五年题准食粮医供役

六年以上者给与冠带

府军前卫医士二名

惠民局医士三名嘉靖九年奏准本局大使副使历

俸九年升本院吏目仍理大使副使事

会同馆医士二名嘉靖元年奏准历俸三年与冠带

再三年给食米一石又三年医治功多升授吏目仍

在馆办事其见役年久未授恩典而遭丁忧别故者

止令一人兼管俱有事故借拨一名扣筭役过月日

抵作本院实历之数不许夤缘补缺

大慈恩寺医士三名

宣府医士一名

紫荆关医士二名

居庸关医士一名

龙门千户所医士一名

万全右卫医士一名

怀来卫医士一名

山海关医士一名

广宁卫医士二名

寺子谷医一名

开原医士一名

永宁卫医士一名

独石医一名

倒马关医士一名

白羊口医士一名

凡医士俱以父祖世业代补或令在外访保医官医

士以充其精通医术者本院奏进圣济殿供事

凡年终考试礼部止与分别等第量行惩责其冠带

食粮供事等例俱候三年一次题请施行

凡该院大小官医俱问将素问难经本草□经□诀

及本科紧要方书熟读详解待各考满到部及考试

之时于内出题令其默写登答如不能通除医士医

生照前施行外若系考满官发回讲习半年再考

凡天下府州县举到医士堪任医官者俱从礼部送

本院考试仍委该司官一员会考中者送吏部选用

不中者发回原籍为民原保官吏治罪

凡军中马病本院给与药饵

凡医士医生俱以世业子弟习学考选分拨各科

凡医士医生月粮照太医院例

按明一统志太医院在钦天监南生药库附焉外有

惠民药局亦隶之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考试太医院制

按明会典凡阴阳医术洪武二十六年定移太医院

钦天监考试如果堪用照例具奏引选其不堪用者

将原举官吏依贡举非其人律付考功司纪录本人

放回

宣宗宣德三年令惠民局给医药

按明会典宣德三年令天下军民贫病者惠民药局

给与医药

宪宗成化十年定医士医生食粮

按明会典凡医士医生食粮成化十年奏定医士有

家小者月支米七斗无者五斗医生有家小者四斗

无者三斗

成化十八年复令考中医士量纳应用纸札

按明会典凡本院合用纸札俱令府州县举到医士

考中者量纳应用后革成化十八年奏准仍旧

孝宗弘治二年更定医役应免丁差

按明会典凡本院取充医役者洪武以来例免原籍

民差弘治二年令御药房供事者免二丁本院应役

者免一丁

弘治五年更令考试医家子弟之制

按明会典凡医家子弟弘治五年奏准查照旧例选

入本院推堪任教师者二三人教习医术每季考试

三年或五年堂上官一员同医官二员考试通晓本

科者收充医士食粮当差未通晓者仍令习学一年

再试三试不中者黜之若五年考试成材者多其教

师奏请量加升授

弘治十六年命提学官考试医学官生

按明会典十六年奏准各府州县医学官生提学官

按时考校进退遇有太医院医士医生及本处医官

员缺于内保送选用

世宗嘉靖六年更定考选医官之制

按明会典嘉靖六年奏准考校医士除艺业不通及

老疾者俱为民其年壮可进者俱令教师教习定与

课程一年四考约有成材礼部会考分别等第一等

送御药房供事原系本房者量授职事二等给冠带

发回本院办事原奉例冠带者与支杂职俸给三等

照常当差良医大使有缺于二等三等内考送吏部

铨补在外人役医业精通者一体收考量为取用

嘉靖十年定考选南京各营药局之制

按明会典凡南京各营该用药饵俱发医士随病供

应嘉靖十年议准每营各置药局从南京礼部督同

本院考选精通艺业医士一人在局提调待三年无

过给与冠带九年无过送吏部铨授署吏目仍前提

调其各局药材俱从南京礼部札行本院解发

嘉靖十二年定考试选补医官例

按明会典十二年议准本院医士医生不分新旧不

许立定顶补教习名色通令学习本业按季考试每

年终呈送礼部委该司会同考校验其有无进益如

无进益量加惩治甚者住支月粮其有畏避考校托

故旷役者一体究治三年满日通送礼部督同本院

堂上官出题严考分为三等一等送御药房供事二

等给与冠带与三等俱发本院当差遇有御医员缺

将本房一等人员送部再考择其术业精通操履端

谨者御医于吏目内铨补吏目于医士内铨补遇有

良医大使等项员缺于二等人役内如前考补定拟

职事咨送吏部照缺填注若将不系御药房供事人

员朦胧推举者听礼部究参

嘉靖十三年定岁办药材额数

按明会典凡天下岁办药材俱于出产地方泒纳永

乐以后额定五万五千四百七十四斤成化以来其

数渐增至嘉靖初通计二十六万四千二百二十七

斤有零十三年议准岁办药材以十分为率九分采

办本色虽遇灾伤不许折价其一分折银解送以备

收买应用

嘉靖十五年定医官供值及举用免役官带之例

按明会典凡本院院使院判御医日于内府御药房

分二班轮值供事嘉靖十五年改建圣济殿于文华

殿后设御药库本院官分班轮值

是年题准通行浙江等十三布政司并南北直隶不

许起送名医其各部报考到部医人俱发回原籍候

该院缺人供事另议行取

凡医士残疾及年七十以上不堪应役者放免

凡纳银事例太医院见在食粮医士累考下等未经

冠带者纳银二十两给冠带原系医籍户下子弟报

册未经补役者纳银三十两民间子弟纳银六两俱

给与冠带

嘉靖十九年更定考选医官之例

按明会典十九年题准官医亲男弟侄各务习学本

业候本院缺人呈请礼部收考如术业不精照例为

民当差不准替役其余告补人役一例停止又题准

习学官医照常考校其升授一节俟圣济殿供事人

员缺乏考补

嘉靖二十八年更定医士医生选用降黜诸例

按明会典二十八年题准医士医生三年大考一等

原系医生者与充医士医士无冠带者给与冠带原

在内殿供事支俸并冠带医士量升俸一级俱候内

殿缺人该院照依科分挨次呈部送入供事二等原

系医生者与充医士医士无冠带者给与冠带原在

内殿者不准供事三等俱照旧仍与二等在院当差

四等原有冠带者不准冠带支品级俸者降俸一级

支杂职俸者降充冠带医士食粮七斗医士降充医

生住支月粮俱令习学半年送部再考果有进益准

照旧支俸食粮冠带如再不通各降充医生专供该

院锉碾之役其医籍纳银候缺吏目必经三年大考

一等方准同各差医士遇缺考补纳银冠带医士必

经三年大考方准挨次拨差未经三年考过者不准

其在院习学医丁并子弟同□院医士生一体大考

考居一等收充医士二等收充医生各食粮当三等

四等仍发回习学三年再考如或两次不堪者发回

原籍当差永不收考其余在京差遣并不愿考及临

考不到人役俱限半年以里类送补考如或再行推

避及有起复差回病痊销假半年以上不送考者服

满差满患病给假各限满而各故违一年以上不回

院希图避考者听礼部参奏降革

穆宗隆庆五年定医官升补例

按明会典凡本院习业分为十三科自御医以下与

医士医生各专一科隆庆五年奏定御医吏目共二

十员大方□五员伤寒科四员小方□妇人科各二

员口齿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针灸等七科各一

员医士医生各七十余名大方□伤寒科小方□妇

人科口齿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针灸等七科各

名数不等各官员缺及医士医生名缺即以该科人

数照例考补如无相应人数不必补足

凡医丁告补是年奏准查系年近嫡泒子孙方准行

院给勘送院习学三年通候类考考中方准补役如

嫡泒无人或不堪补其亲支弟侄人等果系自幼报

册堪以作养者亦量准一人一体习学考补其年远

难凭及旁支远族不许一□妄告如各科缺役数多

本部另行议请选取其实在医籍人户各以正支一

人为户首备查宗泒立册以后止据见在各户核实

造报间有离任回籍等情俱要赴部告明给与定限

如私自逃回及故违期限者查革年远不明妄行告

收者不准

凡医士吏目升补是年奏准果有术业精通勤劳显

著者内殿三年外差六年开送礼部核实考试医士

准补吏目吏目准升御医如医业平常及无劳绩可

据不准升补

凡医官医士拨差是年奏准内府书堂等处准照边

关事例一年一换边关差一次及书堂等处差二次

者俱准作二年论与司礼监三大营等差一体扣算

九年满日升官

神宗万历二年定太医院应差员役例

按明会典万历二年议定应差员役遇有九年差拨

先尽内殿考出二等医士次及三等冠带医士年深

者又次及内殿考出三等医士如缺少人多即与挨

拨内府书堂等差候有九年差缺仍与改拨其余医

丁子弟新充医生及新考纳银冠带医士止许挨拨

内书堂及边关等差遇有九年差缺俱不准拨

万历三年定各局库收支药料定例

按明会典凡各监取讨药料万历三年题准俱用

印信手本凭照方行给发仍造圣济殿御药关防一

颗给提督太监收管以凭传取年终仍将传取过药

材等项及余剩数目造册送部查考

凡天下解纳药材俱贮本院生药库以御医二员与

大使一员辨验收放礼部仍委官一员监收至年终

照例造册二本一留本院备照一送本部查考

万历四年更定考试医官例

按明会典凡本院各官给由到部四年题准每季终

查明类考其曾经发回习学及公差在外或遇当考

而对考无人因致迟缓明注缘由候下次再考定夺

又奏准前项官员三六年考满务在三月之内起文

投吏部候吏部咨送验其称否如曾经发回习学者

候礼部考称之日准作一考以后另历三年方准再

考不许将前发回月日一□通理

万历五年定医士吏目升补例

按明会典凡医士吏目升补五年题准内殿六年外

差九年方准升补

万历九年定太医院升补堂官及户丁拨差等例

按明会典九年题准医丁如一户缺人准令通晓医

业嫡泒子孙一人补役然必自幼报名在册或原籍

起送到部方与准行若册内无名及无起送公文者

不准至于见在供役者止许丁男一人习学其余不

得一概告收

凡堂官升补是年题准御医升堂上官者限以九年

有缺升职无缺升俸惟院使有缺姑将院判资深者

叙补若院判有缺而御医无资俸相应者宁虚缺不

补其吏目升御医者俱历俸六年之上遇有员缺更

不得追叙前差即得准补如有术业荒疏者不许一

□冒升

又题准二等听差员役除内殿考出六年巳满与外

差九年巳满者止许候考吏目不准再差及医生新

充医士习学医丁子弟新充医生虽考居二等止准

拨内府书堂等差俟其下次大考给有冠带然后拨

以九年之差其余凡系冠带医士不拘新旧并纳银

冠带医士先年曾经大考今次仍居二等者俱准拨

九年差缺原奉差未满者准其照旧供役未差者一

照考案名次为序挨序拨差其考居三等者必系医

学荒疏俱不准九年差缺

万历十三年题准内殿御医实历六年以上者亦准

遇缺推补

按明会典云云

皇清

大清会典太医院俱汉缺

正官

院使一员

左右院判各一员

首领官

吏目二十员初设三十员顺治十八年裁二十

员康熙九年复增二十员十四年裁十员

属官

御医十员

太医院正五品衙门设院使一员左右院判各

一员御医十员吏目二十员俱属礼部职专诊

视疾病修合药饵之事

凡侍直

内府设东西御药房二所西药房系院使院判及

御医吏目分班轮直东药房系御医吏目及医

士分班轮值兼备差遣又每月逢二日七日院

使御医吏目进

东宫请安

凡烹调

御药本院官请□后开方具本奏明同内臣监视

每二服合为一服候熟分贮二器本院官先尝

之次内臣尝之其一器进

御亦有将方奏明交与内药房按方烹调者

凡随侍

圣驾行幸有奉

旨点用者有按班轮泒者俱给夫马车辆装载药材

仍给帐房需用等物俱申礼部转咨各该部给

发如遇谒

陵随直于光禄寺支领米肉柴炭

凡诸王府公主额驸及文武内大臣请医视疾

本院奉

旨差官前往其治疗可否皆具本覆奏外藩公主额

驸及台吉大臣有疾请医亦奉

旨差官前往申部给驿马皮箱绳毡油单等项其药

材于内药房支领或于药库给发回日销算

凡军前需医奉

旨差官医治由礼部选泒二员具题驰驿前往并遣

兵部官一员送至军前

凡文武会试例取医士一名入场供事至期本

院遴选通晓医理熟谙方□者申送礼部委用

如有用过药材开单量给药价事毕与各执事

官一同赴宴

凡奉

旨施药惠济满汉军民人等于本院官员内选择差

凡升转院使员缺由左院判升补左院判员缺

由右院判升补右院判员缺由御医升补御医

员缺由实授吏目升补实授吏目员缺由预授

吏目升补预授吏目员缺由医士升补遇有御

医以下缺出本院堂官将内直勤劳者申送礼

部转咨吏部题授如内直补完方将外直应升

各官按俸开列申送其各官员缺有奉

旨特用者遵

旨补授

凡本院官有保和效力勤劳素著者或加□或

给赏俱出自

上裁

凡服色御医吏目许服六品顶带仍照原品给

凡经制员额旧例自吏目而下有预授吏目十

员医士四十名医生二十名切造医生二十名

凡本院官士习业旧分十一科御医吏目医士

医生各专一科曰大方□小方□伤寒科妇人

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

痘疹科今痘疹归小方□咽喉口齿共为一科

现设九科

凡考试医士医生本院堂官于素问难经本草

□诀及本科紧要方书内出题择其学术精通

者顶补粮缺如习业荒疏历年虽久不准顶补

仍发教习厅肄业

凡初进医生查其身无过犯通晓医理者仍取

本院官士保结方准入院遇有现粮医生缺出

于初进医生内考取申部顶补医士缺出于现

粮医生内考取申部顶补吏目缺出于现粮医

士内考其方□精明品端劳著者申送礼部转

咨吏部题授

凡内教习于本院官内选取学识素著者令居

东药房教习太监读医书光禄司给厨役供膳

凡外教习本院设教习厅于御医吏目内择学

品兼优者充补有进院业医及医官亲男弟侄

俱送教习厅课其诵读

凡药材本折钱粮旧例各直省出产药材地方

每年解纳本院生药库收贮委官验辨优劣其

出入皆由礼部

凡遇内药房取用药材行本院申呈礼部转咨

户部于库内查取如有缺少给价采买俱以生

药材交进由内药房医生切造炮制

凡库委官二员于医士内选委专管办买药材

二年一换任满二年升顶授吏目如着有劳绩

量加职□倘代替乏人仍令旧官管理

凡祭

三皇每年二月十一月于本院衙门

景惠殿致祭遣礼部堂官一员主祭行礼本院堂

官二员分献两庑

世祖章皇帝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设刑部应差冠带医士一名每

月给发药价银米效劳满六年札回到院升预

授吏目

顺治十一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一年于景山东门外盖造药房三

间令医官施药

是年设督捕应差冠带医士一名与刑部同其

所差医士如本院需用即申明取回员缺另选

申送

顺治十六年

大清会典

凡药材本折钱粮旧例各直省出产药材地方

每年解纳本院生药库收贮委官验辨优劣其

出入皆由礼部顺治十六年分归本院职掌

顺治十七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七年题准选本院官一员兼摄库

务颁给印信一颗设库役十名巡逻看守

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八年以生药库复归礼部职掌

是年题准裁吏目二十员医士二十名医生十

康熙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三年钱粮总归户部本院以库印缴

还礼部其直省岁解药材本色并折色钱粮俱

由户部收贮附库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康熙九年题准仍复吏目医士医生旧额

康熙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四年复裁预授吏目十员医士二

十名医生十名切造医生十名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设厂十五处于五城地方差

佥都御史督同五城御史发内帑差医官施药

是年题准添设切造医生五名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一年设东西南北四厂发内帑

差医官施药嗣后每年照例遵行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三年题准遴选本院官二员在

外衙门教习与首领库官轮班直宿以应传差

急务

是年刑部添取医士一名医治病犯照例给与

药价银米六年差满咨授吏目

是年题准添设切造医生五名

外衙门教习与首领库官轮班直宿以应传差

急务

是年刑部添取医士一名医治病犯照例给与

药价银米六年差满咨授吏目

是年题准添设切造医生五名

太医院部名臣列传

北周

姚僧垣

按周书本传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

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父菩提

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

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僧垣

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

禁中面加讨试僧垣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大通

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骠骑庐

陵王府田曹参军九年还领殿中医师时武陵王所

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视

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

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

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

开人意十一年转领太医正加文德主帅直合将军

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

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梁简文帝

在东宫甚礼之四时伏腊每有赏赐太清元年转镇

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于

章句时商略今古则为学者所称及侯景围建业僧

垣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

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归至吴

兴谒郡守张嵘嵘见僧垣流涕曰吾过荷朝恩今报

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旧臣今日得君吾事

辨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僧垣窜避

久之乃被拘执景将侯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

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僧坦还建业以本官兼中书

舍人子鉴寻镇广陵僧垣又随至江北梁元帝平侯

景召僧垣赴荆州改授晋安王府谘议其时虽□平

大乱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无复纲纪僧垣每深忧

之谓故人曰吾观此形势祸败不久今时上策莫若

近关闻者皆掩口窃笑梁元帝常有心腹疾乃召诸

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

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

无差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

元帝大喜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钱十万实百万也

及大军□荆州僧垣犹侍梁元帝不离左右为军人

所止方泣涕而去寻而中山公护使人求僧垣僧垣

至其营复为燕公于谨所召大相礼接太祖又遣使

驰驿征僧垣谨故留不遣谓使人曰吾年时衰暮疹

疾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太祖以谨勋德隆重

乃止焉明年随谨至长安武成元年授小畿伯下大

夫金州刺史伊娄穆以疾还京请僧垣省疾乃云自

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僧垣为诊脉

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

解又服一剂三缚悉除而两脚疼痹犹自挛弱更为

合散一剂稍得屈伸僧垣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及

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

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

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垣僧垣曰意谓此患不

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

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

僧垣知其可差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

一剂诸患悉愈天和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

司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

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救僧垣后至曰困则困

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忻然请受

方术僧垣为合汤散所患即瘳大将军永世公叱伏

列椿苦利积时而不废朝谒燕公尝问僧垣曰乐平

永世俱有痼疾若如仆意永世差轻对曰夫患有深

浅时有□杀乐平虽困终当保全永世虽轻必不免

死谨曰君言必死当在何时对曰不出四月果如其

言谨叹异之六年迁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

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异同高祖御内殿引僧垣同

坐曰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

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为何如对曰臣无听

声视色之妙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以忧惧帝

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其后复因

召见帝问僧垣曰姚公为仪同几年对曰臣忝荷朝

恩于兹九载帝曰勤劳有日朝命宜隆乃授骠骑大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曰公年过县车可停朝谒

若非别□不劳入见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

疾口不能言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能

行僧垣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

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

治足足疾亦瘳比至华州帝已痊复即除华州刺史

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请致仕优诏许

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召僧垣赴行在所

内史柳升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对曰天

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

寻而帝崩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僧垣治之

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尝从容谓僧垣

曰尝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

实如圣旨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

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

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大象二年除太

医下大夫帝寻有疾至于大渐僧垣宿直侍帝谓隋

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

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

敢不尽心帝颔之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

军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三年卒时年八十五遗

诫衣白恰入棺朝服勿敛灵上唯置香奁每日设清

水而已赠本官加荆湖二州刺史僧垣医术高妙为

当世所推前后效验不可胜纪声誉既盛远闻边服

至于诸蕃外域咸请托之僧垣乃搜采奇异参校征

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于世长子

察在江南

褚该

按周书本传该字孝通河南阳翟人也晋末迁居江

左祖长乐齐竟陵王录事参军父义昌梁鄱阳王中

记室该幼而谨厚有誉乡曲尤善医术见称于时仕

梁历武陵王府参军随府西上后与萧撝同归国授

平东将军左银青光禄大夫转骠骑将军右光禄大

夫武成元年除医正上士自许奭死后该稍为时人

所重宾客迎候亚于姚僧垣天和初迁县伯下大夫

五年进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该性淹和不自矜

尚但有请之者皆为尽其艺术时论称其长者焉后

以疾卒子士则亦传其家业

直鲁古

按辽史本传直鲁古吐谷浑人初太祖破吐谷浑一

骑士弃橐反射不中而去及追兵开橐视之中得一

婴儿即直鲁古也因所俘者问其故乃知射橐者婴

之父也世善医虽马上视疾亦知标本意不欲子为

人所得欲杀之耳由是进于太祖淳钦皇后收养之

长亦能医专事针灸太宗时以太医给侍尝撰脉诸

针灸书行于世年九十卒

刘翰

按宋史本传翰沧州临津人世习医业初摄护国军

节度巡官周显德初诣阙献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候

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世宗嘉之命为翰林医官

其书付史馆再加卫尉司主簿太祖北征命翰从行

建隆初加朝散大夫鸿胪寺丞时太祖求治事皆核

实故方技之士必精练干德初令太常寺考校翰林

医官艺术以翰为优绌其业不精者二十六人自后

又诏诸州访医术优长者籍其名仍量赐装钱所在

厨传给食遣诣阙开宝五年太宗在藩邸有疾命翰

与马志视之及愈转尚药奉御赐银器缗钱鞍勒马

尝被诏详定唐本草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张素

吴复珪王光佑陈昭遇同议凡神农本经三百六十

种名医录一百八十二种唐本先附一百一十四种

有名无用一百九十四种翰等又参定新附一百三

十三种既成诏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李昉户部员外

郎知制诰王佑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详覆毕上

之昉等序之曰三坟之书农预其一百药既辨本草

序其录旧经三卷世所流传名医别录互为编纂至

梁陶弘景乃以别录参其本经朱墨杂书时谓明白

而又考彼功用为之注释列为七卷南国行焉逮乎

有唐别加参校增药余八百味添注为二十卷本经

漏切则补之陶氏误说则证之然而载历年祀又逾

四百朱字墨字无本得同旧注新注其文互阙非圣

主抚大统之运永无疆之休其何以改而正之哉乃

命尽考传误刊为定本类例非允从而革焉至如笔

头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头骨之下半天河

地浆皆水也亦在草部今移附土石类之间败鼓皮

移附于兽名梧桐泪改从于木类紫□亦木也自玉

石品而改焉伏翼实禽也由虫鱼部而移焉橘柚附

于果实食盐附于光盐生姜干姜同归一类至于鸡

肠蘩蒌陆英蒴藋以类相似从而附之仍采陈藏器

拾遗李含光音义或穷源于别本或传效于医家参

而较之辨其臧否至如突屈白旧说灰类今是木根

天麻根解似赤箭今又全异去非取是特立新条自

余刊正不可悉数下采众议定为印板乃以白字为

神农所说墨字为名医所传唐附今附各加显注详

其解释审其形性证谬误而辨之者署为今注考文

意而述之者又为今按义既判定理亦详明今以新

旧药合九百八十四种并目录二十一卷广颁天下

传而行焉翰后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四年

命为翰林医官使再加检校户部郎中雍熙二年滑

州刘遇疾诏翰驰往视之翰还言疾必瘳既而即死

坐责受和州团练副使端拱初起为尚药奉御淳化

元年复为医官使卒年七十二

赵自化

按宋史本传自化本德州平原人高祖尝为景州刺

史后举家陷契丹父知□脱身南归寓居洛阳习经

方名药之术又以授二子自正自化周显德中偕来

京师悉以医术称知□卒自正试方技补翰林医学

会秦国长公主疾有荐自化诊候者疾愈表为医学

再加尚药奉御淳化五年授医官副使时召陈州隐

士万适至馆于自化家会以适补慎县主簿适素强

力无疾诏下日自化怪其色变为切脉曰君将死矣

不数日适果卒至道中有布衣郑元辅者尝依自化

之姻吏部令史张崇敏家元辅时从自化丐索无所

得心衔之乃诣检上书告自化漏泄禁中语及指斥

非所宜言等事太宗初甚骇命王继恩就御史府鞫

之皆无状斩元辅于都市自化坐交游非类黜为郢

州团练副使未几复旧职咸平三年加正使景德初

雍王元份洎晋国长公主并上言自化药饵有功请

加使秩领遥郡上以自化居太医之长不当复为请

求令枢密院召自化戒之雍王薨坐诊治无状降为

副使二年复旧官是冬卒年五十七遗表以所撰四

时养颐录为献真宗改名调膳摄生图仍为制序自

化颇善为篇什其贬郢州也有汉沔诗集五卷宋白

李若拙为之序又尝缵自古以方技至贵仕者为名

医显秩传三卷

沙门洪蕴

按宋史本传沙门洪蕴本姓蓝潭州长沙人母翁初

以无子专诵佛经既而有娠生洪蕴年十三诣郡之

开福寺沙门智己求出家习方技之书后游京师以

医术知名太祖召见赐紫方袍号广利大师太平兴

国中诏购医方洪蕴录古方数十以献真宗在蜀邸

洪蕴尝以方药谒见咸平初补右街首座累转左街

副僧录洪蕴尢工诊切每先岁时言人生死无不应

汤剂精至贵戚大臣有疾者多诏遣诊疗景德元年

卒年六十八又有庐山僧法坚亦以善医著名久游

京师尝赐紫方袍号广济大师后还山景德二年以

雍王元份久被疾召赴阙至则元份已薨法坚复归

山而卒

王怀隐 陈昭遇

按宋史本传怀隐宋州睢阳人初为道士住京城建

隆观善医诊太宗尹京怀隐以汤剂祇事太平兴国

初诏归俗命为尚药奉御三迁至翰林医官使三年

吴越遣子惟浚入朝惟浚被疾诏怀隐视之初太宗

在藩邸暇日多留意医术藏名方千余首皆尝有验

者至是诏翰林医官院各具家传经验方以献又万

余首命怀隐与副使王佑郑奇医官陈昭遇参对编

类每部以隋太医令巢元方病源候论冠其首而方

药次之成一百卷太宗御制序赐名曰太平圣惠方

仍令镂板颁行天下诸州各置医博士掌之怀隐后

数年卒昭遇本岭南人医术尤精验初为医官领温

水主簿后加光禄寺丞赐金紫

冯文智

按宋史本传文智并州人世以方技为业太平兴国

中诣都自陈召试补医学加乐源县主簿端拱初授

少府监主簿逾年转医官加少府监丞尝隶并代部

署淳化五年府州折御卿疾文智诊疗获愈御卿表

荐之赐绯加光禄寺丞咸平三年明德太后不豫文

智侍医既愈加尚药奉御赐金紫六年直翰林医官

院东封转医官副使祀汾阴又加检校主客员外郎

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

阎文显 刘赟

按宋史冯文智传自建隆以来近臣皇亲诸大校有

疾必遣内侍挟医疗视群臣中有特被眷遇者亦如

之其有效者或迁秩赐服色边郡屯帅多遣医官医

学随行三年一代出师及使境外贡院锁宿皆令医

官随之京城四面分遣翰林祇候疗视将士暑月即

令医官合药与内侍分诣城门寺院散给军民上每

便坐阅兵有被金疮者即令医官处疗咸平中有军

士尝中流矢自颊贯耳众医不能取医官阎文显以

药傅之信宿而镞出上嘉其能命赐绯又有医学刘

赟亦善此术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韩晸从太祖征晋

阳弩矢贯左髀镞不出几三十年景德初上遣赟视

晸赟傅以药出之步履如故晸请见自陈感激愿得

死所又极称赟之妙赐赟白金迁医官

许希

按宋史本传希开封人以医为业补翰林医学景佑

元年仁宗不豫侍医数进药不效人心忧恐冀国大

长公主荐希希诊曰针心下包络之间可亟愈左右

争以为不可诸黄门祈以身试试之无所害遂以针

进而帝愈命为翰林医官赐绯衣银鱼及器币希拜

谢已又西向拜帝问其故对曰扁鹊臣师也今者非

臣之功殆臣师之赐安敢忘师乎乃请以所得金兴

扁鹊庙帝为筑庙于城西隅封灵应侯其后庙益完

学医者归趋之因立太医局于其旁希至殿中省尚

药奉御卒着神应针经要诀行于世

钱乙

按宋史本传乙字仲阳本吴越王俶支属祖从北迁

遂为郓州人父□善医然嗜酒喜游一旦东之海上

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

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

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乡人感慨赋诗咏之其

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乙始以颅方

著名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

瘲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

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赐

金紫由是公卿宗戚家延致无虚日广亲宗子病诊

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

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

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问其故曰火色直视心与肝

俱受邪过午者所用时当更也王子病呕泄他医与

刚剂加喘焉乙曰是本中热脾且伤奈何复燥之将

不得前后溲与之石膏汤王不信谢去信宿寖剧竟

如言而效士病咳面青而光气哽哽乙曰肝乘肺此

逆候也若秋得之可治今春不可治其人祈哀强予

药明日曰吾药再泻肝而不少却三补肺而益虚又

加唇白法当三日死今尚能粥当过期居五日而绝

孕妇病医言胎且堕乙曰娠者五脏传养率六旬乃

更诚能候其月偏补之何必堕已而母子皆得全又

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饮

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

衡不下郁李能去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则目能瞑

矣饮之果验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

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

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

用喜曰可矣所亲登东山得茯苓大逾斗以法啖之

尽由是虽偏废而风骨悍坚如全人以病免归不复

出乙为方不名一师于书无不窥不靳靳守古法时

度越纵舍卒与法会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或得

异药问之必为言生出本末物色名貌差别之详退

而考之皆合末年挛痹寖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

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僧智缘

按宋史本传智缘随州人善医嘉佑末召至京师舍

于相国寺每察脉知人贵贱祸福休咎诊父之脉而

能道其子吉凶所言若神士大夫争造之王珪与王

安石在翰林珪疑古无此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

知其良臣将死夫良臣之命乃见于其君之脉则视

父知子亦何足怪哉熙宁中王韶谋取青唐上言蕃

族重僧而僧结吴叱腊主部帐甚众请智缘与俱至

边神宗召见赐白金遣乘传而西遂称经略大师智

缘有辩口径入蕃中说结吴叱腊归化而他族俞龙

珂禹藏讷令支等皆因以书款韶颇忌恶之言其挠

边事召还以为右街首座卒

纪天锡

按金史本传天锡字齐卿泰安人早弃进士业学医

精于其技遂以医名世集注难经五卷大定十五年

上其书授医学博士

许国祯

按元史本传国祯字进之绛州曲沃人也祖济金绛

州节度使父目严荣州节度叛官皆业医国祯博通

经史尤精医术金乱避地嵩州永宁县河南平归寓

太原世祖在潜邸国祯以医征至翰海留守掌医药

庄圣太后有疾国祯治之刻期而愈乃张宴赐坐太

后时年五十三遂以白金铤如年数赐之伯撒王妃

病目治者针误损其明世祖怒欲坐以死罪国祯从

容谏曰罪固当死然原其情乃恐怖失次所致即诛

之后谁敢复进世祖意解且奖之曰国祯之直可作

谏官宗王昔班屡请以国祯隶帐下世祖重违其请

将遣之辞曰国祯蒙恩拔擢誓尽心以报不敢易所

事乃不果遣世祖过饮马湩得足疾国祯进药味苦

却不服国祯曰古人有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

耳利于行已而足疾再作召国祯入视世祖曰不听

汝言果困斯疾对曰良药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

愿留意焉世祖大悦以七宝马鞍赐之宪宗三年癸

丑从征云南机密皆得参与朝夕未尝离左右或在

告帝辄为之不悦九年己未世祖帅师围鄂州获宋

人数百族诸将欲尽坑之国祯立请止诛其凶暴余

皆获免及师还招降民数十万口疲饿颠仆者满道

国祯白发蔡州军储粮赈之全活甚众世祖即位录

前劳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赐金符至元三年

改授金虎符十二年迁礼部尚书国祯尝上疏言慎

财赋禁服色明法律严武备设谏官均卫兵建学校

立朝仪事多施行凡所荐引皆知名士士亦归重之

帝与近臣言及勋旧大臣因谓国祯曰朕昔出征同

履艰难者惟卿数人在耳遂拜集贤大学士进阶光

禄大夫每进见帝呼为许光禄而不名由是内外诸

王大臣皆以许光禄呼之升翰林集贤大学士卒年

七十六时大臣非有勋德为帝所知者罕得赠谥特

赠国祯金紫光禄大夫谥忠宪人以为荣后加赠推

诚广德协恭翊亮功臣翰林学士承旨上柱国追封

蓟国公初国祯母韩氏亦以能医侍庄宪太后又善

调和食味称旨凡四方所献珍膳旨酒皆命掌之太

后闵其劳赐以真定宅一区岁给衣廪终身国祯由

是家焉子扆字君黼一名忽鲁火孙从其父国祯事

世祖于潜邸进退庄重世祖喜之赐今名俾从许衡

学入备宿卫忠慎小心尝因事忤旨欲罪之帝后悔

谓近侍帖哥曰朕欲罪忽鲁火孙汝何不言汝二人

自今结为兄弟有所谴责则更相进谏乃置金酒中

赐二人饮以为盟时裕宗居东宫帝又谕忽鲁火孙

曰若太子罪汝将谁谏耶遂命东宫臣庆山奴亦同

饮金酒俄除礼部尚书提点太医院事赐日月龙凤

纹绮衣二袭每外国使至必命与之语辞理明辨莫

不倾服改尚医太监帝尝命画工写其像赐之转正

议大夫仍提点太医院事有窃大安阁礼神之币者

将诛之群臣莫敢言忽鲁火孙独谏曰敬神善事也

因置人于死地臣恐神不享所祭帝即命释之忽鲁

火孙与丞相安童善国政多所赞益桑哥忌之数谮

于上帝不之信桑哥败系于左掖门帝命忽鲁火孙

往唾其面辞不可帝称其仁厚赐以白玉带且谕之

曰以汝明洁无瑕有类此玉故以赐汝也成宗即位

迁中书右丞行太常卿力辞乃命以中书右丞署太

常事俄改陕西行中书省右丞时关中饥议发仓粟

赈之同列以未得请于朝不可忽鲁火孙曰民为邦

本今饥馁如此若俟命下无及矣擅发之罪吾当独

任之不以累公等遂大发粟不数日命亦下明年旱

祷于终南山而雨岁以大熟民皆画像祀之忽鲁火

孙不事生业田宅皆上所赐有足疾不能行仁宗以

为先朝老臣特敕乘小舆入禁中访以旧事后足益

弱不可出每国有大政诏使近侍即其家问之特授

荣禄大夫大司徒食其禄终身赠推忠守正佐理功

臣光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

封赵国公谥僖简

太医院部艺文一

御制铜人腧穴针灸图序略 明英宗

宋天圣中创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刻诸石复

范铜肖人分布腧穴于周身画为窍焉脉络条贯纤

悉明备考经按图甚便来学于今四百余年石刻漫

灭而不完铜像昏暗而难辨朕重民命之所资念良

制之当继乃命袭石范铜仿前重作加精致焉建诸

医官式广教诏来者尚敬之哉

太医院题名碑记 黄洪宪

太医掌医之政令聚四方药材以共医事凡邦之有

疾病者使各分其属治之而圣济殿旧为御药房择

精通医术者分番给直以供进御子弟肄学分十三

科教试而黜陟之院故有题名碑岁久堙坏今院使

朱公儒视事方新鸠工重镌石以示来者属洪宪为

按太医院题名记先少保东山公为院使时重立

先少保事定陵尝于干清宫西暖阁切脉奏曰圣

体病在肝肾宜宽平以养气安静以益精上喜命

大珰陆敬书之屏当癸未殿试先太傅文恪公名

在第一胪传日定陵顾左右曰此老子积德也先

少保平生急友谊尝深入诏狱救沈先生思孝海

内传之匪独以仁术见重当代也

太医院部艺文二

赠国医张子和 金李夷

禁□喧喧以字行麤工往往笑狂生天将借手开金

匮云本无心到玉京歌啸动成千日醉留连翻厌五

侯鲭祝君莫触曹瞒怒世上青粘要指名

太医院部纪事

史记刺客传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

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

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药

囊提荆轲也左右既杀轲秦王论功赏群臣及当坐

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

以药囊提荆轲也

浙江通志张永洛阳人为翰林医学与太医令李会

通同时会通宫中治疾不效永继之出其方与会通

无异但改煎为散耳疾遂愈与会通同授驻泊郎扈

从高宗南渡因家余姚后登进士至礼部尚书学士

所著有卫生家宝及小儿方传于世

医统王克明字彦昭湖州乌程人绍兴间为名医深

究素难工针石起死良多试礼部中选医官累迁翰

林医正赐金紫服

陈文仲字子季宿州人明大小方脉尤精心于小儿

痘疹济困持危多收奇效淳佑中为侍郎翰林医正

与郑惠卿同编幼幼新书小儿病源方行世

陈自明字良甫号临川建康人宋嘉熙中为太医谕

世业医至自明益精妙有超世活人之志着有妇人

良方行世

苏州府志元刘岳字公泰祖开宗医名家自南康东

游吴遂居焉元世祖诏求南士有司以岳应入觐便

殿询其先业即命以奉议大夫官太医院俾出入帏

幄时称为刘三点以其指点三下洞知六脉云

衢州府志刘光大字宏甫元至元二十三年任衢州

路医学提领后升本学教授创三王庙绘塑圣像置

四斋左曰调神全生右曰精微虚静

淮安府志潘思诚素儒者隐于医至正间以荐者上

授淮安路医学教授委蛇退慝然终不能自隐四方

贤杰高其风者皆翕然与之游得市药钱持入奉母

其余击鲜沽酒会宾客谈古今道德豁如也殁后学

者咸称之曰充逸先生

凤阳府志郝志才深明医理明初召为太医院判高

帝诏云前郝志才行医濠梁时朕病笃志才针以调

其气药以理其中以当时言不过回一微命耳今则

君命也故职医官终年今寿高特□子代令致仕

徐富善卿人通医理元末避乱采药金刚台山中明

洪武间起太医院指到生春识者谓前身卢扁当世

岐黄也

震泽纪闻戴元礼浙之金华人为医得丹溪之传洪

武中官太医院尚书严震直病上语元礼曰好治之

不愈且扺罪应手而愈后上疾大渐强起坐便殿召

诸侍医数以用药无状赐死谓元礼有仁义特生之

令致仕太宗在潜邸得瘕疾韩公懋治之辄愈俄复

发如是数四公懋曰臣技竭矣元礼当能治之乃召

之至问所用药公懋以告曰皆是也又问上所嗜曰

生芹曰吾得之矣乃处剂以进是夜上暴下明视之

皆细蝗也盖食生芹所致耳有妃嗜烧酒患腹痛治

之愈曰十年复发不可为矣十年果卒

医统戴元礼丹溪弟子博学精医洪武中征为太医

院使眼界无人及荐蒋用文入院会谈大喜曰吾儒

而为医兹来共昌吾道乃国家民命之大幸也所著

有订证丹溪金匮勾元三卷证治要法证治类方若

干卷行世

盛启东名寅姑苏吴县人少习举业弗利遂工医受

业元礼得秘传治病奇效医名大振永乐征为太医

院御医太宗召入宫诊后脉奏六脉离经将近分解

果得一子迁太医院使

江宁府志蒋用文句容人永乐中以儒医荐官至太

医院判仁宗监国用文与黄淮蹇义等同辅知无不

言一日论杀囚数百人用文入朝从容为言可矜状

上悉宥之上尝论保和之要对曰在要正气耳正气

完邪气无自入焉又尝问卿于医效率缓何也对曰

善治者必固本急之恐伤其本是以圣人戒欲速也

仁宗尝称其嘉言足以裨治道

医统董宿四明人正统间为太医院使深察药性博

究医书治疗立方辄有奇效故集奇效良方七十卷

今行于世

郁震字鼎文苏州常熟人累世业医至震尤读书尚

气节初以名医征至京复以才武从偏师经略西域

诸国者三以功赐三品服世授苏州府医学正科着

医书纂要等集弟性字鼎志医学该博人称二难

黄编字楚祥少孤承母训业儒既而曰医者仁术也

苟精之上可以事君亲下可以济人物遂深究素难

之旨以医名淮扬正统初征为太医景泰间院使董

宿荐于上侍药奏功广收四方名士聚阙下务以保

和圣躬为己任成化中迁南京太医

太平府志陆维恭精于医诊视高帝有功除太医院

判子才修父业景泰间亦任院判京师称陆一贴才

生三子长道豫字克贤次道常字克容客任芜湖训

科又次道源字克贞任太医院御医道豫子敏字懋

学以太医院医生中景泰元年顺天乡试敏弟敔字

懋韶任本府正科陆氏代以善疗伤寒名敔尤收速

效观形色即知病源一时重之

严州府志方叔和建德人精通医术兼读儒书成化

间礼部列名钦取赴京授御医适岐王构疾叔和胗

疗有效累受白金文绮之赐八年陈乞归田赐之□

命有曰御医方叔和早有医名旋登仕籍岁年滋久

劳效良多用进尔阶锡之□命益精乃术毋旷攸司

涌幢小品太医署中有三皇小像世庙从侍医之请

作景惠殿令大臣春秋主祀

浙江通志严元字宗人余杭人少业儒不售从父耔

谒选京师属有诏选医士元故畅岐黄家言就试礼

部宗伯大奇之隶籍太医院授吏目世宗命纂修袖

珍诸方录成赐银币甚渥世宗幸承天门元扈从居

常宣诏诊视及东宫后宫疾治辄效辄拜金绮赐至

彻御前酒馔以优宠之九载考绩授御医为人所忌

竟中蜚语落职士论咸惜之

医统唐椿字尚龄号恕斋嘉定人世为医官至椿尤

博极群书念医学浩瀚后学者有望洋之叹因搜集

诸家精要附以己意编集成帙名源病集要二十卷

人多宗之

薛已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人性资敏□见识聪明于

医极精故谓十三科要皆一理因见外科之医固执

局方不循表里虚实经络之宜而误人者众遂大发

所蕴皆以内外合一之道对证处方随手而愈嘉靖

初征为太医院使者有外科心法发挥精义等书凡

十余种

徐伟号杏庄其先姑苏人世业儒医从龙北上屡世

官太医院至公尤精显侍世宗皇帝简擢银台通政

使大小臣工有疾求药无不刻期获愈性行纯厚谦

和极至有因七情而感疾者诸医不能治公先慰之

以善言次投之以药饵而陈痼久疾罔不即愈

许绅字大章别号警庵顺天人公性资敏慧少习儒

既成弃去究心医术深契轩岐奥旨汉唐以下诸名

家论说罔不参互考定以求至当故诊视辄有奇效

上嘉悦之累升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师恩封三代

卢志字宗尹号丹谷太仓人自曾祖佐以下俱隶太

医院至君业尤精专为时所宗历官院判常奉旨纂

修本草并着医学百问脉家典要及增定医学纲目

等书

休宁县志金有奇字养纯上溪口人精岐黄术授太

医吏目崇祯辛巳山寇披猖官兵驻剿多婴疠疫濒

危者悉赖以生裹粮踵谢却弗受家虽贫事老母必

供甘旨凡所入皆与弟共之着有杏春斋诗孝悌歌

行世

长安客话太医院署有古铜人虚中注水关窍毕通

古色苍碧莹然射目相传海潮中出者

太医院例于端阳日差官至南海子捕虾蟆挤酥以

合药制紫金锭某张大其事备鼓吹旗旛喧阗以往

或嘲以诗曰抖擞威风出凤城喧喧鼓吹拥霓旌穿

林披莽如虓虎捉得虾蟆剜眼睛

太医院部杂录

缁素录太医院医士分十三科循元医学之旧也十

三科者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产口

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疮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书

禁科其设立医学盖从太医院太使王猷副使王安

仁之请其程试科目每三年一试期以八月中选者

来春二月赴大督省试其法考较医经辨验药味合

试经书则素问难经圣济录本草千金翼方也元惟

重其选故名医特多明则试医士不过论一篇歌诀

一首而已人多忽焉不以为意此华亭唐文恪公有

京师无良医之叹也

春明梦余录古者史官乐官与夫医卜之官皆世掌

之业不兼官官不二事惧其不精也况乎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执技以事上者惟医为难精惟疾病为不

可不谨是故食医之下有疾医调饮食者不兼于治

病也疾医之下有疡医察内证者不兼于外证也疡

医之药有兽医治禽兽者不兼于治人也

周礼医师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察天五运

并时六气眠人五声五色九窍九脏之动以探百病

之源决死生之分而度箴石汤火之所施为之经方

本草药石寒温之性量疾病深浅度气感轻重假药

味五苦六辛之滋调水火齐和之宜以通闭解结致

五味五谷五药之养而反之于平至齐之得犹慈石

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热益热以寒益寒精气

内伤而见于外以愈为剧以生为死故谚曰有病不

治常得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