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国学名著>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六 食治论(一)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六 食治论(一)·

卷第九十六 食治论(一)

[卷第九十六] 食治论

夫上古之人。饮血茹毛。纯一受气。所食无滋味之爽。脏腑无烟火之毒。各遂其性。患害不是危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

[卷第九十六] 食治中风诸方

夫风者。四时五行之气。分布八方。

顺十二月。终三百六十日。各以时从其乡来。为正气之胜之气乃言避风如

治中风。手足不遂。口面偏。言语謇涩。精神昏闷。宜食豉粥方。

豉(半升)荆芥(一握)薄荷(一握)葱白(一握切)生姜(半两切)盐花(半两)羊髓(上件药。先以水三大盏。煎豉荆芥等十余沸。去滓。下薄荷等。入米。煎作粥食之。

治中风心脾热。言语謇涩。精神昏愦。手足不遂。宜吃葛粉索饼方。

葛粉(四两)荆芥(一握)香豉(二合)上件药。以水三大盏。煮豉及荆芥。取两盏半。去滓。和葛粉作汁中。煮令熟。空服食之。

治中风心脾热。言语謇涩。精神昏愦。手脚不遂。口面戾。宜吃粱米粥方。

白粱米(三合)荆芥(一握)薄荷叶(一握)豉(三合)上件药。以水三大盏。煮荆芥薄荷豉取汁二盏。澄滤过。入米煮作粥。空腹食之。

治中风。五脏壅热。言语謇涩。手足不遂。神惰胃昧。大肠涩滞。宜吃冬麻子粥方。

冬麻子(半升)白粱米(三合)薄荷(一握)荆芥(一握)上件药。以水三大盏。煮薄荷等。取汁二盏。去滓。用研麻子。滤取汁。并米煮作粥。空腹

治中风。言语謇涩。手足不遂。大肠壅滞。筋脉拘急。宜吃薏苡仁粥方。

薏苡仁(三合)冬麻子(半升)上件药。以水三大盏。研滤麻子取汁。用煮薏苡仁作粥。空腹食之。

治中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呕吐昏愦。不下食。宜吃葛粉粥方。

白粱米饭(半升)葛粉(四两)上以粱米饭。拌葛粉令匀。于豉汁中煮。调和如法。任性食之。

治中风。头痛心烦。苦不下食。手足无力。筋骨疼痛。口面斜。言语不正。宜吃葱头薏苡葱白(一握)豉(三合)牛蒡根(切半升洗去粗皮)薄荷(一握)薏苡仁〔二(三)合〕上件药。以水五大盏。煮葱白牛蒡根薄荷豉等。煎取二盏半。去滓。入薏苡仁。煮作粥。空

治中风。伤寒壮热头痛。初得三二日。宜服发汗豉粥方。

豉(一合)荆芥(一握)麻黄(三分去根节)葛根(一两锉)栀子仁(三分)石膏(三两捣上以水三大盏。都煎至二盏。去滓。纳米煮作稀粥。服之。汗出为效。如未有大汗。宜再合

治中风。头痛湿痹。四肢拘挛痛。宜吃苍耳叶羹方。

苍耳嫩苗叶(一斤)酥(一两)上件药。先煮苍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盏半。煎豉取汁一盏半。入苍耳及五味

治中风。心烦口干。手足不遂。及皮肤热疮。宜吃牛蒡叶羹方。

牛蒡叶(一斤肥嫩者)酥(一两)上件药。以汤煮牛蒡叶三五沸。令熟。漉出。于五味中重煮作羹。入酥食之。

治中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精神昏愦。宜吃葛粉拨刀方。

葛粉(四两)荆芥(半两)葱白(一握切)生姜(半两切)川椒(五十枚去目及闭口者)香上件药。以水五大盏。先煎荆芥等。取汁三盏。和葛粉切作拨刀。入汁中煮熟。顿食之。

治中风。筋脉挛急。不可屈伸。及风湿等。宜吃薏苡仁粥方。

薏苡仁(二合)薄荷(一握)荆芥(一握)葱白(一握)豉(一合)上件药。先以水三大盏。煎薄荷等。取汁二盏。入薏苡仁。煮作粥。空腹食之。

治中风湿痹。筋挛急痛。胃中积热。口疮烦闷。大肠秘涩。宜服煮黑豆方。

黑豆(半升煮令熟)酥(五两)上件药。相和令匀。不问食前后。吃一两匙。

治中风。筋骨风冷烦痹。或多不睡。宜吃酸枣仁粥方。

酸枣仁(半两炒令黄研末以酒三合浸汁)粳米(三合)上件药。先以粳米煮作粥。临熟。下酸枣仁汁。更煮三五沸。空心食之。

治中风湿痹。五缓六急方。

野驼脂(一斤炼熟滤去滓)上件药。收于瓷合中。每日空腹。以暖酒一中盏。调下半匙。

治中风。挛急疼痛方。

雁脂(五两炼熟滤过)上件药。收于合中。每日空心。以暖酒一中盏。调下半匙。

治中风烦热。皮肤瘙痒。醍醐酒方。

醍醐(四两)上件药。以暖酒一中盏。调下半匙。

治中风湿痹。五缓六急。骨中疼痛。不能踏地。宜吃乌雌鸡羹方。

乌雌鸡(一只治如食法)上煮令熟。细擘。以豉汁姜椒葱酱调。称作羹。空腹食之。

治中风。脚膝疼痛。不能践地。宜吃鹿蹄肉羹方。

鹿蹄一具。洗如法。煮令熟。擘细。于五味汁中煮作羹。空腹食之。

治中风头眩。心肺浮热。手足无力。筋骨烦疼。言语謇涩。一身动摇。宜吃蒸驴头肉方。

乌驴头(一枚洗如法)上蒸令极熟。细切。更于豉汁中煮。着葱椒盐。重煮点少许酥。任性食之。驴肉亦可作腌脸

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心神烦躁。口面偏斜。宜吃蒸乌驴皮方。

乌驴皮(一领洗如法)上蒸令熟切。于五味汁中更煮。空腹随性食之。

治中风。目眩羸瘦。小儿惊痫。及五劳。手足无力。宜吃蒸羊头肉方。

白羊头(一枚洗如法)上蒸令极熟切。以五味汁食之。或作脍。入五辛酱醋食之。亦得。

治中风。心痹风热。手足不遂。及风痹不仁。筋急。五缓六急。恍惚烦躁。宜吃熊肉腌脸方熊肉(一斤煮令熟切碎)上如常法调和。作腌脸。空腹食之。

治心虚风眩头痛。宜服薯蓣拨粥方。

生薯蓣不限多少。去皮。磨如稀糊。上和白面作拨粥。于豉汁中煮。入五味调和食之。

治风不论冷热。宜吃天蓼木粥方。

天蓼木(半斤捣为末)上以水一大盏半。入末半匙。煎至一盏。去滓澄清。入米一合煮粥。空心食之。

[卷第九十六] 食治风邪癫痫诸方

夫风邪癫痫者。由血气虚。风邪入于阴经故也。人有气血。荣养脏腑。若气血少。则心虚而吐

治风邪癫痫。心烦惊悸。宜吃苦竹叶粥方。

苦竹叶(二握)粟米(二合)上先以水二大盏半。煮苦竹叶。取汁一盏五分。去滓。用米煮作粥。空腹食之。

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宜吃石膏粥方。

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欲熟。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

治风邪癫痫。忧恚虚悸。及产后中风痫恍惚。猪心羹方。

猪心(一枚细切)枸杞菜(半斤切)葱白(五茎切)上以豉二合。用水二大盏半。煎取汁二盏。去豉。入猪心等。并五味料物作羹食。

治风邪癫痫。不欲睡卧。自能骄倨。妄行不休。言语无度。安五脏。下气。宜吃白雄鸡羹方白雄鸡(一只治如食法)上以水煮令烂熟。漉出。擘肉。于汁中入葱姜五味作羹。空心食之。

治风邪癫狂病。经久不瘥。或歌或笑。行走无时。宜吃猪肉脍方。

猪肉(五斤)上以水煮熟。切作脍。入五味。取性食之。

治风邪癫痫。发歇不定。宜吃猪头脍方。

猪头(一枚)上以水煮熟。停冷。切作脍。以五味食之。

治风邪癫痫。或言语恍惚。脏腑虚冷。宜吃野狐肉及五脏作羹方。

野狐肉(一斤及肠肚净洗)上以豉三合。以水五大盏。煎取汁三盏。去豉。入狐肉及五脏。相和作羹。入五味调和食之

治风邪癫痫。及愁忧不乐。安心气。宜吃驴肉腌脸方。

驴肉五斤。先以水煮熟。细切。用豉汁中着葱酱。作腌脸食之。或作羹亦得。

[卷第九十六] 食治风热烦闷诸方

夫风热者。由肤腠虚。风热之气。先伤皮毛。而入于肺。风在胸膈。心肺壅滞。则令人头面浮热。心神昏闷。故谓之风热也。宜以食治之。更治风热。心胸烦闷。不得睡

酸枣仁(三分炒熟捣末)人参(一分末)茯神(一分末)糯米(四两水浸细研)白面(四两)

治热毒风。心膈烦闷。或小便赤涩。淡竹沥粥方。

淡竹沥(一合)石膏(一两捣碎)黄芩(一分捣研)粟米(二合)蜜(半合)上先以水二大盏半。煎石膏黄芩至一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欲熟。入竹沥及蜜。搅匀候熟

治心胸结。气烦闷。恐悸风热。惊邪口干。茯苓粥方。

赤茯苓(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粟米(二合)上件药。细锉。先以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下米煮作粥。温温食之。

治风热烦闷。心悬肠癖。腹中邪气。养脾胃气。助十二络脉。通九窍安神除恍惚。大枣粥方大枣(二七枚)茯神(半两)粟米(二合)上件药。细锉。先以水二大盏。煮至一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温温食之。

治风热攻心。烦闷恍惚。神思不安。煮梨汤方。

梨(三枚切)沙糖(半两)上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分温二服。

治风热烦闷。口干多渴。宜服煮天门冬方。

天门冬(二斤去心)蜜(二合)上以水五升。煮天门冬十余沸。漉出。以新汲水淘三五遍。沥干。又以水三升和蜜。又煮三

治风热多睡。头痛烦闷。宜服木通粥方。

木通(二两锉)粳米(二合)上以水二大盏。煮木通取汁一大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温食之。

治风热攻心。烦闷不已。豉粥方。

豉(二合)青竹茹(一两)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盏。煎豉竹茹。取汁一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温温食之。

治风热。解丹石诸毒。蒸牛蒡方。

牛蒡嫩叶一斤。洗如法。好酥随多少炸牛蒡叶熟。更洗去苦味。重以酥及五味。焦炒食之。

又方。

上牛蒡根。捣绞取汁。每服二合。日三服。

又方。

上茅根捣绞取汁一大盏。食后分为四服。

[卷第九十六] 食治三诸方

夫渴有三般。一者渴。二者中。三者肾。若饮水多者。小便又少。名曰渴。若吃食多。不甚渴。小便数。渐消瘦。名曰中。若渴饮水不绝。甚者腿膝瘦弱。小便浊。有脂腋。名曰肾。此盖由积久嗜食咸物炙肉。饮酒过度。皆成渴。然大寒凝海。唯酒不冰。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喻如此之味。酒徒耽嗜。不离其口。酣醉以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且方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使金丹玉粒。亦不可救矣。良可悲夫。宜深思之。今以饮食调治。以助药力也。

治渴。饮水不止方。

黄丹(三分)栝蒌根(一两末)葱白(一握切)白面(五两)薤白(一握切)上件黄丹等末。以水和面。作饨样。先煮葱薤白令烂熟。即纳饨煮之。令熟。即并汁食

治三。心热气逆。不下食。宜吃杏酪粥方。

煎成浓杏酪(一升)黄牛乳(一升)大麦仁(三合折令细滑)上件药。依常法煮粥食之。入白锡沙糖和之。更大美也。

治渴。栝蒌粉方。

栝蒌根多取。削去皮。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造佳。上于新瓦中磨讫。以水淘。生绢袋摆。如造米粉法。曝干。热渴时。冷水调下一钱服之。大

治三。小便数。宜吃羊肺羹方。

羊肺(一具治如食法)精羊肉(五两切)粳米(半合)葱白(五茎切)生姜(少许)盐醋等

治渴口干。小便数。宜吃黄雌鸡粥方。

黄雌鸡(一只治如食法。)上以烂煮取肉。随意食之。其汁和豉作粥食之。亦妙。

又方。

上取牛乳。微温饮之。生饮令人利。熟饮令人渴。故宜微温。与马乳功同。

治渴口干。心神烦躁。宜吃栝蒌根羹方。

栝蒌根(半斤)冬瓜(半斤)上切作小片子。以豉汁中。煮作羹食之。

又方。

上单煎豉汁停冷。渴即饮之。亦佳。

治渴。神效煮兔方。

兔(一枚)新桑根白皮(半斤细锉)上剥兔去皮及肠胃。与桑根白皮同煮。烂熟为度。尽力食肉。并饮其汁。即效。

治渴。口干渴方。

鹿头(一枚治如食法)上蒸令熟。细切。入酱醋。任便食之。

治渴饮水。日夜不止。口干。小便数方。

田中螺(五升)上以水一斗。浸经宿。每取一大盏。入米一合。煮作粥食之。如渴即饮其水。甚效。

治渴。发动无时。饮水不足方。

生萝卜(五枚)上捣捩取汁一大盏。搅粥作饮。频吃甚效。

治渴。舌焦口干。小便数方。

野鸡(治如食法)上以水五大盏。煮取三大盏。渴即汁饮之。肉亦任性食之。

[卷第九十六] 食治水肿诸方

夫肾主于水。脾胃俱主于土。土性克水。脾与胃合。胃为水谷之海。若胃脘不能传化。使水脉闭

治水气。腹大脐肿腰痛。不能转动方。

赤小豆(五合)桑根白皮(三两锉)白术(二两)鲤鱼(一头三斤者净洗如常)上以水一斗。都一处煮。候鱼熟。取出鱼。尽意食之。其豆亦宜吃。勿着盐味。其汁入葱白

治水肿利小便。鲤鱼粥方。

鲤鱼(一头可重一斤去肠净洗)商陆(二两锉)赤小豆(三合)紫苏茎叶(二两)上于净锅中。着水五大盏。都候鱼烂熟。空腹食之。其汁入葱白生姜橘皮。及少醋。调和作

治水气洪肿。宜服羊肉方。

精羊肉(五两切)商陆(四两切)葱白(七茎并须)豉(一合)上以水三大盏。煮商陆取二盏半。去滓。下肉及葱等。煮作。空腹食之。并汁取尽。

治水气。面目及四肢虚肿。大便不通。宜服牵牛子粥方。

牵牛子(一两一半生一半炒并为细末)粳米(二合)生姜(一分细切)上将米煮粥。候熟。抄牵牛子末三钱。散于粥上。并入生姜搅转。空腹食之。须臾通转。即

又方。

冬麻子(二合以水研取汁一大盏半)糯米(二合)上以麻子汁和米。煮作粥。着少葱姜豉食之。

又方。

郁李仁(一两半汤浸去皮水研取汁)薏苡仁(二两研碎如粟米)上以郁李仁汁。煮薏苡仁。作粥。空腹食之。

又方。

鲤鱼(一头可重一斤去鳞肠肚净洗)冬麻子(半斤水研滤取汁一升)赤小豆(半升淘令净)上先以水四大盏。煮鱼豆欲熟。入麻子汁。更煮十余沸。出鱼。空腹食之。其豆及汁并宜食

又方。

商陆汁(三合)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二合)上相和。煎三五沸。每服二合。搅粥半盏。空心食之。

治水气。利小便。除浮肿。黑豆粥方。

黑豆(半升)桑枝(锉半升)构皮(枝)(锉半升)上以水五大盏。煮取二大盏。去滓。每取汁一盏。入米一合。煮作粥。空心食之。

又方。

鲤鱼(一头重一斤治如食法)上煮令熟。取汁并鱼。入冬瓜葱白。作羹食之。如未效。再作食之。

治脚肿满转入腹。垂死方。

赤小豆(一升淘令净)上以水三斗。煮熟。去豆取汁。浸脚。冷即重暖用之。其豆食之亦妙。

治十种水病不瘥。垂命方。

猪肉(半斤细切)上用粳米三合。水三升。入葱豉椒姜作粥。每日空腹食之。

又方。

青头鸭(一只剥去毛足头及肠)上修事和粳米煮。令熟。着五味姜葱豉。任意食之。切勿入盐。

[卷第九十六] 食治咳嗽诸方

夫五脏六腑皆有嗽。而肺最多。然肺居四脏之上。外合皮毛。皮毛喜受风冷。故肺独易为嗽肝肿引

治上气咳嗽。胸膈伤痛。气喘。粳米桃仁粥方。

粳米(二合)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上以桃仁和米煮粥。空腹食之。

又方。

猪喉(一具去脂细切)生地黄(六两取汁)稀饧(四合)上抄猪喉。即下地黄汁。及姜葱盐豉各少许。候熟。去滓。取汁。即下饧搅匀。以瓷器中盛

治伤中筋脉。急上气。咳嗽。鹿髓煎方。

鹿髓(半斤)蜜(三合)生地黄汁(四合)酥(三合)桃仁(三两二味各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上煎地黄杏仁桃仁等。汁减半。纳鹿髓酥蜜。煎如稀饧。收瓷盒中。每取一匙。搅粥半盏。

又方。

枣(二十枚去核)酥(四两)上以酥微火煎。令入枣肉中。煎尽酥。常含一枚。微微嚼。咽下极效。

又方。

稀饧(三合)杏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熬研成膏)上相和得所。每取一匙。搅粥半盏。不计时候食之。

又方。

生姜(五合)沙糖(五两)上煎令相和。每服一匙。搅粥半盏。不计时候食之。

益心润肺。作胸膈烦躁。除咳嗽。灌藕方。

生藕(五挺大者)生百合(二两)生薯药(三两)白茯苓(二两末)枣(三七枚去皮核)生上将百合薯药天门冬烂研。入蜜更研取细。次入枣瓤。次入茯苓。次入面。溲和。干则更入少食之。

治肺气疗虚羸。喘息促急。咳嗽等。宜服杏仁粥方。

杏仁(二十一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以三合黄牛乳投绞取汁)枣(七枚去核)粳米(二合)桑上以水三大盏。先煎桑根白皮枣姜等。取汁二盏。将米煮粥。候临熟。入杏仁汁。更煮五七

治上气喘急咳嗽。宜服此方。

猪kt(三具去脂细切)上以枣三十枚。去皮核。好酒三升同浸。秋冬七日。春夏三日。布捩去滓。随性暖服之。

[卷第九十六] 食治烦热诸方

夫心烦者。由阴阳更虚。阴气偏少。阳气暴胜故也。亦有风热相搏。风毒攻心。烦躁昏愦。

治烦热去渴。补中。养神益气。除百疾。令人心神悦畅。藕实羹方。

藕实(三两新嫩者)甜瓜皮(四两切)菜(四两切)上以豉汁中。相和作羹。调和食之。

治心下烦热。止渴。鸡子羹方。

鸡子(三枚)叶(一斤切)淡竹笋(四两去皮切)上以豉汁中煮作羹。临熟。破鸡子投入羹中食之。

治壅毒攻心。烦热恍惚。黑豆羹方。

黑豆(三合)淡竹叶(五十片)枸杞茎叶(五两切)上以水二大盏。煮二味。取一大盏。去滓。下枸杞叶。煮熟。入五味。作羹。放温食之。

治气壅烦热或渴。藿叶羹方。

藿叶(一斤切)葱白(一握切)上以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

治膈上烦热多渴。导利九窍。滑石粥方。

滑石(二两碎)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盏。煎滑石至二盏。去滓。下米煮粥。温温食之。

治心下烦热多渴。恍惚。寒水石粥方。

寒水石(二两捣碎)粳米(二合)牛蒡根(四两切)上二味。以水四大盏。煎至二盏半。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治心膈虚躁。口干烦渴。不多饮食。小便赤涩。生地黄粥方。

生地黄汁(一合)生姜汁(半合)蜜(一合)粳米(二合)淡竹沥(二合)上件药。先将米煮粥。临熟。下地黄姜汁煮令熟。次下蜜并竹沥。搅转。食后良久。或临卧

治胸中烦热。或渴心躁。葛粉粥方。

葛粉(四两)粟米(半斤)上以水浸粟米经宿。来日漉出。与葛粉同拌令匀。煮粥食之。

治风壅。心膈烦热。口舌干渴。木通散方。

木通(三两锉)生地黄(五两切)粳米(三合)上以水三大盏。煎取二盏。去滓。入米煮粥食之。

治心胸结气。烦热。或渴。狂言惊悸。茯神粥方。

茯神(一两)羚羊角(半两)粳米(三合)上二味。捣罗为末。与米同煮为粥。食之。

治心中烦热。狂言目眩。宜吃藕羹方。

藕(半斤去皮薄切)薄荷(一握)菜(半斤)豉(二合)上以水浓煎。豉汁中作羹。入五味。饱食之。饥即再作食之。

治心脏烦热。止渴除口干。散积血。极效方。

藕(半斤去皮绞取汁)上以蜜一合相和。服之。

治烦热少睡多渴。小麦饭方。

上用小麦作饭。水淘食之。

通利肠胃。除胸中烦热。解酒毒。菘菜羹方。

菘菜(二斤)上煮作羹。淡食之。作齑食之亦好。

治心脏烦热。躁渴不得睡卧。酸枣仁粥方。

酸枣仁(一两捣为末)粳米(二合)上煮米作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半两。搅匀食之。

治胸中伏热。心烦躁闷。口干气逆。宜吃玉屑饭方。

粱米饭(一盏)绿豆粉(四两锉)上将饭散于粉内。拌令匀。入汤内煮令熟。用豉汁和食之。

[卷第九十六] 食治霍乱诸方

夫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射中焦。名为霍乱也。皆由饱食豚脍。复啖乳酪。海陆百品。无壅冷

治霍乱不止。心胸烦闷。宜吃诃黎勒粥方。

诃黎勒皮(半两)生姜(一两切)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盏。煎诃黎勒等。取汁二盏。去滓。下米煮粥。不计时候食之。

治霍乱吐利腹痛等疾。高良姜粥方。

高良姜(一两锉)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盏。煎良姜取二盏半。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治霍乱后气脱虚羸。或渴不止。宜服蜡粥方。

黄蜡(半两)粳米(三合细研)上先以水煮粳米作粥。临熟。次下蜡。更煮。候蜡消。温温服之。

[卷第九十六] 食治五噎诸方

夫五噎者。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宜

治五噎。胸膈妨塞。饮食不下。瘦弱无力。羊肉索饼方。

羊肉(四两炒作)白面(半斤)陈橘皮(一分汤浸去白瓤焙)生姜汁(一合)上以橘皮末及生姜汁和面。作索饼。于豉汁中煮熟。入食之。

治五噎食饮不下。胸膈妨塞。瘦弱无力。宜吃黄雌鸡索饼方。

黄雌鸡(一只去毛肠炒作)面(半斤)桂心末(一分)赤茯苓(一分末)上以桂心等末和面。溲作索饼。于豉汁中煮。入食之。

治五噎饮食不下。胸中结塞。瘦弱无力。宜吃乌雌鸡切面羹方。

乌雌鸡(半只治如食法)白面(四两)桑根白皮(三分锉)赤茯苓(三分末)桂心末(一分)上件二味末。入面中。先以水煮桑根白皮汤。溲面。切。入豉汁和煮熟。与鸡肉调和。一如

治气噎方。

蜜(半斤)酥(三两)生姜汁(一合)上三味相和。以微火煎如稀饧。每于酒中调一匙服之。空食之亦佳。

治噎病。胸间积冷。饮食不下。黄瘦无力。川椒面拌粥方。

川椒(一百粒去目)白面(二合)上以醋淹椒令湿。漉出。于面中拌令匀。便于豉汁中煮。空心和汁食之。

治胸膈疾气壅结。食饮不下。如似鲠噎方。

桂心(三分)赤茯苓(一两)桑根白皮(二两)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煎二盏半。去滓。下粳米二合。煮作粥食之。

治噎不下食方。

上取崖蜜。每于粥中。化半匙食之。

治噎病不下食方。

舂杵头细糠(半合)白面(四两)上相和。溲作馄饨。于豉汁中煮食之。

又方。

老牛沫如枣许大。置稀粥中饮之。终身不噎矣。勿令患人知。

[卷第九十六] 食治心腹痛诸方

夫心腹痛者。由寒客于脏腑之间。与气血相搏。随气上下。攻击心腹而痛。脏气虚邪。气胜

治邪气攻心腹痛。桃仁粥方。

桃仁(二十一枚去皮尖)生地黄(一两)桂心(一两末)粳米(三合细研)生姜(一分并地上先用水煮米作粥。次下桃仁等汁。更煮令熟。调入桂心末。空腹食之。

治心中冷气。往往刺痛。腹胀气满。荜茇粥方。

荜茇(一分)胡椒干姜(炮裂锉)槟榔桂心(以上各一分)粟米(三合)上以上五味。捣罗为末。以水二大盏。水煮粥。候米熟。入药末三钱。搅令匀。每日空腹食

治心腹冷气入心。撮痛胀满。吴茱萸粥方。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一(二)合〕上以葱豉煮粥。候熟。下茱萸末二钱。搅令匀。空腹食之。

治心腹冷气。往往结痛。或遇风寒。及吃生冷。即痛发动。高良姜粥方。

高良姜(半两锉)粳米(二合)陈橘皮(半分汤浸去白瓤末)上以水三大盏。煎高良姜陈橘皮。取汁一盏半。去滓。投米煮粥。空腹食之。

治冷气心腹痛。妨胀。不能下食。紫苏粥方。

紫苏子(一合微炒)桂心(末二钱)上捣碎紫苏子。以水二大盏。绞滤取汁。入米二合煮粥。候熟。入桂末食之。

[卷第九十六] 食治一切痢疾诸方

夫一切痢者。由荣卫不足。肠胃虚冷。冷热之气。乘虚入胃。客于肠间。肠虚即泄也。此皆

治积冷气。痢下脓血。肌瘦。不能饮食。炙肝散方。

猪肝(一具去筋膜)木香人参(去芦头)白术黄连(去须微炒)干姜(炮裂锉)陈橘皮上捣细罗为散。将肝切作片子。以药末一两。掺令匀。即旋以弗子炙令香熟。空腹食之。如

治赤白痢。久不瘥。困劣。烦渴甚者。宜服羊脂粥方。

羊脂(一两)猪脂(一两)黄牛脂(三两)葱薤(各五茎切去须)汉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上先将脂等与葱薤生姜同炒。次用水入粳米三合。煮成粥。入莳萝椒末。搅令匀。空腹填服

治脾胃久冷气痢。瘦劣甚者。宜食猪肝方。

猪肝(一具去筋膜)干姜(半两炮裂锉)芜荑(半两)诃黎勒(三分煨用皮)陈橘皮(三上捣诸药为末。肝细切。入药末。一两拌令匀。依常法作。熟爆。空心食一两枚。用粥

治赤白痢。蜡煎饼方。

鸡子(五枚取黄)薤白(三茎去须细切)白曲(四两)蜡(一两)上将鸡子并薤白。调和曲。作煎饼。用蜡揩铛。唯熟为妙。空腹任意食之。

治积冷下痢腹痛。宜吃醋煮猪肝方。

猪肝〔四(一)具去筋膜切〕芜荑末(半两)上以酽醋二升。入芜荑末。煮肝令熟。空心任性食之。

治赤白痢。休息气痢。久不瘥者。宜吃拨粥方。

薤白(一握去须细切)葱白(一握去须细末)白面(四两)上以上和面。调令匀。临汤。以箸旋拨入锅中。熟煮。空腹食之。

治赤白痢及水痢。生姜粥方。

生姜(半两湿纸裹煨熟细切)白面(可拌姜令足)上将姜于面中拌和。如婆罗门粥法。于沸汤中。下煮令熟。空腹温温吞之。

治冷痢。饮食不下。宜吃附子粥方。

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脐)干姜〔一两(分)炮裂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末。每日空腹煮粥。纳药一(二)钱食之。以瘥为度。

治胸腹虚冷。下痢赤白。鲫鱼粥方。

鲫鱼(四两切作脍)粳米〔三(二)合〕上以米和脍作粥。入盐椒葱白。随性食之。

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痢下赤白不止方。

曲末(一两微炒)粳米(二合)上煮粥。空腹食之。亦主小儿无辜痢。

治脾胃虚冷。下白脓痢。及水谷痢。薤白粥方。

薤白(去须切五合)粳米(二合)上作粥。入姜椒。煮令熟。空腹食之。

治血痢。日夜百余行。宜服此方。

葛粉(二两)蜜〔二(一)合〕上以新汲水二中盏。搅令匀。空腹分两度服之。

治诸痢不瘥。黍米粥方。

黍米(二合)蜡(一两)羊脂(一两)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捣末)上煮黍米作稀粥。临熟。入阿胶腊羊脂搅令消。空腹食之。

治水痢病不瘥。宜服此方。

林檎(十颗)上以水一大盏。煮取六分。去滓。每取一合。搅粥食之。

治赤白痢久不瘥。鲫鱼脍方。

鲫鱼一斤鲜者。去鳞鬣肠。细切作脍。用蒜齑调和食之。

治血痢。马齿粥方。

马齿菜(二大握切)粳米(三合折细)上以水和马齿菜煮粥。不着盐醋。空腹淡食一顿效。

[卷第九十六] 食治五痔诸方

凡痔疾有五。若肛边生肉如鼠奶。出孔外。时时脓血出者。名牡痔。若肛边肿痛生疮者。名大度

治五痔下血不止。黄粥方。

黄(一两细切)粳米(二合)上以水二大盏。煎黄取一盏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又方。

苍耳苗叶(一斤细切)粳米(三合)上豉汁中。入米煮作羹着少盐葱白。空腹食之。作粥亦得。

又方。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入水一大盏绞汁)粳米(二合)上杏仁汁中。投米煮作粥。空心食之。

治五痔及泻血。赤饼方。

赤饼(三枚市买者)胡荽(五两洗择入少醋拌)上空腹。以饼夹胡荽食之。不用别吃物。一两服血止。

治五痔及煞诸虫方。

鳗kt鱼。

治如食法。上切作片。以盐椒葱白调和。炙熟食之。

治五痔疮。宜服此方。

鸳鸯一只。活食法煮令熟。细切。以五辛和食之。作羹亦妙。

治五痔下血不止。肛肠疼痛方。

野狸一只。去皮肠胃及骨。上。薄切作片。着少面。并椒姜葱白盐醋调和。炙熟食之。或作

又方。

鸲鹆一只。去毛羽肠肚。炙令熟食之。作羹亦得。

又方。

木槿花半斤。新者。于豉汁中。入椒盐醋葱白相和。煮令熟。空腹食之。

又方。

竹叶半斤。上切入豉汁中。煮作羹。着少盐醋椒葱白调和。空腹食之。

治痔病下血不止方。

桑耳(二两捣碎)上件药。每服一两。以水一大盏。煎取七分。去滓。着椒葱白粳米。煮作羹。空腹食之。

治久患野鸡痔。下血不止。肛边疼痛。食之十损无不瘥方。

野猪肉(一斤)上切作片。着椒姜葱白。煮令熟。空腹食之。作羹亦得。

治野鸡痔。血不止。肛边疼痛方。

鲤鱼一头治如食法上细切作脍。以蒜酱盐醋食之。

[卷第九十六] 食治五淋诸方

夫五淋者。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是也。此皆由肾虚。而膀胱热也。肾虚则小便数

治五淋。小便涩少疼痛。宜吃冬麻子粥方。

冬麻子(二合)葵子(一合)米(三合)上研二味。以水二大盏。淘绞取汁。和米煮粥。浑着葱白。熟煮食之。

又方。

葵菜(一斤切)粳米(二合)葱白(一握去须切)上以水煮葵菜令熟。入米及葱煮熟。入少许浓生姜汁。搅令匀。空腹食之。

治五淋。小便秘涩妨闷。宜食酥浆水粥方。

酥(一合)米(三合)浆水(二升)上以浆水煮粥。临熟下酥。适寒温食之。

治五淋。小肠结痛。小便不快。宜食榆白皮索饼方。

榆白皮〔二(一)两切〕面(四两)上以水一大盏半。煎榆白皮取汁一盏。去滓。浸面作索饼。熟煮。空心食之。

治热淋小便出血疼痛。车前子叶作羹方。

车前子叶(一斤)葱白(一握)粳米(二合)上切车前子叶。和豉汁中。煮作羹。空腹食之。

治小便出血碜痛。宜吃生地黄粥方。

生地黄汁(三合)蜜(二合)米〔三(一)合〕车前叶(取汁三合)上先以水一大盏半。煮成粥。次入诸叶汁。及蜜。更煎三两沸。分为二服。

治热淋。小便涩少。碜痛沥血。宜服葡萄煎方。

葡萄(绞取汁五合)藕汁(五合)生地黄汁(五合)蜜(五两)上相和。煎如稀饧。每于食前服二合。

治热淋。小便碜痛。腹内气壅。宜食冬瓜羹方。

冬瓜(一斤)葱白(一握去须细切)冬麻子(半升)上捣麻子。以水二大盏。绞取汁。煮冬瓜葱白作羹。空服食之。

治小便淋涩少痛。宜食青头鸭羹方。

青头鸭(一只全用肉细切)冬瓜(四两细切)萝卜(半两细切)葱白(四两细切)上如常法作羹。煮盐醋五味。空腹食之。

又方。

青粱米(半升)葱白(半斤去须切)上于豉汁中。煮作粥。空腹量力食之。

治小便不通淋沥。宜服青小豆方。

青小豆(半升)冬麻子(三合捣碎以水二升淘绞取汁)陈橘皮(一合末)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熟食之。

治热淋。利小便。宜食凫葵粥方。

凫葵(一斤切)粳米(半升)上于豉汁中煮作粥。空腹食之佳。

治小便赤涩。脐下急痛。葱粥方。

葱白(十茎去须切)黄牛乳〔三(二)合〕粳米(三合)上先以乳炒葱令熟。即入米水。依寻常煮粥。食之。

又方。

上取牛犊蹄煮熟热吃。甚利小便。

[卷第九十六] 食治小便数多诸方

夫小便数又多者。此由下焦虚冷故也。肾主水。与膀胱为表里。肾气衰。不能制于津液。脬

治膀胱虚冷。小便数不禁。补益五脏。黄雌鸡肉粥方。

黄雌鸡(一只去毛羽肠脏)粳米(一升)黄(一两锉)熟干地黄(一两半)上三味同煮。令极熟。去药。及擘去鸡骨。取汁并肉。和米煮作粥。入酱一如食法调和。空

治下焦虚冷。小便多数。瘦损无力。宜食生薯药羹方。

生薯药(半斤切)薤白(半斤去须切)上于豉汁中煮作羹。如常调和食之。

治小便多数。瘦损无力。宜食羊肺羹方。

羊肺(一具细切)上入酱醋五味。作羹食之。

治小便数多。宜食小豆叶羹方。

小豆叶(一斤细切)上于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

治小便利。宜食鸡肠叶羹方。

鸡肠叶(一斤细切)上于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