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国学名著>太平御览>第五百二十三章 卷五百二十三 礼仪部二

《太平御览》第五百二十三章 卷五百二十三 礼仪部二· 李昉等

○叙礼下

  《礼记外传》曰:吉、凶、宾、军、嘉,即五礼之目也。吉礼者,祭祀郊庙宗社之事是也;(起自神农氏,始教民种穀。礼始於饮食,吹苇籥,击土鼓,以迎田祖,致敬鬼神,皆用乐。此伊耆氏即神农别号。)凶礼者,丧纪之说、年穀不登、大夫去国之事也;(黄帝始养生送死也。)宾礼者,贡献朝聘之事是也;军礼者,始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嘉礼者,好会之事,起自伏羲以俪皮为币,始制嫁娶,(享通者,嘉会之事也。)其后有冠、(冠者,代父之事也。婚有继世之道,物有代谢之期,悲发於衷,乃非纯吉,故为喜慰之事也。)乡饮酒、乡射、食耆老、王燕族人之事是也。(四者亦嘉会也。)但前代象天,其礼质而略;后代法地,其事烦而文。唐虞之际,五礼明备,周公所制文物极矣。

  《左传·文下》曰: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讨其来朝也。季文子曰:"齐侯其不免乎?已则无礼,(执王使而伐其罪。)而讨於有礼者,曰女何故行礼?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已则反天,而又以讨人,难以免矣。"

  又《文公》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坠,曰:"见有礼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於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又《宣十六年》曰: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原襄公,周大夫。相,佐也。)殽蒸。(烝,外也。升殽於俎。)武子私问其故。(享当体荐而殽蒸,故怪问之。武,士会谥。季,其字。)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所以示其俭。)宴有折俎。(体解节折,外之於俎,物皆可食,所以示慈惠也。)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公谓诸侯。)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又《昭二年》曰:晋侯使韩宣子来聘,(公即位故。)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代赵武为政,虽盟主而修好同盟,故曰礼。)观书於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易、象》,上下经之象辞。《鲁春秋》,史记之策书。《春秋》遵周公之典以序事,故曰:"周礼尽在鲁"也。)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易·象》《春秋》,文王周公之制。当此时儒道废,诸国多缺,惟鲁备,故宣子适鲁而说之也。)

  又《昭四》曰:楚灵王使问礼於左师与子产,左师曰:"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言所闻,谦示所未行。)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其礼,六仪也。宋爵公,故献公礼。)子产曰:"小国共职,敢不荐守?"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郑,伯爵,故献伯、子、男会公之礼。)

  又《昭五》曰:公如晋,自郊劳至於赠贿,(往有郊劳,去有赠贿。)无失礼。(揖让之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於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於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又《昭七》曰: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不能相仪答郊劳,以此为已疾。)乃讲学之,(讲习也。)苟能礼者从之。及其将死也。(二十四年孟僖子卒,传终言之。)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幹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僖子卒时,孔丘年三十五。)圣人之后也。我若获没,(得以寿终。)必属说与何忌於夫子,使事之(说南宫敬、叔何忌、孟懿子,皆僖子之子也。)而学礼焉,以定其位。"(知礼则位安。)

  又《昭二十五》曰:郑子太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经者,道之常。)地之义也,(义者,利之宜也。)民之行也。'(行者,人所履。)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简子曰:"甚哉,礼之大也。"对曰:"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纬经错居以相成者。)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

  又《昭二十六》曰:齐景公曰:"善哉,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有天地则礼义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箴,谏也。)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从,不自专。)妇听而婉:(婉,顺也。)礼之善物也。"

  又《定下》曰:公会齐侯於祝其,实夹谷。(夹谷即祝其地。)孔丘相,(相,会仪也。)犁弥言於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

  又《定下》曰:邾隐公来朝,(朱子益也。)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王朝者之贽。)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礼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不合法度。)心已亡矣。"

  又《哀上》曰:太宰嚭召季康子,(嚭,吴大夫。)康子使子贡辞。太宰嚭曰:"国君道长大,(言君长于道路。)而大夫不出门,此何礼也?"对曰:"岂以为礼畏大国也?(畏大国,不敢虚国尽行。)大国不以礼命於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

  《春秋说题辞》曰:礼者,所以设容,明天地之体也。

  《论语》曰: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又曰: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又曰: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征,成也。杞宋二国,夏殷之后。夏殷之礼,吾能说之,杞宋之君不足以成也。)

  又曰:子张问:"十世可知也?"(世谓易姓之世也。问其制度变易为何。)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所损益可知也者,据时篇目皆在可校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自周之后,以为交易损益之极,极于三王,亦不是过也。)

  又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又曰: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言礼非但崇此玉帛而已,所贵者乃贵其安上治民。)

  《汉书》曰: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於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仪法,为简易。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上患之。通知上益厌之,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十月。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於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戟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至礼毕,尽伏,置法酒,(文颖曰:作酒令法也。苏林曰:常会须天子中起更衣,然后入置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如淳曰:抑,屈。)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拜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通出,皆以五百金赐诸生。诸生乃喜曰:"叔孙生圣人,知当世务也。"

  又曰:王者必因前王之礼,而顺时施宜,有所损益,节人之心,稍稍制作。

  又曰:宣帝时,谏议大夫王吉上疏,愿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代之人,跻之仁寿之域。

  范晔《后汉书·曹褒传》曰:诏召玄武司马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固曰:"京师诸儒多能说礼,宜广招集,共议失得。"帝曰:"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章和元年正月,乃召褒诣嘉德门,令小黄门持班固所上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敕褒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施行於南宫东观,尽心集作。"

  《典略》曰:孔子过宋,与弟子集礼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使拔其树。去适郑。

  《六韬》曰:太公对文王曰:"礼者,治之粉泽也。"

  《管子》曰:礼者,因人之情,缘义之理,为之节文者也。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孙卿子》曰:礼者,人主以为群臣尺寸寻丈检式也。礼有三本:天地,生之本;先祖,类之本;君师,治之本。国之本在礼也。

  又曰:人生有欲,欲则求,求则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养之。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馨,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黼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越席,沐浴机筵,所以养体也。

  《庄子》曰:三王五帝之礼仪法度,不矜於同而矜於治,故譬三王五帝之礼仪法度,其犹楂梨橘柚果瓜之属耶?其味反而皆可於口。

  《文子》曰:老子云:为礼者,雕琢人性,矫拂其情。目虽欲之,禁以法;心虽乐之,节以礼。趋翔周旋,屈节异仪。肉凝而弗食,酒败而不饮。外束其形,中愁其意,汨阴阳之和而迫生命之情。

  《慎子》曰:礼从俗政,上国有贵贱之礼,无贤不肖之礼;有长幼之礼,无勇怯之礼;有亲疏之礼,无爱恶之礼也。

  《淮南子》曰:礼者,体情而制文者也。

  又曰:夫水积则生相食之虫;(言大鱼食小鱼。)土积则生食肉之兽;礼饰则生伪慝之儒。(伪,诈。慝,奸。)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说苑》曰:齐景公登酎,晏子修食礼以待。公曰:"礼,寡人餍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礼而治国,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驭马也。无礼而治国家者,婴未尝闻也。"景公曰:"善。"乃饰酎更席,以为上客。

  《尸子》曰:秋为礼,西方为秋。秋,肃也。万物莫不肃敬,礼之至也。

  《韩诗外传》曰:晏子聘鲁,下堂则趋,授立则跪。子贡怪之,问孔子。孔子问晏子,晏子对曰:"夫上堂之礼,君行一,臣行二也。今君之受币也毕,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礼中语裥礼。"

  《董生书》曰:礼者,天所为也;文者,人所为。谓之礼者,因人情为节文,以救其乱也。夫堤者,水之防也;礼者,人之防也。刑防其末,礼防其本也。

  《白虎通》曰:夫礼者,阴阳之际也,百事之会也。所以尊天地、宾鬼神、序上下之道也。

  《袁淮书》曰:礼者,缘人情而为之节度者也。严父,爱亲之情也;尊亲,敬长之义耳。

  《物理论》云:礼者,履也,律也。义同而名异。

  孙卿《礼赋》曰: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