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马尾藻的分词解释
wěizǎo

马尾藻

马尾藻读音为 mǎ wěi zǎo。意思是:褐藻的一属。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四部分。茎略呈三棱形,叶子多为披针形。生近海中,可做饲料,又可用来制褐藻胶和绿肥。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海藻》。

繁体馬尾藻

拼音mǎ wěi zǎo

注音ㄇㄚˇ ㄧˇ ㄗㄠˇ

词语分解

马尾藻mǎ wěi zǎo
词语意思
褐藻的一属。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四部分。茎略呈三棱形,叶子多为披针形。生近海中,可做饲料,又可用来制褐藻胶和绿肥。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海藻》。
分词解释
叶子:
1.植物的叶的通称。
2.书页。我国古书原来皆作卷轴,到唐代始有叶子。
3.古代博戏用具。即叶子格。
海藻:
1.亦作“海薻”。
2.又名海萝﹐海苔。生于海中的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等。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入药。
部分:
见“整体与部分”。
绿肥:
一种当植株还是绿色状态时就耕翻下去,在地里发酵,用以培肥土壤的草本作物(如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