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鞭石的分词解释
biānshí

鞭石

鞭石读音为 biān shí。意思是: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2.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拼音biān shí

注音ㄅㄧㄢ ㄕㄧˊ

词语分解

鞭石biān shí
词语意思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2.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分词解释
石桥
1.石造的桥。
2.特指浙江省天台山的名胜石梁。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起立
1.站起直立;站起来。多用示敬意。
2.竖立。
3.腾跃而起。
4.指涌起。
5.建造;建筑。
6.创建;建立。
不调
1.不协调。
2.特指音调不和谐。
3.与人合不来。
典故
①典章和掌故:熟于朝廷典故。
②诗文中引用古书里的故事或语句:稼轩作词多用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