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阴阳历的分词解释
yīnyáng

阴阳历

阴阳历读音为 yīn yáng lì。意思是:历法的一种。兼备阳历与阴历的特点,故名。主要特征是按月相盈亏变化周期定月,按寒暑节气的周期调节历年的长度。月的平均值约等于朔望月,年的平均值近于回归年。

繁体陰陽曆

拼音yīn yáng lì

注音ㄧㄣ ㄧㄤˊ ㄌㄧˋ

词语分解

阴阳历yīn yáng lì
词语解释
历法的一种。兼备阳历与阴历的特点,故名。主要特征是按月相盈亏变化周期定月,按寒暑节气的周期调节历年的长度。月的平均值约等于朔望月,年的平均值近于回归年。
分词解释
回归年:
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一个回归年等于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叫太阳年。
变化:
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化学变化ㄧ变化多端ㄧ情况发生了变化。
朔望月:
又称“太阴月”。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
寒暑:
①冷和热:寒暑表。
②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寒暑易节丨经历了十五个寒暑才完成这部书稿。
盈亏:
1.语出《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本谓自然之道盈满者则亏减之。后多以“盈亏”指增减;盈满或亏损。
2.指月之圆缺。
3.犹得失。
4.指胜负。
5.指企业或事业的赚钱或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