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银两的分词解释
yínliǎng

银两

银两读音为 yín liǎng。意思是: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清末有实银两和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同。虚银两是一种记帐货币﹐有一定的含银量﹐并无实物。

繁体銀兩

拼音yín liǎng

注音ㄧㄣˊ ㄌㄧㄤˇ

词语分解

银两yín liǎng
词语解释
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清末有实银两和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同。虚银两是一种记帐货币﹐有一定的含银量﹐并无实物。
分词解释
主要:
1.把握事物的关键。
2.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
成色:
1.金属货币或器物中所含的金属纯度。
2.泛指质量。
3.犹体统。
一定:
1.一经制定;一经确定。
2.固定不变;注定。
3.规定的,确定的。
4.必然;确实无疑。
5.表示坚决。多用于第一人称。
6.某种程度的;适当的。
7.特定。
8.犹统一。
记帐:
1.亦作“记账”。
2.登记账册。
3.指暂记一笔账﹐货款后付。
秤量:
谓用秤衡计物体重量。引申为衡量﹐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