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蟠夔纹的分词解释
pánkuíwén

蟠夔纹

蟠夔纹读音为 pán kuí wén。意思是: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盘曲的夔龙组成的图案。盛行于殷和西周。

繁体蟠夔紋

拼音pán kuí wén

注音ㄆㄢˊ ㄎㄨㄟˊ ㄨㄣˊ

词语分解

蟠夔纹pán kuí wén
词语解释
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盘曲的夔龙组成的图案。盛行于殷和西周。
分词解释
组成:
谓由部分或个体组合成为整体。
纹饰:
器物上的花纹装饰。
夔龙:
1.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2.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图案:
狭义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广义指对器物进行工艺处理前,根据其造型结构、色彩、纹样的设计方案做成的图样。只有造型结构而无装饰纹样的器物,其图案称“立体图案”。
青铜器:
中国古代用铜和锡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商周奴隶制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当时铸造了大量礼器、兵器和生产工具。流传于后代,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则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