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蟋蟀的分词解释
shuài

蟋蟀

蟋蟀读音为 xī shuài。意思是:1.亦作“螅蟀”。 2.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3.《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晋僖公“俭不中礼”。 4.象声词。 蟋蟀科的跳跃昆虫的通称,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声而著称。触角较身躯为长

拼音xī shuài

注音ㄒㄧ ㄕㄨㄞˋ

近义词蛐蛐 

词语分解

蟋蟀xī shuài
词语解释
1.亦作“螅蟀”。
2.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3.《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晋僖公“俭不中礼”。
4.象声词。
[cricket] 蟋蟀科的跳跃昆虫的通称,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声而著称。触角较身躯为长
分词解释
善于:
即单于。王莽于天凤二年改称匈奴为恭奴,单于为善于。见《汉书.匈奴传下》。
唐风:
1.《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参阅《毛诗正义.唐谱》注。
2.唐尧的遗风。
3.具唐人风格的诗。
小序:
1.指《毛诗》中冠于各篇之首解释主题的简短序言。《毛诗》有大序﹑小序﹐合称《毛诗序》。
2.作者或他人在单篇诗文或集前的序言。
后腿:
1.昆虫或四肢动物长在身体后部的两条腿。
2.指人行走时支撑在后面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