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节度使的分词解释
jiéshǐ

节度使

节度使读音为 jié dù shǐ。意思是:官名。唐睿宗时(710-711)始置。玄宗天宝初,于沿边重地设九节度使,一经略使,总揽辖区内军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节度使,辖二、三州至十余州不等。五代沿设,废置不常。北宋初,中央收兵权,节度使成为将相、勋戚和宗室的荣衔,无实权。辽、金设此官,元代废止。

繁体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注音ㄐㄧㄝ ˊ ㄉㄨˋ ㄕㄧˇ

词语分解

节度使jié dù shǐ
词语解释
官名。唐睿宗时(710-711)始置。玄宗天宝初,于沿边重地设九节度使,一经略使,总揽辖区内军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节度使,辖二、三州至十余州不等。五代沿设,废置不常。北宋初,中央收兵权,节度使成为将相、勋戚和宗室的荣衔,无实权。辽、金设此官,元代废止。
分词解释
内地:
①王朝京畿之内的地区: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
②离边疆或沿海较远的地区:内地与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将相:
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
兵权:
1.用兵的权谋;计谋。
2.掌管和指挥军队的权力。
沿边:
1.靠近边境一带。
2.把窄条的布或绦子等缝在衣物边上。
废置:
认为没有用而搁在一边:这些材料废置不用,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