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翰林院的分词解释
hànlínyuàn

翰林院

翰林院读音为 hàn lín yuàn。意思是:官署名。唐代初设,集各种才艺之人于院中供皇帝使令。开元末另开学士院,供职者称翰林学士。宋代设翰林学士院,为皇帝起草诏旨。明代成为外朝官署,清代沿设,为“储才”之所,掌编修国史、进讲经史、草拟文书等事务,长官是掌院学士。 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拼音hàn lín yuàn

注音ㄏㄢˋ ㄌㄧㄣˊ ㄧㄨㄢˋ

词语分解

翰林院hàn lín yuàn
词语解释
官署名。唐代初设,集各种才艺之人于院中供皇帝使令。开元末另开学士院,供职者称翰林学士。宋代设翰林学士院,为皇帝起草诏旨。明代成为外朝官署,清代沿设,为“储才”之所,掌编修国史、进讲经史、草拟文书等事务,长官是掌院学士。
[the Imperial Academy] 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分词解释
才艺:
才能;才华:多才艺|才艺多方|从臣才艺咸第一。
编修:
官名。宋代有史馆编修。明清属翰林院,位次修撰,与修撰﹑检讨同为史官。见《历代职官表》卷二三。
草拟:
起草;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