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管商的分词解释
guǎnshāng

管商

管商读音为 guǎn shāng。意思是:管仲和商鞅的并称。两人分别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

拼音guǎn shāng

注音ㄍㄨㄢˇ ㄕㄤ

词语分解

管商guǎn shāng
词语解释
管仲和商鞅的并称。两人分别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
分词解释
政治家:
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并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多指国家﹑政党的领导人物。
商鞅:
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
重要:
1.指重镇﹑要地。
2.谓重大而主要。
春秋:
①年岁;光阴:苦度春秋|他在讲台上耕耘了四十个春秋。
②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
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
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⑤古代史书的通称。
管仲:
管仲(?-前645)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齐桓公即位后,由鲍叔牙推荐,被任命为相。在齐国改革内政,整顿军队,确立选拔人才制度,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使齐国力大振。又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终使齐桓公成就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