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端公的分词解释
duāngōng

端公

端公读音为 duān gōng。意思是:1.唐代对侍御史的别称。 2.男巫的别称。 3.宋代对衙役的称呼。

拼音duān gōng

注音ㄉㄨㄢ ㄍㄨㄙ

词语分解

端公duān gōng
词语解释
1.唐代对侍御史的别称。
2.男巫的别称。
3.宋代对衙役的称呼。
分词解释
别称:
正式名称以外的别名。
御史:
1.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2.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
男巫:
古代男性巫官。祭祀时多作舞以娱鬼神。后亦指民间以装神弄鬼弭灾祈福为业的男性。
称呼:
1.叫。对人呼唤其身份﹑名称等。
2.表示被招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的名称。
衙役:
古代官署里的差役:三班衙役|忙唤了个心腹的衙役进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