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秦始皇陵的分词解释
qínshǐhuánglíng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读音为 qín shǐ huáng líng。意思是: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000米骊山北麓。占地12万平方米。分内外二城,内城方形,周长2525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秦始皇即位之初,就动用七十万人建陵。陵园规模宏大,墓冢高55米。1974年在陵园外城以东1000余米处发掘出陶俑坑,出土兵马俑数千个。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拼音qín shǐ huáng líng

注音ㄑㄧㄣˊ ㄕㄧˇ ㄏㄨㄤˊ ㄌㄧㄥˊ

近义词呈覆斗形 底边周长 

词语分解

秦始皇陵qín shǐ huáng líng
词语解释
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000米骊山北麓。占地12万平方米。分内外二城,内城方形,周长2525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秦始皇即位之初,就动用七十万人建陵。陵园规模宏大,墓冢高55米。1974年在陵园外城以东1000余米处发掘出陶俑坑,出土兵马俑数千个。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分词解释
出土:
1.谓古器物从地下被发掘出来。
2.从土中生出来。亦比喻事物萌生。
3.高出地面。
兵马俑:
用泥土和木头制作的士兵和战马的全身塑像,作为随葬品列队排在墓穴里:特指在西安附近的秦始皇墓里出土的兵马俑。
外城:
1.指塞外防边的城堡。
2.内城外之郭,即内城外围修筑的又一层城墙。
动用:
使用:动用公款ㄧ动用武力 ㄧ不得随意动用库存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