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砾岩的分词解释
yán

砾岩

砾岩读音为 lì yán。意思是:由水冲岩块的磨圆碎块固结而成,或卵石经硅质或泥质物胶结而成的岩石。 由水冲岩块的磨圆碎块固结而成,或卵石经硅质或泥质物胶结而成的岩石

繁体礫岩

拼音lì yán

注音ㄌㄧˋ ㄧㄢˊ

词语分解

砾岩lì yán
词语解释
由水冲岩块的磨圆碎块固结而成,或卵石经硅质或泥质物胶结而成的岩石。
[conglomerate; conglomeration] 由水冲岩块的磨圆碎块固结而成,或卵石经硅质或泥质物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词解释
石经: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汉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宋高宗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清乾隆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清顾炎武《石经考》﹑清万斯同《石经考》﹑近人张国淦《历代石经考》。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经。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水冲:
水流冲向之处。指水流的正面。
岩石:
一种或几种矿物有规律组成的天然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地幔的重要物质。通常指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坚硬固体。按形成岩石地质作用的不同,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材料。
胶结:
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